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路:可以根据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来进行阐述,比如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暴风骤雨,疾风如涛的时期,应注意观察学生情感上细微变化,重视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正文: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文化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使少年儿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身体发育早龄化,60%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前后就进入青春期;社会经验比以往学生更加宽阔、更加深,或者说现在的少年儿童比十年以前的同龄孩子所知道的要多几倍或者十几倍。
这些“发展”既有他的作用,但还存在他的不利之处,从几所小学调查中发现:
其一、有的学生对于青春期有关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是“无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无法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卫生保健,甚至心理上也出现很大的“波动”,造成思想压力大、情绪低落、成绩大幅度的下降等各种不利的因素。
其二、现在小学生也存在“早恋”的现象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早恋”的内涵或者说起概念等等根本一无所知,所以这种现象也可称之为“幼稚”,但这种现象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其后果往往是不好控制的。
青春期(俗称过渡年龄期)是指从儿童时代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它的生物基础就是性的逐渐成熟。
这一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个性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它不仅要求身体发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识、技能,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履行各种社会职能和担负起社会责任。
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们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喜悦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倾向。他们逐渐地认识自我,并对周围的一切十分感兴趣,乐于评价和介入成人行列,意识上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出现“心理上断乳”现象。
这种急剧的断乳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不安,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混乱。由于性本能的启动使他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部。
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掌握这种变化的实质,青少年就会陷入烦恼、困惑、焦虑、冷淡等不安的情绪中,他们不仅对外界,就是对自己也会采取“否定”的态度。
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暴风骤雨,疾风如涛的时期,人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大为不同,发展趋势呈跳跃式,是人生的“危险期”,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学生情感上细微变化,重视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