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学作品,可以从两点着手,一是作者,二是作品
分析作者当然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的背景和思想感情,分析作品你就要先记住文学理论,然后再把文学理论套进作品中。
可以从作品的语言,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分析。答题时要条理清晰,有层次,可以先引用一个文学理论,在说作品中那些地方体现出了这个理论,把理论和作品结合起来。
例如以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例子,则可以这样分析:
1918年9月,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中国的新文学运动,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动的全部痛苦思索。
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种正义的力量。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鲁迅先生的文字无疑道出了许许多多爱国人士的心声,同时,这样的文学,自然也是一道“集结令”,召唤着广大爱国之士团结起来,为了伟大祖国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其实,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并不算多,可是,其作品却有着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而这,也是与鲁迅先生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
当用文学理论来分析鲁迅先生的作品时,我们能够看到一位爱国志士以文字为武器,与那些欺害中国人民的人们展开殊死搏斗。
同时,鲁迅先生也在通过自己的文字,让更多的中华儿女能够觉醒,从而激励着大家能够紧紧地团结起来,为了伟大祖国的复兴而努力奋斗,为了中华民族的翻身解放而努力奋斗。虽然鲁迅先生的文字是那么的犀利,但是,也更表达他十分强烈的爱国情怀。
扩展资料:
文学理论研究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文学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其中包括它与其他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以及一切艺术所共有的普遍性,也包括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性;
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文学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所起的社会作用,其中包括它与其他社会现象共有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所独具的功能和作用。
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文学本身的不同形态(抒情的、叙事的、戏剧的)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和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文学种类、体裁;研究文学的创作过程及其规律,其中包括方法、风格和流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