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们就有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谚语。在人类历史的长流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追求美的事物。从东方的唐诗宋词到仕女图,从西方的荷马史诗到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这些无一不是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作为社会的成员,在长期的熏陶中,我们也有了自己对美的概念。就像一个婴儿,出生时本是一张白纸,然后,家长,老师,朋友,社会慢慢向他传播知识,传播文化,渐而这张白纸最终也成为了一张图画,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念,以及自己的审美观。其实,美的艺术品都是作为传播活动的符号,就像语言一样,只是他们两者的形式不同罢了。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灌输入自己的理念,想法,然后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给大众观赏。这其实就是作者所进行的一次大众传播。不过就作者而言,他或许并非专业的大众传播者。这样的艺术作品多了,那么,受众在观看了这样的艺术作品后,也一定会产生相应得心理作用,并且长久而来形成自己相应的审美观。近年来,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他们或许为了商业利益,或许为了公益,有意无意地在传播同一类的信息给受众。大众传媒作为对受众的极大地导向者,他们的这种传播当然会对受众产生影响,这其中也包括受众在审美的概念上面。在人们的心目中,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林黛玉的形象,这不奇怪。在不同的环境下面,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都会给人以不同的导向。如果东方人觉得林黛玉就像林青霞或许西方人眼中林黛玉应该是奥黛莉赫本了。这次我们就趁着当下在大众传媒中流行的“美女经济”来肤浅地谈谈我们大家感兴趣的“美女文化”。首先,我们大家来看看中国的传统意义上的美女。“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一首写于公元前750年左右的《诗经 硕人》中的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从其我们对中国古代人心目中的美女形象可见一斑。对此,有学者根据《诗经》、《楚辞》、《列子 周穆王》、《战国策》中的《楚三》、宋玉的《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曹植的《洛神赋》等作品,将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理想美女的审美标准作了如下的概括:年轻苗条,肌肤白嫩,手指细柔,两目稍长,黑发如漆,发髻高梳,簪珥精巧,面颊丰润,鼻梁高高,朱唇小小,白齿整齐,衣装艳丽,舒徐优雅,柔情宽容。如果大家觉得借用语言文字来传播画面信息比较难于接受,那么可以联想一下中国的仕女图。是否仕女图上面的女人都是峨嵋,杏眼,樱桃小口,琼瑶鼻,桃花面,春笋指,云鬓,玉臂,雪胸,柳腰,冰肌。这点并不奇怪,中国古代倡导的是儒学。由于没有大众传播媒介,人们大多只有经过人际传播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当然,偶尔官府也会传播一定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由上至下更类似于组织传播。在长期的封建思想的传播下面,中国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妇女应该“三从四德”的思维定势。所以,中国古代的标准美女应该是阴柔的,逆来顺受的,小巧而精致的。甚至性格稍微有点开放的妇女都回有嫁不出去的危险,被说作是不贤惠。而在西方,人们的审美观念却不同,西方的美女要求的是典型的大方奔放。看上去更加的热情。这点,我们大可以看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如果说中国的仕女图展现的是病态美的话,那么蒙娜丽莎展现的就是一种阳光美了。这些,就是长期的传播活动给人们带来的审美观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其效果是不容小觑的,它可以影响到中国几千年的人们。而到了近代,相信大家都发现,中国人对于美女的评价又有了新的定义。传统意义上类似于仕女图上面的美已经变得不再入流。自从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带动了一大批的大众传媒机构。比如陈独秀的《新青年》等各种各样的报纸。初此之外,鲁迅等等的一大批作家也纷纷写出作品来诱导大家迷惘的斗志。从这个时候,传媒机构已经开始对封建的大男子主义提出了异议。如鲁迅《故乡》里面的祥林嫂,典型的一个中国传统女性,遵守三从四德。但是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于她的屈服是不支持的。此时,虽说有点不情愿,但是中国的大众传媒都在极力宣传西方的思想,当然,同时也带进了西方的审美观。原因就在于西方的女权运动的确在中国之前好久就已经发生了。随着时间的推进,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也异军突起。他们在改变中国人审美观的过程中起到极大的作用。外国港台电视剧的引进,各种思想交流类的节目开播。人们想不改变自己的审美观都难。比如西方人认为美的模特吕燕在中国人眼中那是的确不怎么样。而反之,进军美国好莱坞之中的女性中,中国人喜欢的毕竟是巩俐,章子怡,而不是刘玉玲。原因很简单。刘玉玲,吕燕都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美女,而章子怡,巩俐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高挑的身材,大眼睛,高鼻梁,自信奔放的性格。对于这种结果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步骤。随着新思想的进入,少数人作为受众接受了不同的思想开始有了新的审美观,对于现代的美女也做出了不同的诠释。然后这种新定义经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甚至大众传播放大。如人们日常的口耳相传,讨论。而对于其最大作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他们往往是通过实例来向人们灌输这种新的观点。比如说电视广告,电视剧里面的女主角,各种选美比赛的冠军,亚军,季军等等。久而久之,人们耳濡目染,自然新的审美观念就形成了。比如现在,人们说重庆出美女,其实最初这也是经过大众传媒为经济效益有意炒作而形成的一种观点。但是恰好,重庆的女孩有着活力,奔放的特点,这恰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于是,在大众传媒的大肆宣传下,重庆也成了美女的一个代名词。而最近,在全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超级女生”又对美女做出了一种新的定义。李宇春这个名字也成了这种美的代名词。李宇春美吗?或许以前很多人对于李宇春的美回不屑一顾。可是现在,在大众传媒的推动下,她的这种美——中性美也能够在人群间流动起来。至此,现在社会的人们反倒开始用“酷”这个字眼来形容女生。反观第三年的“超级女生”场上绝大多数都是李宇春类型的美女。至此,我们不得不感叹大众传媒的惊人力量。其实,只要有传媒的存在,只要有传播活动的存在,人们的审美观甚至更多的想法都会产生变化。或许,好的会变成坏的,坏的会变成好的。作为大众传媒来说,他们的本意并不在推广这种新的审美观念,他们所做的仅仅是发现受众的需求,之后在对应此需求做出相应的节目。当信息传播出去后,相当于信息就被扩大化了,于是更多的媒介也加入进来,以五花八门的形式来重复同一种信息。最终这种新的观念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现在,我们已经看到美女这种定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究竟在将来美女们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还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