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1.内在因素: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等,起主要控制作用。2.外在因素: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工挖掘、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二、影响边坡稳定性的4个因素的影响作用:(一)地貌条件深沟峡谷地区,陡峭的岸坡是容易发生边坡变形和破坏的地形条件。(二)地层岩性地层岩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很大,软硬相间,并有软化、泥化或易风化的夹层时,最易造成边坡失稳。1.侵入岩、沉积岩、片麻岩、石英岩等构成的边坡一般稳定程度较高。2.喷出岩(玄武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安山岩)边坡柱状节理发育时,易形成直立边坡发生崩塌。3.含有黏土质页岩、泥岩、煤层、泥灰岩、石膏等夹层的沉积岩边坡最易发生顺层滑动,或因下部蠕滑而造成上部岩体的崩塌。4.千枚岩、板岩、片岩当受节理切割遭风化后,常出现顺层(或片理)滑坡。5.具有垂直节理且疏松透水性强的黄土浸水后易崩解湿陷。6.崩塌堆积、坡积、残积层地区当有地下水在此受阻,并有黏土质成分沿其分布时,极易形成滑动面,从而使上部松散堆积物形成滑坡。(三)地质构造与岩体结构地质构造因素包括褶皱、断裂、区域新构造运动及地应力等,这些对岩质边坡的稳定也是主要因素。褶皱、断裂发育地区,常是岩层倾角大,甚至陡立,断层、节理纵横切割,构成岩体中的切割面和滑动面,形成有利于崩塌、滑动的条件,并直接控制着边坡破坏的形成和规模。(四)地下水作用1.地下水会使岩石软化或溶蚀,导致上覆岩体塌陷,进而发生崩塌或滑坡。2.地下水产生静水压力或动水压力,促使岩体下滑或崩倒。3.地下水增加了岩体重量,可使下滑力增大。4.在寒冷地区,渗入裂隙中的水结冰,产生膨胀压力,促使岩体破坏倾倒。5.地下水产生浮托力,使岩体有效重量减轻,稳定性下降。本文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