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水资源规划(构想)建议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发展。正在积极建设中的中线、东线“南水北调”工程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北方地区当前以及长远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如果遇到长江流域极端枯水,海潮侵入长江口。更会面临:保上海,还是保北方两难的境地。 面对滔滔长江,看看北美只有长江1/4(枯水期)-1/80(洪水期)的流量的圣劳伦斯河,却孕育和维系着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不免感叹万分。为此我萌发把长江口要改造成“节水型”的深水港群,腾出富裕的水资源,调动整个中国的发展潜力,打造中国的“五大湖”,彻底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一系列设想。 设想构思分五大部分: 1. 长江口(节水)型深水港工程 2.长江(扬中)水利调度枢纽工程(还包含太湖-长江古道恢复工程) 3.长江(小洋口)新出海口:(束窄型)复式硬底工程 4.围海造湖,建设多功能“邓公堤”工程 5.黄河(花园口)水利及水资源枢纽(调配)工程 一.长江口(节水)型深水港工程简介: 长江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困在河口”之说。所谓“困在河口”就是海潮顶托,底水高企,洪水期海潮顶托排洪不畅;枯水期咸水进犯影响饮水安全。遇到上游洪水、大海潮、风暴潮两面夹击更不堪设想。而长江口泥沙活动非常复杂多变,建深水港和深水航道是世界难题。目前基本采用的是美国“新奥尔良”模式:束窄河道维持流速,防治淤积,保持航道深度。这种用如此大的水量维持一条深水航道的代价实在太大,并不符中国国情。我建议动员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科技力量,对长江口建设节水型深水港群进行组织攻关。 节水型深水港的基本思路是:把长江主流连同捉摸不定的泥沙引开,以最经济的上游来水,抵住海潮咸水对长江口内港的影响,保持深水航道和溢洪面积的同时,扩大陆地面积。 节水型深水港群方案多种多样,我提出两个方案供参考。 1.串联型衰减海潮波方案:在长江口外,北至崇明岛北端,南至南汇东南端构筑一条具众多有泄洪闸的封闭坚固海塘。在深水航槽处开辟一个通航缺口(以后称为龙口)。龙口的宽度(假设为150米)和深度(假设为海平面以下15米)满足世界上任何船舶通行。在长兴岛西端分别与长江南岸和崇明岛之间建造特大众多有泄洪闸围堤。顺着横沙岛向东与横沙东滩(利用长江深水航道北导堤)、外围封闭海塘(鸡骨礁)构筑一条隔离围堤,隔离围堤以南形成第一港区,隔离围堤以北就是第二港区。特大围堤以西便是第三港区。长兴岛和横沙岛之间开辟第二龙口(假设宽度为150米,深度为15米),并打通南北间航槽。长兴岛与崇明岛之间也建造特大众多有泄洪闸围堤,深水航槽处开辟第三龙口(假设宽度为100米,深度为15米)。把三个龙口用深水航槽串联起来, 一个半封闭串联型衰减海潮波特大型深水港区雏形基本形成。 2.半波整流阻潮方案:打个比方,现长江口流向好比“交流电”,有正半周(涨潮)、负半周(退潮),水位也呈现上半周和下半周;一般河道的流向好比“直流电”。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有全波整流和半波整流之分。如果在长江口外建一条可以泄洪的海堤,涨潮时关闸,退潮时在水位下半周开闸,形成“只出不进”的截面;这样在长江口河流流向承间隙的(半波)直流流向。在深水航漕处海堤开建一个巨型船闸,与其说是船闸,更像古代的大瓮城。两头各有100米左右宽的龙口,用巨型船体(不随海潮升降而升降的技术)作为船闸大门,可以容纳十几二十条万吨轮。这种只出不进的方式,对上游来水水量要求不大;同时由于底水大大降低,增加了上游下泄的水动力;对今后治理太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二. 长江(扬中)水利调度枢纽工程简介: 长江(扬中)水利水量调度枢纽工程的功能就是对方方面面的水量需求进行有效分配,其目的就是: 1. 确保稳定向长江口节水型深水港、太湖地区及上海放水。遇到上述地区连降暴雨,可以随时调节甚至关闭水量。这样太湖、上海地区没有洪涝灾害。 2. 尽可能考虑滤沙技术,逐渐确保长江口节水型深水港对上游来水无泥沙的需要。使上述地区江、湖、河水一片蓝。 3. 确保南水北调海上巨型管束管线供水的需要。 4. 多余水量及泥沙资源分配给中国海上淡水湖的需要。 5. 确保上游洪水能第一时间经小洋口入海。 6. 太湖-长江古道恢复工程简介:打通丹阳、常州、宜兴地区长江和太湖的链接通道,打通太湖和淀山湖联系。开启长江→太湖→淀山湖→黄浦江的良性通道。加快太湖水质自净能力。三. 长江(小洋口)新出海通道(束窄型)复式硬底工程简介:长江扬中距长江口约220公里,距小洋口出海口110公里。如果开辟长江第二出海口,距离缩短一半。为保持河道流速防治淤积,节约土地采用束窄型河道,考虑到1.向海上南水北调管道输水。2.向海上淡水湖输水。3.多余水量向海洋放水。整个出海通道是一个复合体,流量截面相当于长江江阴段在洪水期的横截面。复合体通道截面由三部分组成,一边是通向海上人造淡水湖的束窄型河道,另一边是直通小洋口出海口的溢洪束窄型河道。两个通道中间是南水北调海上通道的巨型管束管线,与海上“邓公堤”腹内巨型管束管线联通。四. 围海造湖及多功能“邓公堤”工程简介: 苏北沿海古代有一条纪念范仲淹的海堤:范公堤,为纪念伟人邓小平,建议在黄海海上建第四条南水北调巨型管束管线兼围海造湖海堤—邓公堤。邓公堤有以下特点: 1. 邓公堤的腹部是海上南水北调的巨型管束管线,由于黄海平均水深40米左右。因此巨型管束管线设计要考虑到各种各样复杂因素。 2. 邓公堤所围成的海上淡水湖不但改良海上沙洲的土地,同时也改良苏北沿海盐碱地。同时使山东省彻底改变缺水现状。 3. 海上淡水湖面积相当于一个台湾省面积,考虑到长江泥沙的不断沉积,使我国陆地和湿地面积前所未有的大幅度增加。 4. 邓公堤逐渐稳固、壮大。海水养殖、淡水养殖、风能发电、海浪发电,最上部管道改为轨道交通等等,最终形成4公里左右宽的经济带。邓公堤走向:小洋口出海口中心线起始→N33°40′E122°→N35°E121°→山东半岛(日照市与青岛市之间),长度约450公里左右。其中在第二拐点处(N35°E121°)建水源枢纽调配站,南水北调巨型管束管线在此兵分两路,一路山东半岛上岸,另一路与苏北燕尾港黄河古道南水北调管束管线连接。五. 黄河(花园口)水利及水资源枢纽(调配)工程和黄河古道恢复改造工程 所谓黄河古道恢复改造工程就是上层作为防洪预用河道,底板以下铺设大型管道,接受邓公堤输送的长江水,向花园口水资源枢纽(调配)工程输水。确保防洪、输水两不误。 上述每个部分对世人来说都是前所未有,需要专家反复研究,尤其是长江口问题。但是我国水资源缺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应该抓紧理论研究、模型分析、工程攻关。如果将上述描述的方案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相信能丰富和完善该方案。 长江口节水是“硬道理”,荷兰那么小的国家,水利工程如此浩大,按此比例,中国搞这个工程不足为奇。同时对我国经济得到能量释放的最佳机会。 我相信世界级强国的架势将展现在人们面前。转载中国发改委十二五献计献策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