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老干部工作既是尊老、敬老、爱老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的大事。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结合博湖县老干部工作情况,通过认真研究探索老干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现就如何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问题,做一粗浅探讨。一、主要做法一是发挥“参谋”作用,利用自身优势为县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近年来,博湖县认真贯彻新时期党对老干部的各项政策,从各方面认真落实老干部待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如:让离退休干部参加一些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向老干部及时通报本系统、本单位的工作、发展情况,对工作中的重大决策,诚恳地征求老干部的意见等等,并在工作中认真听取离退休人员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及时使领导和单位了解离退休同志的思想动态。二是充分发挥医疗系统离退休人员的作用。许多医疗专家退下来以后,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返聘到医疗第一线,目前县、乡(镇)各医院均有返聘专家,都工作在门诊一线。极大地缓解了医院门诊医生不足的紧张局面。在做好应诊工作的同时,他们还肩负着传帮带的任务,认真指导年轻医师的工作,他们严谨的学术作风、体贴的沟通方式、果断的处理方法、优良的医德风尚等多方面的示范作用,给年轻医师树立了榜样,使医院形成了很好的救死扶伤的氛围。 还有一些医疗技术人员,虽然单位没有返聘,但在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继续从事医疗工作,给他们带去先进的诊疗技术、规范的工作方法,为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的规范化建设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中坚作用。三是充分发挥水产系统离退休干部的作用。部分水产系统专家退休后,应水产企业聘请,聘用到水产养殖、加工、生产一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们用几十年来的丰富经验和专业技术,指导、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水产养殖、加工能手;在这些老专家的精心指导下,近年来博湖县先后培养出鱼、蟹、虾等几十种水产品。博湖县水产品现已通过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深加工产品打入到国际市场,不仅为国家创取外汇,也为当地农牧民增收起到推泼助澜的作用。四是积极调动离退休干部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针对在企业主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退休的老同志,退休后多数都被聘请到企业从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在他们的精心指导和管理下,企业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不仅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上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同时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五是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离退休干部的作用。教育系统离退休干部离退休后,积极参加各项力所能及的活动,有的为单位、部门、企业担任警卫,有的在老年活动中心和社区担任活动项目教练或技术指导,还有一部分在家庭里承担着繁忙的家务,或侍奉老人或养育孙辈,不仅使老人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还为子女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六是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司法调解中的作用。司法系统老干部退休后多数从事法律、人民调解员工作,有部分被返聘到学校、派出所从事法律顾问和司法调解工作。这些德高望重、阅历资深、作风优良的老同志,在工农业、教育、司法、医学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博湖县各项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七是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作用。大多数离退休老干部都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到关心下一代的各项工作中去,他们有的担任学校辅导员,每年都不定期为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及安全知识教育。广大离退休干部,胸怀国家大业,心系下一代疾苦,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参与本系统组织的“献爱心、送温暖”向困难职工、失学儿童等的捐款活动。八是充分发挥离退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根据老离退休干部的特殊,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参加门球、乒乓球、台球、跳棋、象棋、钓鱼、麻将、太极拳、舞蹈、双扣等十余项活动,为离退休老干部订阅了老年康乐报、老年报、老人春秋、金秋、自我保健等十几种报刊杂志,每年定期定期组织老干部赴内地参观、游览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的风景和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既开阔了视野,又充实和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生活。还有许多老同志退休后到老年大学学习,绘画、舞蹈、书法等科目成了老同志的热选,通过学习,丰富了老同志的晚年生活,让老年人身心健康、老有所乐。二、在的问题一是发挥作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离退休干部由于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上的差别,导致发挥作用的愿望和结果存在差距。有的老干部认为:“离休离休,离了就休”;有的老干部由于自身能力素质较弱,平时学习又未跟上,政治理论水平、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都与实际工作需要有差距,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影响了发挥作用的实际效果。二是思想有顾虑,缺乏发挥作用的主动性。在离退休干部中,有的老同志受思想观念约束,缺乏发挥作用的主动性,认为自己忙碌了大半辈子,现在上了年纪,身体和精力都已不行了,退下来应该好好休息,保持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是退休后的主要任务。三是部分单位领导对老干部工作认识不足。认为老同志退休了就和单位脱离关系了,一切事务都应该去找老干局,给老干部心里造成阴影。三、建议与对策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重视离退休干部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五个方面,其中“老有所为”是老干部工作的归宿和落脚点。在新形势下,随着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不断落实,老干部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是老干部工作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各领域、各战线上做出贡献的老干部先进事迹,宣传老干部不为名、不为利,在社会发展中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调动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引导老干部树立“人生从六十开始”的观念,把更多地老干部吸引到发挥作用的行列当中。二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特长,为离退休老干部继续发挥余热提供大力支持。在离退休干部中,有很多是从事过专业一线工作的老同志,他们多数是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家。退休后,有些老同志被单位返聘继续从事医疗、经济管理、水产养殖加工等工作,有些老同志则在其它行业或社会上发挥专长,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三是认真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各级党政领导要重视老干部工作,积极为老干部发挥作用营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落实老干部待遇,为老干部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发展搭建平台。认真落实好党和国家对老干部的各项政治待遇,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要经常向老干部通报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定期组织他们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切实保证及时据实报销医疗费。建立完善老干部工作制度,确保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落实。如:党委定期研究老干部工作制度;党政领导干部亲自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问题制度;定期召开老干部工作会议制度;党政领导分工联系老干部制度;重大问题征求老干部意见制度;坚持定期走访慰问老干部制度等。四是切实为老干部排忧解难。从思想上贴近、感情上亲近,想老同志之所想,急老同志之所急,善谋为老之策,多办便老之事。要经常到老同志家里走一走,坐一坐,了解他们的生活、经济情况,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及时地给予帮助解决,家庭有矛盾的,及时进行调解,找出解决的方法。充分利用重阳节以及走访慰问等时机,向老干部宣传有关方针政策,及时通报单位的工作进展以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困难,使他们融入集体当中,激发他们发挥余热的积极性。五是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组织开展一些能发挥老干部自身专长、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要结合老干部实际,以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为契机,发挥老干部作用于各类活动中,创新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方式,调动老干部的积极性。如: 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定期组织、引导他们参与健康向上、文明高雅的文体活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局办公室)
现如今,由于老年人群体因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项社会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1-3]。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于躯体及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会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到异地工作,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4],社会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我国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会支持包括子女、配偶、亲朋好友等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状况等经济支持。有研究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5-6]。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两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支持的环节,良好的子女关系让老年人有较好的精神寄托,可以经常性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缓解内心的孤独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会造成老年人的抑郁等症状。本次研究以社会支持作为研究的支点,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对象与 方法
对象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疗养中心进行疗养及体检的20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女性67例();年龄60~82岁,平均(±)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思维清楚,具有一定的表达和读写能力,能够配合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③企业及事业单位等离退休人群;④身体无精神病症及恶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调查。
方法
调查工具本次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 文化 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别检测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5级评分,分别为:1.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2.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3个维度。
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问卷均有护理测评小组完成,护理测评小组共有5名本科学历的护士,在量表调查之前均接受培训,培训测评成绩优秀。调查问卷收集后抽取5%进行复查,核实信息,确保信息收集及量表评估的准确性。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两组相关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两组定量资料的关系,P<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不同维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得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影响,见表1。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到3个维度上,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只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不同领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状为评估指标,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下各心理症状的情况。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情况、客观支持情况,同时包括老年人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利用度决定社会支持所发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在70岁以上较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躯体的老化,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主客观的利用度降低,同时交流的困难及躯体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了心理的起伏变化,这一点健康自评状况的分析情况也可以印证,自我身体情况较差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同时症状得分情况也偏高。
主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家庭中如果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丧偶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时社会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较差。根据相关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主观支持也可以从子女关系、居住状况上来分析,子女关系较差、独居、空巢老年等社会支持相对较差,其各种心理症状表现的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邬俊福等研究[12-14]的认证。
客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客观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由于退休老年人相对 其它 农村地区及没有社会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养老 保险 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对物质生活和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因此,收入状况这一项客观支持在单因素分析中并未对老年人的心理症状总分发生明显的作用,但这不能否定客观支持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观支持与焦虑有显著的相关性。
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评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也说明,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由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受到躯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虽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对支持利用度进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过干预老年的支持利用度来实现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总之,合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摘 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 想象力 ,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是多脏器衰竭的基础[6]。多数老年人 记忆力 下降,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产生听觉理解和判断力的障碍等。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 教育 、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等。如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7]。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由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有益于更好地适应机体和环境的变化[8]。心理健康与 人际交往 、家庭关系、生活、身体状况、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9]。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焦虑、抑郁的心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 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23%,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性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负性情绪较严重[11]。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12]。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表现形式多样,可有轻度的忧愁到严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疑老和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 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实施 措施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能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与老年病人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对老年病人有适当的称呼,护理时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发生伤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④护士应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动多接触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14],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15]。
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 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使他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同时,加强社会联系, 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及单位人员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16]。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报刊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
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多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家属意见等方式,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5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38-39.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33.
[6]杨文,初荣,刘淑荣,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62.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8]孙淑梅,张红莲.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4.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 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15]吴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08,29(2):35.
[16]汤智颖,张俏颖.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29.
到 上搜有好多的浅谈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 发表于2007-3-3 11:48:51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离退办 李 铧 主体与客体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中新引进的一对基本范畴。从哲学意义上讲,人类社会中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进入主体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范围的客观事物。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又表现出了更为复杂的一面。因此,认清老干部工作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对做好这项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的内涵 主体与客体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中的新理念。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主要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属于专门岗位并按照党的要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专业政工人员,具体到老干部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指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从事老干部工作的专职政工人员。客体一般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具体到老干部工作中,是指所有离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客体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育的群体,而且是具有能动作用的群体。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 1、主体和客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主体是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处于主动和支配的地位;客体由于其思想道德素质与一定的社会要求之间存在着差距,所以往往处于受动和服从的地位。 2、主体和客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不同。主体发挥着传播作用,而客体发挥着接受作用。 3、主体和客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活动方式不同。主体的任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设计方案、开展活动、评估效果等就成为主体的主要活动方式,而客体的任务主要是学习、讨论、参观,通过接受教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主体与客体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从而构成了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最基本的因素和前提条件。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和客体可以相互换位,形成主体的客体化和客体的主体化。 1、主体与客体二者相互依存。主体和客体是对象性关系,主体以客体为对象,无客体则无所谓主体;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存在的,无主体也就无所谓客体,二者互为前提。主体与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活动。 2、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相互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在有意识地促使客体向教育管理目标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主体的教育是通过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客体的认识来实施的。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主体可能受到客体的影响而使自身发生变化。使自己不断获取知识、经验和能力。客体不仅受到主体的影响,也在这一过程中对主体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主体与客体二者相互转化。主体和客体虽然是一对矛盾,但它们的对立是建立在统一基础上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教育者的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主体的要求必然带有社会化的倾向。从这一点来说,主体与客体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总是以教育和管理者的形象和职能出现的,以促进客体身心得到合乎教育目的的发展为使命,整个教育活动的发起,实施、直到结果的检验都是在主体的主导作用下完成的。多年来我们努力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宣传国内外政治形势,通报本系统、本单位大事要事,及时传达、阅读文件,举办专题报告会,组织实地参观考察等一系列活动;加强组织建设,为老同志发挥作用提供组织保证,先后成立了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口腔医院分会和口腔医疗诊室;重视老同志的精神文化建设,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老干部合唱队、舞蹈队,振奋精神,陶冶情操。这些都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客体的能动作用老干部工作中的客体,不只是一般的党员群众,他们中间有的经受过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有的经历了和平建设时期艰难困苦的锤炼;有的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巧功勋;有的为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既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的老师。因此他们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育的群体,而且是具有能动作用的群体,这种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客体主动配合主体实施教育管理计划。我院很多老同志是口腔医疗技术方面的专家,有的人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对老同志自身的情况了如指掌,因此主人翁意识很强,把参与老干部工作看成是自己的职责,主动谏言献策。12年前自己刚开始做老干部工作就认识到了老干部中蕴藏着很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不可低估,这一点后来也被更多的同志所发现。多年来我们制定计划和实施管理以前,经常先征求老同志的意见,召开专题会议,他们能主动帮助我们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提出方案,然后再做决定,这样一来更贴近老同志的实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客体以自己的特长去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在党的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为改革开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鼓舞了口腔医院所有离休老干部,他们用敏锐的政治眼光,很快就提出了要以自己的专业特长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的设想,院领导抓住时机及时采纳了老专家仇新全等人的建议,决定在社会上创建离退休医师口腔诊室,调拨三台治疗椅支援诊室的创建。全体离休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在自愿的基础上集资2万元,作为诊室的启动资金。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开诊第二年就还清了集资款,年均诊治病人4000多人次,年均收入50多万元。 3、客体以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准则,有选择、有鉴别的接受主体施加的影响。老同志接受党的教育时间长,很多人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到晚年仍然保持着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积极参与老干部工作的实践过程。当我们要出台一项重要举措并要向广大群众说明的时候,他们往往能从老干部自身所处的环境出发、从自己的认识角度,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现实中出现的情况,配合我们处理有关问题,有选择、的接受主体施加的影响,自己管理自己, 我们常常借助于这种适合老同志特点的方法去做老干部工作。 4、客体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行动,用正确和思想指导实践。老同志受党的教育多年,具有很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虽然退离了工作岗位,但始终不忘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具有为社会再做贡献的愿望,愿望是思想转化为行动的直接动因。2004年当社会上发起“银龄行动计划”时,我院赵文华大夫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他说:我和妻子在七十年代就曾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西部的医疗卫生事业,我们在那里工作了十几年,付出了青春和汗水,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些,但我还有为西部开发再作贡献的愿望。于是他在古稀之年顺利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支援西部的“银龄行动,”受到了当地医院的好评。
加强责任意识,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关键;要把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纳入工作议程,真正当成一项工作来安排,要部署、要检查。要设身处地从老干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带着感情去接触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服务,才能体现对他们的尊重。应树立对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意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做好老干部工作,才能无愧于自己的岗位。做好老干部工作,要摸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多了解老干部工作情况,多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坚持联系老干部制度,多倾听老同志的心声和意见。要把老同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老干部工作好坏和作风优劣的标准。切实做好老干部工作,一是要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加快企业发展,为做好老干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二是要上下齐重视,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责任心。三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脚踏实地为老干部办实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做好老干部工作当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158 浏览 4 回答
119 浏览 5 回答
202 浏览 6 回答
142 浏览 4 回答
157 浏览 4 回答
319 浏览 4 回答
276 浏览 3 回答
81 浏览 3 回答
332 浏览 3 回答
247 浏览 3 回答
181 浏览 6 回答
269 浏览 3 回答
193 浏览 2 回答
94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