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先自助,才有资格得到人助和天助蜀汉在刘禅手上之时,虽然有天府之国的地利,物庶丰富,易守难攻,加之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却也只是自保不失,一点没有实现先主遗愿。待得相父死后,虽有蒋琬、费袆、姜维等文武大臣辅佐,蜀汉终究难挽颓势,走向灭亡。 这还不算完,蜀汉灭亡后,后主被押往洛阳,因为不学无术,一无所知,即使有人教诲,他仍在这里接连上演了一系列闹剧。 刘禅不懂礼节,一举一动全靠郃正指点。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席间命令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故臣闻此,思及亡国之痛,伤心欲绝,只有刘禅看得津津有味,就像自己当年在宫里一样。 司马昭在宴会后对大臣说:“刘禅这个人没心没肺,即使诸葛亮活到今天只怕也难以让蜀汉延续下去啊!” 又有一次,司马昭在接见刘禅时说:“您还想念蜀地吗?” 刘禅不假思索地说:“这儿挺好的,我不想念那地方了。”这就是“乐不思蜀”典故的由来。郃正听后教育刘禅:“您这样回答是不合理的,以后司马昭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眼泪说:先祖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时刻挂念,伤心至极。 这样,也许司马昭会放我们回去。” 后来,司马昭果然旧事重提,说:“我们待你不错,你还想念故乡吗?” 刘禅倒是没忘郃正的教导,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但只是话说出来了,神情全是装的,司马昭一看就明白了,假装惊讶地说:“咦,这话好像是郃正说的啊!” 刘禅十分吃惊:“对啊,是郃正教我的,你怎么知道?” 糊涂至此,让司马昭也无语了。“扶不起的阿斗”,不仅自己无能,而且连累了诸多贤才的一世英明。 自助者天助之,中西同理,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认知,也是西方人为之拼搏的动力。化学家沃克林是农民之子,家境贫寒,但学习勤奋,颇有天分。小学老师鼓励他说:“加油,坚持,将来你一定能得到尊贵。”后来,沃克林前往巴黎谋生,在疲惫与困窘之下,一病不起,但他坚信以后要做一番事业,上天也似乎眷顾于这个苦命的孩子,他竟然奇迹般地康复,并在后来成为著名化学家福克罗伊的私人秘书。当这位伟大的化学家逝世之时,沃克林作为化学教授继承了他的事业。1829年,他成为家乡的议会代表,衣锦还乡。“不虚心、不知事;不实心,不成事。”自助者因为实心干事,诚心待人,然后可以战胜痛苦,克服困难,增加能力,成就一番事业。 俗话说,靠别人的火取不了暖,看人家吃饭填不饱肚子。没有个人的不懈努力,终会一事无成,只有自助,方能得到天助,而后有人助。与其寄希望于奇迹的发生和他人的帮助,不如自己拼搏见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