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套算法,是由从出生到现在的环境投射自主意识共同进化而成的。这套算法决定了一个人对基础材料的加工方式,我们将其简单的归为两个字: 认知 。
当我们审视自己,眼睛定格在一瞬间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自己的某一个切片,相当于高维在低维上的投影。
首因效应 、 晕轮效应 等都是 证实偏差 在某一时刻的表现。我先入为主认为你不错,那么你干什么都看起来不错。我看你着装得体,干净漂亮,那么你做起事来应该也是干净利索。(你默认的标签是什么?)
记忆并不是过去某个时间点的三位定格照片影像,我们会对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和加工,这里面可能还参杂了情感和主观成分,还可能参杂了其他时间点的片段杂质。我们是自己记忆的编辑师,我们的使命是创造一个“虚假但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所谓现实”,这个现实包括我们自己。
苏格拉底说过:我唯一所知的是自己一无所知。
非刻意的不懂装懂就是非但我不知道,而且我竟然不知道我不知道。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过度自信,习惯于把一知半解的东西拿出来拼凑,并立马真心认为自己动了。
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构建在他人的反馈之上,我们致力于为了获得别人更好的评论,从而利用这些反馈反向构建大脑对自己的印象。
懂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判断某一个道理自己是不是真懂,愿不愿意懂,值不值得懂得标志是:你有没有按照“道理”所述去践行。对一个正确的道理表现出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都是认知能力不足的体现。
不管是量变引起质变,还是突如其来的好运,都需要一个开启条件,当这个条件降临时我们才能取得飞跃式进展。机会是指一定时间内迈向有利的可能。机会一直都在,问题是你没法开启机会。
与其将时间浪费在原地踌躇和等待,不如先做起来试试。当你没有更好的选择时,请按照当前最好的选择行动起来。
学校的竞争更类似于标准跑道上的赛跑,一声令下,大家同一时间触发,顺着规定的跑道,谁先到重点谁赢。社会的竞争更像定向越野跑,告诉你起点和终点,你自己选择最合适的路去走。
系统阅读与碎片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是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利用碎片化阅读作为建立该知识体系的入口。也就是说碎片化阅读不能盲目。
元认知即认知的认知,它包含所有对认知的认识,以及对认知的控制和调节。通过左右互搏的方式建立认知。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野心就是企图心,是描述你对一种事物的渴望程度。如何让你更有野心,最好的方式是强行将其扔到一个充满野心的陌生环境中,逼着他想周围人看齐。
努力的效果累计,不在于努力的时间段,不在于磨了多久,而在于有效时间有多少,即花在有效的学习区域里的时间。避免无效的努力,被自己感动。刻意练习,进入学习区而不是展示区。
正确的省钱方式可以在不牺牲体验和其他重要代价的前提下进行,我们先得知道什么东西是我们的成本,省了钱以后增加了哪些显性和隐性的成本,以及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财富重力加速度
赚取时间分为两个维度:单位时间做事的数量;单位时间做事的类型。
什么样的行为可以给自己赚取更多时间呢?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练习迅速达到一个“再花时间下去,投入和产出比就不划算了”的状态,然后迅速切换至新的领域。
在某件事情上花了多少时间,其实指的多是表象时间,更为准确的说,应该是我们在某事上花了多少注意力。
“能用钱搞定的事情,别花时间”是成功人士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能请人就请人,能花钱就花钱,只有核心价值的,不可替代的部分由自己完成,视谁是稀缺资源来决定。
提升时间效率的八大黄金守则:
时间经历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内容,我们用多少时间,替自己赚了多少内容。花20%的时间学习某一领域80%的内容。
不恰当的,不顾他人意愿的行善,就是作恶。
真正的高效交往来源于两个拥有独立型人格的人之间的交往,他们从不以爱或者关心的名义踩到对方的界内,而只是在公共区域进行交流与合作。
履行或者不履行婚姻责任都是一种基于自身利益的选择行为。婚姻是一次忠于利益的合作,那么合作是关键,而合作的关键在于共赢。恋爱和婚姻要保鲜,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在社会属性上的吸引力,我们要意识到如果不努力增加吸引力和提供价值,合作就有破裂的风险,从而是双方都进入到一种良性的军备竞赛中。
亲戚的产生时代背景是生产资源匮乏,生活方式原始,从而实现抱团取暖;但是现在物质富裕,连接方便,亲戚关系的价值正在逐渐淡去。亲缘关系以血缘和婚姻等因素为关系来源,是无从选择的。而朋友关系是以兴趣、利益为结交来源,是自愿的。我们常常以为自己还在走亲戚,其实走的只是朋友了。
低价值的一方总喜欢打感情牌,而高价值的一方更喜欢价值交换。
情商是一种对关系的处理能力,可以分为处理与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的能力。情商是以效果为导向的,它需要有敏感的自我感知和感知他人的能力,通过灵活应对来调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商的高低是以有没有达到你预想的目标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你有没有做某些特定的事为判定准则。
社交包含两个账户:消费账户和工作账户。很多人往往只是在使用消费账户,在没有回报时抱怨社会的不公,而根因在于想用低价值去交换人家的高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对等交易来扩展自己的资源使用范围,也可以通过自我增值使自己有能力同更具有价值的人交换。我们要找准自己的社交定位,前者成为掮客,那么你就需要掌握关键社交节点,后者则需要更专注于提升自身交换价值。这两种方式并不是非选其一,但是当社交定位清晰后,你会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社交。
社交先付出可能会面临单次吃亏的风险,但是还有一个关键的变量:数量。单次社交乘以数量才有统计意义。在信任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你付出,多数人都会选择回报,从而建立长期关系。我们在对等社交中不仅要主动付出,而且要狠狠付出,让更多的人多多受益,先于你受益,那么很多时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好运降临。
知恩图报在付出方和接收方之间认知不一致,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时间差。交换价值应该讲究及时性。不管对方是否需要你的回报,你的回报都会给对方带来惊喜和愉悦。知恩图报能够让社交回归到一种平等的状态。
自由意志下的自由体验,才是人生唯一的意义。
初始运气-初始条件-概率性习得初级智慧-努力-习得高级智慧-持续践行-创造更多好运...
努力有很多坑:
努力的正确姿势: 具有目的性 (定向聚集效应), 内生性 (内求,外求), 讲效率 (刀口上)
格局就是我们的认知层次,格局不同造成我们本质上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懂得分辨格局的层次,关闭抵触开关,梳理推到积木。
格局,局部最优与整体最优相互平衡,而不是仅仅陷入局部最优中。
损耗就是基于错误的认知下,将一段生命变得无意义或基本无意义的行为。(如果你能享受这种损耗,那就另当别论,比如躺在河边)
幸福是个主观事物,因此属于可控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