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他是有名的“故事大王”,接受过记者采访,参加全国“故事大王”选拔赛时还在省里拿到过很好的名次。那时,他表演即兴口头讲故事,一口气说了五分钟,到了规定时间还意犹未尽。站在台上面对大家的关注,让徐正超无比地沾沾自喜。“那时候有点过分了。”徐正超笑笑说。然而,上了初中之后,少年叛逆的他突然对一切“出头露面”的事兴致索然,一律回绝。不讲故事、不多说话,“故事大王”将故事转移到了纸上。16岁时,他在辽宁省作协主办的文学杂志《鸭绿江》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透明的吉他》 。创作与他从此不离不弃——从家乡葫芦岛,到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媒体,再到现在加入赵本山影视集团任副总裁。写过多少作品他已记不起来,有时看到自己早期的作品,都已经完全没有印象。“总之,量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厚积薄发的徐正超曾一口气为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创作《极品男人》、《考爹考妈》、《想唱就唱》等小品;创作舞台剧《我把骨髓献给你》;栏目剧《刘老根大舞台》 。胖乎乎的他,像一坨肉一样“堆”在电脑面前敲字是他最舒服的时刻。若干年前某个有蝉鸣和燠热、没有空调、开着窗子的夏天,那个坐在电脑前面吃得很饱的胖子,开始进行他有目的写作以来最没有物欲的一次创作。与后来越发“肆无忌惮地向名利靠拢”相比,这样的创作保持了他最年轻的状态。如果被问到爱好,他会愣半天,狠吸一口烟,勉强挤出两项,读书、看电影,还是与创作有关。2009年伊始,徐正超的转身之作——长篇小说《闯荡》火热出炉,他一字一句地创作出了自己今天的成就。在序言中,他写到:“时间竟快得如此粗暴,猝不及防。我知道,我过上了那种让有些人羡慕有些人不屑有些人猜测的生活。其实,生活就是生活——周而复始,又不断生长新鲜。我已经进入了一个循环,骨缝间的沽名钓誉催着我,扎上鸡血,抡圆了前进,几乎目不斜视,耳边虎虎生风。直到编辑让我写这个叫‘序’的,我才猛然刹车,并有些发呆——它究竟所谓何来?”这是让人有些心虚又心酸的文字,带着无奈的味道,是自问,也是诘问。2007年春晚,在赵本山小品《策划》中,徐正超讲了一个“公鸡下蛋”的故事,影射了当时无处不在的“炒作”现象。小品中的下蛋公鸡让观众在爆笑中感到不可思议,也让徐正超从此背上了“脱离实际”、“编造”的评语。艺术总是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公鸡下蛋”也出人意料地确有其事,当年徐正超负责一个民生故事的电视栏目,这条奇闻就是当时组里记者采访、拍摄到的。“我真的没有魔幻现实主义。”虽然他喜欢的小说家马尔克斯、杜拉斯都以超现实的作品闻名于世,但是徐正超会在创作时回归现实。“很多超现实的东西其实反映的是现实的。从超现实里找到一个根,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徐正超觉得,大家总把他很多现实的表达当成超现实式的“忽悠”。徐正超提醒大家,“赵本山就是有名的‘大忽悠’,谁也甭想蒙他。”这两个人的合作基础,就是“强调现实”。“如果赵本山觉得一个东西是不实的,用他的话说是‘不抓地’,他是不演的。所以基础一定要做扎实。”这种力量让徐正超迅速地成长。2008年,他担任电视剧《关东大先生》执行导演。赵本山点拨他说,“一场戏,处理得不好,有可能会让大家哈哈一笑,但是夸张了,并不可爱。再夸张的戏也要立足现实,否则就假了。”徐正超觉得,“这是挺重要的一个事儿,要坚守。”2009年春晚上,小沈阳一句“你不让我唱,我就不给你上菜!”让无数东北人打心眼里大笑,有东北网友评论:“按照东北人的脾性,这样的话完全能说出来。贼真实!”也许生活中真的不能发生和小品中一样夸张的故事,但是一定有一样的细节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出现。抓住了,就赢得了观众的心。《不差钱》毫无悬念地获得“2009我最喜爱春晚节目”语言类一等奖,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他说,这是作为编剧、作家、导演等职业最需要的素质。已经铺叙开的2009年,喜欢小说创作的徐正超仍旧把主要精力放在影视剧创作、导演上,在他身上已经完全看不出那个昔日口若悬河讲故事的小男孩的影子,但是文字与故事却一直陪伴着他。徐正超信佛,他说,创作是他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