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个性化思潮对我国当代青年的影响摘要: 20世纪80年代初个性化思潮伴随着改革开放从西方传入我国,这股思潮从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研究这股思潮的表现,探寻其影响我国当代青年的原因,并针对其积极、消极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个性化; 当代青年; 影响西方社会自文艺复兴起就追求人性的自由、个性的解放,西方文化呈现出强烈的个人本位的特征,较多强调个人成就、个人的独特性,这些构成了西方社会个性化的基础。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德国的存在主义,更是突显了人的个性发展。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国门的打开,这股个性化思潮涌入了我国,对我国80年代的青年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余年之后,这股思潮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销声匿迹,而是以各种形式继续影响着生长在今天改革开放大环境下的新一代青年。一、西方个性化思潮对我国当代青年影响的主要表现1.对我国当代青年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着眼于整体,善于从宏观上分析、把握问题,讲求整体的和谐与完美。“顾全大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当代青年在接受了个性化思潮的洗礼后,思考问题往往从自我这个角度出发,“我”逐渐取代了“我们”,以个体作为切入点的微观思维方式随之取代了统揽全局的宏观思维方式。同时,青年个性的发展,使青年不再满足于人云亦云“是什么”(know-what)的知识层面,而是深入探索到个体“怎么办”(know-why)的思维层面,着重于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找出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道路。随着青年思维层次的推进,其思维形式也更趋开放。青年思维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结构的局限,敢于打破传统式封闭思维的限制,擅于对已有的知识、模式等做大胆的延伸或综合,即当代青年不再盲从、迷信一家之言,不循规蹈矩,不故步自封,在反对旧权威的同时,喜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们往往能够打破陈规、独树一帜、独辟蹊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对我国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个体的自由与发展成为当代青年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我就是我”成为这一代青年人的生活逻辑。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所做的多次抽样调查表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在乎别人的评论”成为当代青年具有普遍性的价值选择。这表明,当代青年行为选择已经日趋个性化,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青年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过分注重个性发展的倾向,往往易于割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无视个人对社会依赖的一面,不顾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合力对个人的制约作用。过分笃信“人的价值在于个人自身”,只讲求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忽视了个体在社会中应履行的责任,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代青年这种以自我作为个性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视社会、集体发展的需要,还会使个人凌驾于集体、社会之上,集体本位价值观逐渐让位于个人本位价值观。当个人发展与社会、集体发展相冲突时,便无法依据集体主义原则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以致使个人发展与集体、社会发展相脱节。从长远来看,当代青年这种价值取向的转移,对于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3.对我国当代青年生活方式的影响追求个性已成为当代青年的突出特征,小到吃穿住用,大到人际交往、爱情婚姻,无不体现着青年个性的张扬。在生活消费上,当代青年更加注重个人的判断和偏好,普遍追求新颖、时尚、富有个性的商品。在着装打扮上,格外注重自我形象,以求展现自我。包括席卷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现象似乎也是对青年个性张扬的一种满足。当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另类现象”。一些反传统的个人形象,实际上折射出一部分青年在面对个性化思潮冲击时内心的无奈和思想上的不成熟,他们在追逐个性化的潮流中不知所措,只有选择这些所谓的“酷”来作为自己个性表现的突破口,以期赢得他人的关注。在人际交往上,呈现出开放和封闭并存的特点,他们内心深处渴望与人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但个性的张扬又往往与集体的制约相冲突,在集体的约束下,青年人又往往易于趋向于封闭自我,这使得正式的集体组织松散,成员之间关系疏远,而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