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内外双重因素。
公元前一世纪到十六世纪,古人在科学和技术的发达程度超过同时期的西方欧洲,古代对科技发展做出贡献,但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没有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中出现?
李约瑟研究中国科技历史时提出的反思,逆向推论中国拥有不错的科技历史中,为何没有进一步发展,反而让欧洲实现反超。根据资料表明,17世纪前,中国科技发明占据了54%,17世纪后,中国被欧洲赶超,到19世纪时,由54%下降到0.4%,在近代的科技发明中,忽然就像缺席了一样。
实际上困惑的不仅是李约瑟,很多人都注意到。早在1915年,任鸿隽写篇文章《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后担任过北大化学系教授、东南大副校长等职务 ,他说:吾国之无科学,非天之降才尔殊,非社会限制独酷,一言以蔽之,未得方法。
任鸿隽认为,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没有诞生科学,找到方法,意识。中国人思考和观察没有追根到底的思维和好奇心,没有科学的思维,还有 社会的原因。
任鸿隽提出后,引起了讨论,冯友兰加入之中,从哲学角度解释了中国科学的原因。
在西方,魏特夫提出同样的问题,引起西方学者的兴趣,随后李约瑟加入,爱因斯坦也作出解答。
爱因斯坦看来,中国古代缺少逻辑以及实验,没有诞生科学是不奇怪的,真正感到奇怪的是看起来和科学没有关系的先贤,凭借智慧发明出了领先欧洲的科技。后来,李约瑟探讨这个问题。在1976年,被博尔丁归纳为李约瑟难题。
这个问题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如今已经达成共识,归纳为中国思想和文化原因,缺乏形式逻辑,限制和轻视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