鸵鸟的脚长得很特别,两个脚趾一个大,一个小,全部向前长着,趾下长有厚厚的肉垫和角质皮,这样在沙漠里行走时不致于陷入沙里,也不会被热沙烫伤,鸵鸟的翅膀虽然不能飞,但能在快速奔跑时帮助平衡身体。
鸵鸟有发达的气囊和良好的循环系统来调节体温,所以能够适应干旱的气候,具有异常的耐热性,即使气温高达56℃仍然能在酷暑的日光下寻觅食物,也可以几个月不饮水。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非洲鸵鸟身躯高大,脖子长,目光锐利,并且在群体觅食的时候,每只鸟抬头的间隔时间是不规则的,此起彼伏,因此总是有一些个体在抬头张望,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发现敌害,并且通报其他动物迅速躲避。
它们在沙漠中奔跑的速度很快,每一步的距离可达米,持续奔跑的速度为每小时50公里,能奔跑5分钟以上,冲刺速度为每小时超过70公里以上,还能够跨越5米多高的障碍。喜欢饮水和沐浴。
食物
食性很杂,但以植物的茎、叶、果实等为主,特别是开花的灌木,寄生的匍匐植物,地面蔓生的葫芦科植物和野生无花果等,也吃昆虫、软体动物、小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同时吃进一些砂粒,以帮助消化。有趣的是,在其肠胃中还能发现钉子、硬币、瓶盖、绳子,甚至钻石等杂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利比亚、马里、毛里塔尼亚。
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西撒哈拉、赞比亚、津巴布韦。
地区灭绝:阿尔及利亚、巴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领土被占领、沙特阿拉伯、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突尼斯、也门。
栖息环境
非洲鸵鸟主要栖息于荒漠、草原和灌丛等地带,其中索马里亚种有时进入浓密的荆棘灌丛中,在西南非洲甚至还见于陡峭的石质高原上。
经济价值
非洲鸵鸟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现生鸟类。非洲鸵鸟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广,饲料转化率高,繁殖率高,寿命长,有效繁殖年限长,故其经济价值高。
鸵鸟肉为红色,卵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轻低,并含有人体必需的21种氨基酸。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与牛肉相似,比较适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
非洲鸵鸟全身羽毛均为绒羽(仅有羽轴和羽小枝),羽毛质地细致,保暖性好,手感柔软,可作高贵的服饰和头饰。它的羽毛不带静电,可用于擦拭高级精密仪器和电脑。
非洲鸵鸟的卵是现存鸟类中最大、最重的卵,卵重可达体重的1%左右。一枚卵相当于20枚鸡卵的重量。卵壳坚硬,厚约—厘米,具有象牙光泽,可作高级雕刻观赏品。非洲鸵鸟的卵加工后,其适口感比鸡卵细嫩、无腥味,味道鲜美,是高级营养补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