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其中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最为明显。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计算机发展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计算机发展的论文 范文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在我国逐步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在逐年提高,多样的计算机及应用技术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在人民生活及工作中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体现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文章 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计算机应用及技术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1概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逐渐在人民日常工作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减少了人力劳动,降低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信息、政府、企业、通信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进步与提高体现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计算机应用技术也融合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功能,方便了人民生活,提高的信息传递及处理效率。计算机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其可促进社会信息化,加强人们的联系。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计算机,计算机进行复杂数据及信息处理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同时可进行电子信息共享。未普及计算机时,人们多使用书信联系,限制较多,而计算机的信息传播可跨越时空限制,满足人们信息的即时化、快速化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发展,计算机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可以进行网络会议,不受空间、距离因素制约。同时,计算机还可用于远程教学,使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化。本文综述了计算机及其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2计算机及应用技术的现状
2.1计算机应用的现状
2.1.1应用水平低现阶段,虽然我国人民计算机普及程度高,但应用水平普遍较低,仍需较长时间达到西方国家水平,并没有在企业及家庭生活中全面普及计算机技术。2.1.2研发资金少目前,我国在计算机软件的研发方面投入较少,现阶段我国多数借鉴国外资源,自身研发水平较低,信息化水平受到限制,因此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2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
2.2.1数据处理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主要功能为数据及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技术主要依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进行数据转化、传输及存储。目前,医学领域的虚拟技术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造治疗环境,在合适的时间及环境进行心理治疗,有利于锻炼医疗工作者的能力,提高教学及实践 经验 ,有效降低医疗风险。
2.2.2通信技术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通过文字、视频、音频及 网络技术 结合实现,目前主要分为有限通信及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技术安装简单,与传统通信方式比较,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多样、便捷、交互性和同步性好的特点。计算机通信技术促进了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增进了不同领域及地区的信息交流,在我国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起到浓墨重彩的一笔。
2.2.3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又称计算机智能技术,在军事、航空、航天、医疗、生活服务、卫星定位、商业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计算机智能技术主要由计算机辅助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多媒体智能监控系统、智能识别系统等组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水平,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改变了生活方式,促进现代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计算机应用及技术的发展趋势
3.1计算机发展趋势
3.1.1光计算机
在计算机的未来发展中,光计算机逐步占据主要地位,其主要优点为:(1)在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信息量较大,而光器件运行中,可通过光频,使得两束光交涉必须保持相同频率。(2)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光计算机可迅速计算信息数据,光介质运行传输无寄生电阻及接地电位差[2],保证光计算机的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有效性、真实性。(3)光计算机传输信息过程中,耗能较少,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3.1.2量子计算机
与现今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可平行运算处理相应信息数据,若某人在某栋办公大楼丢失重要文件,普通计算机需要依次进行各个办公室的搜索,而量子计算机可根据文件特征,复制多个与文件相似的文件,若某一文件副本找到原件,其他相似文件则自动消失[3]。互联网中存在大量的网址数据库,使用量子计算机可提高搜索效率,保证搜索准确。量子计算机在搜索电台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加快了互联网发展进程。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可提高计算机处理数据效率。
3.1.3化学计算机
化学计算机主要使用微观碳分子为信息载体,从而进行信息传输和储存。在化学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中,微观碳分子体积较小,因此数据的传输和运算速度较普通计算机快。在目前的研究中,西方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化学计算机及软件进行研究开发。化学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取代了硅电子部件的碳基制品[4]。现阶段,化学计算机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是问题也较多,需要各个国家的研发人员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3.1.4微型化计算机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实现家用电气的计算机微型化。在工业控制的过程中,系统运行的核心部件即微型部件,也逐渐实现了智能化。微电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微型计算机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如平板电脑及 笔记本 型计算机的应用的普及。
3.1.5巨型化计算机
计算机的巨型化是指:研究开发运行速度快、运算能力强、信息存储容量大、精确度准确度高的计算机。现阶段,我国研究巨型计算机过程中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应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以追上发达国家的脚步。
3.2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趋势
3.2.1网络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的联系也逐渐越来越紧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普及,在传统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网络化的计算机应用得到了不断发展。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领域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通信一体化进程。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使信息技术逐步为大众接受,使信息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互联网也进入了大众的生活中,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近年来兴起的蓝牙技术通过与计算机通信技术结合,使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多样化、通信无线化及小型化的发展。无线设备网络通信终端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网络系统,组成区域化 无线网络 [5],促进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及网络通信软件的更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网络化,使通信距离不再受限制,人们可以进行数据的高速传输及资源的远距离共享,使用者可任意查找使用全球范围内最新最快的网络资源,开拓了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改变了生活方式。
3.2.2集成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渐集成化方向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日益多元化。传统的计算机主要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及存储,将来,计算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信息传输。为了减少体积,提高便利度,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化发展成为趋势。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点为如何实现多功能多样化。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应注重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同步的相辅相成结合发展,促进集成化发展。
3.2.3智能化嵌入式发展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已具有了丰富的功能。准确的信息储存、智能化信息处理也在逐步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步嵌入电气设备,以实现电气设备智能化控制。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软件与硬件系统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应用性能得到了大大优化。在实际生活中,嵌入式计算机应用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如:电视机机顶盒、数字电视、网络冰箱等。
4结语
在当前时代下,计算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由于经济及技术水平等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及应用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因此,我国应加大计算机科研资金投入,努力提高计算机及应用技术水平,争取赶超发达国家,促进信息全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及发展趋势探析[J].软件,2013(6):70-71.
[2]范伟.浅论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3):80.
[3]杨净.关于计算机发展的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4):136-137.
[4]2014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5(1):89-96.
[5]温爱华,张泰,刘菊芳,等等.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J].煤炭技术,2012(5):247-248.
关于计算机发展的论文范文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探析
【摘要】
当前信息处理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社会活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处理至关重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决定着信息处理工作的效率。本文对计算机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深入探讨了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在这一时期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形成了高技术领域和高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技术等。在以上成就之中,以电子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最大。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揭开了信息经济时代的序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类的发展与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密不可分。当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并在信息技术在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促进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1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可以用高、广、快三个词进行概括,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向“高”度发展
计算机性发展趋势的“高”主要包括两个内容:①指性能越来越高,主频频率不断提高是其主要表现。20世纪90年代,集成电路集成度已超过100万门,集成电路开始进入特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随着RISC技术的成熟和普遍应用,CPU性能剧烈增长。有关统计数据显示,80年代CPU性能年增长率仅35%,而到90年代CPU性能年增长率达到60%。特别是近年来,CPU的发展更为迅速,如AMD发布的FX9590八核处理器,主频已经达到5GHz。②指计算机整体性能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数值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智能模拟等能力不断提高是其主要表现。以我国研制的神威蓝光超级计算机为例,其拥有14.3万核CPU,存储容量高达200万GB,最高带宽达到69.6TB/s,每秒峰值运算达1.07千万亿次。
1.2向“广”度发展
计算机向“广”度发展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向各个领域渗透上。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作为新技术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当前,计算机与手机的结合,使其应用范围更为广阔,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观点认为,未来计算机的价格可能会向纸张一样偏移,并且将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普通品。
1.3向“深”度发展
计算机向“深”度发展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智能化发展上。互联网上的信息浩瀚,如何在这些浩瀚的信息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即是要将互联网浩瀚的信息进行分类,优化人机界面,最有效的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目前,与人类 思维方式 相比,计算机“思维”的方式还较为低下。人类同计算机打交道主要通过语言、手势等方式,对于一般人而言,计算机应用难度仍然不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普通百姓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进一步扩大,这对计算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正进一步向智能化的道路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计算机世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说是计算机向“深”度发展的典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智能化亦将飞速发展。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对于管理和处理信息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都注意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致力本国信息化建设。
2.1高速、大容量
在信息技术中,微电子技术与软件技术是其核心。当前集成电路的发展突飞猛进,不论是集成度、运算能力还是性能价格都在呈几何级数增长,有研究显示,集成电路的发展每年翻一倍,这带动了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每个芯片上的元件都达到了上亿的数量,构成了系统级芯片(SOC),整机与元器件之间的界限正在不断模糊,这使信息设备的功能大大提高,整机的质量不断变轻,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软件技术也正在以计算机为中心向网络为中心转变,特别是当前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的联系更为密切,芯片正在变为“固化”的软件,软件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可以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硬件软化”的趋势愈发显著,典型的如“软件无线电”、“软交换”等。另外,嵌入在硬件中的 操作系统 和开发工具软件也使软件逐渐突破了传统的计算机领域,加速了工业产品和民用产品的智能化,软件技术在推进信息化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2综合化
当前网络技术发展另一个趋势就是三网融合与宽带化。三网分别是计算机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融合是指在数字化的基础上三网的技术走向和业务内容一致化,即电话网、有线电视网都应向互联网靠拢,三网融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计算机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合为一体。在三网融合中,IP协议和分组交换技术是基本特征。三网融合要求要重视业务变革,即由单向传输发展转变为以多媒体数据业务为主的交互式发展。三网融合势必会打破原有行业界限,促进产业重组和政策调整。
2.3个人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平板电脑、手机以及 其它 智能设备数量的不断增长,互联网上数据流量,尤其是多媒体信息的增加,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大带宽势在必行。在广域网和城域网方面,全光网络技术兴起并迅速发展,典型的如以密集型光波复用(DWDM)技术,已经深入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人预测,到2016年,平均固定宽带速度至少会比目前宽带速度提升四倍,而且美妙通过互联网传输的视频将达到100万min以上。并且建立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之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推动着信息个人化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也是一个趋势。一方面家用电气和个人信息设备如电视机、手机等都在向网络终端设备方向发展,网络终端设备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往以计算机上网为主的局面被打破,进一步满足了个人的需求。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远程 教育 、网上娱乐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日益成熟,对使用者的要求不断降低,特别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以互联网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信息技术日益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亦催生了新的网络经济。
3结语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技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在未来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将会进一步普及,人类亦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未来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亦非信息产业莫属。
参考文献
[1]胡文海.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煤炭技术,2013,06:220~221.
[2]薛军峰.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157.
[3]王剑波.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3:197.
[4]杨雄.概述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9:185.
[5]潘翔伟,张晓红.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探析和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2:107.
[6]喻涛.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J].通讯世界,2015,05:28.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对企业健康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利税40%、就业机会75%的中小企业,现阶段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或策略2.探究中小企业的出口路径的意义中小企业能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困难,可以利用出口获得发展资金,也可以吸引海外风投基金或者吸引外资合股以及从海外资本市场出口型中小企业是近年来我国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越来越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对企业、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目前产业集群发展的现阶段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集而不群,大而不强,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的支持体系和战略部署。这一点,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尤为凸显。 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实践中的需要。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以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高集群应对风险能力及集群竞争力为目标2.国内外研究现状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一)机遇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5.研究与写作计划:2014年3月1日——3月6日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2014年3月7日——3月10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2010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2010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2010年10月1日——10月30日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以上回答希望可以帮到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
难忘的大学生活将要结束,大家都接到了要做毕业设计的任务,而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最佳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题目:论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
舒芳的《机遇与挑战论三网融合对电视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电信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电视用户资源将受到较大冲击,同时电视业的广告市场会受到很大挑战,传统传输渠道的价值和地位降低,传统电视业务必将受到影响。
张海军在《谈三网融合给电视带来的影响》一文中说: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不仅有体制上的竞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上的竞争,原本在传统媒体格局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的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新的增长点。
崔杰在《解读三网融合下电视业运行体制》中指出:三网融合直接威胁广电企业的核心电视业务,使其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电视传媒缺少相应的市场化运作经验, 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 此外,电视网络的整和程度较低,这增添了电视在
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视业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很多。
梁小兵在《三网融合系列举措推出将引发电视系统变动》中认为,电视业可借势完成全网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户的基础上,各地的电视运营商将有可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其次,电视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会。 再次, 电视将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值三网融合之际,电视系统企业除可以继续做互联网接入外,还有可能提供IDC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VoIP业务,电视业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
黄升民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发展》中说: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网络整合,并转变运营模式,高度重视媒体内容集成和运营,建立完善电视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和运营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媒体内容基地,建立内容合作运营机制,逐步从网络管理向媒体内容业务管理过渡,向综合内容提供商的方向发展。
吴铮悦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生存之道》中指出:目前电视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大力发展新媒体,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加强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建设,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吴升高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传媒体制创新走势》中指出了电视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即事业企业并轨,逐步实行企业体制;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体制。加快重组并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超越分业管理,确立全覆盖的监管体制和手段。
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三网融合提高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实力这一重大举措对电视业的影响,成了传媒、业界和各方面专家研究的热点。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是由多种原因所决定的`,但是,电视业在以此为契机面对挑战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很少有人提及,我将试图着力对此加以探究,为之前研究的不足做必要的补充。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xx年3月8日-4月15日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4月16日-4月30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xx年10月1日-10月30日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1]王城伟。浅析广电实现三网融合的发展思路。广播电视信息,20xx(1):66-69
[2]候宏。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运营战略思考[J].中国新通信,20xx(1):78-80
[3]韦乐平。三网融合与3+1行业架构的设想[J].广播电视信息,20xx(2):99-100
[4]王峰。浅谈三网融合[J].中国传媒科技,20xx(6):56-58
[5]张德华。国内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xx(8):33-34
[6] 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xx
[7] 贾凯。关于电视文化的随想。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
[8] 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xx
[9] 肖弦奕。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10] 傅玉辉。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xx
[11] 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xx
[12]贾秀清。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xx
[13]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xx
[14]雷建军。视频互动媒介。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15]索传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和技术。广播电视信息,20xx(2):99-100
摘要:简约主义起源于北欧的瑞典,凭借自身的优势逐渐成为设计的主流。简约的室内设计往往把各种元素简化到最少的程度,可以以简洁的表现手法来满足人们对环境的各种需求。随着科技与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也随之加大,人们渴望得到放松。渴望可以在生活中缓解学习与工作的压力,以简洁的空间调节与色彩搭配转换精神空间。
关键词:简约,室内设计,文明,
Abstract:Early modern interior design minimalist design theory comes from the West, the modernist architect Miss Van de Rohe, placed great emphasis on both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promote less, pay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alism, no decoration, simple but not dull. Its focus on functionality but also focus on the combin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touch, the delicate interior detail-oriented performanc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central idea of minimalism. It features design elements, color, lighting, materials, reduced to the least extent, the structure of the space to reflect the precise proportion and subtlety of detail. With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nd the pursuit of quality of life, minimalist style has become a fashion, a design mainstream. From multiple angles to explore the meaning and form of the design in minimalist style.
Key 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interior design,modern design
引言:当今社会许多新技术不断涌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应接不暇。这是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产物。西方的新观念,新思想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入,改变了中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简约现代主义在繁忙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活中可以使人放松,放下繁杂。是复杂的装饰,概括成简洁的设计语言。运用现代的材料和手段让人们得到放松,与缓解压力。
一、简约现代主义
现代风格的居室注重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是受现现代绘画流派的影响。主张小空间多功能的现代室内设计的特征,拒绝繁琐奢华。
简约不等于简单,他的创新设计和思路伸展式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不是简单地摆放。不是粗浅的直白。简约不仅是在说装修,还反映着居室配饰上的简约。一切从务实为出发点,不可盲目随大流,抄袭,不去思考其他的因素。简约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生活品味。
二、简约主义
现代简约风格讲究的是质地和室内空间的结合,追求的是空间的是实用性和灵活性,不是简单地造型简陋、工艺简单的伪简约。起功能空间相互渗透,空间利用率高。选材上不仅仅局限于石料、木材等天然材料,还利用玻璃、塑料、金属、等合成材料,病切华章的表现材料之间的关系。以为表现出与传统风格的室内空间气氛的不同。
简洁明快的简约主义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设计风格,它以间接地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空间的需求。生活的压力让人们喘不过气来,人们渴望得到彻底的放松,以简洁和纯净的调节转换精神的空间,以此来缓解生活上的压力。这是人内心深处潜意识的支配下所产生的追求。
简约主义不仅在家居得到广泛应用,连餐厅,商店等都广泛应用简约风格来表现其空间。
三、简约风格的运用
简约是优良中筛选出来的精华,不是简单,是将物体形态通过表象提炼成一种高度浓缩、概括的抽象形式。丢弃传统的浮华,与奢靡,运用新的手法、技术、和材料,与人的思想相结合,达到以人为本的境界。简洁,是一种自然规律,是文化的提炼,是艺术创作。
简洁是一种高层次的创作境界,而不是缺乏谁及要素的简单。在室内设计里,不是要摒弃原有的建筑空间的规矩与朴实,对建筑载体任意装饰,而是在设计上更加强调功能,结构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追求表现深度和空间的材料、技术、空间。谁机制运用设计语言表达最深的设计内容,需要设计师仔细推敲、精心锤炼、反复思考、深入生活。摒弃繁琐、复杂,以色彩的提炼塑造出极度的简洁,满足功能的需求,将人与华宁进行紧密结合,用精湛的笔触,描绘动人的空间效果。简洁是线条的简练、造型的整洁,同时与前卫风格和两慢的怀旧气息完美结合。将实用而又时尚的简约风格与独立自我的个性融合在一起。让洋溢着温馨主动和流淌着美丽的质感借着装饰材料的衬托演绎这个自己的风韵。彰显时尚个性,简明轻快地现代生活。
简约室内谁及的主要元素是空间,是室内的根本。充分运用空间的层次光彩,运用空间的交错组织,将空间与形式完美结合,体现出空间的想象力和魅力。
四、风格特点
室内空间宽敞、内外通透。
室内墙面、地面、顶棚以及家具陈设乃至灯具器皿等均以简洁的造型、纯洁的质地、精细的工艺为特征。
尽可能不用装饰并取消多余的东西,任何复杂的设计、没有使用价值的特殊部件及任何装饰都会增加建筑的造价,强调形式应更多地服务于功能。
建筑及室内部件尽可能使用标准部件,门窗尺寸跟进模型数据系统设计。
室内常选用间接地工业产品,家具和日用品多采用直线,玻璃金属也多被使用。
五、作品
起居室是供居住着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是一个公共活动的公用空间,是住宅中最活跃的元素。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较好的视野。减少通行路线交叉穿越避免相互干扰
卧室主要用于人们的睡眠、休息、更衣、梳妆凳活动的场所,是住宅中私密性的最高的地方。应有良好的隔音、注意防止视线的干扰,形状应规整,便于家具设备的布置。
厨房是供居住着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厨房是家务劳动时间较长的地方,也是室内噪声和污染严重的地方。厨房的功能应从过去的单一烹调行为发展为仓储、加工、清洗、烹饪和配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厨房的设计应有足够的面积、良好的通风、排烟、排气、减少室对室内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餐厅的设计满足家庭成员同时进餐以及可能的家庭聚会的需要,可以和厨房合设或分设。餐厅和厨房各设同意空间,面积利用充分,单手油烟影响大,适于住宅面积不大的中小型住宅。
卫生间是供居住着进行方便、洗浴、盆洗等活动的空间,卫生间的位置在住宅中应靠近卧室,并应有可靠地通风措施,尽可能争取天然采光,应注意私密性,避免视线干扰。
六、整体设计经济性原则
面积的合理分配要分清不同功能空间的不同要求,入大套型和小套型的卧室、卫生间不同外,每个卧室、卫生间的功能要求设备尺寸基本相同。
卫生间与卫生间或厨房临近,便于管道共用,节省资源。
节能方面主要是关于房间朝向。卧室十一夜晚睡眠为主,白天活动很少在此进行,大部分时间是空着,起向南还是向北,有无直接日照对建筑节能而言差别不大。在满足通风采光,保证窗户的气密性和隔热性的要求下,卧室不向南不影响建筑节能。
致谢
历时半载,从论文选题到搜索资料,从开题报告、写出搞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与彷徨,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心情非常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忠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重得到苗红磊、解忠宇老师的关怀和细心指导下完成。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苗红磊、解忠宇老师都始终给予我们细心的知道和不懈的支持。再次尽享苗红磊、解忠宇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梁思成:《梁思成全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王晓俊:《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郑曙阳:《绿色设计之路,室内设计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建筑创作第十期20xx
赵希岗:《装饰》20xx第四期
李砚祖:《装饰之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韩冬青:《建筑形态建构方式的比较和探索》新建筑第三期,1994
你看下这个,这个可以帮你理解开题报告怎么写,你要多看看。参考参考
307 浏览 3 回答
201 浏览 2 回答
121 浏览 2 回答
99 浏览 4 回答
145 浏览 2 回答
259 浏览 2 回答
189 浏览 2 回答
191 浏览 2 回答
109 浏览 2 回答
155 浏览 3 回答
123 浏览 2 回答
214 浏览 7 回答
152 浏览 2 回答
258 浏览 2 回答
115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