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中心任务,同时也为我国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道路和发展方向。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前 言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思想文化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在这个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最根本的,它既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民大众树立了道德行为观念取舍的标尺,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旗帜鲜明地告诉人们,在社会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样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是不能动摇的,这就抓住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把握住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深刻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新特点,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在汶川地震抗灾中展现出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从地震发生到今天,短短的十几天,我们的党、国家、军队和人民,不但经受住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地震灾害的考验,也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价值观依然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这一选择的正确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也将得到全面的证实和世界的公认。价值观决定国家行为、民族行为和每个人的行为。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在面临重大选择、做出重大决策、采取重大行动时,起根本性的、主导性的作用的价值观。这次抗灾中,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集中展现,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三、举全国之力,举全社会之力抗灾抢险。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五、对国家、民族的深度认同,风雨同舟,甘苦共尝,大灾之中见大爱。当然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相关精神朴素的体现。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形成全党全民共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精神支柱,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3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3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面精神旗帜,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和方法论,也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一)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在这个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思想文化的本质,决定社会思想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明确提出"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地触及了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内核,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核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精神领域树立起的一面旗帜,鲜明地展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是不能动摇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前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十分突出的任务,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立足于"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念进行整合的结果。这种整合既突出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又强调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既继承吸收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又体现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全面把握这一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既源于,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髓部分,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共同理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提供精神动力。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解体。我们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基础的建设,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讲的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强调的是要加强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强调的还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from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3篇来自 end#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这强调的仍然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既然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如此重要,就需要对共同的思想基础做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更加准确地把握[page].为什么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共同思想基础建设,而在今天产生了对共同思想基础做出科学概括和清晰界定的需要原因就在于,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有些时候,根本的原则的东西容易被自觉或不自觉地疏忽、淡化。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与不变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与不变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在人与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中产生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态外部条件。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奠定了既唯物又辩证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所内蕴的新的思维方式去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并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自身变与不变的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增强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科学实践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与不变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中做人的工作,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也是在一定环境中形成的。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环境论,对我们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与不变具有方法论意义,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马克思发现了人的本质及其主体性,实现了对前人的批判与超越。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在这里,马克思诠释了“实践”的真实内涵,即人的感性活动。从而通过对费尔巴哈人本思维方式与唯心主义思辨的思维方式的批判,完成了对整个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初步形成了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基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社会、历史等问题的理解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在马克思之前,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观点主要表现为自然主义的历史观与旧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例如德莱柏和其他一些自然科学家与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等人提出的“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这一观点在说明人与环境的关系时,力图用现实的物质原因来说明人的形成和性质,认为人的一切差别都是在后天环境中获得的。马克思针对旧唯物主义关于人与环境关系中片面夸大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没有看到环境本身也要通过人的实践来改变、否定实践活动的主体对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将人与环境对立起来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他指出:“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当然,马克思在批判“环境决定论”时,并没有否认环境对人的影响,而是对其进行超越,提出不仅环境创造人,而且人也改造环境,这是同一实践过程的两个方面。正是立足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提出了“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指出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实践中介,也就是说,人类通过实践使环境发生了变化的同时人自身的存在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从而解决了人与环境关系问题的悖论。这种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了人与环境之间的辩证法,形成了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的新的思维方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必须回答“何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一前提性问题,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形成了两种观点:“要素说”与“外部条件说”。“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四个要素构成,分别是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者、作为教育客体的受教育者、作为教育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和被称为教育环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就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处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而“外部条件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是外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其实,这两种观点的对立集中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中心项”的确定上,也就是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品德”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中心项的问题。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所以我们应当以马克思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既唯物又辩证的阐释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马克思指出:“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所以,我们就可以排除与人无关的纯粹的自然和与人有关的生物性自然,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等同于人的生存和生活环境。由此,能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只能是那些参与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外部条件。也就是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关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赖以形成的外部条件的广泛而复杂的动态总和。”由此可知,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以及道德规范等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中心项。只有厘清了这一基本概念,我们才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基本理论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性关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变”
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本特征决定了环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就是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变化。首先,处于社会历史中的“现实的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同时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总体性的变化。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不是僵死不变,他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实现自己的目的,将理想变成现实,正是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然而人自身的发展过程也是环境的变化发展过程。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由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由此可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人的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也准备了下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环境,如此循环往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发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运动中。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部包含多重要素,比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并且诸要素不仅自身会增减,其相互间也会发生作用,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整体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第一,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认识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也相应提高,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也不断丰富发展。一方面,环境中越来越凸显出文化因素,注重以文化人;另一方面,网络环境的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越来越复杂的影响。第二,从最初封闭的环境到发展中的半开放的环境到当下的全方位开放的.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例如,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越来越难以划界,文化环境和科技环境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第三,环境对人思想影响不断强化,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却有所减弱。现代环境中,信息能够被存储并且通过传媒、网络不断出现,还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越来越占据着人类,从而使得环境对人们的思想影响不断深入。
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不变”
首先,一个大前提没有变。这个大前提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所遵循的社会发展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因为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一定的社会历史变迁是统一的,只有在遵循这个规律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才会紧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质”没有变。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所固有的规定性,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质”变了,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不能称其为其本身。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同于其他环境,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承载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环思想政治教育之境,所以其总是承载着一定的价值体系,以期对受教育者产生价值观上的影响。所以,分为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种渗透性引导关系。在这个质的规定性下,又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变: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所呈现的意识形态性没有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本质就是使人们持续认同其所处的并对其价值观产生直接影响的社会关系的真理性与合理性,所以承载着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必然具有意识形态性。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历史性、可塑性、渗透性等几个基本特征没有变。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势必发生变化,而其变化发展恰恰体现了其历史性,这就需要我们历史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又是可以塑造的,其可塑性不变。具体来说就是指,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可以结合教育教学目标与教育对象的行为特点等,创造或优化一定范围内的小环境,从而达到教育效果,最终满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渗透性特征是指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特殊的育人功能不变。遗传、教育、环境是影响人成长的三大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人的价值观念的培育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出价值,实践出真知,价值观念是在相应的实践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生成的,是对现实价值环境的客观反映”,所以从环境论的角度来看,环境虽然是外部条件,却会对人们内部的价值观具有引导功能。以上是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与不变。然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准确把握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水之间的差距,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与不变,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变的是现象,不变的是本质,既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中之不变,又要坚持以不变应万变,还要营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环境,积极求变,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霍冬雪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论文摘要】是思想的要素,缺少环境的要素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型是的、形式化的,其有效性无法预料。环境意指中心体之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中心体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行为之外能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的一切条件和因素的总和。要解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不仅要研究客观外围环境,还要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之外的内环境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环境研究的全面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1] 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学界开始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90年代环境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随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深化,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目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以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应该指向受教育者及其思想认识 [2] ,要解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这一主要矛盾,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应该从客观外围环境深入到内环境,从而更好的发挥环境作为要素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对于环境是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学界争议很大。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应是从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简单有效而又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型,对要素的研究就是对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根本性研究,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无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种普遍性教育,其教育内容的选定、教育方法的选择以及教育成效的评价都非常明显的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教育者所确立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是教育环境派生出来的,是教育者通过认识、反映环境的规律和要求而选择和确定的。因此,不包括环境的要素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型是机械的、形式化的,如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正是因为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和介体的制约和决定作用,以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大影响力,所以环境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之一。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
目前关于环境问题的研究虽然丰富,但对于环境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体而言的,意指中心体之外,因此确定环境的范围必须首先明确环境的中心体。目前学界对于中心体的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以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为中心体。假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之外的因素,则将主体和介体也纳入了环境之中,所以这种观点是明显违反的。②以教育活动为中心体。笔者认为环境既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已经包含了环境在内,因此逻辑范围上大于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无法作为中心体的,所以这种观点是自相矛盾的。③以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共同作为中心体。这是目前很多学者所采用的观点,但是笔者上面已经论证了二者分别作为中心体的逻辑矛盾,那么以二者共同作为中心体会造成更大的逻辑混乱,所以这种观点是很不科学的。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中心体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行为是指教育者通过介体而影响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的具体行为,如果要解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这一主要矛盾,我们不仅要研究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主体、介体和客体,还需要对教育行为之外影响其有效性的各种条件和因素进行充分研究,而这些条件和因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行为之外能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的一切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3、思想政治教育内环境的深入研究
近年来,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现有文献都是集中在客观外围环境方面,希望通过对客观环境的控制与优化,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中心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介体而影响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的具体行为,要解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不仅要研究以往的客观外围环境,还要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之外的内环境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环境研究的全面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理论上而言,引入内环境的研究能全方位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更为深入。从实践上而言,引入内环境的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准确预见,充分准备,有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另外,引入内环境的研究有利于解决以往对于自我教育研究的困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环境的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环境,是指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之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内在、主观因素的总和。主观是指人的意识、思想、观念、认识等人类大脑活动的产物,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对象只是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它只是人们主观世界的一部分,那么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之外的主观世界必然会对其产生影响,而这思想政治品德之外的主观世界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环境。
我来回答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3000字,由于这里的字数有限,不可能给你写3000字了,很抱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好写的,你可以参照其他的文献去写。
政治作为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是人类群体生活中可欲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治1500字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形势与政治1500字论文篇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的探析与思考》 摘要:高职学生是我国人才资源库中重要的有生力量,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快速融入全球化,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靓丽多彩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之一。通过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心理状况的分析,探索相应管理策略,提出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高职学生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针对社会深刻转型、思想日益多元、技术不断变革、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新形势,如何结合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开展好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和教育工作,从当前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入手,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当前高职学生思想、心理现状分析 (一)健康向上的主流倾向 大部分高职学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爱憎分明、积极向上,对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充满信心,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社会现实使学生意识到,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要注重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因此,高职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追求进步,思想品德上重视提高道德修养,专业技能上注重研修和实践,坚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主流倾向。 (二)理想、道德缺失的个别差异 1理想信念模糊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为高考失利或者高考低分的学生,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高职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很多是因为迫于无奈才进了高职院校,现实与理想之间产生的差距,造成了他们在思想行为上的矛盾与反差,在适应大学生活及面对各种困难时更容易空虚、懈怠散漫、自暴自弃。 2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动力欠缺 部分学生片面理解高职院校是要突出技能学习,从商忽视理论学习,导致个别学生缺少课堂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致使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理论问题又感到无从下手。有的学生认为到职业院校来学习是父母要我来的,出现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玩手机、随便逃课等现象。 3诚信和法律意识淡薄 考试时违纪作弊、抄夹带、打手机发短信等已不是个别现象;助学贷款到期欠款不还、恶意拖欠学费不交、宿舍小偷小摸等现象也屡见不鲜,对网络上泛滥的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缺乏理性分析和思考,缺乏自控能力,这对学生的人生观带来极大的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其走上犯罪道路。 4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一般来讲, 文化 知识层次越高,社会公德意识越强,这是社会的共识。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不爱护公共财物,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不文雅,服饰打扮另类、不得体而刻意追求时尚;教室里的“课桌文化”、宿舍里的“自由市场”, 言行举止 随意等等。 5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由于独生子女群体的壮大,一些学生淡化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道德观念,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现象有所增多,生活不够节俭,互相攀比、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在校偷偷摸摸吸烟、酗酒,穿名牌服饰、配豪华手机、组织豪华生日宴会派对等。 (三)多元化社会产生的心理压力 1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就业压力 高职学生在文化知识上本身就有一定的差距,在学历和文凭上也有一定的劣势,面对着“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找不着工作”的社会现实,带给他们的是就业形势的压力。 2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生活压力 高职院校的生源一大部分来自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生活相对困难的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近年来,国家和学校虽出台了许多奖、助学金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也收到了预期效果。但当个别学生面对都市的繁华和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时,难免会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进而转化为一定的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不畅带来的交往压力 处于青年期的高职学生 人际交往 的需求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和爱情,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然而,他们在交往中也会因为性格、方式 方法 、社会阅历等因素,产生羞怯、自卑、自负、狂傲、嫉妒、多疑、逆反、自私等各种心理交往障碍,使部分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 自我评价 ,不能融入团体活动中去。 4情感处理不当带来的精神压力 随着高职学生思想的不断解放,主动投身爱情、追求爱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但很多学生由于处理不好学业与恋爱、朋友与恋人之间的关系,对爱情和婚姻观没有正确的认识,把握不好恋爱关系的亲密程度,不能理性对待失恋,导致出现一些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事件。 二、对加强和改进 离职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重视政治理论课的主 渠道 作用 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注重 教学方法 和教育教学形式的创新,如采用“师生对话研讨”的教学形式,从而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 2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于学校各项活动之中,每学年制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施方案 ,并结合教学实施。例如,结合每年的重大节日和历史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庆祝和纪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不同时段的国际国内时事形势开展专题讲座等。用多种形式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形势与政治1500字论文篇二:《浅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与方法创新》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错综复杂,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挑战。 文章 通过阐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运用的创新,说明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方法 在全球文化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局面,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样的时代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是维系和塑造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一项伟大工程,而今天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发展、丰富、完善、系统优化的阶段,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这也就要更加突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他的艰巨性。同时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进行方法创新,使它更好的为我们的实践工作服务,更好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 首先是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国际背景下,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在面临世界各地的信息来源无所适从,导致思想上的混乱,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实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控制着全球信息的传播,宣扬西方的价值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冲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在这种国际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紧迫,其意义是深远的,价值是巨大的。 其次是国内环境。当前我国正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经济上的迅速,GDP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但也应看到我国思想政治文化领域还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实践步伐快于了理论的更新速度,加上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的淡化,人们表现的浮躁不安,各种社会问题的显露出来,如贫富差距的扩大,就业困难,贪污腐败滋生蔓延,各类刑事案件的出现,尤其是青少年的犯罪趋势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需要对人们思想道德进行行之有效的规范和教育,那么在当前形势下要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针对国际国内的各种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和要求,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将更加突显出来,表现为几个方面以下: (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价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领域的重要价值,其实质反映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方向保证价值。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方向保证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说:”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和技术工作的保证”。江泽民同志从“讲政治”的高度指出:“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经济建设是搞不好的。只有讲政治,才能保证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把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到经济建设各项工作中去,防止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的干扰,保持正确的法展方向。”等都说明了要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就要对人们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也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求。第二,目标激励价值。激励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外部激励,使人们在工作中产生一种奋发向上,士气高昂的进取精神,其实质就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作用,就是通过精神鼓励,来调动他们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上的激励价值。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价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价值,其实是反映了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认为,一方面政治上层建筑是通过人们意识而形成的,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政治、法律的形成,在很大程度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的内容和性质。这就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价值提供了哲学依据。其具体价值表现为:第一,引导公众政治舆论方向。政治舆论是一种社会心里现象,带有很大自发性,非理论性和涣散性。因而政治舆论的方向往往引导着人们政治行为的方向,而思想政治教育它不仅可以培育正确的政治舆论,而且对公众舆论的正确方向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就是要把公众舆论引导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上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上来。第二,增强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思想政治教育是被实践证明了,确实行之有效的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人民群众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重要手段。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尤其在当前政治环境复杂的背景下更需要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来团结和凝聚人们的力量。第三,促进社会和政治稳定和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前提,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就在于把党和国家的政治价值转化个人价值和信仰,确立政治认同感,使他们成为真正拥护党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价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引导人们选择与主流文化要求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第一,维护主流文化主导地位。任何社会都有主流和非主流文化,我国维护主流文化表现在:一是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保证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二是培养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来推动主流文化的发展。第二,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在现在错综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盛和衰败,也关系到整个世界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三、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对我们个人还是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是如果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能使用正确的方法,结果可能不但不会收到良好效果,反而会使它和我们所奋斗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我们需要好的方法来指导我们,还要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不断更新。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那么当前形势下当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之时,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追踪这些变化 ,创造新的方法和手段。 第一,由注重教育型转变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是软要求,是通过教育着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管理是硬 措施 ,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他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以前只注重教育而不注重管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只要将来软和硬两者结合起来,因为教育离不开管理,否则,会显得苍白无力,事倍功半;管理也离不开教育,否则,就变成简单粗暴或惩办主义。应当从严格管理着手,从提高觉悟着眼,将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第二,由注重灌输型到灌输与疏导相结合。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比较多的是灌输式方法 ,也就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播先进的意识形态 ,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这种方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经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这种一般性的灌输和说教就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而疏通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人们把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出来。灌输和疏导是辩证的统一,灌输是疏导的前提,疏导是为了更好的灌输,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第三,由注重教育者的作用转变到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结合。教育者是指经过专门训练,有目的和按计划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教育者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把教育内容通过适当的方法灌输给教育对象。而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根据社会标准及道德规范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从而有目的地调整自己行动的活动。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双边互动规律;有助于教育者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形象;有助于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总之,在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的同时也要注重方法的创新,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变化着的今天,明天,后天,使思想政治教育永远充满生气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形势与政治1500字论文篇三:《试谈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策略》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逐步强化自身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企业做好一切工作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有助于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强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与企业本身的经营范畴有关,又关系着国民经济的走向,必须引起充分重视。 关键词:中小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 应对策略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与企业的发展有关,又与我国的党政建设联系密切。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的激活企业活力、凝聚人心,使企业欣欣向荣地发展,同时又作为我国党政建设的重要分支,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文中针对企业思想政治文化展开系列研究,发现了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文化的现状及面临的不足,并指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这为企业寻求新思路、新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当前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现状探究 当前我国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关注力度不断提升并获得了一定的业绩。企业在建设时,需要充分重视理论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相应的学习体系,以此同时,还必须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念,将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于实践当中。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无论是管理层人员,还是基层员工,都必须努力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念,充分重视思想文化建设,这样有利于员工精神诉求的实现,又能够有效促使员工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这些都应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突破点。 当前,随着企业多元化探究活动的逐步开展,通常可以利用联欢晚会等活动,这样既有利于满足员工的文化生活、提升其文化素养,又能够对企业的持久发展奠定基础,使先进的发展理念面向基层进行推广。另外,企业在建设进程当中,还需要不断的引进高素质人才,使思想建设团队得以拓展。例如,企业可以与高校联合,利用校企合作的发展理念,使企业能够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度注入,进而保障具有新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走向工作岗位。然而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在取得不朽业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 反思 ,否则将会对企业的持久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企业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问题探究 2.1员工对思想政治建设的认识严重匮乏 思想政治建设是进行企业开展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基础,能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针对思想政治建设的落实情况缺少必要的监管体系,很多员工对于思想政治建设没有深刻的认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很难确保思想政治建设质量的提升。部分企业领导人员以为企业的存在只是为了提升其经济实力,思想政治建设的好坏并不能给企业迎来有效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还可能耗费许多的资源,这可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企业管理 者很容易走入思想认知的误区,不能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给予充足的支持,这些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2.2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方式的单一化、陈旧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创新理念,积极引入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进而为新形势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通过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系列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对于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模式认识严重匮乏、方式单一、理念落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上缺乏变化。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增,员工数量也逐步加大,企业在进行思想政治建设时,必须充分注意员工的层次性,对其分层次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使得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然而,由于工作方式的单一化、陈旧化使得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建设时,即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又很难取得实质性的工作业绩。此外、部分企业还容易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件建设,缺乏相应的创新型图书阅览机构或着员工活动室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对思想政治建设的顺利实施极为不利。 3、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应对策略 3.1全面提升企业的关注力度 企业在发展历程当中,必须对思想政治建设引起充分关注,确保思想政治建设落实充分到位,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十分关键。第一,积极促使企业管理者转变固有思想,从基层职工开始紧抓思想政治建设,使其明确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第二企业党委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积极探寻适合企业发展的思想政治建设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思想政治建设理念深入人心,进而有利于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更好的参与到思想政治建设当中;第三,企业管理者还必须深知思想政治建设并不是有限资源的耗费,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2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建设方式的转换 企业积极提升工作团队的文化素养是思想政治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证,所以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全方面掌握思想政治建设的政策与方针,与此同时,一旦发现工作当中具有消极态度的员工必须积极教育,避免不良风气的影响。在进行思想政治建设时,不应该仅仅以说教的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积极拓展教育模式,发扬企业文化,例如,企业可以以QQ、微博等媒介拓展思想政治建设的平台,提升思想政治建设的号召力,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3努力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必须拥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使其自身思想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企业也可以利用信息设备,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积极完善相应的思想政治建设培训机制,使思想政治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还可以对员工进行层次划分,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为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思想政治建设与企业发展前景密切相关,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关注。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可以有效避免企业不良文化的影响,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 创新思维 ,进而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在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时,不断发现不良问题并加以解决,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益,为企业持久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友海.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现代营销,2013,(2):120-121. [2]薄其明.“以人为本”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青年与社会,2013,(16):91. [3]祁利青.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之我见[J].现代企业教育,2013,(22):33-34. 猜你喜欢: 1. 形势与政治论文800字 2. 形势政治论文2000字 3. 中国形式政治论文3000字 4. 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 5. 中国形式与政治论文2000字
196 浏览 2 回答
294 浏览 6 回答
165 浏览 4 回答
236 浏览 4 回答
271 浏览 2 回答
150 浏览 3 回答
201 浏览 4 回答
175 浏览 4 回答
194 浏览 6 回答
240 浏览 5 回答
254 浏览 3 回答
346 浏览 4 回答
100 浏览 3 回答
112 浏览 6 回答
272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