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点拨:首先写青春期的年龄段,再写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然后写写青春期的矛盾,之后进行总结即可,例文如下:在人体生长发育阶段,青春期占一半或更多一些时间。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它又称为青年初期,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这一期间,不论男孩或是女孩,在身体内外都发生许多巨大而奇妙的变化。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一时期身体内的变化,对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矛盾的青春期心理: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来进行阐述,比如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暴风骤雨,疾风如涛的时期,应注意观察学生情感上细微变化,重视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正文: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文化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使少年儿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身体发育早龄化,60%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前后就进入青春期;社会经验比以往学生更加宽阔、更加深,或者说现在的少年儿童比十年以前的同龄孩子所知道的要多几倍或者十几倍。
这些“发展”既有他的作用,但还存在他的不利之处,从几所小学调查中发现:
其一、有的学生对于青春期有关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是“无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无法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卫生保健,甚至心理上也出现很大的“波动”,造成思想压力大、情绪低落、成绩大幅度的下降等各种不利的因素。
其二、现在小学生也存在“早恋”的现象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早恋”的内涵或者说起概念等等根本一无所知,所以这种现象也可称之为“幼稚”,但这种现象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其后果往往是不好控制的。
青春期(俗称过渡年龄期)是指从儿童时代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它的生物基础就是性的逐渐成熟。
这一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个性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它不仅要求身体发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识、技能,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履行各种社会职能和担负起社会责任。
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们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喜悦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倾向。他们逐渐地认识自我,并对周围的一切十分感兴趣,乐于评价和介入成人行列,意识上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出现“心理上断乳”现象。
这种急剧的断乳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不安,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混乱。由于性本能的启动使他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部。
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掌握这种变化的实质,青少年就会陷入烦恼、困惑、焦虑、冷淡等不安的情绪中,他们不仅对外界,就是对自己也会采取“否定”的态度。
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暴风骤雨,疾风如涛的时期,人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大为不同,发展趋势呈跳跃式,是人生的“危险期”,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学生情感上细微变化,重视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很好 讲的很细致 讲了两大方面
写作思路及要点:先给出一定的案例,然后做出自己的感想,最后给出一定的总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在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XX指导组的有力指导下,我局按照"不划阶段、不分环节”的要求,以深化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抓实调查研究为载体,以深入检视问题为契机。
以狠抓整改落实为驱动,坚持密切联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努力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贯通起来,有机融合、统筹推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党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从中央到地方,全党全社会都高度重视,稳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各部门在开展主题教育中要注意抓'四个到位’。
要求我们在开展主题教育时要注重抓思想认识到位、抓检视问题到位、抓整改落实到位、抓组织领导到位。我市认真贯彻省委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阶段总结的相关要求,立足实际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总结经验教训,确保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取得实效。
根据中央、XXX省委的统一 安排部署,在委机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精心组织下,XXX党支部聚焦主题主线,坚持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做到”四个贯穿始终”坚持以上率下,切实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坚持紧密结合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支部党员干部着力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工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进一步强化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本文对叛逆心理进行了内涵的阐述,分析了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并对如何消除叛逆心理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了探讨。关键字:青少年;叛逆心理;应对一、叛逆心理的概述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当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二、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1)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青少年叛逆心理研究教育理论进入青少年时期后,他们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2)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3)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进入青春期后,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啰啰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4)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例如教师在对待学生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如若对优生偏爱姑息、对差生粗暴严厉,会使学生心理失衡,表现为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对立情绪,造成心理抵触,从而出现教育效果的“零效应”,甚至是“负效应”。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处理问题,在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合理的结论,并注重班级群体舆论的正确引导,从而使教师处理的问题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叛逆心理对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三、消除青少年叛逆心理的主要方法(1) 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高中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学生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其实只要家长、老师全心全意,能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中生一时的叛逆心理是很快消失的。(2)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调查表明,62.64%的高中生都希望家长、老师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犯错误时,希望老师和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吸取经验教训;要耐心教育我们,要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去悔过;不希望给他们太多的责备,他们毕竟还是学生。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3)多与学生交流一方面要好好聆听。成人与孩子的观点不同。成人眼中的小问题在孩子的眼中可能是大问题,不妨认真听完他们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多同学生谈一些他们关心的问题,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问题,有意识地谈出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这样能真正达到与学生的心相连,心相通,逆反心理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同则容易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共振”效应。反之,则会出现思维盲点,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其效能。因此,要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心理上的认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倾注爱心,讲求民主作风,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处处体贴关心学生,以赢得学生的热爱和拥护。尤其对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更应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从中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从而消除师生之间存在的隔阂和对抗心理,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4)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中生在这个阶段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因为他们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什么 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 纳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从叛逆心理的成因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陷很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也要结合家长的家庭教育,多与家长沟通和联系,互相了解学生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很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的,然后适当地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希望加以引导,这样孩子便乐于接受教育并且能朝着学校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健康成长。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参考文献[1]原美玲.浅谈如何调节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学研究,2009年第3期.[2]李艳波.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内蒙古教育,2009年第7期.[3]牛涛.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探究与思考.理论研究版,2008年第12期.[4]林泳海.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百科知识,2007年第8期.[5]李淑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职业技术,2008年
青春期 教育 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健康、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保护环境、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伤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有:
1.1 不接受教导 情绪上的敌对意识,行为易产生偏激,往往与老师家长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身所谓的“独立意识”以及“自理能力”。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1.2 情感冷漠 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感、孤僻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形式。
1.3 易走极端 他们感觉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渴望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乃至轻生念头,不计后果来彻底的“放松自己”。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往往难以挽回。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2.1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变化。自尊心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当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时,他们就会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家长老师阻碍了他们的自由,轻视自己,从而产生了反抗心理。于是,他们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要求一定程度上与成人平等,并且竭力使成人承认这一点。
其次,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青少年在谋求获得独立的过程中,当成人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并把他们当作“小孩”而加以监护、指导,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议。随着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喜欢自作主张,“谋求独立”意识成为重要的心理倾向,
2.2 家庭教育 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一半以上,父母 对子 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于严格,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常常摆出封建家长的威风,不给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更有甚者,采取“大棒政策”,当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就会使用暴力,体罚青少年。这种“大棒政策”,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行为偏激,有时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2.3 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正。每个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看似正确的“偏见”,造成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产生憎恶情绪,上课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等。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使青少年产生逆反情绪,并且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其心理。对青少年来说,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他们在相互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是谋求在同龄人群体中使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个性的对立与社会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 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3.1 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3.2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
3.3 教育者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即使一时犯了什么错,也不要横加指责。教育者应耐心地让孩子自己 总结 经验 教训,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3.4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和特点,调节好心理状态,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使青少年自察、自治,净化健康人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摘 要]青春期是一个人从 儿童 向成年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突变,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生理发育已渐渐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使得他们在青春期产生了不少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挖掘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状况,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对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实施矫治的有效 措施 ,以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 渠道 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性爱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 文化 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 人际交往 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 方法 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 教学方法 、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 篮球 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 安全教育 ,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4] 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5-86.
题主你好. 首先不知道你是在职人士还是学生,如果是学生,可以请求你的指导老师给你建议,给你确定方向.如果是在职的人士,那么就可以去查找相关的文献,学习他人的经验.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文化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使少年儿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身体发育早龄化,60%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前后就进入青春期;社会经验比以往学生更加宽阔、更加深(或者说现在的少年儿童比十年以前的同龄孩子所知道的要多几倍或者十几倍)。这些“发展”既有他的作用,但还存在他的不利之处,从几所小学调查中发现:其一、有的学生对于青春期有关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是“无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无法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卫生保健,甚至心理上也出现很大的“波动”,造成思想压力大、情绪低落、成绩大幅度的下降等各种不利的因素。其二、现在小学生也存在“早恋”的现象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早恋”的内涵或者说起概念等等根本一无所知,所以这种现象也可称之为“幼稚”,但这种现象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其后果往往是不好控制的。青春期(俗称过渡年龄期)是指从儿童时代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它的生物基础就是性的逐渐成熟。这一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个性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它不仅要求身体发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识、技能,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履行各种社会职能和担负起社会责任。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们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喜悦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倾向。他们逐渐地认识自我,并对周围的一切十分感兴趣,乐于评价和介入成人行列,意识上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出现“心理上断乳”现象。这种急剧的断乳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不安,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混乱。由于性本能的启动使他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部。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掌握这种变化的实质,青少年就会陷入烦恼、困惑、焦虑、冷淡等不安的情绪中,他们不仅对外界,就是对自己也会采取“否定”的态度。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暴风骤雨,疾风如涛的时期,人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大为不同,发展趋势呈跳跃式,是人生的“危险期”,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学生情感上细微变化,重视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消除各种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培养对社会生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1、能正确认识周围世界,有良好的适应能力。2、有丰富、积极而安定的情绪,对别人的情绪能给予良好的反应。3、有自制力,能经受挫折,战胜自身和外部的各种困难。4、有稳定的兴趣和求知审美,社会交往的需要。5、有自信心、善于与人相处、乐于助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二、学生心理障碍和不良品德产生的原因。1、家庭的不良教育和不良环境的影响。由于是独身子女、家长无原则地溺爱和袒护。在生活上,受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要什么有什么,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学习上,对其希望值很高,或许采取粗暴的压制教育方式。学习上和生活上要求的强烈差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父母现在工作都比较繁忙,或居住外地,或父母不和或离异、家长与孩子交谈的时间太少,孩子的心理变化不清楚。2、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时期,存在着各种思想意识。社会上剥削阶级残余势力的侵蚀。不良分子不仅自己作案犯罪,而且常常欺、诱使,教唆少数青少年做坏事,使他们心灵受到毒害,沾染上不良品德和恶习。3、学校教育工作上的失误的影响。目前,少数学校的“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以学生成绩论教师的“英雄”,决定教师的考核。因而某些教师不惜采取过激措施,挤牙膏似地“挤出”学生的辉煌成绩。致使那些本来就较自卑的落后生,因过重的课业负担和频繁的各种考试甚感头痛和万分厌烦,对自己没有信心,厌学情绪强烈,美丽的校园成为他们最恨的地方。有些班主任处事武断,对好的学生关爱倍加,对差生冷嘲热讽,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产生强烈地反抗心理。处理不好的话,他们会采取过激的不正当手段报复他人,“捍卫”自尊。他们表面上的好强掩盖着他们内心世界意志的脆弱。三、采取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1、学校应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学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阶段性地进行青春期的心理、性道德观念教育,男女生之间友谊和爱情、法制观念、科学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开展阅读青春期教育方面的书籍,参观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展览等主题活动,请公安、劳教部分的同志给学生讲有关法制的知识,正确处理青少年“早恋”和防止青少年犯罪。2、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等问题给予关注和指导,杜绝将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分析学生成绩不良的原因,允许学生有差异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自强自主的能力。3、细心观察,对学生的异常行为和不良的行为习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切记不要简单粗暴,努力做到和风细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及时发现引导,处理和治疗,减少产生不良心理的环境因素,消除心理冲突,培养学生的挫折的能力。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利用班会,让学生畅谈人生,对未来充满自信。5、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指导学生减少或防止紧张状态的产生,为学生提供解决各种心理异常的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四、塑造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1、既严格要求,又充分赏识。所谓严格要求,就是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这一切源于对学生的热爱,所谓充分赏识,就是对学生多尊重、多理解、多宽容、多激励。充分赏识,教师必须正确地比较和评价学生,既横向比,又纵向比。评价学生要客观公正,多进行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2、努力挖掘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心,对后进生、教师不能思维定势,像寻觅火种和开采金矿一样,努力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千方百计使其燃成一片。通过艰苦的教育,点燃他们发奋进取的火焰。帮助他们排除进步的障碍。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采取不同的激励标准,热情鼓励中等生和后进生参与课堂,大胆发言,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学生就不会轻易产生厌学情绪,师生之间就会关系融洽,从而塑造了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生命个体、一个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鼓励他们开创新的生活,致力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素质,让心理健康教育步入科学性、个性化、普及化的发展轨道
论文开题论文开题答辩,老师问为什么选择这个论文题目?我觉得,你应该回答性教育,现在是比较时尚的话题,也是敏感的话题,所以应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的问题就是让你回答题目的必要性,你可以根据开题报告中的必要性进行简略回答。你主要是向老师传达一个信息就是这个研究内容很重要。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青少年时期是人个体走向成熟的黄金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暴风雨”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为了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只为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着想的狭隘思想。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需要,心理正常的学生同样需要,这里所提出的心里健康教育就是面向所有学生实施的旨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教育。
“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教材,结合学科特点,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科学习中的认识、情意和行动技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源地是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以“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努力排除正常发展障碍”为目标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主流。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学校都设有心理卫生服务机构,为学校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预防心理疾病,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和研究。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快。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明确地提出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我国第一次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
自1993年至今仅仅二十年的时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有关著作、课题很多,但是基本上都停留在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而这些远远满足不了身心巨变中的中专学生的需要。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研究这项课题是针对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的三大问题:1、价值观方面。由于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受到过多的溺爱,往往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表现在性格上就是自私、自大或自卑。2、意志方面。做为中专生基本上都是初中学习差的.学生,他们普遍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对未来没有目标。表现在意志方面就是做事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遇到挫折就悲观失望,退缩,意志崩溃。3、青春期闭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一体。
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因此,抓住了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就等于抓住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要阵地。这比起等到学生已经有了严重心理疾病再来治疗有效得多、省事得多、解决问题彻底得多,也比较符合中专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立足于学科教学,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心理自我完善能力作为研究中心,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具体有如下目标:
1、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实验,探讨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切实解决学校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为中专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提供基本工作依据。
2、通过在学科中进行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更加认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
3、根据各学科的不同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各自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教学模式,为学校心理教育积累经验,以供借鉴。
4、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会适应、高效的学习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养成合格健全的人格。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和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在探讨适当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使学科教学心理化、人本化,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交融。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1、多为单一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经验总结,缺乏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共同模式研究。2、多为理论探讨,极少实证研究,难以科学检验学科渗透方法的有效性,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有限。而我们正是探索一套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六、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基本思路:对当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边探究、边分析、边改进,同时积极学习,并邀请相关学科教师、领导指导论证。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各位成员积极参与,联系自己所任的学科,设计心理教育目标,做到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机整合。在课堂上适时、适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经验总结法。各位教师就自己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得出规律性认识,并经过系统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实际思想动态,检验试验效果,及时调整进度。
4、课堂观察法。通过常态课、研究课、示范课等课堂形式,观察学生的行为,为课题研究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5、案例研究法。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形成教学案例。
实施步骤:
(一)学习准备阶段(20xx年3月—9月)
1、组织学习心理教育知识,掌握心理教育理论。
2、对教材进行研究,对其中蕴含的心理教育资源进行甄别整理。
3、组织全课题组教师了解当今学生的心理状况,使教师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1、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并实施。
2、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3、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4、组织组内常态课、研究课、示范课,交流总结。
5、及时写出教后日志、教学心得,提出改进方案,定期交流,定期做纵向、横向比较。
(三)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9月)
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青春期 教育 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健康、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保护环境、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伤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有:
1.1 不接受教导 情绪上的敌对意识,行为易产生偏激,往往与老师家长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身所谓的“独立意识”以及“自理能力”。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1.2 情感冷漠 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感、孤僻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形式。
1.3 易走极端 他们感觉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渴望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乃至轻生念头,不计后果来彻底的“放松自己”。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往往难以挽回。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2.1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变化。自尊心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当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时,他们就会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家长老师阻碍了他们的自由,轻视自己,从而产生了反抗心理。于是,他们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要求一定程度上与成人平等,并且竭力使成人承认这一点。
其次,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青少年在谋求获得独立的过程中,当成人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并把他们当作“小孩”而加以监护、指导,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议。随着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喜欢自作主张,“谋求独立”意识成为重要的心理倾向,
2.2 家庭教育 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一半以上,父母 对子 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于严格,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常常摆出封建家长的威风,不给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更有甚者,采取“大棒政策”,当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就会使用暴力,体罚青少年。这种“大棒政策”,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行为偏激,有时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2.3 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正。每个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看似正确的“偏见”,造成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产生憎恶情绪,上课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等。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使青少年产生逆反情绪,并且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其心理。对青少年来说,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他们在相互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是谋求在同龄人群体中使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个性的对立与社会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 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3.1 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3.2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
3.3 教育者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即使一时犯了什么错,也不要横加指责。教育者应耐心地让孩子自己 总结 经验 教训,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3.4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和特点,调节好心理状态,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使青少年自察、自治,净化健康人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摘 要]青春期是一个人从 儿童 向成年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突变,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生理发育已渐渐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使得他们在青春期产生了不少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挖掘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状况,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对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实施矫治的有效 措施 ,以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 渠道 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性爱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 文化 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 人际交往 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 方法 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 教学方法 、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 篮球 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 安全教育 ,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4] 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5-86.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变得更为复杂。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也十分敏感。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惠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教育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中后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从而逐渐独立和成熟。在人生发展这一变化时期,大学生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课题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矛盾和竞争的压力。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调适,往往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有责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对症下药,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1.依赖心理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青春期就已萌动的独立意识迅速复苏,自我意识增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的弊端,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有的则采取逃避、抱怨的态度,严重的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2.孤独心理孤独心理是一种封闭内心的性格障碍,是一种主观感受。当代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他们很想广交朋友,希望有知心朋友。但是,大学生来到新的环境,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都是他们未曾经历过的,现有的交往能力叉不能满足自身交往的需要,所以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往能力欠缺而害怕社交或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恃清高,常独往独来;有的学生好猜疑、多幻想;有的学生爱嘲弄讥讽别人等。这些表现长此下去,易使他们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而更加孤独。3.苦闷心理苦闷心理是大学生经常存在的感受。目前的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和城市低收人家庭的大学生,日常生活往往比较困难。而有些学生花钱似流水,更使入不敷出的学生心理不平衡,产生苦闷心理。看到社会上存在的下岗现象,大学生往往感到将来很难找到称心的工作。由于对复杂的社会缺乏阅历,内心深处充满了苦闷。4.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不少大学生中存在。他们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不平衡,甚至痛苦愤怒。而别人遇到不幸或处于困境时或幸灾乐祸.或用贬损别人来求得心理补偿。在极端情况下,有个别大学生会发生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不尽人意,经常处于较被动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教育观念偏于功利化,忽视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指导思想上较多地考虑满足社会需要,忽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容易被忽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要求和特殊环境不能科学地解剖与分析。而是停留在一般认识和理解上,滋长了教条主义思想和形式主义。1.通过不同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大学生在抗挫折、磨难方面普遍存在着缺陷。应根据大学生成长的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与失败都是财富。其次,要接纳大学生倾诉、宣泄挫折。帮助消除匝抑,使其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第三,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例如对于交友、恋爱的挫折,对于考试失利,对于考研落榜,对于就业的悲观失望等要泰然应对,不要因挫折而否定自己的能力。第四,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通过转移、升华、补偿等方面,帮助大学生理智地走出挫折的阴影,从而锻炼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2.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抑郁、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的重要手段。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大学生看不惯世风又无力改变,于是有的大学生走向自我封闭的孤独境地。这种不良的人格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交往。实际上,大学生年龄相近,志趣相仿,朝夕相处。容易达到心理上的沟通,这对于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因此,第一,大学生要改变社交观念,不要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问,耽误学习,而应看作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第二,要扩大社交范围,只要对学业、思想有所启发,都要乐于接触,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要多渠道交往,利用业缘圈、地缘圈、趣缘圈以及郊游、联欢、寒暑假、社会调查等加强交往实践;第四,要注意交往对象的筛选,注意与良师、益友、学者、专家、事业有成的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克制忍让,宽容待人。3.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指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高品位的精神作品感化大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环境,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二是校园公德环境。包括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同学问的相互合作、相互尊重、正常交往等。三是校园物质环境。主要指校园文明设施和教学生活条件,这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部分。校园的布局、绿化美化、建筑风格、各种装饰宣传物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文明素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参考文献:[1]董梅.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困对策[J].文教资料.2008.16:16-17.
青春,有怀念的深情,也有世俗的薄情。是否,人生的落差总是让人始料不及,却又不得不接受。尘土飞扬的来路,一个转身,只剩感念深深,忧伤切切。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以青春为话题的 议论文 作文 ,希望大家喜欢!
以青春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1
青春的味道是什么?是苦涩的咖啡?是那酸酸的橙汁?还是纯纯的牛奶……
端起杯中的咖啡,闻了闻,香味真是太浓了,端起杯,轻轻地饮了一口,细细地品味杯中的味道。“哇,真苦啊!”品尝咖啡的评价就是如此。再次品尝了那种苦涩的味道,这一次的味道还是苦苦的,但是这一次的苦中带有了一丝甜意,这种味道就似我们的青春,苦中带有甜,在战胜困难后,脸上总是绽开微笑的。
一杯橘色的橙汁可是我的最爱呢!端起来一饮而下,我最喜欢的味道,酸酸甜甜的,就像现在的我似的。青春总是有一些辛酸,总是有不顺心,不顺意的时候我总是会一笑而过,乐观地去面对这一切。青春就是如此,酸酸甜甜,让我们沉醉在其中。
纯纯的牛奶,纯纯的心灵,纯纯的思想,拥有青春的我们的思想是如此的单纯。伤心的时候,泪水就顺着脸颊划过;开心的时候,笑容就在脸上绽放;痛苦的时候,不自觉地大叫;生气的时候,不满地嘟起嘴巴……这些自然性的动作,不包含任何的做作,心情不包含一丝的杂质,就如牛奶一般纯洁,纯洁的身心也是最大的快乐,对人、对事都将心比心,无恶意,无勾心斗角,只有纯纯的爱意。
青春是绿色的,有春天的盎然生机,如青春的小草,绿绿的叶子。青春充满着大自然气息,使心中向往长大的小草,悄悄地萌发。青春的味道,不用说,也就像绿茶。
青春的味道像可乐。她是充满活力,热血激昂的。对某个东西的好奇,对某件事情的热心,都是青春赐予我们的。
青春的味道,如咖啡,如橙汁,如牛奶……我正青春,青春使我更加阳光,更加快乐;我憧憬青春,它那么美好。每个人都拥有青春都曾拥有过青春,会品出不同的青春味道来……
以青春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2
青春,是活力的代表,是年轻的象征;青春,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校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人类。时光飞逝如流水,充实的校园生活伴我走过了十一个春夏秋冬,它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更主要的是,在时光的匆匆流逝中,我对校园的感情更深了,更浓了。
我的校园,你是美丽的、和谐的。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悄悄撒落大地,降临校园时,我伴随着耳边轻轻吹过的阵阵微风,尽情地享受难于形容的惬意,舒心地背诵英文单词,快乐的吟诵诗词美文。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一切都显得那么明快,被阳光照得闪亮的窗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那是用青春和热血铸造的音符,那是用理想和信念谱写的乐章。
我的校园,你是一个欢乐、幸福的大家庭。在这个和谐的家庭中,老师就像爱抚自己的孩子一样,对我们淳淳教导。在我们的交流中,语言是一座美丽的彩虹,它架起了雨过天晴的桥梁,沟通了我们原本陌生的心,使我们变得和谐,变得融洽,欢乐更在无言中。
我的校园,你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勇者,建校50年来,是园丁们的辛勤劳作,使你多次荣获教学质量评价的各种奖项,被评为安全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等;是园丁们的兢兢业业,使你从艰难困苦中一路走来,发展成今天的辉煌灿烂。同学们,若没有老师们的风雨兼程、呕心沥血,怎么会有今天这蒸蒸日上、和谐文明的李渡中学呢?怎么会有这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李渡中学呢?又怎么会有这欢声笑语、人心所向的李渡中学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温暖着我,感动着我,使我对你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我的校园,你是农村高中的样板,是法制 教育 基地。你变废虚为亮点,筑起了舒适宽敞的学生公寓;你变冷清为活力,建起了新型实用的学生食堂。不仅如此,校运动场也将会以全新的面孔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都代表着农村中学的进步,代表着我们全体师生员工心血的结晶,代表着我们校园青春的活力。而青春的魅力,就是让枯枝也能长出鲜果,让沙漠也能化作绿洲。青春,就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
我爱我的校园,我爱那明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碧绿的草坪,我更爱我的老师和同学。在校园里,我们放声高歌,我们激情奔跑,我们在欢度一个五彩斑斓的青春时代。同学们,希望之光已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让我们刻苦勤奋,开拓进取,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人生最美丽的际遇,让我们一起让我们的校园永葆青春的辉煌!
以青春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3
青春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时代。每个人的青春都会上演着独一无二的 故事 。如果说,青春结束的时候,都会被编绘成一本书,那么绝对没有一本,是与其他相同的。
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大多会有明显的叛逆心理,但有的则还是一副乖巧懂事的样子。他们有着独特的性格,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他们开始渐渐融入这个社会。
女孩在这时是多愁善感的,有时看到一篇令人感动的 文章 ,就会哭的稀里哗啦。有时会写文章,写与自己相似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感想。在这个时期,女孩们都会有几个和自己很要好的朋友,一起欢笑一起疯,自由自在的。她们的也会有自己的小秘密,深埋在心底,不曾吐露。在她们的心中,是雨天还是晴天可能有时候自己也会拿不准。
而男生则是阳光开朗的,在十一二岁时还像个小孩子似的,但是在向上长了一两岁之后,就完全不同了,他们仿佛比以前更成熟,也更有了上进心。不再像小时候一样,隔三差五打个架,和同学闹个别扭,使老师有操不完的心。他们会好好的,静下心来走正确的路,理智的对待每一个选择。同时,他们也是运动场上的健儿,会飞奔在塑胶跑道上,也会驰骋在 篮球 场上。偶尔,他们会抱着自己的兄弟怀旧,把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表露出来,那些有泪不轻弹的人,也会没有顾忌的落下泪。这样的男上往往更令人欣赏。
青春真的带给我们了许多,在这个年龄,我们会有单纯的想法,人与人之间也会没有隔阂,没有妨碍。但时间真的不等人,青春转瞬即逝,所以,做不让自己后悔的事。等老了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不让自己有遗憾了。
以青春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4
青春,多么迷人,多么美好,多么富有诗意呀!有人把它比作初升的太阳,有人把它喻为带露鲜花,有人则把它比作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东西——黄金。正如人们所说: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如何珍惜青春呢?有的人认为,趁青春年少,去吃喝玩乐。在这种人眼里,时髦的穿戴,美味的佳肴,舒适的生活,尽情的享受,这才是不枉度青春。而有的人,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惜贪赃枉法、明抢暗偷。在他们的心目中,不用说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利益、远大的理想,就是连起码的道德、羞耻也不讲了。这样的青春,实在是贱如粪土。他们的一生毫无价值,甚至令人唾弃。
诚然,我们青少年拥有宝贵的青春,拥有健壮的体魄,拥有令有羡慕的优越条件,应该珍惜分分秒秒,掌握知识,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
我们都知道玛丽居里,她在青春年少时,没有放松一分一秒。对于那些追求她的人不屑一顾,用心学习、钻研。最终发现了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光辉成就。
还有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他的一生有上千种发明创造,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成就让世人钦佩、崇拜。
我们青少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在学习中,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 编织 五彩的梦。使自己的青春也大放异彩。珍惜青春吧,朋友!不要在失去时,才懂得珍惜,美丽的青春总是转瞬即逝。正如人们所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再少年。”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把握今天!
以青春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5
“时间过得真快呀!”这是每一个人都会不停感慨的话。
的确,时间过的很快,开学已经有好几周了,又该月考了。而我在这段时间里到底干了些什么?
每天都在不停的怀念,怀念过去的点点滴滴,怀念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怀念过去的欢声笑语。
因为习惯,我曾经拒绝新的生活,新的老师以及新的同学。因为生活,我又不得不接受这新的一切。这就是生活,它将人们所讨厌的一切事物赤裸裸的展现在你的面前,而你却又不得不接受它。
生活真的很残忍呢!
春去秋来,夏末秋至,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类太渺小,无法与伟大的大自然抗衡,所以我们只得选择臣服。
“物是人非”是时间的杰作。时间是个无情的人,它从不会因为人们的哀求而停留半秒,它永远都以相同的步伐向前迈。啊!无情的人呀,难道无休无止的向前走不会是你疲惫吗?停下来休息会吧!我,累了!
时间还真是无情且精力充沛的家伙,我该怎样才能追上它的步伐呢?
时间是无情的,生活是残忍的,因此不管我们多么怀念过去,多么想抓住过去,都将以失败告终。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死死的停留在过去,何不在有限的青春中再尽全力一搏。
毕竟有太多的东西只能用来怀念,包括我们那些逝去的青春……
是的,从此我要奋勇当先,不再畏惧;努力学习,不再沉迷过去,充实的过好每一天!
我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我能和曾经的朋友站在同一片蓝天白云下,自豪的喊出:“青春,我付出,我无悔!”
以青春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5篇相关文章:
★ 关于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500字5篇
★ 以青春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 以《青春》为话题的初三作文五篇
★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
★ 关于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精选5篇
★ 以青春为话题的初中优秀作文范文精选5篇
★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
★ 关于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6篇
★ 以珍惜青春为话题作文600字
★ 以青春为话题的八年级作文
有关青春的高中议论文5篇
青春,是人生的花朵;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是时代的精神;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青春,是创造一切的希望;青春,是激动人心的音符。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有关青春的高中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还没来得及童同年说再见,我们就已被推上了青春的列车;还没享受够爸妈的“怀抱”,却不得不尝试独自奔向远方。我们是一群青春少年,我们带着童年的天真,学着中年的老成,在蓝天下抒写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破译的心声密码。
青春,我们多梦。
曾几何时,我们崇拜古代游侠,上课看武侠小说着迷到老师的教鞭敲在桌子上才猛然惊醒;曾几何时,我们发誓当一名生物学家而不惜杀害家里的小动物,收到爸妈的严厉斥责仍不罢休;曾几何时,我们为了发表“豆腐块”,在孤灯下寒窗前搜肠刮肚、冥思苦想。青春的我们,有了周杰伦、孙燕姿,有了贝克汉姆、迈克·乔丹,有了杨振林、比尔·盖茨,有了琼瑶、三毛和鲁迅……青春的我们,一边在听着班主任要抓紧时间学习的劝诫,一边却在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下午去哪玩儿;青春的我们,一面在感叹现在的学生负担太重、压力太大,一面却又不得不在爸妈殷切的目光中背起沉甸甸的书包。
青春,不分年龄。
青春,不仅属于我们,同样也属于那些年过花甲的老人。虽然时间老人将岁月的沧桑镌刻在了他们的额头,将岁月的风霜挂上了他们的两鬓,可他们的意志不曾衰老。社区里有他们繁忙的脚步;广场上有他们愉快的歌声……因为他们保留了一份未泯的童心,所以青春在他们身上永驻!
青春,丰富多彩。
青春,你是春天里的新绿,驱散严冬,扮靓大地,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青春,你是秋日的阳光,明朗艳丽,热情似火,给人们带来收获和喜悦;青春,你是孩子灿烂的笑脸,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活力;青春,你是老人永葆的心态,“人老志坚”的信念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永恒;青春,你是男足踢进“世界杯”的疯狂,我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呼,你是与时俱进、奔向小康社会的脚步。
青春,没有规则。积极向上,不断进取,追求卓越,永不满足是对你的诠释。
年少的身影一遍一遍浮现,青春在不经意间被逆转,接着一点一滴沉淀。
考试终于结束了,但是丝毫没有一点放轻松的感觉。最近日子平平淡淡,但是这样过来反而更充实了。但是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半个学期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我们的青春被一点一滴挥霍,稍纵即逝。或许对它来说只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了。很久没有这样坐在电脑面前敲字,噼里啪啦,我的心情也就这样阐述出来。如果时间没有尽头,如果人生也没有尽头,不知道我的生活会不会也像这样。
一路过来,发生的事情太多。哭过,笑过,苦过,乐过。有时候一些话闷在心里,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候觉得自己还像个孩子,很多世间的东西或许我还不明白,以后的路,是不是还要一个人走?
发现大家其实都变的不再那么透明了,或许事情的是是非非不是可以用言语说的清的。
我日落般的忧伤就像惆怅的鸟儿,惆怅的鸟儿飞成我落日般的忧伤。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开始担心了,终有一天,该散的都是要散的。如果成熟的代价的要淹没在创伤只中的话,那又有什么可言?太多问题的问题,我都不懂。旦愿只是自己想太多。
种种的压力,虽然现在还小,我担心有一天终于把我压跨。
以前的天真无邪,开出美丽的花蕊,像蒲公英的种子,飞到天涯海角好不好?敞开心,不是还没到终点么?
美好年华大概就是不负美好青春吧!也许最美年华就是现在的我们吧!也许现在的我们才是最幸福的。但是幸福的拥有并不是永远的。幸福却都只是短暂的。在这青春之年华中,我们曾努力过,但终究敌不过时间的脚步!也许青春就在这几年吧!也许现在的努力换来的就是明天的美好!希望青春年华,我们依旧初心!
青春
人生能有机会,青春能有几年。趁现在时光依旧,趁现在的我们还很年轻。那就要不断的努力,相信未来的明天将会更好!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了相信就会有好的一切。也许现在的疲惫换来的却是今后我们美好的生活!也许生活就在于我们的举动!也许努力了我们就会差。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美好的。那都需要我们的不断奋斗,趁现在时光美好!趁现在美好青春!趁现在的初心还在。大胆努力,大胆奋斗。相信,未来将会更好!
珍惜
青春的几年时光虽短暂。但却教会了我们许多。我们从中学会了理解,包容,学会了沉稳!珍惜青春,却不能浪费。因为青春只有一次。如果浪费了,那将永远都将失去!失去后永远都不再来!珍惜每一天,希望每天的我们都将生活的更好,更希望每天都笑颜以对!
青春曾经繁华,但是我们曾拥有过,那将是一段美的回忆。那都是我们成长的足迹!
曾经的美好年华曾走过,那将是生命中无法忘记的时刻!那就要永远的保留!现在的我们,余生还很长,余生请珍惜!希望明天的我们将会更好的珍惜,希望明天的我们会更好!回想从前,珍惜现在,做好现在,展现未来明天!
青春曾经繁华,但未来一切安好!
告别了牙牙学语的孩提时代,我们整装待发,信步走上撒满花瓣、浸满花香的青春小径,用年轻的生命谱写青春的乐章,用激情的活力演绎青春的音!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奋斗前充满信心的宣言;青春是遭遇挫折时坚强的泪水;青春是取得成绩时开心的笑容。青春更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它是过年时与伙伴们嬉闹着燃放爆竹的背影;它是在年三十那天坚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新年钟声的信念;它是听着Hip-top就可以很快做完家务的一个充满活力的、跳跃的身影。
青春可能是有些叛逆的。可能会为选衣服方面与父母大发雷霆;可能会为少一点玩乐时间而整日苦瓜脸;可能会在寒冷的冬日只穿着少少的衣服跑出去;可能会有几日有那么一点不爱学习;可能会有点懒,砸破闹钟也不起床;可能……这些属于青春期所独有的特征,多年后可能会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
青春可以很美好。或许我们会有“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的壮志豪情,那何不为之努力,在美好的花季多挥撒些汗水,只为明日的花绽放得更美。
青春可以很充实。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来衡量的”。所以今日的博览群书,只为明日的底蕴无穷,今日的积累,只为明日的发挥,何不将自己的青春浸在书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青春的友谊最宝贵。它可以很短暂,很长久。也许曲终人散之后,离开的离开,忘记的忘记,但仍然感激上苍,旋律的时候,让我们在一起。这就是青春,无奈友谊的逝去,回味真情的永存!
让我们歌颂青春,歌颂这美好的花季,努力奋斗,在青春的小路上逐梦,只有这样,待青春已逝之时,仍有太多美好的回忆……
有人说青春就像昙花一现,是那么的短暂,是那么的宝贵;有人说青春就像一把热火,是那么的火热,是那么的热情;但是也有人说青春就像一个讨厌鬼,是那么的烦,是那么的厌恶。所以如何看待青春,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了。
如果以乐观的态度看待青春,你会发现,生活中的人、事、物都是美好的。不知不觉的,自已好像变成了一位很好的人。当别人失败时,你就会很热心的去关心别人,甚至安慰别人、鼓励别人。当快要段考时,你就会比别人更加倍努力读书,想要把成绩考好。当老师所传达的活动,你就会更积极的参与。对!没错!这就是长大。乐观的看待青春可以使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可以自已更成熟,更可以使别人和自已的生活更美好、更舒适。
但如果用悲观的角度看待青春,你就会愈来愈自暴自弃,更自自艾。当成绩一落千丈时,就会怪老师偏心,别人诅咒自已,把责任全推得一干二净,当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你,就会脾气暴躁,不分青红皂白的打人、骂人,当老师或班上有什么活动时,就会排斥、远离,不积极参与。对!没错!也是成长。以悲观的角度看待青春,虽然会很不好,但到了最后自已就会设法清改变自已,成为一位“小大人”。
不管以什么角度看待青春,终究会长大的,那为什么不用乐观的角度过渡青春,而用悲观的角度呢?乐观的角度虽然要先付出自我,但是回报许多的人生经验以及态度。悲观的角度会很悲哀过渡宝贵的青春,在心力交瘁之下,可能会变成不良少年,永远都是一位长不大的孩子了。
总而言之,不论用乐观或悲观来看待青春,别忘了都要努力用功读书,否则会造成“少小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的凄凉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