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干细胞已经被应用至多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中,这些疾病大多数都是当前临床治疗十分有限的病种,例如渐冻症、老年痴呆等。未来,多种过去无计可施的疾病将在干细胞新药的帮助下得到救治。
文汇网上的新闻曾经谈到,“黄斑变性、糖尿病、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疾病,既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能带来突破性治疗进展的,非干细胞治疗莫属。”
目前,国内治疗糖尿病足、骨关节炎的干细胞新药的临床试验已经获得批准,治疗牙周炎如慢性牙周炎所致骨缺损、移植物抗宿主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干细胞新药的注册申请也通过了监管部门的受理。同时治疗急性心梗、小儿脑性瘫痪、帕金森病、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黄斑变性、卵巢早衰等疾病的干细胞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相比前几年,国内干细胞治疗正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也朝着离造福人类更近的方向迈进。
国内干细胞药物研发现状
自2009年国际上首款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以来,至今全球共有十余款干细胞药物上市,涉及的适应症包括急性心梗、退行性关节炎、移植物抗宿主病、克罗恩病、赫尔勒综合征、血栓闭塞性动脉炎等。欧洲、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均已有干细胞药物上市,细胞来源包括不同组织来源的自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异体来源细胞较少。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仍待填补。
全球干细胞上市产品盘点
不过,当前我国干细胞药物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我国监管框架正在逐步完善,《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颁布明晰了干细胞治疗作为药品申报的标准,同时“60天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的新药审批新制度,给我国干细胞新药的研发和申报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信息,2018年6月至今,国内相继有10款干细胞新药的IND申请获CDE受理,其中4款干细胞新药IND获得临床默示许可,分别是胎盘、脐带、异体/自体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适应症分别为糖尿病足溃疡、膝骨关节炎和膝骨关节炎。
同时,国家“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也在推动干细胞治疗药物的研制。例如,重点专项申报指南指出的考核目标之一是针对某种重大疾病或罕见病研制细胞治疗药物,申请干细胞新药注册以及申请干细胞临床批件。在政策的支持以及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里,我国干细胞药物的空白有望得到填补。
在第47期理解未来科学讲座上,中科院专家预测,未来五到十年将会有经过国家批准的干细胞药物的正规产品上市销售。
间充质干细胞药物将成趋势
间充质干细胞是当今干细胞药物研发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在所有干细胞新药研发中占比十分显著。目前全球十余个获批上市的干细胞药物中,超过一半以上是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我国获得临床批件的4款干细胞药物也均属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当前全球范围内处在临床研究阶段的许多干细胞疗法也属于间充质干细胞产品,并且数量在逐年增加。
根据PolarisMarketResearch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全球间充质干细胞市场前景明朗,在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整个市场将保持增长趋势。2018年至2026年,全球间充质干细胞市场预计以7.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同样的,全球市场调研机构ARC(AnalyticalResearchCognizance)发布的报告显示也显示,全球间充质干细胞市场发展迅速,平均增长率为6.2%。2018年,全球间充质干细胞市场值为1.7亿美元,预计至2024年底将达到2.2亿美元。报告指出,未来几年亚太地区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中国。
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临床对这类干细胞的需求增加,例如对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膝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的需求增加。此外,全球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癌症等各种慢性病患病率的不断攀升,也将推动间充质干细胞的市场发展。
胎盘及脐带等围产组织中含有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越来越受到科学家家的青睐。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且与骨髓、脂肪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围产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的能力更强,免疫原性也更低。
目前,围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已经被应用到多种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如早衰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等。截止到2019年11月,国内62个完成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中超过半数使用围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同时国内已经有2款围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新药获得了临床批件。
展望
干细胞的研究和发展对于人类健康和生命将会是一个颠覆性的变革。干细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诸如帕金森、老年痴呆、老龄化导致的肌肉萎缩等机能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不孕不育以及意外损伤等疾病的治疗研究中。随着干细胞新药研发的发展,人类医学的发展也将进入全新的阶段——一些过去无计可施的疾病有望结束“病无所医”的临床困局。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