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jídì[polar regions] 极圈以内的区域极地地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冷源2007/2008国际极地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了解极地地区的机会,了解它们面临的威胁,它们对全球气候和人类发展的影响。极地地区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原始的地区之一。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它们的环境相对干净,并且大部份地区还未遭到破坏。位于地球的最极端,极地地区阳光有限,温度极端,生长季节较短,具有海冰,雪盖子,冰川,苔原和永冻土。它们具有丰富的生物及非生物的自然资源,对于世界各地的渔场,石油和气体等,都非常的重要。许多极地生态系统所特有的特征,极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它们需要特别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同时,极地地区还是衡量全球环境状态的重要指标。它们对于地球整体系统过程非常重要,与大气、洋流和环流、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极地环境的变化将会导致地球上其他地方的环境发生变化。总的来说,极地环境的状态是令人满意的,因为人类活动对此地的影响相比别处较少。然而,极地生态系统仍然受到很多压力,它们来自于人类的发展,自然资源消耗的增加,以及某些外在因素,例如:远程污染和气候变化。根据全球的气候模型,受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极地地区。这一变化将会导致极地海冰范围的改变,增加永冻土的融解以及极地冰团的融化,进而对全世界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造成深远的影响。部分极地地区的增温速率已经达到全球平均速度的2到3倍。这些区域大多数位于北极,但南极州的一个区域——南极半岛,也在变暖。极地地区是一个自然“吸纳地”,吸收着世界各地所产生的毒性化学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通过气流和洋流从南面的纬度到达北极,它们积累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有机体内,例如: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这不仅威胁到动物本身,还影响到他们居住的生态系统和以他们为食物的人类。两极地区在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上,北极州和南极州有着重要的区别。北极是一个部分被冻结的海洋,并且被多样的地形景观包围着,它们受季节性雪盖子和永冻土的影响,包括冰、稀疏垫状植被的荒地、苔原、沼泽地和森林。北极冰帽由冰川冰层,冰山和海冰(多年海冰,老海冰,第一年海冰和最近形成的海冰)组成。大约750到1500万平方公里的北冰洋海面都被海冰所覆盖,平均厚度约为三米。而在夏天,北冰洋10%到15%的面积没有被冰覆盖。格陵兰冰原是最大的北极冰川块,拥有全球10%的淡水储备。海冰的融化不会使海平面上升,但如果格陵兰岛的冰全部融化的话,海平面将会上升7米。与中纬度地区比较,北极具有的已知生物种类较少,但是很多重要生物物种数量众多并且分布较广,其中一些物种对当地居民、文化及经济十分重要。北极对于干扰和污染非常敏感,而且它的生态系统状况对人类和文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南极州是一个被海洋包围的大陆,是地球上最冷的,风最大的,最高的,最干燥的大陆。接近99%的大陆面积都被冰原所覆盖,其平均高度高达海拔2,500米。南极冰原的平均深度大约有2,000米,已被测量的最深深度约4,700米。南极州拥有全世界91%的总冰量。如果南极州的冰全部融化,海洋的海平面将会上升超过60米。南极州虽然没有当地陆栖脊椎动物,但有众多的海洋鸟类和海豹前来繁殖。世界上大部分的海豹都可以在南极州周围的海域里找到。并且,到了夏季,齿鲸和须鲸也会出现在南极的海洋环境里。在南极辐合带的南侧大约能找到45种筑巢鸟,它们全都与海洋生态系统关系密切。其中,企鹅占了南极海鸟总数的85%,而阿德利企鹅则占了企鹅数量的一半。南极洋食物网以小甲壳动物、磷虾为主,以供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捕食。南极州没有原住民,然而,前来的临时及长期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还有游客都在不断地增加。
北极的范围 人们通常所说的北极并不仅仅限于北极点,而是指北纬66°34′(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 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千米。也有一些科学家从物候学角度出发,以7月份平均10°C等温线(海洋以5°C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北极地区的总面积就扩大为2 7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 200万平方千米。而如果以植物种类的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的面积就将超过4 000万平方千米。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环北极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过一般人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 极地的时间 对于极点来说,地球所有经线都收拢到了一点,无所谓时区的划分,也就失去了时间的标准,这的确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由于缺乏共同标准,在极地工作的各国考察队员只好保留各自国家的地方时间。因此,科学家们在南极考察遇到外国人时,一般不问“现在几点啦”,因为他们的回答往往使人感到莫名其妙。一位美国考察队员曾这样描述他们在南极点举行垒球比赛的情形:“那只小小的垒球一会儿从今天飞到了昨天,一会儿又从昨天飞回今天。” 北极的气候 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5、6月和9、10月分属春季和秋季,而夏季仅7、8两个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40°C。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也只达到-8°C。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漂流站上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C。由于洋流和北极反气旋的影响,北极地区最冷的地方并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亚维尔霍杨斯克曾记录到-70°C的最低温度,在阿拉斯加的普罗斯佩克特地区也曾记录到-62°C的气温。 就整体而言,北极地区的平均风速远不及南极,即使在冬季,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风速也仅达到10米/秒。尤其是在北欧海域,主要受到北角暖流的控制,全年水面温度保持在2~12°C之间,甚至位于北纬69°的摩尔曼斯克也是著名的不冻港。在那个地区,即使在冬季,15米/秒以上的疾风也比较少见。但由于格陵兰岛、北美及欧亚大陆北部冬季的冷高压,北冰洋海域时常会出现猛烈的暴风雪。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内陆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间,格陵兰海域则达到每年500毫米。 北极的生命 与南极大陆不同,北极的生命活动非常活跃。有900种显花植物,上百万只北美驯鹿,数万头麝牛,上千只一群的北极兔,峰年时每公顷多达1 500只的旅鼠。北半球全部鸟类的1/6在北极繁育后代,而且至少有12种鸟类在北极越冬。在河流三角洲、苔原湖泊及水池草叶中,可以见到长尾凫、赤颈凫、短颈小野鸭、斑背潜鸭、鹊鸭、秋沙鸭、黑凫、雪鹅等。在山坡高地有北极雷鸟、猫头鹰等。渡鸦、海雀、北极燕鸥和黑冠苍鹭在天空飞翔,灰熊、北极狐、北极狼在苔原草甸上巡游,茴鱼、北方狗鱼、灰鳟鱼、鲱鱼、胡瓜鱼、长身鳕鱼、白鱼及北极鲑鱼在河湖中嬉戏。在北冰洋广阔的水域中还有上百万只各种海豹,20万头海象,数千头角鲸和白鲸,2万只北极熊。除此以外,最主要的是,北极地区生活着至少已有上万年历史的当地居民——因纽特人、楚科奇人、雅库特人、鄂温克人和拉普人等。 北极的石油资源 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包括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与化学能源,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以及如水力、风力等恒定资源。如果按照广义的资源定义,则还应算上军事资源、科学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等等。 谈到北极资源种类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当然是能源中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据保守的估计,该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有1 000亿~2 000亿桶,天然气在50万亿~80万亿立方米之间。可以看出,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油气资源趋于枯竭的时候,北极将成为人类最后的一个能源基地。 北极的煤炭资源 阿拉斯加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属尚未开发的地区之一。地质学家估计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4 000亿吨煤贮藏于此,不亚于我国享誉海内外的煤都——山西大同。北极西部煤藏的理论储煤量为30亿吨,是阿拉斯加北部煤田中质量最高、用最简便的常规露天采掘技术便可开采的煤田。西伯利亚的煤炭储量比中国的大同、北美的阿拉斯加更大,有人估计为7 000亿吨或者更多,甚至可能超过全球储煤量的一半。 北极不仅煤炭资源丰富,而且煤质优良。西部的煤经过了1亿年古老的地质形成过程,是一种高挥发烟煤,其平均热值超过每千克12 000焦耳,低硫(~),低灰(10%),低温(含水5%)。北极的煤差不多是全世界最洁净的煤,具有极高的蒸汽和炼焦质量,可直接用于能源和工业原料。 北极的矿产资源 北极能源以外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例如科拉半岛的世界级大铁矿便是尽人皆知的。然而更加有趣的是,如果沿着经过该铁矿的经度线(60°~75°E)一直向南,走到南半球对称的地方(66°~73°S),刚好就是南极大陆的查尔斯王子山。而查尔斯王子山的世界级大铁矿也是举世闻名的。在南、北极对称的地方都出现世界级的大铁矿,这种有趣的分布方式究竟纯属偶然,还是与南、北磁极的位置,或者与大陆漂移有什么关系,目前还说不清楚。 除铁矿外,北极还拥有大量其他矿产资源。诺里尔斯克的世界最大的铜镍钚复合矿基地就是其中之一。贵金属(如金)和金刚石矿产对前苏联开发远东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著名的科累马地区。在阿拉斯加,据估计库兹布北部的红狗矿山拥有8 500万吨矿石,其中含锌17%,铅5%,银每吨75克,它已成为价值111亿美元(1983年价)的世界级大矿。考明克跨国矿业公司和那纳公司正在对红狗矿山进行联合开发。 在阿拉斯加朱诺石英脉型金矿区,从1880年到1943年已生产了吨黄金,估计尚有吨待开采。西特卡附近的奇察哥夫矿曾产金吨,仍含吨待开采。贵金属矿的开发在白令海峡两岸此起彼伏。另外,格林克里克银矿是全美最大的潜在银矿,1988年开发后,生产能力为日处理1 000吨矿石,估计可采10~30年。 除上述矿产资源外,那里还储有铀和钚等放射性元素,被称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如威尔士王子岛上的盐夹矿就蕴藏有万吨钚矿石。 北极的海洋哺乳动物 北极海域海洋哺乳动物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悲惨的经历。温顺的北极海象,雄性体重可达1 360千克,它们常常数十头甚至数百头一起聚集在海滩上鼾声大作,高枕无忧。由于它们的长牙可做牙雕工艺品,肉可食用,皮可制革,所以成为人们捕猎的对象。200年来,它们的数量从50万头下降到濒临灭绝的边缘。从70年代起,由于人们采取保护措施,才使其得以继续繁衍。 北极海豹与南极的毛皮海豹的生活习性有些近似。它们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在一起,家长通常是一头体重300千克的雄海豹,统治着50头左右体重仅30~50千克的雌海豹和它们的子女。由于它们的毛皮在市场上极受欢迎,原有的数百万头几乎被斩尽杀绝。后来它们幸而与北极海象一起受到保护,才使北极海豹的数量从近年开始回升。 北极海域的鲸类只有6种,而且数量远远不如南大洋,但北冰洋中的角鲸和白鲸却是世界鲸类中最珍贵的品种。 南、北极的差异 北极与南极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北极有居民。目前在北极地区的当地居民已达700多万,其中真正的北极土著居民不到200万人。 北极地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大面积的永久性冻土带,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这些永久性冻土层和北极、南极冰盖一样,都储存有大量的地球古环境信息,通过钻取冻土芯和冰芯分析,可以了解古气候的变化过程和古环境的变迁情况,从而为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提供重要依据。除此之外,这些永久性的冻土中还保存有大量的固体碳及碳氢化合物,因而具有调节温室效应,进而影响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巨大潜力。 北极不同于南极的第三个特点是陆地生物多样性。这个特点显然是由于北极本身的环境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北极地区比南极相应纬度的年平均气温高20°C,比南极更有利于不同门类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其次是北冰洋周边的陆地可一直向南延伸到中、低纬度环境,极有利于陆地生物的迁徙与进化。所以,与被环极洋流隔绝而几乎成为生命禁区的南极大陆相比,北极陆地的生命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对于北极生物多样性、生物总量、生态环境的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而且由于北极与北半球中、低纬度区生物的亲缘关系,这些研究从人类的生物资源前景、生物基因工程等角度来看就具有更加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南极自然环境 南极洲,位于南极点四周,为冰雪覆盖的大陆,周围岛屿星罗棋布。南极洲的面积,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岛屿面积共约1 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与美国和墨西哥面积之和相当,是中国陆地面积的倍,是澳大利亚陆地面积的2倍,为世界第五大陆。 南极洲四周围绕着多风暴且易结冰的南大洋,为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延伸,面积约3 800万平方千米,为方便研究,被称为世界第五大洋。 南极洲距离南美洲最近,中间隔着只有970千米的德雷克海峡。距离澳大利亚约有3 500千米;距离非洲约有4 000千米;与中国北京的距离约有12 000千米. 南极洲是由冈瓦纳大陆分离解体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2 350米。横贯南极山脉将南极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这两部分在地理和地质上差别很大。东南极洲是一块很古老的大陆,据科学家推算,已有几亿年的历史。它的中心位于难接近点,从任何海边到难接近点的距离都很远。 南极洲有藏量丰富的矿物资源,目前已经发现的就有220多种,包括煤、铁、铜、铅、锌、铝、金、银、石墨、金刚石和石油等。还有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钍、钚和铀等稀有矿藏。据科学家估计,在罗斯海、威德尔海和别林斯高晋海蕴藏着150亿桶的石油和3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南极洲煤的蕴藏量大约有5 000亿吨。在东南极洲的维多利亚地以南煤的蕴藏量极为丰富,煤田面积达2万平方千米。 在南极大陆的岩石或陡坡上惟一发现到的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它们面北朝着太阳生长。生物学家在大陆的边缘及附近的岛屿,已经发现约400种不同的苔藓植物。在南极洲最温暖的南设得兰群岛以外和南极半岛的北部,也发现了两种粉红色的显花植物。在夏天解冻的池塘里,还发现了200种淡水藻类。在雪地上也有藻类生长。 南极地区的动物主要有鲸、海豹和企鹅。它们从陆地周围的海水中觅取食物。在20世纪50年代,南极海域的捕鲸量曾达到世界捕鲸量的70%左右。所捕获的最大蓝鲸,身长米,为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南极海域生产名贵毛皮的海豹惨遭捕杀,现有6种海豹。生活在南极地区的企鹅有4种,即帝企鹅、阿德利企鹅、金图企鹅和帽带企鹅。帽带企鹅大部分分布在南极半岛。帝企鹅体型最大,高约122厘米,重达41千克;阿德利企鹅是南极洲最常见的鸟类,高约48厘米,重约5千克。南极洲的许多岛上也有其他种类的鸟,包括雪鸟、信天翁、海鸥、贼鸥和燕鸥。南极洲还有一些不会飞的昆虫。在南极点的483千米范围内发现有粉红色的小虫生长。南极海域的特色之一是浮游生物如甲壳动物丰富,其中磷虾的蕴藏量就有10亿~50亿吨。有些科学家认为,如果每年捕获1亿~亿吨,不会影响南大洋的生态平衡。 南极大陆的98%被冰雪覆盖着。经过科学家多年的测量计算,南极冰盖的总体积为2 800万立方千米,平均厚度为2 000米,最大厚度为4 800米。最厚的冰盖位于东南极洲的澳大利亚凯西站以东510千米处。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着,使得南极大陆,特别是东南极洲形成一个穹状的高原,平均高度为2 350米,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大陆,比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亚洲大陆的平均高度要高倍。但是如果不计这巨大的冰盖,南极大陆的平均高度仅有410米,比整个地球上陆地的平均高度要低得多。南极洲的冰和雪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全球90%的冰雪储存在这里,占整个地球表面淡水储量的72%。南极洲有众多的冰川。其中,兰伯特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这条冰川充填在一条长400千米、宽64千米、最大深度为2 500米的巨大断陷谷地中。它以每年平均350米的流速流注入海。南极洲四周的冰障有10多座。在罗斯冰架临海的罗斯冰障长达900千米。平均高出海面50米,是南极洲最大的一座冰障。据专家测定,冰障在不断地移动,罗斯冰障的前端一般每天移动3米,最快达4米。在南极大陆的毛德皇后地和阿黛利地的冰舌,向海中伸出100多千米,宽度达50多千米,高度20~30米。由于海冰从海岸向大洋延伸,南极大陆面积冬季和夏季相差甚大。科学家测定,在格林尼治子午线上,夏季南极大陆的直径为3 600千米,而冬季可达5 400千米。 白色的沙漠 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 不同于撒哈拉大沙漠高温少雨的典型热带沙漠气候,南极大陆的干旱却是因为低温寒冷造成的。据观测记录,整个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5毫米。降雨量的多少从沿海向内陆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沿海地区,冷暖气流的交汇,降水量较多,每年可达300~400毫米,但这些降水量较多的地区都处在南极大陆的边缘。南极大陆由于覆盖广袤的冰原,它的上空常年为高压冷气团控制,从海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根本无法进入南极内陆,而且在寒冷冰原上空的冷空气异常干燥,含有的水蒸气极少,所以越往南极内陆,降水的机会越少。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0毫米,南极点附近只有5毫米,几乎没有降水现象。 由于气候寒冷,南极大陆降下来少量的水,也不是液态的雨水,而是纷纷扬扬的雪花或雪粒。除了南极半岛北端以及较低纬度的一些岛屿,在暖季有降雨现象,整个南极大陆实际上看不见降雨。到南极大陆进行科学考察的科学家,最明显的感觉是空气干燥,在最初的头几个星期,差不多所有的人嘴唇都会干裂。 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南极大陆称作白色的沙漠。 杀人风 在南极考察队员中流传一句: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南极的风能杀人。 南极被称作世界的“风极”,有人称南极是“暴风雪的故乡”。而寒冷的南极冰盖则是孕育暴风的产床,它像一台制造冷风的机器,每时每刻都用冰雪的躯体冷却空气,孕育风暴。由于南极大陆是中部隆起向四周倾斜的高原,一但沉重的冷空气沿着南极高原光滑的表面向四周俯冲下来,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一场可怕的极地风暴便大施淫威了。这时,雪冰夹带着沙子从滑溜溜的冰坡铺天盖地滚来,简直像一道无形的瀑布,像一股飞奔而来的洪流,人在暴风中不过像迅猛流水中的一片叶子和一粒石子,休想站住脚。日本的一位考察队员就在暴风雪中被吹得卡在冰柱中失去了生命。 那么南极的风究竟有多大呢? 我们通常所说的12级台风,风速达到米/秒,可南极的狂风常常超过12级台风。在南极半岛、罗斯岛和南极大陆内部,风速常常达到米/秒以上,有时甚至达到米/秒! 奇寒 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堪称“世界寒极”。南极点附近的平均气温为-49°C,寒季时可达-80°C。 南极没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只有暖季和寒季之别。即使是11月到次年3月的暖季,南极内陆的月平均温度也在-34°C~-20°C之间。至于每年4月到10月的寒季,南极内陆的气温一般在-40°C~-70°C之间。 南极条约》和保护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条约》是由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日本、比利时、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阿根廷、智利和南非等12个国家于1959年12月1日在华盛顿签订的,1961年6月23日生效。该条约共14条,主要内容是南极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我国于1983年5月9日加入南极条约组织,1983年10月7日被接纳为协商国。 《南极条约》的签署,对缓和有关国家对南极的领土纷争,促进各国在南极考察方面的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南极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南极条约协商国又于1964、1972、1980年先后签订了《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南极海豹保护公约》和《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公约》。1988年6月又通过了《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管理公约》的最后文件。《南极条约》和上述公约以及历次南极条约协商国通过的140余项建议措施,被称为南极条约体系。
极地特快这是美国的一个作家写的科幻小说。大概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美国的小男孩,他特别喜欢 圣诞节 ,因为他相信会有圣诞老人送给圣诞礼物,然而这个圣诞节,他却踏上了去往北极的奇妙之旅。以下是极地特快的 读后感 5篇,希望大家喜欢。
极地特快 观后感 1
圣诞节快到了,每个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为了庆祝圣诞,老师让我们看了《极地特快》这一部电影.
平安夜 ,一个小男孩坐上了一列名叫极地特快的火车,在途中,他度过了一个结了冰的大河,在包装礼物的车间走过,最后,他受到了圣诞老人送出的第一个礼物,铃铛。
当初这个小男孩并不相信有圣诞节,更不相信有圣诞老人,自从经过了这次特殊的旅游之后,他便相信圣诞节是现实的。生活中也是这样,当你不信以些事的时候,却偏偏有一些事情可以去证实它的时候,你便不得不相信。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列车长在车票上打出了很多字,有关于友谊的,有关于领导能力的,这件事情让类车长在孩子们的身上看出了许多事情。那个铃铛是非常神奇的,只有天真的小孩才能听出那清脆的铃声,大人们是听不到的。
我喜欢这部电影。
极地特快观后感2
“lalalala……”听到那缥缈无实的歌声,你是否记起了忘怀已久的童年,你是否还傻傻地信奉着童话和奇迹。
一列充满幻想的火车载着孩子们的梦想朝北极出发,赶在十二点之前和圣诞老人见上一面,便是他们的愿望。克劳斯却不同,坚信着圣诞节的他经过了同伴的嘲笑与质疑,父母的劝说与批评,一颗小小的心渐渐地开始动摇。直到那一年的圣诞节——他静静地在床山纠结着自己还要不要顶着所有人的质疑逆流而上,忽然,听到了火车的鸣笛声。在漫漫飘忽的 大雪 中,一位列车长邀请他踏上了来自北极的旅程。一路上,他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情与深深热爱着圣诞节的女孩和另一个同样怀疑圣诞节的男孩比利一起冒险。
最令我感动的不是克劳斯说出“ibelieve”,也不是女孩用歌声打动比利似的“when christmas cmes to town”【当圣诞来到小镇】。而是徘徊在上或不上的克劳斯在面对列车长的邀请所做出的决定。他迟疑着,纠结着,小小的脆弱的心就在那个幼小的童年冬天的狂风下颤抖着,他无比恐惧,担心上了火车还是无法见到圣诞老人,无法证实圣诞节的存在。他想抬起脚,同时他也怀疑着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驶向北极的列车缓缓前行,在最后一刻,他做好了抛弃了一切的准备,为一个遥不可及的 童话 故事 中的圣诞老人上了火车。
相信与不相信,只有一字之差,结果却是天差地别。选择前者,克劳斯可能永远不会见到圣诞老人,永远地活在纠结与疑问中。心是自己的,要靠自己体验。也许当克劳斯真正地明白圣诞节的真正含义时,说出“ibelieve”时,才能听到铃铛清脆悦耳的声音。信与不信皆在一线之间,他们会维护坚信着圣诞节并还富有纯真的孩子,也不会强迫不信的孩子去相信。那个在覆满白雪的火车顶上用袜子煮咖啡的大叔,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不屑于圣诞老人,坚信自己才是北极的主人,他在每年的圣诞节都有免费的火车坐,他可有可无,守护着孩子们可有可无的童真,护送他们平安到达北极。
在我们的世界里,童年已不再美好,它的梦幻已被一层层现实的残忍冲得遍体鳞伤,当童真被消磨殆尽,留下的只是醒目清晰的事实。可是,依旧苦苦相信的童话的我们,是否会在某个落满雪的圣诞节前夕,回想起,那一夜,铃铛做发出的悠悠的声音。它似乎在提醒着我们,童年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信则有,不信则无,一个选择,就像一个叉路口,选择了那条艰辛道路的你能不能带着迷人的伙伴,绕过重重的迷宫,在经受严峻的考验以后,回到童年的起点?
极地特快观后感3
《极地特快》讲的是主人公克劳斯前往北极的事情。他是一个不相信圣诞老人的男孩,在一年圣诞夜时,克劳斯怎么也无法入睡。一列开往北极的神奇列车停在他家门口,一段充满惊奇的奇妙冒险开始了.一路上困难重重,但一路同行的所有孩子都没有被困难打倒,克劳斯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和他一样不相信而又胆小的男孩子比利、以及勇敢正直的黑人女孩。到达北极后,这里早已充满浓浓的圣诞节气氛。虽然经历了一些小插曲,随后在大家和所有红衣小矮人的欢笑声中,圣诞老人出现了。突然,驯鹿身上掉下一个小铃铛,落在克劳斯的脚下,可他却无法听见铃声,直到他对铃铛说:"我相信"!随着清脆的声响,圣诞老人来到了他的面前。这个铃铛成了克劳斯最难忘的圣诞礼物,只有相信它的人,才能听见。
电影中的男主角从不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直至亲眼看见了圣诞老人,学会了相信;小女孩学会了领导团队;调皮的男孩学会了谦虚;胆小的男孩学会了自信……每个人都成长了,正如列车长给孩子们检出的车票字母、在小男孩回程的车票上打出的:“believe”,也许这也是圣诞老人的真正目的。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的幸福生活,童年是一曲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快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憧憬,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神秘心扉。童年的时间很短暂,同时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间。只有保持童真,才不会老去。只有相信圣诞老人的人,不管多大,过了多长时间,都还是一样能听到那铃声。或许我们应该将尘封的梦想打开,重新去追寻,让自己也像克劳斯一样最终找到希望的铃铛!
极地特快观后感4
小男孩在平安夜的晚上,听到外面有雪橇的声音,便出去看看,他发现了一列开往北极的火车,便决定坐上去,上去之后,他发现列车里全部都是孩子。列车长开始剪票了,轮到小男孩时,他摸了摸口袋,没有;又摸了摸另一个口袋,里面竟然有一张金黄色的车票!他掏出来给列车长。
列车长笑了笑,用剪票机在上面打了“令”和“页”这两个字,就走了。突然,小男孩看见列车最后的小孤独,他正在往车门那里走,急忙跑过去,不料,小孤独一下掉下了车,小男孩决定救他。可是,只有让列车停下来,才可以救他,于是,小男孩决定让列车停下来……他把小孤独救了上来,但是列车长把小男孩批评了一顿,因为去北极,一秒也不能耽误,必须在午夜12:00到达北极……
列车又一次停了下来,原来是冒烟佬和蒸汽佬发生了冲突,他们虽然是孪生兄弟,但也有不愉快的时候。
终于,午夜12:00的时候到达了北极,北极城里到处都是精灵,他们都有矮矮的身子,尖尖的耳朵,而且会变色!孩子们赶到了北极城的中央,圣诞老人就在那儿,他把第一份礼物送给了小男孩,那是一个铃铛……小男孩把他带回家,可是,他的爸爸妈妈听不见:“这个铃铛真好看,可惜,它坏了!”但是,他和他的妹妹能听见……过了一些年,他的妹妹也听不见了,但是,小男孩却永远都能听见,因为,他曾经有过一次不可思议的北极之旅!
我很佩服小男孩,因为他敢于尝试,即使是多么远的地方……
极地特快观后感5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我”相信有。许多年前的一个平安夜,有一列火车停在我家门口。那就是极地特快。“我”上了火车,出发了。
我们在树林里穿行。饿狼在四处游荡,白尾兔吓得躲了起来。火车越过一座座高山,翻过丘陵......
到了北极“我”见到了圣诞老人,还收到了他送的第一份圣诞礼物——雪橇上的银铃.......
在本书中作者用充满温情的话语叙述了一个关于“相信”的故事:相信美好,相信奇迹......相信会产生力量,让孩子的心灵饱满充实。全书采用笔触细腻的粉彩画,营造出朦胧,神秘的幻感。细细阅读,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沉于那一份纯真美好童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极地特快,去追寻那些也许已经被遗忘的梦吧......
相信与不相信,只有一字之差,结果却是天差地别。选择前者,克劳斯可能永远不会见到圣诞老人,永远地活在纠结与疑问中。心是自己的,要靠自己体验。也许当克劳斯真正地明白圣诞节的真正含义时,说出“ibelieve”时,才能听到铃铛清脆悦耳的声音。
信与不信皆在一线之间,他们会维护坚信着圣诞节并还富有纯真的孩子,也不会强迫不信的孩子去相信。那个在覆满白雪的火车顶上用袜子煮咖啡的大叔,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不屑于圣诞老人,坚信自己才是北极的主人,他在每年的圣诞节都有免费的火车坐,他可有可无,守护着孩子们可有可无的童真,护送他们平安到达北极。
在我们的世界里,童年已不再美好,它的梦幻已被一层层现实的残忍冲得遍体鳞伤,当童真被消磨殆尽,留下的只是醒目清晰的事实。可是,依旧苦苦相信的童话的我们,是否会在某个落满雪的圣诞节前夕,回想起,那一夜,铃铛做发出的悠悠的声音。它似乎在提醒着我们,童年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信则有,不信则无,一个选择,就像一个叉路口,选择了那条艰辛道路的你能不能带着迷人的伙伴,绕过重重的迷宫,在经受严峻的考验以后,回到童年的起点?
相关 文章 :
1. 《极地特快》观后感5篇影评
2. 极地特快读后感小学作文5篇
3. 《极地特快》观后感5篇心得体会
4. 活着读书笔记400字范文
5. 《极地特快》观后感5篇影评
6. 《极地特快》观后感5篇小学生作文
北极的范围人们通常所说的北极并不仅仅限于北极点,而是指北纬66°34′(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 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千米。也有一些科学家从物候学角度出发,以7月份平均10°C等温线(海洋以5°C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北极地区的总面积就扩大为2 7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 200万平方千米。而如果以植物种类的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的面积就将超过4 000万平方千米。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环北极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过一般人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极地的时间对于极点来说,地球所有经线都收拢到了一点,无所谓时区的划分,也就失去了时间的标准,这的确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由于缺乏共同标准,在极地工作的各国考察队员只好保留各自国家的地方时间。因此,科学家们在南极考察遇到外国人时,一般不问“现在几点啦”,因为他们的回答往往使人感到莫名其妙。一位美国考察队员曾这样描述他们在南极点举行垒球比赛的情形:“那只小小的垒球一会儿从今天飞到了昨天,一会儿又从昨天飞回今天。”北极的气候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5、6月和9、10月分属春季和秋季,而夏季仅7、8两个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40°C。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也只达到-8°C。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漂流站上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C。由于洋流和北极反气旋的影响,北极地区最冷的地方并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亚维尔霍杨斯克曾记录到-70°C的最低温度,在阿拉斯加的普罗斯佩克特地区也曾记录到-62°C的气温。就整体而言,北极地区的平均风速远不及南极,即使在冬季,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风速也仅达到10米/秒。尤其是在北欧海域,主要受到北角暖流的控制,全年水面温度保持在2~12°C之间,甚至位于北纬69°的摩尔曼斯克也是著名的不冻港。在那个地区,即使在冬季,15米/秒以上的疾风也比较少见。但由于格陵兰岛、北美及欧亚大陆北部冬季的冷高压,北冰洋海域时常会出现猛烈的暴风雪。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内陆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间,格陵兰海域则达到每年500毫米。北极的生命与南极大陆不同,北极的生命活动非常活跃。有900种显花植物,上百万只北美驯鹿,数万头麝牛,上千只一群的北极兔,峰年时每公顷多达1 500只的旅鼠。北半球全部鸟类的1/6在北极繁育后代,而且至少有12种鸟类在北极越冬。在河流三角洲、苔原湖泊及水池草叶中,可以见到长尾凫、赤颈凫、短颈小野鸭、斑背潜鸭、鹊鸭、秋沙鸭、黑凫、雪鹅等。在山坡高地有北极雷鸟、猫头鹰等。渡鸦、海雀、北极燕鸥和黑冠苍鹭在天空飞翔,灰熊、北极狐、北极狼在苔原草甸上巡游,茴鱼、北方狗鱼、灰鳟鱼、鲱鱼、胡瓜鱼、长身鳕鱼、白鱼及北极鲑鱼在河湖中嬉戏。在北冰洋广阔的水域中还有上百万只各种海豹,20万头海象,数千头角鲸和白鲸,2万只北极熊。除此以外,最主要的是,北极地区生活着至少已有上万年历史的当地居民——因纽特人、楚科奇人、雅库特人、鄂温克人和拉普人等。北极的石油资源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包括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与化学能源,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以及如水力、风力等恒定资源。如果按照广义的资源定义,则还应算上军事资源、科学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等等。谈到北极资源种类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当然是能源中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据保守的估计,该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有1 000亿~2 000亿桶,天然气在50万亿~80万亿立方米之间。可以看出,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油气资源趋于枯竭的时候,北极将成为人类最后的一个能源基地。北极的煤炭资源阿拉斯加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属尚未开发的地区之一。地质学家估计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4 000亿吨煤贮藏于此,不亚于我国享誉海内外的煤都——山西大同。北极西部煤藏的理论储煤量为30亿吨,是阿拉斯加北部煤田中质量最高、用最简便的常规露天采掘技术便可开采的煤田。西伯利亚的煤炭储量比中国的大同、北美的阿拉斯加更大,有人估计为7 000亿吨或者更多,甚至可能超过全球储煤量的一半。北极不仅煤炭资源丰富,而且煤质优良。西部的煤经过了1亿年古老的地质形成过程,是一种高挥发烟煤,其平均热值超过每千克12 000焦耳,低硫(~),低灰(10%),低温(含水5%)。北极的煤差不多是全世界最洁净的煤,具有极高的蒸汽和炼焦质量,可直接用于能源和工业原料。北极的矿产资源北极能源以外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例如科拉半岛的世界级大铁矿便是尽人皆知的。然而更加有趣的是,如果沿着经过该铁矿的经度线(60°~75°E)一直向南,走到南半球对称的地方(66°~73°S),刚好就是南极大陆的查尔斯王子山。而查尔斯王子山的世界级大铁矿也是举世闻名的。在南、北极对称的地方都出现世界级的大铁矿,这种有趣的分布方式究竟纯属偶然,还是与南、北磁极的位置,或者与大陆漂移有什么关系,目前还说不清楚。除铁矿外,北极还拥有大量其他矿产资源。诺里尔斯克的世界最大的铜镍钚复合矿基地就是其中之一。贵金属(如金)和金刚石矿产对前苏联开发远东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著名的科累马地区。在阿拉斯加,据估计库兹布北部的红狗矿山拥有8 500万吨矿石,其中含锌17%,铅5%,银每吨75克,它已成为价值111亿美元(1983年价)的世界级大矿。考明克跨国矿业公司和那纳公司正在对红狗矿山进行联合开发。在阿拉斯加朱诺石英脉型金矿区,从1880年到1943年已生产了吨黄金,估计尚有吨待开采。西特卡附近的奇察哥夫矿曾产金吨,仍含吨待开采。贵金属矿的开发在白令海峡两岸此起彼伏。另外,格林克里克银矿是全美最大的潜在银矿,1988年开发后,生产能力为日处理1 000吨矿石,估计可采10~30年。除上述矿产资源外,那里还储有铀和钚等放射性元素,被称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如威尔士王子岛上的盐夹矿就蕴藏有万吨钚矿石。北极的海洋哺乳动物北极海域海洋哺乳动物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悲惨的经历。温顺的北极海象,雄性体重可达1 360千克,它们常常数十头甚至数百头一起聚集在海滩上鼾声大作,高枕无忧。由于它们的长牙可做牙雕工艺品,肉可食用,皮可制革,所以成为人们捕猎的对象。200年来,它们的数量从50万头下降到濒临灭绝的边缘。从70年代起,由于人们采取保护措施,才使其得以继续繁衍。北极海豹与南极的毛皮海豹的生活习性有些近似。它们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在一起,家长通常是一头体重300千克的雄海豹,统治着50头左右体重仅30~50千克的雌海豹和它们的子女。由于它们的毛皮在市场上极受欢迎,原有的数百万头几乎被斩尽杀绝。后来它们幸而与北极海象一起受到保护,才使北极海豹的数量从近年开始回升。北极海域的鲸类只有6种,而且数量远远不如南大洋,但北冰洋中的角鲸和白鲸却是世界鲸类中最珍贵的品种。南、北极的差异北极与南极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北极有居民。目前在北极地区的当地居民已达700多万,其中真正的北极土著居民不到200万人。北极地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大面积的永久性冻土带,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这些永久性冻土层和北极、南极冰盖一样,都储存有大量的地球古环境信息,通过钻取冻土芯和冰芯分析,可以了解古气候的变化过程和古环境的变迁情况,从而为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提供重要依据。除此之外,这些永久性的冻土中还保存有大量的固体碳及碳氢化合物,因而具有调节温室效应,进而影响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巨大潜力。北极不同于南极的第三个特点是陆地生物多样性。这个特点显然是由于北极本身的环境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北极地区比南极相应纬度的年平均气温高20°C,比南极更有利于不同门类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其次是北冰洋周边的陆地可一直向南延伸到中、低纬度环境,极有利于陆地生物的迁徙与进化。所以,与被环极洋流隔绝而几乎成为生命禁区的南极大陆相比,北极陆地的生命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对于北极生物多样性、生物总量、生态环境的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而且由于北极与北半球中、低纬度区生物的亲缘关系,这些研究从人类的生物资源前景、生物基因工程等角度来看就具有更加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南极自然环境南极洲,位于南极点四周,为冰雪覆盖的大陆,周围岛屿星罗棋布。南极洲的面积,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岛屿面积共约1 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与美国和墨西哥面积之和相当,是中国陆地面积的倍,是澳大利亚陆地面积的2倍,为世界第五大陆。南极洲四周围绕着多风暴且易结冰的南大洋,为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延伸,面积约3 800万平方千米,为方便研究,被称为世界第五大洋。南极洲距离南美洲最近,中间隔着只有970千米的德雷克海峡。距离澳大利亚约有3 500千米;距离非洲约有4 000千米;与中国北京的距离约有12 000千米.南极洲是由冈瓦纳大陆分离解体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2 350米。横贯南极山脉将南极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这两部分在地理和地质上差别很大。东南极洲是一块很古老的大陆,据科学家推算,已有几亿年的历史。它的中心位于难接近点,从任何海边到难接近点的距离都很远。南极洲有藏量丰富的矿物资源,目前已经发现的就有220多种,包括煤、铁、铜、铅、锌、铝、金、银、石墨、金刚石和石油等。还有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钍、钚和铀等稀有矿藏。据科学家估计,在罗斯海、威德尔海和别林斯高晋海蕴藏着150亿桶的石油和3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南极洲煤的蕴藏量大约有5 000亿吨。在东南极洲的维多利亚地以南煤的蕴藏量极为丰富,煤田面积达2万平方千米。在南极大陆的岩石或陡坡上惟一发现到的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它们面北朝着太阳生长。生物学家在大陆的边缘及附近的岛屿,已经发现约400种不同的苔藓植物。在南极洲最温暖的南设得兰群岛以外和南极半岛的北部,也发现了两种粉红色的显花植物。在夏天解冻的池塘里,还发现了200种淡水藻类。在雪地上也有藻类生长。南极地区的动物主要有鲸、海豹和企鹅。它们从陆地周围的海水中觅取食物。在20世纪50年代,南极海域的捕鲸量曾达到世界捕鲸量的70%左右。所捕获的最大蓝鲸,身长米,为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南极海域生产名贵毛皮的海豹惨遭捕杀,现有6种海豹。生活在南极地区的企鹅有4种,即帝企鹅、阿德利企鹅、金图企鹅和帽带企鹅。帽带企鹅大部分分布在南极半岛。帝企鹅体型最大,高约122厘米,重达41千克;阿德利企鹅是南极洲最常见的鸟类,高约48厘米,重约5千克。南极洲的许多岛上也有其他种类的鸟,包括雪鸟、信天翁、海鸥、贼鸥和燕鸥。南极洲还有一些不会飞的昆虫。在南极点的483千米范围内发现有粉红色的小虫生长。南极海域的特色之一是浮游生物如甲壳动物丰富,其中磷虾的蕴藏量就有10亿~50亿吨。有些科学家认为,如果每年捕获1亿~亿吨,不会影响南大洋的生态平衡。南极大陆的98%被冰雪覆盖着。经过科学家多年的测量计算,南极冰盖的总体积为2 800万立方千米,平均厚度为2 000米,最大厚度为4 800米。最厚的冰盖位于东南极洲的澳大利亚凯西站以东510千米处。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着,使得南极大陆,特别是东南极洲形成一个穹状的高原,平均高度为2 350米,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大陆,比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亚洲大陆的平均高度要高倍。但是如果不计这巨大的冰盖,南极大陆的平均高度仅有410米,比整个地球上陆地的平均高度要低得多。南极洲的冰和雪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全球90%的冰雪储存在这里,占整个地球表面淡水储量的72%。南极洲有众多的冰川。其中,兰伯特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这条冰川充填在一条长400千米、宽64千米、最大深度为2 500米的巨大断陷谷地中。它以每年平均350米的流速流注入海。南极洲四周的冰障有10多座。在罗斯冰架临海的罗斯冰障长达900千米。平均高出海面50米,是南极洲最大的一座冰障。据专家测定,冰障在不断地移动,罗斯冰障的前端一般每天移动3米,最快达4米。在南极大陆的毛德皇后地和阿黛利地的冰舌,向海中伸出100多千米,宽度达50多千米,高度20~30米。由于海冰从海岸向大洋延伸,南极大陆面积冬季和夏季相差甚大。科学家测定,在格林尼治子午线上,夏季南极大陆的直径为3 600千米,而冬季可达5 400千米。白色的沙漠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不同于撒哈拉大沙漠高温少雨的典型热带沙漠气候,南极大陆的干旱却是因为低温寒冷造成的。据观测记录,整个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5毫米。降雨量的多少从沿海向内陆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沿海地区,冷暖气流的交汇,降水量较多,每年可达300~400毫米,但这些降水量较多的地区都处在南极大陆的边缘。南极大陆由于覆盖广袤的冰原,它的上空常年为高压冷气团控制,从海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根本无法进入南极内陆,而且在寒冷冰原上空的冷空气异常干燥,含有的水蒸气极少,所以越往南极内陆,降水的机会越少。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0毫米,南极点附近只有5毫米,几乎没有降水现象。由于气候寒冷,南极大陆降下来少量的水,也不是液态的雨水,而是纷纷扬扬的雪花或雪粒。除了南极半岛北端以及较低纬度的一些岛屿,在暖季有降雨现象,整个南极大陆实际上看不见降雨。到南极大陆进行科学考察的科学家,最明显的感觉是空气干燥,在最初的头几个星期,差不多所有的人嘴唇都会干裂。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南极大陆称作白色的沙漠。杀人风在南极考察队员中流传一句: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南极的风能杀人。南极被称作世界的“风极”,有人称南极是“暴风雪的故乡”。而寒冷的南极冰盖则是孕育暴风的产床,它像一台制造冷风的机器,每时每刻都用冰雪的躯体冷却空气,孕育风暴。由于南极大陆是中部隆起向四周倾斜的高原,一但沉重的冷空气沿着南极高原光滑的表面向四周俯冲下来,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一场可怕的极地风暴便大施淫威了。这时,雪冰夹带着沙子从滑溜溜的冰坡铺天盖地滚来,简直像一道无形的瀑布,像一股飞奔而来的洪流,人在暴风中不过像迅猛流水中的一片叶子和一粒石子,休想站住脚。日本的一位考察队员就在暴风雪中被吹得卡在冰柱中失去了生命。那么南极的风究竟有多大呢?我们通常所说的12级台风,风速达到米/秒,可南极的狂风常常超过12级台风。在南极半岛、罗斯岛和南极大陆内部,风速常常达到米/秒以上,有时甚至达到米/秒!奇寒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堪称“世界寒极”。南极点附近的平均气温为-49°C,寒季时可达-80°C。南极没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只有暖季和寒季之别。即使是11月到次年3月的暖季,南极内陆的月平均温度也在-34°C~-20°C之间。至于每年4月到10月的寒季,南极内陆的气温一般在-40°C~-70°C之间。南极条约》和保护南极条约体系《南极条约》是由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日本、比利时、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阿根廷、智利和南非等12个国家于1959年12月1日在华盛顿签订的,1961年6月23日生效。该条约共14条,主要内容是南极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我国于1983年5月9日加入南极条约组织,1983年10月7日被接纳为协商国。《南极条约》的签署,对缓和有关国家对南极的领土纷争,促进各国在南极考察方面的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南极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南极条约协商国又于1964、1972、1980年先后签订了《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南极海豹保护公约》和《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公约》。1988年6月又通过了《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管理公约》的最后文件。《南极条约》和上述公约以及历次南极条约协商国通过的140余项建议措施,被称为南极条约体系。
地理介绍:北极 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也就是北纬90°的那一点。北极地区是指北极附近北纬66°34′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围是众多的岛屿以及北美洲和亚洲北部的沿海地区。冰冷的海水携带着冰山从北冰洋流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北极地区的气候终年寒冷。冬季,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大海完全封冻结冰。夏季,气温上升到冰点以上,北冰洋的边缘地带融化,太阳连续几个星期都挂在天空。北冰洋中有丰富的鱼类和浮游生物,这为夏季在这里筑巢的数百万只海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是海豹、鲸和其他海洋动物的食物。北冰洋周围的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平坦,没有树木生长。冬季大地封冻,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夏季积雪融化,表层土解冻,植物生长开花,为驯鹿和麝牛等动物提供了食物。同时,狼和北极熊等食肉动物也依靠捕食其他动物得以存活。北极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千百年以来,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在这里世代繁衍声息。最近,这里发现了石油,因而许多人从南部来到这里工作。1909年,两名美国人——罗伯特·皮埃里和弗雷德里克·都声称是自己首先到达北极,但是,谁也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此后的各种研究证明,皮埃里至少到达过距离极点数千米的地方。北极地区的范围北极是指北纬66度34分(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公里。也有一些科学家从物候学角度出发,以7月份平均10℃等温线(海洋以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北极地区的总面积就扩大为27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公里。而如果以植物种类的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的面积就将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环北极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过一般人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北极地区属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地漂移、裂解与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极大陆那样经历数百万年积累起数千米厚的冰雪。所以,北极地区的冰雪总量只接近于南极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岛屿及周边陆地的永久性冰雪量仅占很小部分。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北冰洋海冰平均厚3米,冬季覆盖海洋总面积的73%,约有1000~1100万平方公里,夏季覆盖53%,约有750~800万平方公里。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属永久性海冰。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5、6月和9、10月分属春季和秋季。而夏季仅7、8两个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40℃。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也只达到-8℃。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漂流站上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由于洋流和北极反气旋的影响,北极地区最冷的地方并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亚维尔霍杨斯克曾记录到-70℃的最低温度,在阿拉斯加的普罗斯佩克特地区也曾记录到-62℃的气温。越是接近极点,极地的气象和气候特征越明显。在那里,一年的时光只有一天一夜。即使在仲夏时节,太阳也只是远远地挂在南方地平线上,发着惨淡的白光。太阳升起的高度从不会超过°,它静静地环绕着这无边无际的白色世界缓缓移动着。几个月之后,太阳运行的轨迹渐渐地向地平线接近,于是开始了北极的黄昏季节。在北极太阳永远升不到高空中即使在仲夏时节它升起的角度也不超过度。北极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 在格陵兰海域可达500毫米降水集中在近海陆地上最主要的形式是夏季的雨水。北极简史【古中国人在北极】继古爱斯基摩人向北迁徙之后,中、低纬度发展起来的古文明人也逐渐开始思考,他们所居住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现今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巴比伦人的泥板地图。图上刻画着公元前2800年前巴比伦人心日中的世界模样。环形的河流围绕着圆形的大地,而巴比伦则处于世界中心的位置。古代中华民族也同样经历过“以我为中心”的阶段,汉族人奉轩辕氏黄帝为祖先,后来发了大洪水,他的孙子鲧从天帝那里偷来“息壤”为老百姓治理洪水,事业未竟而被天帝所杀。鲧的儿子禹继续完成父亲的事业,也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故事里所讲的事情。但是中国神话中的大禹,不仅是为民治水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周游世界的探险家。在完成治水工程后,大禹便派天神太章用脚步测量大地。太章从东极走到西极,测得长度为万里又75步。大禹又派天神竖亥从北极走到南极,用一种叫做“算”的约6寸长的竹片测量大地,结果与东西距离完全相同。可见人们居住的大地应当是方方正正的,而自己处于四海环绕的正方形大地的中央,所以便合乎逻辑地自称为“中央之国”,即中国。后来,大禹又亲自去天边探险,顺便开展外交活动。他往东到过“扶桑”,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到过“九津”和“青羌”的原野,攀登高山到过“鸟谷国”、“黑齿国”和有九尾狐的“青丘国”。他向南到过“交趾”,翻越天气极热的九阳之山,到了“羽人国”、“裸民国”和“不死国”。往西去过西王母三青鸟居住的“三危山国”,见到了只饮露水不食五谷的人;还到过堆满黄金的“积金山”,见过“奇脑人”、“一臂三面人”。向北到过“令正国”、“犬戎国”,又穿过积石山,到北海拜访了兼任海神与风神的禹疆。大禹告别禹疆后本打算回家,却又在茫茫风雪中迷了路,反倒愈发向北走去,最后竟到了一个叫做“终北国”的地方。这个“终北国”,也许就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北极探险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记录。尽管这次记录出自于神话故事,尽管当时大禹的足迹可能远远没有到达北冰洋岸边,但这毕竟是炎黄子孙5000年文明史中与北极有关的并值得感叹的一笔。【古希腊人在北极】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文明人类将目光投向北极,最早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因为,据说北极圈首先是由古希腊人确定出来的。他们当时发现,天上的星星可以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处在世界的北方,一年到头都能看得见。而另外一组则在天顶附近及偏南的位置,它们只是随着季节周期性地循环出现。这两组星星之间的分界线是由大熊星座所划出来的一个圆,而这个圆正好是北纬66°33′的纬度圈,也就是北极圈。事实上,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2~前500年)和他的学派极端鄙视大地是正方形或者矩形的说法,他们的哲学思维使他们坚定地相信,大地只有呈球形才是完美的,才能符合“宇宙和谐”与“数”的需要。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则为“地球”这一概念奠定了基础。他甚至考虑到为了与北半球的大片陆地相平衡,南半球也应当有一块大陆。而且,为了避免地球“头重脚轻”,造成大头(北极)朝下的难堪局面,北极点一带应当是一片比较轻的海洋。于是,有一个叫毕则亚斯的希腊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勇敢地扯起风帆,开始了文明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向北极的冲击。他大约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次航行,最北到达了冰岛或者挪威中部,可能进入了北极圈。公元前325年,毕则亚斯回到了马塞利亚(今法国马赛)。【冰岛、格陵兰岛的发现】毕则亚斯之后1200年,一个叫奥塔的古斯堪的纳维亚贵族于公元870年第一次绕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的海角,转过科拉半岛而进入白海。与奥塔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叫弗洛基的挪威人被派去到西北方向寻找新的土地,结果发现了冰岛。而格陵兰岛的发现者是一名挪威海盗,叫红脸艾力克。他在当时已属挪威管辖的冰岛连续两次杀人之后,被驱逐出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只好把一家老小和所有的东西都装进一个无篷船里,怀着一线希望,硬着头皮往西划去。经过了一段相当艰苦的航行之后,他终于看到了一片陆地。当时的气候正处于全球小温暖期的最佳气候阶段(欧洲人称作“中世纪暖期”),可能使得像格陵兰岛那样的高纬度地区也变成适于生命的环境。红脸艾力克在那里住了3年,觉得那里是一块很好的土地,于是决定回冰岛去招募移民。为了使这个地方听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格陵兰,即绿色的大地。当然,当时格陵兰岛南部沿海地区的夏季很可能真的是一片苍翠的绿色。果然,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携带着他们的家财和牲畜渡海而来。此后,格陵兰岛发展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在其鼎盛时期,居民点有280多个,人口达数千人,建有教堂17个,不仅与欧洲建起了通商关系,罗马教皇甚至还派人来征收教区税。然而,500年之后,即公元1500年前后,随着世界气候的又一次波动(进入小冰期),那里的天气变得寒冷起来,于是这个曾经繁盛一时的世外桃源,渐渐进入沉寂状态。北极人类活动的这一个时期,可以称为自发的地域发现时期。【北极航线时期】北冰洋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发现由于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使西方人相信中国是一个黄金遍地、珠宝成山、美女如云的人间天堂。于是,西方人开始寻找通向中国的最短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当时的欧洲人相信,只要从挪威海北上,然后向东或者向西沿着海岸一直航行,就一定能够到达东方的中国。因此,中世纪的北极探险考察史是同北冰洋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发现分不开的。1500年,葡萄牙人考特雷尔兄弟,沿欧洲西海岸往北一直航行到了纽芬兰岛。第二年,他们继续往北,希望寻找那条通往中国之路,但却一去不复返,成了为“西北航线”而捐躯的第一批探索者。从1594年起,荷兰人巴伦支开始了他的3次北极航行。1596年,他不仅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o4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记录,并成了第一批在北极越冬的欧洲人。1597年6月20日,年仅37岁的巴伦支由于饥寒劳顿而病死在一块漂浮的冰块上。1610年,受雇于商业探险公司的英国人哈德孙驾驶着他的航船“发现”号向西北航道发起冲击,他们到达了后来以哈德孙的名字命名的海湾。不幸的是,22名探险队员中有9人被冻死,5人被爱斯基摩人所杀,1人病死,最后只有7人活着回到了英格兰。1616年春天,巴芬指挥着小小的“发现”号再一次往北进发,这是这条小船第15次进入西北未知的水域,发现了开阔的巴芬湾。1725年1月,彼得大帝任命丹麦人白令为俄国考察队长,去完成“确定亚洲和美洲大陆是否连在一起”这一艰巨任务。白令和他的25名队员离开彼得堡,自西向东横穿俄罗斯,旅行了8000多公里后,到达太平洋海岸,然后,他们从那里登船出征,向西北方向航行。在此后的17年中,白令前后完成了两次极其艰难的探险航行。在第一次航行中,他绘制了堪察加半岛的海图,并且顺利地通过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之间的航道,也就是现在的白令海峡。在1739年开始的第二次航行中,他到达了北美洲的西海岸,发现了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正是由于他的发现,使得俄国对阿拉斯加的领土要求得到了承认。但是,前后共有100多人在这两次探险中死去,其中也包括白令自己。1819年,英国人帕瑞船长坚持冲入冬季冰封的北极海域,差一点就打通了西北航道。他们虽然失败了,但却发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即北极冰盖原来是在不停地移动着的。他们在浮冰上行进了61天,吃尽千辛万苦,步行了1600公里,而实际上却只向前移动了270公里。这是因为,冰盖移动的方向与他们前进的方向正好相反,当他们往北行进时,冰层却载着他们向南漂去。结果,他们只到达了北纬82°45′的地方。1831年6月1日,著名的英国探险家约翰·罗斯和詹姆斯·罗斯发现了北磁极。1845年5月19日,大英帝国海军部又派出富有经验的北极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开始第三次北极航行。全队129人在3年多的艰苦行程中陆续死于寒冷、饥饿和疾病。这次无一生还的探险行动是北极探险史上最大的悲剧,而富兰克林爵士的英勇行为和献身精神却使后人无比钦佩。1878年,芬兰籍的瑞典海军上尉路易斯·潘朗德尔率领一个由俄罗斯、丹麦和意大利海军人员组成的共30人的国际性探险队,乘“维加”号等4艘探险船首次打通了东北航线。1905年,后来征服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阿尔德·阿蒙森成功地打通了西北航线。他们的成功为寻找北极东方之路的努力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现存状况全球暖化现象已经让北极冰川快速融化,使北冰洋的冰川一步一步与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失去连接。尽管这对于海洋运输可能是件好事,因为这让大西洋与太平洋间出现新的航线,但是北极冰川的融化也可能引发加拿大与美国的领土争议。根据联合国与加拿大政府专家的说法,目前北极附近气温上升的速度,比地球其他地区快两倍,到2050年前,船只在夏季可以在加拿大北部航行。这种情况可能让伦敦到东京的海上航程减为1万6千公里。从伦敦经苏伊士运河到东京需要航行2万1千公里,经过巴拿马运河则需要航线2万3千公里。从15到17世纪,许多海洋探险家曾试图从极地海洋地区向西北前往亚洲,并导致多数探险家丧生,但现在全球温室效应却可能开辟新的航道,越来越多极地海洋地带已经没有冰存在。探索直到19世纪末期,虽然有许多航海家都曾试图到达北极点,但他们却并没有把北极点作为当时的直接目标,而只是当作通往东方的必经之路。但是,征服北极点毕竟是他们最伟大的光荣梦想,这一梦想的实现随着北极航线的开通而变得更加令人急不可待。在新一轮征服北极点的竞争中,民族光荣与体育冒险精神已经超过了商业利益。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科学考察活动也开始渗透到北极探险活动之中。徒步征服北极点的光荣,归于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他在23年的时间里多次考察北极地区,终于在1909年4月6日上午10时把美国国旗插在北极点的海冰上。1937年,两个苏联人乘飞机第一次在北极点降落。从北极航线的开通到征服北极点的过程,可以称为北极点探险时期。北极名称的由来当你从赤道越往北走,你会发现天空的星星在你的头顶上越悬越高。直到你发现北半球天空中最大的星座——大熊星座(在我国称为北斗七星)正好悬在你的头顶上,你所站的位置也就是北极了。所以古希腊人说到北方总要和熊——arktos联系起来。而北极的名称"arctic"的意思就是”熊站在头顶的地方”。居民 爱斯基摩人祖先来自中国北方,大约是在一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爱斯基摩人属于东部亚洲民族,与美洲印第安人不同之处在于具有更多的亚洲人的特征,他们与亚洲同时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驯犬及某些特殊仪式与医疗方法分别居住社会以地域集团为单位。首领多为萨满,行一夫一妻制。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一般养狗,用以拉雪橇。主要从事陆地或海上狩猎,辅以捕鱼和驯鹿。以猎物为主要生活来源: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于照明和烹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男子狩猎和建屋,妇女制皮和缝纫。已使用现代渔猎工具,并乘汽艇从事海上狩猎,亦从事毛皮贸易。日益受到白人文化影响,在格陵兰地区已有80%的人移居小城镇;出现贫富分化,美国爱斯基摩人已有个别资本家。从白令海峡到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经格陵兰岛一带,在北极圈生活的蒙古人种的一个集团。在身体上,文化上都适应于北极地区的生活。面部宽大,颊骨显著突出,眼角皱襞发达,四肢短,躯干大,不仅有这种形态,而且生理上也适应寒冷。但是外鼻比较突出,上、下颚骨强有力地横张着,因头盖正中线像龙骨一样突起,所以面部模样呈五角形。由于克服极端的环境生活,在人类学上引起注意。民族历史爱斯基摩人是北极土著居民中分布地域最广的民族,其居住地域从亚洲东海岸一直向东延伸到拉布拉多半岛和格陵兰岛,主要集中在北美大陆。通常西方人把爱斯基摩人分为东部爱斯基摩人和西部爱斯基摩人。西部爱斯基摩人指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北部麦肯齐三角洲地区讲因纽特语的居民。这些地区的爱斯基摩文化深受相邻地区亚洲和美国印第安人文化的影响。东部爱斯基摩人指北美北极地区的中部和东部讲因纽特语的居民。在西方人的眼光中,他们是典型的爱斯基摩人。东部爱斯基摩人的分布面积占整个爱斯基摩人居住范围的 3/4而人口却只占1/3。由于东部地区的自然资源没有西部的丰富,所以今天西部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要比东部地区的高一些。爱斯基摩人居住地分散,地区差异很大,所以文化差异也很大。当人们不分青红皂白笼统地称之为爱斯基摩人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爱斯基摩人实际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当然,这些语言属于同一个语系,即现在所说的爱斯克兰特语。人们相信这个语系和东亚地区的某些语言有关系,只是至今还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说明这一点。“爱斯基摩(Eskimos)” 一词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来的,即“吃生肉的人”。因为历史上印第安人与爱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这一名字显然含有贬意。因此,爱斯基摩人并不喜欢这名字,而将自己称为“因纽特(Inuit)”或“因纽皮特(Inupiat)”人,在爱斯基摩语中即“真正的人”之意。爱斯基摩人都是矮个子、黄皮肤、黑头发,这样的容貌特征和蒙古人种相当一致。近年来的基因研究发现,他们更接近西藏人。爱斯基摩人是由从中国北方经两次大迁徙进入北极地区的。经历了14000多年的历史。爱斯基摩人祖先来自中国北方,大约是在一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他们与亚洲同时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驯犬及某些特殊仪式与医疗方法。由于气候恶劣,环境严酷,他们基本上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实在是一大奇迹。他们必须面对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夏天奔忙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挣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仅凭一叶轻舟和简单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庞大的鲸鱼拼搏,用一根梭标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之一北极熊较量,一旦打不到猎物,全家人,整个村子,乃至整个部落就会饿死。因此,应该说,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爱斯基摩人无疑是最强悍、最顽强、最勇敢和最为坚韧不拔的民族。爱斯基摩人在过去几千年里,他们虽然生活得自由自在,并没有外人来打扰,但其发展变化却也极其缓慢,没有货币,没有商品,没有文字,甚至连金属也极少见,是一种全封闭式的自给自足,一种真正的自然经济,与人类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差不多。直到16世纪,西方持枪的狩猎者才发现了他们的存在。于是,毛皮商人、捕鲸者、传教士们接蹬而至,本来冷冷清清的北极,顿时变得热闹非凡,世界各国的报刊也频频出现“爱斯基摩”这个名字。这些外来者带来的两种东西曾对爱斯基摩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金钱,这引起了爱斯基摩人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二是疾病,曾使爱斯基摩人的数量减少了许多。现在,在树线(由于寒冷的气候条件,再往北就不可能生长树木了,有人把这条线而不是北极圈作为北极的界限)以北的当地居民总共还不到10万人,而外来居民却越来越多。生活在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区的爱斯基摩人实在是幸运者,因为这里有两个美国最大的油田,他们每年可以从石油公司那里得到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主要靠打猎为生。有些人即使有了工作,可以有一笔很好的工资收入,但仍然要依靠打猎来解决一家的温饱问题。他们虽然有时也吃熟食,却总觉得生肉吃起来更带劲,既能抗寒,又能充饥。今非昔比,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已经相当现代化了。他们以前住的冰屋伊格鲁 (igloo)早已不复存在,代之以装有下水道和暖气设备的木板房子;用海豹皮做成的小船尤米安克 (Umiak)也已经进了博物馆,而为水上摩托所代替;狗拉雪橇已很少使用,狗儿们因此失了业了,因为人们大部分都用上了汽车;为了抵御冬天的严寒,兽皮虽然仍必不可少,但外面却罩上了非常漂亮的尼龙布。孩子们可以就近上学,直到高中毕业;大人们在工作之余,也可以坐在家里看看电视,听听收音机。总之,爱斯基摩人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从相当原始的传统生活一跃而进入了现代文明,其速度之快和变化之大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奇迹。爱斯基摩人与阿留申人(Aleut)的族源关系最近,两者共同构成北极地区及近北极地区土著居民之主要成分,其范围自格陵兰、阿拉斯加、加拿大以至俄罗斯最东端(西伯利亚)。现今已知最早的爱斯基摩文化出现于阿留申群岛中乌姆纳克岛(Umnak Island)上的一个地点,据记载,距今大约为3,018±230年左右。20世纪末,估计自认为爱斯基摩人的人数约有万,其中格陵兰和丹麦有51,000人;阿拉斯加有43,000人;加拿大有21,000人;其馀约有1,600人在西伯利亚。南极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南极洲是个巨大的天然“冷库”,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藏地,拥有地球30%左右的淡水资源。南极洲原是古冈瓦那大陆的核心部分。大约在1.85亿年前古冈瓦那大陆先后分裂为非洲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澳洲板块并相继与之脱离。大约在1.35亿年前非洲南美板块一分为二,形成了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大约在5500万年前澳洲板块最后从古冈瓦那大陆上断裂下来飘然北上,于是只剩下了南极洲。东南极与西南极在地质上截然不同。东南极是一个古老的地盾,距今约30亿年。而西南极是由若干板块组成,在地质年龄上远比东南极年轻。南极洲大陆海岸线长约24700千米。边缘海与岛屿 南极洲边缘海有属于南太平洋的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属于南大西洋的威德尔海等。主要岛屿有奥克兰群岛、布韦岛、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阿德莱德岛、亚历山大岛、彼得一世岛、南乔治亚岛、爱德华王子群岛、南桑威奇群岛。地形: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较大,为一古老的地盾和准平原,横贯南极山脉绵延于地盾的边缘;西南极洲面积较小,为一褶皱带,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西两部分之间有一沉陷地带,从罗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尔海。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点玛丽·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有1880米,最厚达4000米以上。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仅2%的土地无长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冰原的“绿洲”,是动植物主要生息之地。“绿洲”上有高峰、悬崖、湖泊和火山。南极大陆共有两座活火山,那就是欺岛上的欺岛火山和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又译埃拉波斯火山)。欺岛火山在1969年2月曾经喷发过,使设在那里的科学考察站顷刻间化为灰烬,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对此心有余悸。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8℃,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季节与昼夜 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在极点附近寒季为极夜,这时在南极圈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极光;暖季则相反,为极昼,太阳总是倾斜照射。南磁极与难达之极 南磁极即地磁的南极,1985年南磁极的位置约为东经139° 24′,南纬65°36′。“难达之极”是约以南纬82°和东经55°-60°为中心的高地,由于地势高峻,成为大陆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线,是难于接近或到达的地区。根据1961年6月通过的《国际南极条约》,冻结了以上9国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规定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可以说,南极现在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它属于全人类。中华人民共和国1983年正式加入。科学考察站目前已有26个国家在南极设立了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这些众多的考察站,根据其功能大体可分为:常年科学考察站、夏季科学考察站、无人自动观测站三类。其中,常年科学考察站有50多个,中国的昆仑站、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都是常年科学考察站;夏季科学考察站在南极洲大约有100多个,经常使用的有70~80个左右,中国在南极洲没有夏季科学考察站。……太多了。南极不太全,可以自己参考百度百科 南极
北极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也就是北纬90°的那一点。北极地区是指北极附近北纬66°34′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围是众多的岛屿以及北美洲和亚洲北部的沿海地区。冰冷的海水携带着冰山从北冰洋流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北极地区的气候终年寒冷。冬季,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大海完全封冻结冰。夏季,气温上升到冰点以上,北冰洋的边缘地带融化,太阳连续几个星期都挂在天空。北冰洋中有丰富的鱼类和浮游生物,这为夏季在这里筑巢的数百万只海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是海豹、鲸和其他海洋动物的食物。北冰洋周围的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平坦,没有树木生长。冬季大地封冻,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夏季积雪融化,表层土解冻,植物生长开花,为驯鹿和麝牛等动物提供了食物。同时,狼和北极熊等食肉动物也依靠捕食其他动物得以存活。北极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千百年以来,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在这里世代繁衍声息。最近,这里发现了石油,因而许多人从南部来到这里工作。北极是指北纬66度34分(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公里。也有一些科学家从物候学角度出发,以7月份平均10℃等温线(海洋以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北极地区的总面积就扩大为27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公里。而如果以植物种类的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的面积就将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环北极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过一般人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
88 浏览 2 回答
316 浏览 3 回答
283 浏览 4 回答
130 浏览 6 回答
333 浏览 8 回答
221 浏览 3 回答
279 浏览 3 回答
201 浏览 3 回答
206 浏览 2 回答
121 浏览 3 回答
309 浏览 4 回答
356 浏览 6 回答
283 浏览 2 回答
271 浏览 3 回答
225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