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4、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 秋水时(按时)至 (2) 顺流而东(向东)行 1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表现了河伯怎样的心理 ?(2分表现河伯见到大海时的自叹不如的心理 16、从这篇短文中,你认识到了什么道理?(2分) 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戒人们不要囿于见闻而骄傲自满。 (二)阅读朱熹的《熟读精思》,回答问题。(5分)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右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①子细分明读之 (子:通“仔”。 ) ② 却只漫浪诵读(漫浪:随随便便)15.选文虽短却意味深长,请选一个句子结合你的 读书事迹谈谈你的感受。(2分)选择文中的句子,要结合自己的读书事迹谈出感受16.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任意写一句。(2分)答案举例: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汉刘向)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德 歌德)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莎士比亚)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恶(wù)恶(è)臭,如好(hào)好(hǎo)色,此之谓自谦(通“慊qiè”满足)。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同“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行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心,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4.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① 如恶恶臭 (气味) ② 而著其善(显露,显著)15.“厌然”是躲躲藏藏的样子。文中“小人”厌然的表现是什么?(2分) 其不善,而著其善16.请写出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2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四)割肉相啖(5分)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①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②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③。”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无勇。 ①卒然:卒,同“猝”,卒然,即突然。 ②革:更,另。③于是具染而已:于是,在这里;染,调味用的豆酱。在这里置办点豆酱就可以了。14、释加点字词(2分) (1)啖(吃) (2)具(准备)15、文中表明作者态度的一句话是:若此不若无勇。(1分) 16、联系生活实际就“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这一话题谈一点感想。(2分)答:愚蠢的勇敢。人需要有勇敢精神,见义勇为的行为受人称赞,誓死杀敌的气概令人敬佩,然而像上文所说的那两个愚昧的莽汉子的行为,不仅不值得称道,而且会遭世人耻笑:割肉相啖,至死而止,真是活该!这算什么勇敢精神? (五) 《李世民畏魏征》(5分)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言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缀耳。”上得有佳鹞,自臂之,望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①自臂之 (手臂,这里动词,用手臂驾着) ②固久不已( 通“故”故意。) 15李世民畏魏征,能否从文中列举两例。(2分) 怕魏征生气,中途停止“幸南山‘;听魏征奏事而竟将鹞闷死怀中。 16唐太宗身为皇帝,害怕魏征,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人呢?(2分)答:围绕“虚心纳谏,贤明”的君主来谈,即可。(六)《曹冲救库吏》回答问题。(5分)太祖(指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曹冲;曹操儿子)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①。”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②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自归:自首。 ②“县”通“悬”。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分) ①为鼠所啮 (咬) ②俄而 (一会)15、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文中曹冲的人物形象。(2分) 智慧聪敏,乐于助人 16、请就文中曹冲与曹操处理问题的方式,谈谈你的个人感受。(2分)答:围绕“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要注意恰当的方式方法或要对方接受理解自己时,注意交流内容及方式的恰当适宜;要以理解宽容之心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方面回答即可。 (七)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4.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有盲子道涸溪:道:取道,过(或走)。 ②视此省哉:省:醒悟,反省。 15、选文短小精粹,意趣盎然,人物鲜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盲者的人物形象。(2分) 多疑,自负 16、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分) 答: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八) 颜回好学(5分)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3 )迁:转移。(4)今也则亡:再也没有象他那样好学的人了14.解释加点实词(1分)①蚤死(通“早”过早地) ②贰过(犯过失)15.孔子痛悼颜回,直接表明孔子推崇颜回高尚品质的语句是哪些?(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答: 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16《论语》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起乐。”结合上文,谈谈在颜回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答:围绕”生于忧患”主观努力,勤奋刻苦,终有所成;或珍惜生命,努力学习,品德高尚,才能为人所景仰,爱戴,尊重等角度来回答.比如: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勤苦好学的态度;追求德裕识丰的崇高;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的宽厚仁爱,从不犯同样错误的理智自律;身居陋巷,安贫乐道,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九)楚丘先生(5分) 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进。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楚丘先生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投石而超距,逐麋鹿而搏豹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噫!将使我出正辞而当诸侯,决嫌疑而定犹豫,吾始壮矣,何老之有?”孟尝君逡巡避席而有愧色。(节选自刘向《刘向新序·杂事第五》,略有改动)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1分)①春秋高矣(年纪)②将使我追车而赴马(派)15、本文语言简洁凝练,刻画人物生动形象,请你谈谈孟尝君前后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2分) 最初孟尝君是轻视丘楚先生,后来变为一种尴尬,惭愧。16、读了这篇小短文后,请从与人交往的角度谈谈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16、学生从不能以貌取人的角度回答即可 (十)阅读 刺客列传(节选),回答问题(5分)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⑦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注:①败北:战败。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④坏:倒塌。⑤北面:面朝北。⑥就:趋向,回到。⑦倍:通“背”,违背。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以勇力事鲁庄公。(替……做事(或侍奉))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结盟(会盟或订约))15.举出一位与曹沫言论或行为相似的历史人物。(1分) 毛遂、蔺相如等16.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 (
我已经打包发送到你的邮箱了望采纳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喜欢猴子,成群的养它们(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减少家里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粮食)不够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担心猴子们将不驯服与自己先它们说:"给你们橡果,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满足吗?"猴子们都高兴地拜倒在地上. 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欺,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评点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 译文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醉翁亭记欧阳修一.阅读第一段做题:(2002年辽宁)1. 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 解词:环: 谓: 意:3. 写出最后一句的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概括选文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6.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7. 找出这段文字中的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8. 写一段话,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
(2004年娄底市)9.语段的开头部分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周边环境,其顺序是( ) A.由远至近 B。由近至远 C。
由局部到整体 D。由下到上10.下列句中的“也”字,不是表示判断语气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对语段艺术特色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用“环滁皆山也”,概写滁州地貌,语言极其凝练。
B.写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化静不动,富于生气。 C.述说自号醉翁的原因,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D.段末几句,直抒胸臆,一个“乐”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二.阅读第二段做题。
(2004年广州)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 A.霏:雾气 B。暝:昏暗 C。
阴:绿荫 D。洁:清洁 2.对文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之景; B。
“云归而岩穴暝”是傍晚之景; B.“野芳发而幽香”是春天之景; C。“水落而石出者”是秋天之景。
3.“山间之四时也”的“四时”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亦无穷”的“乐”指( ) A.山林之乐 B。
山水之乐 C。宴酣之乐 D。
从太守游而乐 5.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蔚然而深秀 B。野芳发而幽香 C。
泉香而酒冽 D。而不知人之乐 6.文中描写傍晚山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山间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四季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004年哈尔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第三段做题。 (99年贵阳市) 1.语段共四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⑴__________ 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_ ⑷__________ 2.联系全文,可从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3.达到这种思想境界,我们可感受到作者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抒发的_____ 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4.给这段文字分层:① ② ③ ④ 5.参照句子加点的部分,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不破不立,不塞不___,不止不___,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辨证法。 (以下为2004年哈尔滨中考题) 6.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
而是由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下面这段话中“惊叹号”所比喻的是什么,用简明的话写出你的理解: 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前人用生命写成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示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蠡贼。
答:四.阅读最后一段做题: 1.“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的“乐”的含义是什么? 2.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
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出一个下联。 ①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 ②上联:醉翁亭下欧阳修与民同乐 下联: 3.下列各句中的“从”与“太守归而宾客从”的“从”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B。战则请从 B.择其善者而从之 D。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4.下列各句中的“去”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的“去”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杀三虫。 B。
停数日,辞去。 C。
委而去之 D。去国怀乡 5.用现代汉语翻译“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一句。
6.对“太守之乐”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醉于游宴之乐,陶醉于自己的文学才华。 B.朝廷信任,委以滁州太守重任。
C.太守之乐不仅在山水之间,而且在与民同乐。 D.不在欣赏山林之美,而在以文章记述游乐的过程。
(2003年宁夏) 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加点的“乐”字各有含义,说说加点的“乐”字所指的具体内容。
8.“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9.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哪是重读,哪是轻读? 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而②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A.轻读__________ B.重读___________10.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之乐。
11.体现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已而”表示___________,请从学过的文言文中举出两个意义相。
一.《诗画皆以人重》(王士禛)( 潍坊市200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敦、京、卞②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④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注:①王士禛,清代诗人。②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③章敦、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④颜鲁公,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18.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则弛然而卧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C.杂然而前陈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一钱不直 直: (2)后世见者必宝之 宝: 20.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后人粪土视之译文:(2)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译文: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敦、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22.填空。(4分)(1)“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
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2分)(2)永叔,即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初中课本里,他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2分)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4~13题。(15分)(2002年太原市中考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4在(甲)段横线上填写原文。
(1分)5(甲)段描写的内容是 (1分)6“朝晖夕阴”的“晖”,意思是 (1分)7 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段中“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 (2分)答: 〔乙〕余闻而愈悲。
孔子日:“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8(乙)段引用了孔子的名言:“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还有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请写出你在初中课内学过的一句。 (1分)答: 9 (乙)段中有《捕蛇者说》一文的主旨句,请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2分)答: 10 (乙)段“今以蒋氏观之”的“观”与(甲)段 一句中的“观”,表意相同。(1分)〔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1请由(丙)段联系全文,写出《马说》的主旨句。
(1分)答: 12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见”字的古诗名句,其中的“见”与(丙)段画线句中的“见”用法相同。 (2分)答: 13联系今天的现实生活,请你换一个角度,谈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3分)答: 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熟读精思》,理解大意,然后答题。(7分)阅读提示: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有丰富的治学和讲学的经验。
“熟读精思”是作者吸收前人的读书经验,概括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文章虽是文言,却明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熟读精思(节选) □ 朱熹(2002年湖北宜昌市中考)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⑤[急]要紧。1.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
(1分)________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1分)_____________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
(1分)______ _ _________4.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书要善于积累。
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
语文阅读题的解答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的过程。
要出色地完成阅读作业,尤其是课外阅读,需要学生思维、感悟、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语文新课标语)因此,这种考查方法是目前中考命题者最常用的考试类型,那么,如何答好这类具有开放性特点的 阅读题呢? 一、把握试题的真信息 阅读一篇文章,在答题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握选文的全部的真实信息。语文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相当部分考生不重视这一点,匆匆浏览一遍后就开始回答有关问题,结果造成不必要的失误。无锡中考试题中有一篇现代文阅读文章,题目是《岳阳楼记》,其中有两条考题: 一是“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联系上下文,看这句话的意思如何理解?” 二是“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话说说‘岳阳楼值得一游’的几条理由。
” 这两道题看似简单,要能圆满地回答也不易。不少考生只注意选句的前后段落,往往不能兼顾全文,因此答案不够准确,失分较多。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去回答有关问题。这样视野宽阔,整体感强,答题才不会有失偏颇,对选文中有些问题才能归纳到位。
二、揣摩选文的话外音 例文 两条河流的理想都是投入大海的怀抱。它们结伴而行,奔流而下。
不久,它们遇到一片沙漠。沙漠浩瀚无边,能吞没一切。
河流甲勇往直前,并充满 *** 地说:“为了实现理想,哪怕牺牲自己,我也要穿越沙漠?选”河流乙却若有所思地说:“为了理想,我要等待好时机。 ”说着,它便掉转了方向。
考题要求写出寓意,有创见者加分。(河北省中考题) 这是一道颇具开放性的试题,要有创见,我们不能只注重寓言的表面意义,那就是“要实现理想,就要有勇气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否则便会一事无成。”
我们完全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河流乙的做法有无可取之处呢? “把握时机,蓄势待发”、“不死揪蛮干,提高效率”、“减少无谓的牺牲”等等,不正是新时代一种可贵的人才素质吗?我们要融入世界地球村,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光靠传统的“持之以恒”能否奏效,是否有待于思考呢?读出了话外音,也就拓宽了思路,才会有创见。 三、遵循试题的思想性 诚然,不能为了鼓励学生有创见,而忽略了试题本身的思想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语文新课标语) 泰州市的中考试题中节选了余秋雨的《一个王朝的背影》一文,选文第一段说“清代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而第三段中作者又说“统观全部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 谈谈对作者后一句话的看法。
出题者的用意显然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但也有可能把考生导入误区。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清代的皇帝是好的,而忽略了 作者的前提。
考生要从作者的论述中挖掘其思想性,得出正确的结论,真正地认识清朝皇帝的本来面目。 四、领会试题的规律性 不同的作品就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记叙文有“六要素”阅读法,说明文有“四要点”阅读法(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小说有“三要素”阅读法(人物、情节、环境),散文有“神形”阅读法,议论文有“三论”阅读法(论点、论据、论证)等等。
这些基本的阅读方法,需要我们在答题时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要做到这一点,得依靠平时的课堂教学积累。
我们在答题时要充分把握文章的体裁特点,寻找最佳切入点,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当然,不少考题还要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涉及历史、文学、政治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功夫在题外”,学生平时多积累,多读、多看,这对课外阅读题的解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评价机制,往往带有许多创新思维的因素。学生答题时,要把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渗透进去,不仅是阅读方式的创新,而且是阅读理念的创新。
读准信息,读准规律,读准意义,读准思想。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得到拓展,阅读质量才能提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乙】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傧者①: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②: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袂③:就是衣裳的袖子。1.解词(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岂直五百里哉?(3)傧者更道 (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2.译句(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3.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4.乙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甲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5.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6.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一】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B 4.晏子的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二】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译文]:宋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
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子鱼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
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宋人既成列( ) 2.翻译下面的句子。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 ;(2) 。
答案:1.队列 2.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3(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济而未成列 【三】孔子见齐景公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译文]: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
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于是令弟子驾车,辞别景公离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孔子辞不受 辞:(2)今说景公 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亦不可以已乎? 3.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 答案:1.(1)推辞,拒绝 (2)游说,说服 2.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3.孔子认为自己没有功劳,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资格受供养之地。
【四】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
八年级语文阅读练习(含答案)请你记得歌唱⑴因为一次医疗事故,他在四个月大时成了聋儿,在母亲竭尽全力的教导下,他终于理解了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并慢慢学会开口说话,普通话说得甚至比一般孩子还标准。 ⑵可是一进学校,他的助听器还是引起了其它孩子的好奇。有时他听不清楚老师提的问题,答非所问,也会招来哄堂大笑。这一切都让他很沮丧,他恨不得把助听器摔烂,再也不去学校。 ⑶母亲很安慰他,他不听,哭着问:“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母亲回答,他是医生一针给打聋的。他哭得更厉害:“我恨他,我要找他报仇!”母亲难过地别过头:“找不到了,就是找到了,你的耳朵也是这样了?” ⑷他只能接受现实,并比其他同学更努力。小学时的听写课,同学们只需记住单词,他还要记住单词的次序,老师嘴巴动一个,他就写一个,同样拿了满分。他甚至报名参加北京市、区中小学生朗读比赛,第一次上台吓得双腿发抖,怕自己吐字不清晰,或者忘词。望着众多正在注视他的听众,他终于鼓足勇气开口,结果获得了一等奖。 ⑸努力终于总有回报,他一直是学校骨干,并且日益自信起来。 ⑹可是,因为是聋儿,仍然有尽了努力也无法做到的事情,譬如音乐课的考试。那天音乐课下课时,老师说:“大家都准备一下,明天考试,要唱《歌唱祖国》。”其它的同学都嘻嘻哈哈的不当回事,他却犯难了。他一直不大会唱歌,难以把握节奏。回家后,他愁眉苦脸,母亲就一边弹钢琴一边教他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他的嗓子都嘶哑了,但是还是跑调。节奏很对,但他完全是在“说歌”,一个字一个字无比认真地说。母亲摸摸他的头说:“考试时你就这样唱吧。”他说好。母亲又严肃地叮嘱道:“可能大家会笑,但是你自己不能笑,坚持把歌唱完。” ⑺第二天音乐考试,轮到他上台了。他舔舔发干的嘴唇,跟着节奏开始“唱”歌。第五句的话音才教室里的同学己经笑翻了天。他不理会,在笑声中仍然继续自己的歌唱。他就这样一丝不苟地跟着节奏把歌“唱”完。 ⑻教室里不知何时己经安静了下来,他突然发现,同学和老师的眼睛里都有 些亮晶晶的东西。接,他看到了同学们在使劲的鼓掌。 ⑼他就是梁小昆,曾多次参加专题电视节目制作,是电影《漂亮妈妈》中郑大的原型。时下他正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摄影界己经小有名气, 而且前不久刚在北京“东方新天地”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 ⑽至今,梁小昆都非常喜欢唱歌,每次去卡拉OK,必唱无疑。他并不避讳自己的跑调,但求能够唱出个性。他深信,不管歌声是否动听,歌唱,首先是一种态度,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 ⑾在失败的时候,你仍有歌唱的勇气吗?在绝望的时候,你还会记得最爱的歌词吗?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时候,你会记得且唱且行吗?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梁小昆成长的3件事。 第一件事:受别人嘲笑,于是怨恨导致他耳聋的医生。 第二件事:学习过程中比他人付出更多。 第三件事:音乐课考试,一丝不苟地把歌“唱”完。 ⒉。。。。是电影《漂亮妈妈》中郑大的原型。(解释原型在文中的意思) 原型: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每次去卡拉OK,必“唱”无疑。(解释唱在文中的意思) 唱:说歌。 ⒊歌唱,首先是一种态度,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解释) 不管他人如何看待自己,首先要做到问心无愧,对自己满意,这就是一种态度,是你用最宝贵的品质磨砺的。 ⒋概括文中妈妈这一任务形象。 慈爱 善良 会教导孩子 有耐心 ⒌举例说说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用本文的主人公与他的同学形成对比,使得文章表达意思清楚,层次清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水塘边的鸟窝 (梅洁) 水塘在黑夜中沉寂,这使我怀念水塘边的那棵有鸟窝的老榆树。 我们和母亲来到乡下时,那棵树正长满了榆钱。榆钱泛着淡淡的绿色,钱串似的,压 弯了枝头。后来,榆钱落了,榆叶变老,黑绿黑绿的。知了爬到了榆树上,知了的叫声很尖长,使山里的夏天更加闷热。夜里,塘里的青蛙“咕哇”“咕哇”地叫着,开始是一只,后来便此起彼伏。白天,我们看见一群一群的小蝌蚪,摆着黑黑的小尾巴、摇着黑黑的大脑袋,从塘的深处游到塘的浅处,从浅处游到深处。母亲说,蝌蚪是青蛙淘气的孩子。秋天来了,榆树的枝丫上有了鸟窝,鸟窝一天天大了起来,小筛箩一样,母亲指给我看那鸟窝。这是一个已经开始凉爽的傍晚,太阳红色的光辉已擦着山顶在慢慢消失,山顶有很美的晚霞,晚霞擦抹着母亲很美的脸,我发现母亲脸上流淌着一种很厚的温暖。 天气越来越凉,风也大了起来,在山坳里回旋时发着一种响声。我望着老树枝丫上的乌窝,问母亲:“好高啊,妈妈!风一吹,要掉下来吗?” “不会的,鸟的窝垒得很结实。窝里有它们的孩子,它们不会让窝掉下来的。”母亲抚摸着我的头,很大很深的眼睛里充满了爱怜。我和母亲一起望着蓝天下黑黑的一团,我们一起想像那高高的温柔,我们虔诚地为它们孤独的、风雨飘摇的幸福祝福。 最可恨的莫过于男孩子。一天,邻居家的男孩子爬到树上,用竹竿把鸟窝给捅了。当我看见那黑魉魉的一团从丈高处往下掉时,我几乎晕了!我声嘶力竭地跑到老树下,看到的只是一团团摔散的用树枝、干草、羽毛和泥垒造的鸟窝以及几只血肉模糊的粉红色的肉团。那是老鸟的孩子,还没有长羽!我的心被撕成了碎片!那一刻,我真想把那个男孩子推到树下的水塘里,让他死。母亲说:“这孩子要遭报应的……” 此后,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我长大后又几次来过那个山坳,我到水塘边找那棵老榆树,老榆树已被人伐掉,只剩下一个很悲凉的树桩。乡下的树已很少,我已很难看到儿时那样的大鸟窝。塘里的青蛙还“咕哇”“咕哇”地叫着,小蝌蚪还是一群一群在水塘边游逸着。我为这些青蛙和它们的孩子庆幸着,它们生活在离城里人较远的乡下.否则,它们早被送上了城里那些豪华酒店的餐桌。但我不知,它们还能幸存几年? 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悲悯我们身边的另一类生命?这个世界碌本是我们和它们共同创造……1.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会怀念水塘边的那棵老榆树? 因为老榆树上有知了、有乌,这些都是人类身边的“另一生命”,人类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 2.文章第②自然段描写了池塘边哪些景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描写了繁盛的榆钱,热闹的知了青蛙,自由自在的蝌蚪,小筛箩似的鸟窝。这些景物描写为下文写人类对这一美好和谐环境的破坏作了铺垫,理下了伏笔。3.阅读文中划线句子,想想为什么作者说小鸟的幸福是“孤独的、风雨飘摇的”? 人类没有把这些鸟当作朋友,因此小鸟永远是“孤独的” ; 人类行为野蛮,小鸟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小乌的幸福是“风雨飘摇的”。 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结合语境说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要好,并说明理由。(!)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2)一个关于” 窝”的故事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第(1)句的表达效果好。第(1)句中用“战栗”一词表明了人类对鸟窝的破坏,对小鸟幼小生命的无情摧残的野蛮行为在作者心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也表明了作者对人类这种行为的深切痛恨。5.右图是小鸟在鸟窝中歌唱的欢快情景。根据本文的主题,请给这幅图配上一句或几句优美的文字,表达你的感受。示例一:可爱的小鸟需要我们用真情”呵护。示例二:欢快幸福的小鸟让我们蓦然发现:我们身边的生命原来如此美丽! 梦想皆有神助 他是一为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由于从小生的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他也确实名副其实,九岁之前,除了因遵守次序在学校里获得过一枚玩具螺丝钉外,再没有获得过什么奖励. 十二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谁,但又怕被人嘲笑,最后,只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假如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的心中时就是真心相帮助谁完成的. 男孩从来没有听说过梦想和上帝还有这层关系,妈妈说完,他就信以为真了.他想,他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世界那么大,上帝就一下子选中了他.为了不辜负上帝的期望,从此他真的喜欢上了写作. “倘若我经的起考验,上帝会来帮助我的!”他怀着这样的信念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三年过去了,上帝没有来:又三年过去了,上帝还没有来. 就在他盼望上帝来帮助的时候,希特勒的军队却先来了.他作为犹太人,被送进了集中营. 在那里,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而他却靠着”生存就是顺从”的信念活了下来. 我又可以从事我梦想的职业了!’’他怀着这种心情走出奥斯维辛集中营.1965年,他终于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无法选择的命运>>;1975年,他又写出了他的另一部小说<<退稿>>接着他又写出了一系列的作品. 就在他不再关心上帝是否会帮助他时,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把200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他听到后,大吃一惊,因为这正是他的名字. 当人们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谈一谈他获奖后的感受时,他说:“没有什么感受!我只知道当你说我就喜欢做这件事、多困难我都不在乎时,上帝就会抽出身来帮助你”。 梦想皆有神助!在新世纪里,伊姆雷成为第一证人。预言家说,还会有第二位,就藏在有梦想的人中间。1、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本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文章的结构的呢?时间顺序。2、你认为文章的第二部分又该如何分出小的层次? 应该分为三小层,即5/6/7 8。3、文章一直到最后才交代这个“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 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作者给读者设置的一个悬念,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
自己去找吧。
214 浏览 8 回答
111 浏览 6 回答
138 浏览 3 回答
323 浏览 4 回答
303 浏览 8 回答
287 浏览 4 回答
241 浏览 2 回答
252 浏览 2 回答
147 浏览 2 回答
347 浏览 6 回答
152 浏览 2 回答
106 浏览 8 回答
257 浏览 4 回答
241 浏览 6 回答
186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