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不到「喜茶」的盆友
我们一起来喝
▼▼▼
最近,就有脑洞大开的网友
网友脑补的文案真是句句扎心!
清明节的到来,「喜茶」已经和节日格格不入,于是网友奇思妙想地设计出一整套「丧茶」的概念规划图。
「丧茶」开在哪儿?
必须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段,陆家嘴、人民广场、徐家汇、清租界都得有。
网友:最好开在「喜茶」对面。
喜茶:????我招谁惹谁了???
「丧茶」卖哪些茶?
请看这份精心设计的菜单,享受生命中的“小确丧”吧——「坎坎坷坷小人生,看来看去全是坑」
「丧茶」需要排队吗?
全面支持外卖APP,无需排队6小时。
——您好,少冰、微苦的「前男友比你过得好果茶」一份谢谢。
「丧茶」店内有什么?
滚动播放着让你「一丧到底」的影片,比如:杀光一个小镇只剩一条狗的《狗镇》,小女孩诬陷成年人性侵的丹麦电影《狩猎》,当然还有《熔炉》、《杀人回忆》等优秀的韩国电影。
「丧茶」的员工如何?
扑克脸服务,能板着脸绝不微笑。每位顾客进来时,都要告知他们:爱喝喝,不喝滚:)
「丧茶」以其傲娇的姿态,迅速成为了网友们的新宠,如此负能量、反鸡汤的奶茶,让网友们大呼「来一杯丧茶,为自己的碌碌无为干一杯」。尽管「丧茶」一系列是网友杜撰的,但在台湾,真有这么一款负能量的奶茶一针见血——
这是台湾「Moonleaf 月叶」奶茶店推出的4款消极杯之一,奶茶的形象和文案创作者是台湾90后插画师“消极男子”,他在Facebook上有很多反鸡汤案例。
此外,去年日本UCC咖啡在台湾推广一款无糖黑咖啡的时候,满满的负能量广告,也让消费者喜爱有加。
真是印了那句老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总之都是苟且」。同样,恶意满满的还有味全那款可以造句的果汁,人家官宣版暖暖很贴心:养好身体,别感冒。
饮完这些“毒鸡汤”,不知你是寝食难安,还是越发清醒?这几天,雄安房价疯涨,即将毕业的知著君只想来一杯「买不起房玛奇朵」压压惊……
「心灵鸡汤」原本是美国作家杰克·坎菲尔和马克·汉森所著的畅销书,后来成为了一类文章的代名词——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话语,满满的正能量。
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解释一个励志向上的道理,正是这样的小学语文思维方式,一直以来影响着我们对于“道理”的接受模式。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曾提出巴纳姆效应,人总会倾向于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这一描述十分空洞。这便是心灵鸡汤受欢迎的心理因素,长此以往,我们已经形成了「小学语文后遗症」。
如今UGC的时代,在善于解构的后现代狂欢中,追求个性表达成为了人们彰显自我价值的诉求之一。他们不再接受“小故事大道理”的笼统说教,而是追求一种标新立异的表达语汇:有严肃的地方就有戏谑,有深情的地方就有嘲讽。
因此,心灵鸡汤不再满足人们的表达方式和接受模式,而是变成了一个集体情感灌输、虚假道德教化的贬义词。「反鸡汤」则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
「难过的时候,要摸摸自己的胸,告诉自己,我是个男孩纸,要坚强」
「如果别人总是把你拍得很丑,那应该就是你长相的问题」
「如果每个人都懂你在想什么,那你是一个多平凡的人啊」
正是基于人们的「反鸡汤」心理,诸如「丧茶」之类的产品理念才会让人心服口服。
「心灵鸡汤」是少数人成功之后的总结,这种根本不具有可复制性的经验,与我们大多数人毫无干系;而「反鸡汤」戳中的是所有人都面临的现实,这种切身的挫败感让人不得不感同身受。
相比以前的自我乐观和盲目激励,现在的人们更多的是放弃了「心灵鸡汤」的精神麻醉,而是选择了直面当下。
因此,曾经产品营销推崇的高大上、鸡汤式的方式已经过时,如今人们早已认清「现实生活远比想象的要艰难」这条真理,基于这样的现状,“明天会更好”的言论已经不能刺激到人们的肾上腺素。
相反,负能量满满的「反鸡汤」营销,简单粗暴反而能够引起人们对当下生活的不满与焦虑,唤起人们的情感共振,同时刺激着他们的购买欲望。
并且,当人们在平衡理想与现实时,往往会产生「归因偏差」——成功时人们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感到自己有能力,失败时则都力图把责任推诿给外界和他人。这是一种自我的心理平衡方式,当「反鸡汤」盛行时,恰恰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归因心理。
也就是说,场景传播要尽可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以此增强受众粘性,降低传播成本,实现精准传播。「场景」带来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正一步步改变着营销行业的策略,催生了“场景化营销”。
场景化营销,意在把营销方式与人们的生活场景紧密结合起来,指针对消费者在具体的现实场景中所具有的心理状态或需求进行的营销行为,从而达到商家的营销目的。
无论是“消极奶茶”的走红,还是日本UCC咖啡的火爆推广,都是基于对消费者“场景需求”的深耕。比如,UCC咖啡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上班族,喝咖啡的时候大多数是在工作时间的间隙,免不了有一些抱怨,于是营销者基于这样的心理,设计出如此腹黑的广告词,反而大快人心。
事实上,「丧茶」走红并不是因为蹭着「喜茶」的热点,而是创意背后更有价值的——逆向思维。逆着主流去找到一个情绪反叛点,甚至跟市面上最流行的营销玩法对着干。
「反鸡汤营销」爆红之后,掀起了一大波负能量营销的模仿热潮。但知著君认为,这样的爆红并不具备可复制性,“负能量”只是利用逆向思维找到的营销“表皮”。照搬照抄的反鸡汤营销火不了几时就会烂大街,就像当年盛行的鸡汤文案如今被唾弃一样。
归根结底,「反鸡汤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表明上是一种反叛主流鸡汤的具体行为,其根源还是在于营销理念的“逆向思维”。
有句话说得好:学套路不如学思路,套路会过时,思路却不会。
其实世上本没有丧
只是倒霉的人多了
也就成了「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