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油纸伞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朵花儿真奇怪,有时闭来有时开,雨天开在大街上,花根就在手里载。”我女儿谜语卡片上的一则谜语,读过两遍至今还记得。之所以记得,不在谜语本身,而在它的谜底——伞。
现在若是个雨天,你走在大街上,远远望过去,真还是跟上面谜语描述的很是贴合,五颜六色的朵朵花儿在大街上缓缓流淌,烟雨迷蒙的黄昏时分,华灯初上,霓虹闪烁,这无疑是雨天的一幅美丽画卷。 写到这,我突然想到了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油纸伞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我倒是经历过桐油布伞的年代。记得那会儿我上小学二年级,家里买了一把竹子做的桐油布伞,给我下雨的时候上学用。这种伞很是笨重,必须费很大的劲儿才能撑起来;竹子做的伞柄和伞枝,蒙上厚厚的老棉布,里外都刷上了桐油,可以防水,但桐油的味道很重,往往用了几个月还有桐油味儿钻到你鼻子里。还记得我那会儿,由于力气太小,根本撑不起来桐油伞;只能让家里大人先撑好,我举着上学,到了教室不收伞,就那样放着,放了学再撑回来。但无论怎样,总比没有伞顶着个蛇皮口袋强得多。那个年代,伞的颜色很是单一,黄桐油色基本就是标准色,只不过是新一点和旧一点的区别。
80年代末的农村最时髦的伞,应该是全自动洋伞了。化纤的伞面,钢条支架,轻便又舒适。 那个时候,一家有一把全自动洋伞也是让人羡慕的事儿。我小学快毕业时,终于淘汰了那把笨重的桐油竹伞,买了一把全自动长柄洋伞,至今还依稀记得拿到伞时候,心里美滋滋的那种感觉。一次雨后拿着伞在小树林里奔跑,不小心伞把勾到了树上折了,心疼的不得了,更担心回家后会被父母一顿揍。
也许正因为那个年代的贫苦与物质匮乏,伞很多时候倒成了情感的承载。那时候,家里的伞常常都是孩子用的,大人下雨的时候继续顶蛇皮口袋或是塑料薄膜;一把伞下通常不是一个人,可能是兄弟、姐妹,抑或是父子、母女,也可能是同学、师生……那个年代,我们常因为某人帮自己撑伞,或是某人为自己送伞,被深深感动……
如今的伞,已经不只为防雨, 对于女士来说,用来防晒倒成了主要用途,所以有了五花八门的防紫外线伞。十几块钱一把伞,一家有四五把伞已经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下雨的时候,车站边,商店门口,常常有些人兜售应急用伞,十块钱一把,便宜实惠。
现在的孩子,断然是体会不到那个连伞的颜色都很单调的年代了,开头的那个谜语若是放到那个年代,估计大人们也猜不出谜底。
如今,每当我撑伞走在雨中,常常莫名地闻到一股桐油味儿,忆起那些童年和伞有关的往事。
这些日子,小油纸伞一直在书架的玻璃后静静地站着,就像一个女子持手在腰间等候着什么。
家里有一把很小很小的油纸伞,往年北京庙会上都会卖的那种,很早的时候就想买上一把,说白了就是想学一回古代淑女的样子,轻罗小步,一袭长发,撑起油纸伞,走在落英缤纷中。然而“轻罗”似乎是不符时代的;“小步”既要有一种修养,又要在闲适生活中;“长发”我却总是留不起来;何况“淑女”二字又实在与我大相径庭。就买把伞做个样子罢。
买了伞后着实喜欢了一阵子,闲暇时便玩弄着,设置个什么情景,让娃娃们配合一下,再用纱巾什么的配合小油纸伞做道具,便“自导自演”地开始了古装戏。就让我做一回淑女吧!
说是“油纸伞”,却与早些时候的已大有不同,无非是在伞架子上粘上一层点缀着小花的绿布,头上再扣上那么一顶方正的“小帽”而已。但意思总归也是到了。撑起伞来,还真的似乎闻到了些许油纸的味道,伞下的天空飘扬起了花瓣,散发出奇特的幽香。小径旁,流水与鸟儿作响,一个提起丝巾的女子款款而来,嫣然一笑。
苍穹在大地上挥动着灰色的大彩笔,没半点蓝。阳光却从远处的那座楼旁,没有拐弯,就射进了我的窗内。我撑起我的那把小油纸伞,在阳光下旋转,墙上浮动起了斑驳的光影,一层叠着一层。因阳光和这把小伞,惨白的不再惨白。
伞上的小花貌似梅花的样子,或许是桃花,又或是什么。而之所以会怀疑她是桃花,是因为那淡淡的、干净的粉,有如少女的脸颊一般。于是,又不由自主地想起古代“淑女”这个词,长袍一摆,便可于桃花纷扬时,琴、棋、书、画;也许无意间还会落下个钗子之类的什物,和着那一方的泥土、落在地上的花瓣,一起被历史尘封,等待着有缘人去发现它。
记得新版的《神雕侠侣》中,有一个小龙女和李莫愁较量的情节,两人以瀑布、悬崖为背景,一黑一白穿梭于油纸伞中,一把把伞被二人内力撑开,悬空飘舞,宛如一颗颗大花瓣,被瀑布打湿后更是美丽非凡。而二人竟能站于伞尖之上,时而以油纸伞作为武器来战斗。这样的较量,倒也引起我的羡慕,也不禁佩服起张纪中这不可思议的构思——好像原著中是没有这个情节的。
这些日子,小油纸伞一直在书架的玻璃后静静地站着,就像一个女子持手在腰间等候着什么。直到今日我再次想起她,邀她出阁,她端庄缓步轻轻迈出,微微一笑,不失往日的光彩。
淑女的风范,真是学不来的。
关于江南的记忆里,有那样一抹红。
那是母亲的油纸伞,是她结婚时的嫁妆。据父亲回忆,母亲嫁来的那一天,天空中不安地飘落着微雨。母亲就是撑着这样一把伞,挨着小巷的青石墙缓缓前行。天色朦胧,更衬托出那一抹鲜红,并略掩住母亲姣好的面容,那一刻父亲的现实感早已被眼前的画面击溃:这分明是一位从《红楼梦》中走出的女子。
其实父亲关于《红楼梦》的印象只源于他看过的几章情节。至于母亲当年的美,我早有耳闻。而那把油纸伞,每每被人提及,婶子阿姨们的眼中都盛满了歆羡的神色。
犹记得当时住在江南,在每个落雨的午后,我与祖母都会躲在滴着雨的屋檐下磨芝麻、包汤圆。我不时地飞奔过院子,倚着门柱,朝巷口张望。倘若看见巷口那一抹隐约的红,就知道是母亲回来了。我便会朝着堂屋大声叫唤,让祖母将包好的汤圆下入锅中。母亲文弱,加之害怕小巷愣头愣脑的青石瓦撞坏她的纸伞,所以母亲走那段短短的路程便会格外费时。待她走入家门,白玉似的汤圆也出锅了。然后,在江南滴雨的'屋檐下,我们祖孙仨坐在小桌边,吃汤圆,聊家常……
江南的石板路上覆满青苔,雨一落便吸足了岁月的沧桑古韵。走在这古意犹存的石板路上,背景是灰蒙的天色,那一抹红,宛若明黄和深红精心调和出的太阳。
母亲是外嫁。出嫁前夕,外婆特意为她添置了这把油纸伞,所以母亲对它自是格外珍惜。雨天用过,她总会在天气晴好时,把伞撑开放在屋檐的阴影下,让微风晾干。她担心雨水使伞面发霉,又唯恐炙热的阳光会晒褪纸伞的颜色。
后来我们举家北迁。由于我的粗心,将纸伞压在了箱底。再取出时,它已折断。母亲黯然了一会儿,并未多语。我却十分愧疚,我知道这把油纸伞是母亲对外婆的唯一念想。
再后来,我在西湖边的一家小巧玲珑的手工店里遇见了同样的一把油纸伞。淡黄色的柚木,大红的檀香纸,都与记忆中的油纸伞分毫不差。我买回它,把它带给母亲。和我一样,母亲的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珠,仿佛一段尘封的记忆被唤醒,遗失的美好从柔软的心上悄然滑过。只可惜,这把纸伞只是一件工艺品,伞面没有涂抹桐油,是遮不住雨的。母亲轻柔地把纸伞收好,笑着说她自己已不再是撑纸伞的年纪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一旦遗失,就只能在记忆里找寻。我们常常以为经过努力之后会得到某些补救,其实这种补救,除了自我安慰之外,很多时候都于事无补。
江南的那把油纸伞,伴着微雨,在我的记忆深处轻轻飘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力量的决定性因素。文化的载体百样千种,大到青铜重器,轻有桐油纸伞。
伞骨为竹,竹报平安,寓意节节高升;伞形为圆,寓意美满,团圆,平安。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桐油具有消灾、辟邪、驱鬼的功效,因此有桐油纸伞放在家中,当然可以平安吉祥。因为这样,油纸伞成为了嫁娶婚礼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客家方言中有说道:油纸与有子谐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时,女性通常会以两把油纸伞为嫁妆,含早生贵子的意思。因此在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媒婆会用红色的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辟邪。在日本的传统婚礼上,也会用到中国的油纸伞。
在中国古代,还有一个习俗:男子十六岁成人礼时,父母会赠予一把油纸伞,希冀支撑门户之意。赴京赶考或做客上任的人,背上的包裹里除了书本以外,一定会带一把油纸伞,也叫包裹伞或称保福伞,这也是亲人们表达对此人的祝福的一种方式,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在现代,也还有很多地方,亲戚,朋友,家长,同学买一把油纸伞,预祝高考成功。
现在,在很多地方,也有用油纸伞祭祀祖辈先灵的习俗。因为在中国古代皇帝打着黄盖伞,表示至高无上,因此用油纸伞祭祀祖辈,显示其在阴间的地位显赫,不受到苦难,可以早日投胎,找个好人家。表达了在世的人们对他们已逝亲人的一种思念。从古至今的宗教庆典中,也会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在神轿上。
老人喜好象征长寿的紫色油纸伞,送葬时则用象征庄严的白色油纸伞,日本传统舞蹈也会以油纸伞做道具。
油纸伞大多代表着喜庆。我们国家很多地方,做寿,生子,乔迁时依然保持着送油纸伞的习俗。毕竟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嘛。
一把油纸伞,不仅内涵丰富,文化气息浓厚。更是中国古典美的特点。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油纸伞也代表着忧愁。它是雨季的常用物,更是忧愁的象征,因为它与欲望有关,与寂寥有关,所以在诗人的笔下,它又多了一种无法远望的惆怅。也许是因为它太过寂寞,有时让人似乎听见淅淅沥沥的雨声。
油纸伞收着的是一种祝福,一种思念,一种情怀。但是在各种钢制布伞盛行的今天,油纸伞已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甚至连传承技艺的手工艺人也早已寥寥。
江南雨,古巷韵绸缪。真不希望有一天,那把从江南雨巷中走来的,承载着无数的美好,寂寞的油纸伞,最终,消散在江南的烟雨中。
撑着油纸伞,
独自徘徊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乌镇——一个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而我也去了这江南水乡。那里的白天和夜晚可以说是两个极端的世界。白天的乌镇,永远是烟雨朦胧的,同样也是清凉的,没有城市的繁忙,也不似乡村的悠闲,像是一个世外桃源,哦不,更像是仙人隐居的地方。在乌镇只要是走在街上的人,基本都会撑一把油纸伞。我不太明白这是为什么,可能是一种传统,也可能是撑着伞的时候会有一种意境。但我们并没有撑伞,只是漫步在雨中。
街旁的店铺都是关着门的,终于我们看到了一家开着门的铺子——一家卖油纸伞的铺子。铺子里只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爷爷还穿着一身老褂子,躺在摇椅上,店里的一切都显得古朴。听爷爷说店里的油纸伞都是自己做的,画也是自己画的,看着伞里一根根细得如竹签般的木条,以及比网还密集的细线,还有那栩栩如生般的画作,这些都是由爷爷一人打造的,完全没有用到机器,我觉得爷爷真得是很厉害。我和母亲一人看上了一把伞,但只能买一把。我看上的那把伞上面是一幅水墨画,有山有水,显得十分清幽、素雅,而母亲看上了一把画着大红大紫的牡丹花的伞。我觉得母亲那把太艳了,而母亲觉得我的那把太素了,我们各据一词。最后爷爷问我们,买伞是为了什么?我回答:“不是有夜市吗?我们想撑着伞去。”爷爷说:“那还是买你母亲的那把吧!”我问为什么,爷爷只是笑笑,说道:“到了晚上,你就知道了。”
晚上的乌镇,一片灯光通明,这里没有电灯,有的只是煤油灯,外面还包着一层红色的灯笼状外壳。来到了街上,这里热闹极了,我们撑起了伞,走进了街中,街上来来往往的大多是穿着古装的人们,店铺也不像白天那样关着,都开着门,我们撑着油纸伞一路逛着。这时候我明白了为什么要撑伞,因为只有撑着油纸伞的你才能穿越回古代,去享受古镇繁荣的夜晚。街上有买很多东西,有很多小玩意,很多小吃,也有很多花灯。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白天买油纸伞的老爷爷那,这时,爷爷在买花灯,各种各样的花灯,有孩童喜欢的卡通人物,也有很多其它的,最引我注意的是那些画着故事的花灯,像林黛玉葬花。爷爷笑着看着我说道:“现在知道了吧。”我点了点头,看向爷爷。
现在,再次看到这把油纸伞,我想起了,我曾经穿越回了古代,享受过了古镇繁荣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