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悠久历史的北京城,文化底蕴浓厚,除了历史资料记载外,在民间流传的俗语也有很多。例如“京涿州,怯良乡,不开眼的房山县”这句话,就是由各地的人文和商业特点而总结出的俗语,具体分析如下:
涿州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北部区域,同北京城一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诸如宋太祖赵匡胤,以及三国著名人物刘备等都是来自于涿州这个县级市。涿州属于京畿南大门,一直有着“日边冲要无双地”的说法,表现了其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其次涿州处于土质肥沃的平坦地带,具有丰富的水利和地热等资源。而正是由于这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涿州的经济和商业发展很是繁荣,有着“天下繁难第一州”的美称。
比较擅长商业经营的涿州人,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睿智精明的头脑,大多数都赚取了大量的财富。而商人在人们的眼中,往往是精明和聪明的代表,所以象征着商人的涿州人,也被其它地区的人们称为“精涿州”,但随着后期的传播,逐渐演变为“京涿州”。
良乡现在属于北京房山区,是集政治、文化和商业于一体的重要乡镇,房山区人民政府就设在这里。据有关史料记载,良乡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存在,从这一点看,它也经历了长久的历史变迁,由最初的县,转变为现在的镇。
虽然良乡隶属于北京市,且距离北京城区并不是很远,但仍被归属于远郊乡下地带,因此对于当时北京城的人来说,良乡县就是乡下。
良乡人进入城区后,由于没怎么见过大世面,面对相对繁华的北京城,可能会有一些胆怯和畏缩的表现,久而久之,就有了“怯良乡”的说法。当然,这只是在那个特定时代下,人们对于一些现象的总结,随着时代的更迭,早已烟消云散。现代的良乡被北京西南郊的明珠,已成为首都北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房山县在清朝康熙时期隶属涿州县,后期被划分出来,独自成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提升为房山区,并隶属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历史文化氛围浓厚,著名的北京猿人遗址,和山顶洞人化石都出自于这里。
之所以形容房山县为“不开眼”,流传较为广泛的说法是因为房山人在处理事情时,不是很利索大方,比较小气,这种行为用北京话来说就是不开眼。也有人说是因为房山县民风淳朴,行事朴素,就被外人称为不开眼。
此外,关于“京涿州,怯良乡,不开眼的房山县”这句话,还有着其它版本的说法解释。例如不开眼是起源于不开宴这三个字,是由于政府官员去房山县考察时,没有吃完饭,但很显然这个说法没有什么根据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