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写一篇研究乞丐群体的论文—— 硕士生合肥"行乞"三个月 面对街头形形色色的乞丐,你可能习以为常,然而,谁能想到,一位在读硕士生为了写出一篇研究乞讨群体的社会学论文,竟在合肥 "行乞"三个月,并已写下四万余字的《乞讨日记》。 他就是今年25岁的安徽大学社会学硕士生陈勇。 要写行乞论文 陈勇是个内向而清秀的男生,可他却立志做一篇研究乞丐生存状态的社会学论文。为了与前人的研究有别,他与导师反复商量,决定当一回乞丐。陈勇说:"市民对乞丐存在矛盾心理:不给钱不忍心,给钱又怕上当。因此,用深入的量化研究来解决市民这一矛盾心理具有现实意义。" 自毁形象沿街乞讨 陈勇7月份第一次与记者见面时,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然而,这一次,在约定地点——安徽大学三食堂,他朝记者挥了好几次手,记者也没敢认他。只见他蓬头垢面,胡须又长又脏,脸上如抹了一层黑炭,脚底还蹬着一双破布鞋。 "我宿舍里还有一套更破的衣服,那是我乞讨的‘行头’,要是穿上,你就更惊讶了。"陈勇笑着说。 与乞丐吃睡在一起 "这几个月真是尝尽了酸甜苦辣。"陈勇感慨地说,"就在12月4日晚,我还在市府广场的地下通道里与乞丐睡了一夜。"陈勇说,研究乞丐需要24小时"全接触",包括吃睡在一起,然而,乞丐们并不愿意透露他们晚上住宿的地方。直到最近天冷,一些乞丐集中睡在合肥市府广场的地下通道,他才有了与这些乞丐一道睡觉的机会。 拍照曾被乞丐殴打 在陈勇的宿舍,有许多的乞丐照片,有的乞丐还冲着相机咧嘴笑和"摆造型"。陈勇说,由于他善于和乞丐们套近乎,例如递烟、买水或者买些小吃,因此当他透露研究者的身份要求拍照时,对方都比较配合。不过,拍照也让陈勇吃了一些苦头。在给一名乞丐拍照时突然被他用拐杖殴打,不过陈勇表示能够理解这名乞丐的过激行为。 "行乞"成果丰厚 "我和每个乞丐接触时,都要变着戏法问他们几十个问题。"陈勇说,为了使自己的研究系统化,他精心制作《合肥市乞丐生存状况调查提纲》,上面有80个调查"指标",需要向乞丐一一询问,然而,在调查中,他只能凭记忆提问,所以80个问题往往只能问到六七十个。陈勇说,他已写下四万多字的《乞讨日记》,而这些都是日后论文的雏形。 乞丐同样需要尊重 陈勇发现,大部分乞丐的精神生活比较贫乏,但读书看报的乞丐也不少。 虽然大部分人认为乞丐们毫无自尊心与差耻感,但陈勇却发现他们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同样需要尊重。 最近,陈勇与一个拉二胡的乞丐坐着聊天时,这个乞丐得知他是大学生时十分激动。原来,在陈勇来之前,一个年轻人刚从乞丐身边经过,丢下一句话:"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而陈勇的主动接近则让他的心灵受到抚慰。 2论文关键词:宁波 乞丐行业 规范化 社会文明 论文摘要:在十七大新思想的指引下,共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已经深入人心。但乞丐这一行业的兴衰,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据调查,宁波的乞丐行业收入已经位居全国乞丐收入之最。如何把存在欺诈和暴力的乞丐行业规范化、法制化,势在必行。 每当我们走过繁华的宁波街头,或在车站等车,或在公园里观赏美景时,经常会有这样一些人闯进我们的视线:他们或是老人,或是小孩,其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残疾人,他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在轮椅上,有的人干脆趴在地上。宁波的救助站平均每天要遣送4-5个乞丐回家。从我们的20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当宁波市民出来逛街时,有55%的人会遇到1-2个乞丐,31%会遇见3-4个,这个数字已经很大了。而且这些乞丐中很多是假的,鱼目混珠。当谈及造成这么多乞丐的原因时(多选),45%的人认为是由于好吃懒惰,30%认为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30%认为是突发的天灾人祸,而只有20%的人认为成为乞丐的原因是失去劳动能力。由此可见乞丐在宁波市民的心中的形象是很不好的。这不仅会影响市民出行的心情,还会影响宁波在外来人员心中的城市形象,对宁波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一、对乞丐群体类型及成因的探讨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乞丐这个行业由于其通过获取别人的同情心来快速、简单的赚钱,使乞丐人数越来越多,种类也不断地发展变化,乞丐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一问题,但效果甚微。 只有发现问题,并掌握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所在,我们才能采取相关措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解决乞丐这一棘手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暑期社会实践中,通过蹲点观察、社会调查问卷和对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近距离接触,对乞丐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使我们对乞丐本身和社会大众对乞丐的看法有了深刻的认识。 通过我们的观察,宁波的乞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算是“原始型”乞丐 他们跟古代的乞丐做法差不多。在宁波,这种类型的乞丐是经常见到的,不过大都是上年纪瘦骨嶙峋的老头,几乎在每个拥挤的公交车站或者人流多的十字路口,他们或者躺在地上,半开着眼睛,手拿着塑料碗不停的抖着,全身只有手在动,似睡非睡,一抖能抖上几个小时,达到这种境界实在难得;或者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塑料碗,蓬头垢面的向人乞讨。这些老人一般都是纯正的乞丐,值得我们同情。 第二类算是“兼职型” 一般都是五六十岁的大妈。左手一个塑料碗,右手一个塑料袋。碗是用来乞讨要钱的,塑料袋是装从垃圾筒里搜来的瓶瓶罐罐。她们头戴白色遮阳帽,衣服看起来很干净,穿着比我们还好的拖鞋(市场价15元),走起路来很快,很轻盈。从仔细观察来看,塑料袋里装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易拉罐与矿泉水瓶,而是泡沫饭盒,这种东西的特点就是轻,她提起来不会费力,而且分文不值。那她拿这个塑料袋干什么呢?这就是个幌子,她想给我们这样的信息,“看我是真的乞丐,我没有人,我尽我所能捡破烂,没有办法才乞讨的。你们多行行好啊”。这类乞丐是假的,真可耻。 第三类便是母子“互助型” 一般就是母子俩在地上放一张求助告示,内容大致是“儿子身体有病,急需住院,但无钱交押金,望好心人给点小钱,祝福天下好心人一生平安”。或者就是母亲用小车推着残疾有病的孩子,进行“流动作战”。通过我们的调查和对他们的采访,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基本是假的。孩子有病不马上联系家里人,在外面讨来讨去,而且一讨就十天半个月的,如果病得很严重,那么估计小孩早夭折了。那小孩看起来其实跟别的小孩没什么不同的,就是衣服穿得破了些,脏兮兮的,让人不想再多看一眼。其中有对母子俩,当我们问及患儿的病情时,母亲还有说有笑,蛮不在乎的样子,一点伤心的表情都没有。好像儿子不是她亲生的,或者小孩压根就没病。人民日报也做过相关报道,其实那些儿童是人贩子拐卖出来的,或者是有人到贫困地区去专门“租赁”有先天疾病的儿童,然后定期给孩子的老家汇钱。 第四类是“身体残疾型” 他们的残疾可谓是奇形怪状,难以想象,有的不堪入目。他们偏要露出伤口或是伤疤让你多欣赏欣赏他,有没有下半身靠坐在滚动的木板上行走的;有双腿发育畸形,能360度旋转的.....。但残疾型的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残疾,大多是残疾的儿童,就如上面第二类所说,他们是被人租来的,一般一个老板手下有三四名残疾人,他们手段残忍,如果残疾人赚得钱不到一定数目,就不给饭吃,甚至挨打。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想想,一个残疾的儿童怎么会自己跑那么远来乞讨。另一类是就是假装残疾的,他们身体健全,有劳动能力,但就是好吃懒惰。他们经过粉饰和化妆,一转眼就成了一个残疾人。这种人是最可耻的,通过术来换取别人的同情。 第五类是“强迫交易型” 比如路上遇到卖花的小孩子,他们专找情侣下手,首先他们会问:“大哥哥,买支花(那些花大多都开始凋谢了)给这位漂亮的姐姐吧。”当你一口拒绝,他们很可能突然抱住你的大腿不放,不管你打还是骂,都死死抱住。可如果他们抱住的是你的女朋友,而且是穿裙子的女朋友,那真的只能买了。 其实上面的情侣比起我来算走运的,一次我和同学吃着东西从城隍庙小吃城出来,结果被一群小女孩围攻,小黑手拽住我的衣角就是死命的不放,想从我口中夺食,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只好给他们钱,打发她们走了。这虽然是强迫交易型,但也是我们最值得同情的“乞丐”了,他们一般都出生在一些贫困地区,思想也比较封建,认为女孩没用,这些女孩大多是四五岁时被人贩子拐卖的。然后被强迫去乞讨,讨得不多就不给饭吃,有时也遭暴打。她们的“老板”手下一般有六七个这样的孩子,老板代领这些孩子们不会在一个地方久留,做个十天半个月就去其他城市乞讨。 第六类是“突发落难型” 这种类型基本不多了,但在火车站或汽车站有时还会遇到,一般是手举“说明书”,大体内容是途中被扒窃,落难于此地,麻烦大家凑点钱买票回家,声称希望可以记下捐赠人的地址姓名,有重谢,回家后会报答的,这个纯属是假的。 最后介绍几本书 曲彦斌 中国乞丐史 1990 王光照 中国古代乞丐风俗 1994 岑大利.高永建 中国古代乞丐 1995 李红英 略论近代中国社会的职业乞丐问题 [期刊论文] -清史研究2000(1) 邓小东 略论民国时期的乞丐问题 [期刊论文] -清史研究2004(1) 邓小东.杨骏 民国时期的乞丐及乞丐救济 [期刊论文] -清史研究2004(1) 池子华 沉重的历史省思--近代中国的乞丐及其职业化 [期刊论文] -清史研究2004(4) 胡巨川 从碑碣看清代台湾之流民与乞丐 1992(20) 曲彦斌 中国乞丐史 1990 谭棣华.曹腾菲.冼剑民 广东碑刻集 2001
助工工作总结范文5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助工工作总结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基本情况
1、目前我校在校学生800余人,20xx春享受资助的学生170人;20xx秋享受资助的学生529人。
2、20xx秋季享受资助的学生529人中:
按年级分:七年级140人,八年级153人,九年级236人。 目前,资料全部收缴齐全,助学金全部发放到位。
3、校内资助中,其中减免学费14人, 万元 ;特殊困难减免5人, 万元;
4、其他社会资助活动:
接受上级救助资金1000元(用于救助八年级31班学生刘皓)
二、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学生资助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始终把学生资助工作摆在管理的重要位置上,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陈辉华校长为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其它行政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学生资助工作办公室,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制定了严谨的实施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机构健全,组织严密,确保学生助学金按政策按时、足额,准确发放,切实推进和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
2、认真组织,求真务实,严格执行三级机构评议认定原则。
在具体评审过程中,无论是校级领导,资助办公室人员还是班主任,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客观务实”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受助学生的评审工作。
我们多次召开了班主任会议,把学校资助方案印发与每一位班主任,让班主任真正做到有据可依,做好每一步操作的程序。在会上我们明确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要按方案办事、按要求办事,除宣传方式外不允许创新、不允许变通。班级操作由学生本人写申请书,并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等材料,交班主任上报学校审核;学生材料上报学校资助办公室后,由资助办公室专人对上报学生基
本情况进行调查落实;资助办公室审查完毕后上报学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专门开会研究。研究后上榜公示。为了使该项工作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对贫困学生名单在班内和学校分别进行了为期5天和5个工作日的张榜公示,并公示举报电话及信箱,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及社会的监督。
3、准确把握资助范围,规范申请和审批程序
在学生和家长中中大力宣传,并把相应的政策规定和要求印发给班主任,特别要求班主任老师积极宣传,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自己是否符合资助,确保资助对象界定准确。其次,要求符合条件的学生自愿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的相关材料,以班级为单位汇总,经班级评议小组初审并签署意见后报学校资助管理办公室。
4、严格国家助学金的发放使用和统计管理
为确保国家助学金及时准确无误的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下学期资助人数较多,学校分年级发放。 为确保受资助学生及时足额的领取助学金,学校选派了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受助学生资助数据的统计和信息管理工作,及时上报资助工作动态信息,使资助数据统计准确、及时,无错报、漏报、重报情况出现。
5、 切实落实校内资助经费的提取和使用
为了落实校内资助经费的使用,学校每学期均从教育事业收费中提取不低于3%的经费,用于在校学生的资助。校内资助范围广,资助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每学期奖励优秀学生、学生干部、特别困难学生学费减免等。确保这部分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地发放到学生手中,我校从未出现过用物品抵偿助学金情况,使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奖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适当的补贴。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惠及面广,信息量大。几年来,我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精神,扎实做好学生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评审、发放和管理工作。
三、存在问题
学生资助工作,政策性强、要求严,由于时间紧,还要确保质量,所以仍感到有不少力不从心的问题。
1、档案归类方面:要求的内容多,助学金的工作量很大。由于工作人员都是兼职,难免在时间上、材料的细节上不出现纰漏。
2学生资助系统的录入较为繁琐,特别是贫困生和校内资助的录入。因校内资助是在不断的发生着,这就要求资助系统也要同步更新,而使得其他的数据都要不断的调整,这个录入工作带来了不便。
3、国家助学金的比例偏低,造成部分班级(特别是实验班)供给矛盾突出。下次我们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向部分班级倾斜,以保证助学金工作的稳定开展。
四、下一步的打算
1、进一步完善校内资助工作。一是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尽快完善校内资助制度,是校内资助有制度可循,有原因可查,资助办公室有账目可记,会计室有专帐和分账统计。这样无论是学年度和自然年度都能够做到随要随查。
2、再一次细化秋季助学金的纸质材料。逐一审核,做到不缺项,不错项。
3、加强资助宣传工作。把校内资助成才,爱心助学的行为发扬光大,旨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促进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
为进一步落实吉林省资助中心《关于做好寒假期间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温暖工作通知》的相关要求,把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落实、落细,同时也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我校在寒假期间开展了“助学筑梦·点燃爱心之火”送温暖活动,具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明确使命
(一)召开寒假送温暖工作会议。接到省资助中心关于寒假送温暖工作通知后,由校党委副书记、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召开寒假走访工作会议,各院党总支副书记、全体辅导员及相关学团工作人员参加,明确会议精神并具体承担寒假送温暖活动工作任务。
(二)开展贫困生档案摸底筛选。会后由校学生资助科与各院共同对全校贫困生档案进行分析筛选,经过研讨及与相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沟通后确定寒假送温暖走访名单,确定了本次走访的具体区域。本次送温暖走访活动计划共涉及到松原、德惠、四平、白城等区域20余个村镇,贫困生32人。
(三)认真制定送温暖活动方案。依据省资助中心《关于做好寒假期间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温暖工作通知》相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关于20xx年寒假送温暖活动实施方案》,将本次寒假走访送温暖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分解到各院,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人,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
二、积极筹备、认真落实
(一)确定寒假送温暖具体名单后,印制了《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单》及《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宣传单》3000余份,在走访时大力宣传国家各项资助政策,使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深入人心。走访前,购买了大米、豆油等送温暖活动的相关备品。
(二)根据省资助中心《关于组织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的通知》相关精神,确立由视觉艺术学院迟月、商学院李梦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郭琳等获得过国家奖助学金的学生担任资助宣传大使,将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贷款办理流程向母校及身边涉及到考学的亲友进行宣传和讲解,帮助他们的学弟、学妹及家长解除后顾之忧。
(三)学校高度重视本次走访送温暖工作,由校学生工作处处长、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亲自带队,不畏严寒,对吉林、德惠、松原、四平、白城等区域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开展了近十天的走访送温暖活动。在走访中,与学生本人及家长进行亲切的交流和沟通。每到一处,学校领导和老师都会细致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致贫的主要原因以及目前的获助情况,积极宣传党和国家以及学校各项资助及奖励政策,表达学校和各院对于贫困家庭的关怀和慰问,认真听取和收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资助工作及学生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此外,辅导员老师还根据受访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分析和规划大学生活、明确未来努力方向,鼓励他们要勇于面对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受访学生要勤奋刻苦学习,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坚定信心,以优异成绩和实际行动回报家庭和社会。
通过本次送温暖走访工作,为我校进一步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达到精准资助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同时,对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由学生资助宣传大使以及走访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大力有效的宣传。受访家庭对学校和老师长期以来的关心和问候表达了诚挚的感谢,纷纷表示此次走访让他们深受感动,一是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有信心配合好学校,共同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才。二是感激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和精心培养,受访学生也表示将不辜负学校和父母的期望,自立自强,加倍努力,今后尽己所能励志成才、感恩学校、回报社会。
20xx年以来,在区委及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在社区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紧密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深入群众走访,了解群众的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中,社会救助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将本社区2xx年社会救助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春节前的低保金发放以及困难群众的慰问工作
根据上级安排,在传统的新春佳节来临之前,社区通过走访、评议、审批等程序,对部分困难群众和困难军人以春节慰问的形式予以救助,并联合有关部门将许多救济物资送到低保户手中,受到了社区困难对象和低保户家庭的高度赞扬。为使低保家庭过好年,我们将1-2月份的低保金春节前进行一次性发放,并每人发放了300元的春节补助款,节前一次性发放了50621元,让低保户安安心心过好年。
二、做好新申低保对象的'调查走访、上报工作
经过社区及低保员的上户调查,通过对申请对象资料的核查及邻里之间反映的情况,最后通过社区评议小组的公正评议,从9户申请对象中初步评议出6户家庭符合享受低保条件,并及时上报街道救助站。本年度新批低保对象6户9人,新增低保金2883元/月。
根据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xx疗救助工作
根据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xx]31号文件《岳塘区大病医疗救助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我们对社区的大病患者进行及时的救助,从救助对象申报之日起到资金发放在四天内完成,使救助对象在最短的时间拿到救助款,这一改革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今年临时医疗救助27户,发放临时救助款67600元;重特大疾病救助2户2人,发放资金30500元;慈善金叶卡救助6人,救助金额3000元;住院医疗救助6人;日常门诊医疗救助12人,救助资金4200元;为社区所有低保对象购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四、做好20xx年度年审工作
经过上户调查走访,根据低保户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经社区评议
小组评议,社区共计对53户, 91人进行了年度审核,其中有7户异动情况,取消1户1人,620元,增标2户1人337元,减标4户4人541元,年审后低保金由原来的每月25804降到26784元,低保户由原来的53户变更为52户,低保人数86人,月救助水平达到人平元。
五、做好廉租房的申报工作
去年有3户低保对象和低收入对象申请廉租房,去年轮侯的1户对象已经入住廉租房,另外1户正在轮侯中,其中另1轮侯对象因病死亡取消资格。
六、做好残疾人工作
为落实上级文件要求,特为社区的重度残疾人15人发放补助金5040元。对5户阳光家园救助对象进行年审工作。
七、做好日常的社会救助工作
做好日常困难群众的政策咨询;做好每月低保金的按时发放;申请对象的下户调查、上报和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低保数据的网络录入、更新和维护等等。并对所有社会救助工作每月及时进行了实事公示。做好老年人家居养老摸底调查工作。
八、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完成领导交给的其它工作。
协助社区完成领导交办的中心工作和其它突发性工作的处理,如社区城市管理、计生工作、民情调查等等工作。
20xx年度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许多做得不够全面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提高和改进,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把社会救助工作提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让每一位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政府的帮助,感受党的温暖。
一、工作措施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在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我县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为成员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流浪乞讨救助工作的领导,并召开了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专题研究会议,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明确分工部署,切实做好救助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有力保障求助人员的基本生活。
2、成立机构,完善机制
为建立救助管理工作长效机构,县民政局设立了救助管理工作办公室,并配备4名兼职工作人员,兼职从事社会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登记工作。为了提高救助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办事水平,我局每都组织救助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使办事人员熟悉掌握有关《城县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规定》,从而促进办理救助的工作人员能不断提高办事水平和工作能力。
3、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建立健全了救助管理工作制度,为确保上班期间有救助管理工作人员在位在岗,便于开展求助人员的救助工作,因此,制订了上班制度和请假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责任。根据救助管理工作要求,严格控制救助管理工作人员对求助人员进行打、骂、体罚和虐x受助人员等不良现象,一经发现,对管理工作人员追究直接责任,对受助人造成严重伤害的,根据情节严重,给予相应处置。
4、进一步加强街头救助管理力度。
各乡镇民政办和县民政局在日常救助工作中还坚持组织工作人员主动上街开展劝导工作,实行主动救助。积极劝说、引导街头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接受救助。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加大巡视和救助力度。
5、规范管理,依法救助。
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各项制度,不断规范救助工作措施和程序,切实做到“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依法救助”,切实做到重点救助,先治疗后救助,分别救助。从未出现过遗弃和使用智障人员等现象。对救助人员加强管理,了解和掌握救助人员的各种情况,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
6、工作到位,提高效能
自实施救助工作以来,我县每都救助了大量的流浪乞讨求助人员。社会救助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流浪乞讨人员自主来救助点求助;二是公安、城管执行公务时发现并送至救助点;三对于无民行为能力的人员依照先医治后救助的原则进行救助;四是由其他救助站护送至我点的。我局为流浪乞讨人员为其提供返乡路费、餐费、医疗救助和临时安置的服务。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实行保护性管理,受助人员按照男女分开,成与未成人分开的方式管理。女性受助人员应由女性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和护送。
二、亮点工作
1、人性化、亲情化做好救助管理工作。近来,我们特别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中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员救助和安置工作,认真做好全县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对危重病人及时进行了医治和护送、救助率达100%,突出重点救助和特殊救助的原则,严格履行规范求助人员进、出、登记制的工作程序。对受助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对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实行开放式管理,做到了人性化、亲情化的服务,确保其在救助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0xx我县共救助求助人员1054人,接送安置“”地震赴外省就医伤愈返乡人员882人次,并给每人发放了当日生活补助费50元。同时,对全县35名地震孤儿进行了妥善安置,完成落实了“5·12”地震遇难人员1669人抚慰金的拨付与发放。
20xx我县共救助求助人员97人,其中未成人5人,老人18人,残疾人13人,安置精神病人2人并提供医疗救助。
20xx我县共救助求助人员140人,其中未成人2人,老人27人,残疾人10人,精神病人智障13人,安置精神病人7人并提供医疗救助。
2、按规定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求助对象救助率达100%。我县将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加强了部门协作配合,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机构不健全,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没有定点的救助站和专职的办公人员。我县救助机构不健全,全县没有定点救助站和安置场所,也没有专职的办公人员,不能进行大范围的流动救助,也不能及时的发现需要救助的人员,只能等流浪人员自主求助,对于行动不便和职业乞讨的人员救助困难。
2、职业乞讨人员难救助。街面职业乞讨人员的管理一直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难点。管理职业乞讨人员我国对此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没有处罚依据,只能以劝说不能以强制管理,救助后,其又反回乞讨,如此反复救助效果不佳。
一、救灾救济工作
(一)加强领导,及时部署救灾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救灾工作,在灾情发生后,积极组织民政、农委等有关部门深入灾区核查灾情,帮助灾民解决种子、生产资料、资金和恢复重建的困难问题,尽一切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市政府适时召开了全市防汛工作会议,专题部署了防汛备灾工作。市民政局多次下发通知,下派工作组15个40人次,督促各地做好防汛备灾、灾情报告和灾民救济工作,确保了救灾工作有序进行。全市严格执行灾情零报告制度,得到省厅的肯定。
(二)严格资金管理,保证灾民基本生活。全市在进行全面救灾款自查的同时,接受了审计、人大等上级有关部门近半年时间的延伸审计和监督检查。针对基层救灾物资管理不规范问题,市局8月份制定出台了《社会捐助款物和救灾物资管理规定》,提高了全市救灾管理工作水平。年初,通过2次调查,制定了全市20xx年春夏荒灾民救助方案,采取灾民自救、政府救济、社会帮扶、互助互济等形式,有效开展灾民救济工作。全市发放灾民救助卡万个,实施政府救助万人次,安排救灾款591万元,确保了需救济灾民每人每月30斤口粮。
(三)积极构建灾害紧急救援体系。我市切实加强救灾综合协调工作,在4月份启动了灾情会商制度,并建立了灾情会商的联络体系和会商工作人员库。按照《省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的内容,重新修订了《市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并完成《市灾民紧急转移安置预案》、《市敬老院火灾紧急事件处置预案》的起草工作。确保按预案要求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积极引导灾民生产自救。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向灾民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群众树立抗灾救灾意识,自救自立,充分发挥救灾主体作用。各县(市)区政府积极协调,统一组织向修路、采矿、运输、建筑、林业生产等周边市场和外地转移劳动力10万余人;并号召灾民进山采集山产品,从事工商副业,发展庭院养殖和畜牧等增加农民收入。
二、城市低保工作
截止12月末,全市保障人员78743人,月发放保障金万元,累计发放保障金万元。全市城市低保人均补差达到63元,超过省里要求的人均补助60元的目标。
(二)严格资金管理。年初,全市落实地方财政低保资金预算540万元。省拨我市4229万元转移支付资金全部下拨到位。在国家补助资金没有及时拨付的情况下,全市各地民政部门积极协调财政部门,由地方自筹资金按月垫付发放保障金,做到了足额按时发放,维护了社会稳定。6个县(市)区通过银行、邮政部门全部实现了保障金社会化发放。
(五)深入开展社会保障试点工作。按试点工作要求,民政部门承担领取失业救济期满符合条件人员纳入低保,和对无力参加养老保险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职工本人按低保标准发放生活费的工作任务。主管领导和救灾救济科人员都被抽调到市试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任职,在及时制定工作方案的同时,利用全市试点动员会的机会,对各县(市)区领导进行低保业务培训。同时配合劳动部门对集体企业退休职工进行核定,保证了城镇社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查明原因,挖掘人性,合理安排
296 浏览 4 回答
305 浏览 3 回答
309 浏览 3 回答
121 浏览 3 回答
257 浏览 3 回答
164 浏览 4 回答
281 浏览 3 回答
212 浏览 7 回答
90 浏览 3 回答
113 浏览 4 回答
98 浏览 6 回答
198 浏览 3 回答
217 浏览 7 回答
311 浏览 6 回答
124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