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这篇文章有3000字!其中有些东西你自己改下!希望你喜欢 时间说快不快,说慢不慢地带我走过了“黑色六月”之后那个说得上漫长的假期。我第一次对“虚度年华”这个词有了切身的感觉。我巴望着、憧憬着心中的校园生活,恨不得让时间长上翅膀将这个夏末秋初的九月带到我身边。当然,我明白,随之而来的首先是一次励练——一直让我感到后怕的军训,望着炫耀白光的太阳,我甚至有种发自本能的抗拒与退缩。14天,一个既不长也不短的时间,不长,是因为相对我那个熬了很久才到头的无聊假期来说,这14天也许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不短,是因为在烈日的炙烤下也许每一秒钟都能在心中数得那么清楚。而现在,我想这14天是人生中绝不可删掉的14天。我们接受了身体和心理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认识了将朝夕相对四年的朋友,我们就此展开了大学的新画卷,围绕“军训”这个主题,我有太多的片段,太多的关键词从脑海中搜索出来,与你们分享…… 一、关键词:短信息 从我开始军训生活以来,爸妈很明显减少了来电话的次数,我明白他们是怕影响了我军训的休息,而改为了默默地发短信息给我,每次我打开手机,总能收到2条信息:爸爸是个不擅把感情外露的人,他只是每天发天气预报给我,天热要我记得防暑防晒,天凉了提醒我加衣,他的话干脆利索,军人出身的他用他类似命令的口吻传达着他的关爱,而妈妈却是个很感性的人,和平时絮絮叨叨打个不停的电话不同的是,她每天也只发条短信,告诉我一些生活上该照顾自己的话,我知道她希望我从此能慢慢独立,成高中生蜕变为真正的大学生,每次收到爸妈用心良苦的短信,总是觉得心里暖暖的,甜甜的…… 我们穿上整齐的校服踏上这块地时,在心中总有一种光荣,虽然身上不是“橄榄绿”,但心中却有军人的感觉,每次离开这里,既带着满身疲惫,同时也带着迫不急待的兴奋,因为终于可以吃饭了。食堂里总是“人山人海”,气温也很高,每次胡乱扒着饭,脸上、身上都流淌着大颗地汗,也许是操练时对汗这东西已见怪不怪,完全可以当它不存在了,它便一声不吭地在身上“肆掠”,每次吃饭完了,总是自我解嘲:这桑拿效果不错,饭菜口味也很不错!回到寝室,美美地洗个澡,躺在床上,顿时觉得全身筋骨舒展开来,那个惬意美好的感觉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三、关键词:军歌嘹亮 唱军歌大概是军训最理所当然的娱乐活动了,那一首首半志昂扬的军旅旋律从教官们的喉咙嘣发出来,完完全全就是一种震撼,不只因为他们哄亮的声音,还因为他们那发自内心的、坚定的报国之心,突然想到一句话: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这种发自肺腑的心声及他们坚定向前的眼神是可以触动每个人心灵的,而唱军歌中一个很活跃也是必不可少的便是拉歌了,在教官们的带领下,大家扯着嗓子喊着拉歌的词,那些在我看来很搞笑的拉歌词的确也给所有人带来了欢声笑语,大家在一起唱着、喊着,那种集体中团结的感觉让我坚信我们四年的大学时光一定会很快乐,很难以忘怀…… 四、关键词:天气 军训的天气大概是军训期间关注度很高的一个问题了,前几日一直烈日当空,尤其是午后,那令人睁不开眼的太阳光把树叶照得绿油油的,地面照得白花花的,脚踩上去,仿佛觉得脚底的橡胶在炙烤下慢慢熔化,而当汗无止境流淌中,好像身体在蒸发,一点一点地……也许是老天爷心疼这些祖国的花朵们了,实在不忍大家都变成干花,所以忽然将南风逆转,吹起了凉嗖嗖的北风,气温也骤降10度以上,对于大家来说这简直比中头彩了还开心,可惜我挺倒霉,天爷爷不仅带给我了清凉也带来了咸冒,不过受到寝室“欢天喜地”气氛影响,这点小感冒也没让我郁闷超过十分钟五、关键词:操练 操练是我们十四天军训生活的主旋律,我们将学会一些基本的动作,之前教官们给大家做了完整的一套演练,飒爽英姿,坚实的步伐、笔直的脊梁、雄壮的口号让我们掌声雷动,短短十四天,这便是我们心中的目标,操练是严格的、枯燥的,也是很辛苦的,突然想到不知曾几何时听过的一段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站军姿时教官掐表的时间漫漫无尽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当汗水肆掠你的脸,很痒却无法伸手擦去。也许十四天后回首,这段操练的日子会留下太多珍贵记忆,那种苦与练镌刻上军训十四天的日期永远烙进我的脑海里…… 人总是在回忆过往日子时发现以前的点点滴滴是无可估价的人生财富,是每个人真实生活过的证据。现在度过的每一天也许都为明天积累下珍珠般的回忆,年轻无极限,在军训我们每个人都在挑战自己,适应一种脱离习惯范畴的新生活,学会忍耐,学会坚强,“把眼泪种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当我们疲惫的时候,低下头闻到一种芬芳”。大学生活从军训这里启程,后面的路还很远很长,但人只有双脚没有翅膀,风浪再大,也要永往直前,这是从军训中我认识到的精神,也会伴着我一直走下去。mp3中响起孙燕姿的《一起走过》:“在我心中,我知道,这是永恒的长跑,好不容易来到这里,明天还要追更多的荣耀。把自己角色扮演好,全力以赴每一秒,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肩并着肩手牵手,一起走到……”一个开始让我预见未来的路,一次挑战让我前进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痛并快乐着的起点开始永远的长跑,去追更多荣耀,去闻那勇敢花儿的芬芳,难忘那年的风,那年的阳光,难忘那年的雨,那年的歌儿,再回首,难忘那青涩微笑成长着的孩子们……一些简短的感言: 青春就是阳光 生活,宛如一条清澈的小溪,静静地流淌,偶尔会有些许起伏,激起层层涟漪,然后恢复往日的平静。生活,就像一杯清淡的龙井茶,只有细细地品尝,才能寻出其中的味道:有苦也有乐。军训生活也是如此。读高中时,听人常常提起大学军训生活的苦、累、长而乏味,现在自己真正的站在那个“绿地”的队伍当中,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异样的感觉,那里庄严、神圣,也许是源于一直以来对军人的崇拜吧!
现推荐名家经典散文: 散文《郊外的秋》是一篇名家描写秋景的优美散文。 主人翁从省机关被流放到郊外,心中感到绝望,于是,借景言情,以物寄意,感叹前景像秋天一样,叶子开始飘落了,前途渺茫。可是,到郊外生活一段时间后,感觉到郊外的秋,并不像自己心中所想象的那样失落,而是充满着一片飘逸的情景,郊外那一片充满诗意般的田园生活,深深吸引着他,使他感悟到,尽管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可是,它象征着成熟和收获。从此,他重新点燃起生活的火花……有空可点击《派派网》听听那精彩的朗诵。散文《故乡的罗猛塘》,描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令人鼓舞。主题思想好,文笔简洁,语言优美流畅。该文在2015年“中华情”全国散文诗歌比赛中荣获第一名。有空点击看看。散文《杜鹃花开了》,以拟人的手法采写,运用杜鹃花与人生的坎坷道路相结合写作技巧,描写了杜鹃花,色彩缤纷,强大的生命力,不畏严寒酷暑,不因失去滋养的水分而自暴自弃,而是选择坚强地活下去。经过九年的苦熬,等来了生命的春天,重新绽放生命的光彩,表达一个人人生中不平凡的经历,给人之感叹与回味。文章以花喻人,托物言情,寄寓深远。有空点击看看。一篇写父子亲情的散文《爸爸那双严厉的眼睛》,作者以小见大的手法,描写爸爸那双严厉的眼睛,尽管是描写一双眼睛,但是,体现了一位父亲伟大的爱心。主题思想好,有特色,有启发,文笔简洁优美,语言流畅,值得一读。有空点击看看。 优美散文《故乡的十月》:首句总起,生动忙碌的乡村场景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向我们走来,“鸡、鹅、鸭子的啼叫声,汇成欢乐的乐曲,乡亲们怀着一张张笑脸,挑着一担担金黄的稻谷归来”。作者以心理变化为线索,展开行文,家乡人民在不同时期生存状态和生活状况为主线,分层描述。抗战时期,土城的痛,痛在家乡人民的心间,也痛在我的心里,特殊年代,一道道伤痕让人民没有了欢笑。现在的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看“乡亲们怀着一张张笑脸,心头上不再感到痉挛,再不受到悲愁的压力。” 而当我“从土城归来,看着那铺满绿叶的银色小路,心显得情意切切。”心理变化的起伏亦可照见时代变迁的过程。结尾,作者提升了主题,“故乡的十月,尽管已从贫困线上摆脱出来,可是,与我心中所想象的十月,相差得还遥远。那种云雀欢歌、机器隆隆、阳光和煦,那种风吹草低牛羊壮的十月,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这个结尾有点出人意料,作者往往停留在对现有沸腾丰收景象的赞美上,作者宕开一笔,点出了不足,提出了新的蓝图,让故乡的十月,更加令人憧憬。作品如散文诗,文笔优美清新,如诗如画场景中穿插对过去往事的描述及自己的不同心理变化,结构严谨,写的不错,欣赏拜读佳作! 有空可点击看看。
平时多阅读一些励志的好文,可以为自己增加一些励志正能量。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最励志的经典深度好文,供大家阅读!
——送给每天在奔波的80后一代,每天让自己看一遍
泰国的传奇人物—白龙王告诫: 人只要脾气好,凡事就会好。很多人来到这里都问我∶ 我的事业好不好?家庭好不好?孩子好不好?姻缘好不好?我只是回答一句∶你的脾气好不好?
人的一生都在学做人 ,学习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办法 毕业 的。人生不管是士农工商,各种人等,只要学习就有进步。
第一、「学习认错」
人常常不肯认错,凡事都说是别人的错,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其实不认错就是一个错。
认错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会大众、上帝,甚至向儿女或是对我不好的人认错,自己不但不会少了什么,反而显得你有度量。
学习认错是美好的,是一个大修行。
第二、「学习柔和」
人的牙齿是硬的,舌头是软的,到了人生的最后,牙齿都掉光了,舌头却不会掉,所以要柔软,人生才能长久,硬反而吃亏。
心地柔软了,是修行最大的进步。 一般形容执着的人说,你的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钢铁一样。如果我们像禅门说的调息、调身、调心, 慢慢调伏像野马、像猴子的这颗心,令它柔软,人生才能活得更快乐、更长久。
第三、「学习生忍」
这世间就是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万事都能消除。
忍就是会处理、会化解,用智慧、能力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有了忍,可以认清世间的好坏,善恶,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学习沟通」
缺乏沟通,会产生是非、争执与误会。
最重要的就是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大家都是龙兄虎弟,互相争执、不沟通怎么能和平呢?
第五、「学习放下」
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时候提起,不用的时就把它放下,应放下的时候,却不放下,就像拖着沉重的行李,无法自在。人生的岁月有限,认错、尊重、包容才能让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学习感动」
看到人家得好处,要欢喜;看到好人好事,要能感动。
感动是一个爱心、菩萨心、菩提心,在几十年的岁月里,有许多事情、语言感动了我们,所以我们也很努力的想办法让别人感动。
第七、「学习生存」
为了生存,要维护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不但对自己有利,也让朋友、家人放心,所以也是孝亲的行为。
从自己做起,每天晚上睡觉前问问自己:今天我发脾气了吗?
情绪是送信的客人,每一封信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如果你对客人能以礼相待,理解并应对好这封信,客人就会走了。相反,如果你关门不接待,这个客人就会一次次的不请自来,就像一个送快递的,怕你收不到一趟趟的送,因为你关着门,他怕你听不到就敲门、砸门甚至撞门,白天你不开门,他晚上再来,那就是你做梦的时候,你的保安(理性)下班以后。
人很容易评判,对于那些不愉快的、不喜欢的情绪,就称为负面情绪,所以,我说的“好”是针对人们以为的“坏”。
越是大的情绪越有价值,因为它隐藏着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功课。所以,如果你处于巨大的情绪中,那我首先要恭喜你。让我们举例来说吧, 说说 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的价值和好意。
1.嫉妒是好的
嫉妒告诉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有多么想要!若你能够稳住神,不去急于排除这种不快,而是能够对自己看得深一点,你会发现内心很多的饥饿,尤其是童年时的完全无助的饥饿。
倘若你有能力去处理或者有机会找到人帮你处理,你的人生会因此开阔和自由许多,尤其是当你发现你已不是那么无助,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实现很多;尤其是当你发现你虽然有那种饥饿,但你也有另外一种食物,而那个食物的营养也很宝贵。虽然这常不是一条轻易的路,但这是一条通往爱和希望的路,而让我们难受的嫉妒,正是信号灯。
2. 压抑是好的
压抑让你安全。忍一忍,至少当时你获得了安全,在你没有能力或者准备去应对那个冲突之时,压抑保护了你。所以,请感谢压抑,感谢每一个压抑,至少他让我们平安的存活下来。
至于我现在要不要压抑,那其实还是取决于我有没有准备好应对一个可能的冲突。老实说,小时候,很小的时候,那日渐遥远的童年里,压抑是难免的,我们依赖父母和他人,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独立,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不压抑是几乎不可能的,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
而压抑虽然保证了安全,但是也委屈甚至扭曲了我们自己,甚至形成了习惯性的压抑,这一点没什么奇怪,如果一个人被锁在箱子里很久,他的腿自然是不能马上站立和走路的。如果我们有了压抑的习惯,我们很难在不需要压抑的时候依旧压抑然后特别的委屈和愤怒。
好的 方法 是,努力的觉察和区分,过去我不得不压抑,现在的情境我还需不需要这样,如果我们可以且愿意承受,我们是否鼓起勇气表达自己,所以说鼓起勇气,是因为害怕、压抑的惯性是客观存在的。
3. 愤怒是好的
当你压抑压抑再压抑,你很难不愤怒。愤怒里包含着力量和自尊自重。力量是好的,很多你平时无力干,懒得干,不敢干的事情,当你愤怒的时候,你就可以做了,而且很可能效率很高。人类很多的作为和精彩,都是一怒之下、盛怒之下做出来的,一怒之下,揭竿而起。
或许会有人马上说,那很多悲剧和灾祸也是因为愤怒而生的。所以,很多人的愤怒被压抑,人不敢愤怒。对于这种说法,我同意而且不同意,同意的是,粗糙的来说它们是相关的,不同意的是,愤怒中资源蕴含的是力量,你怎么用这个力量是你的选择,实际上悲剧和灾祸不是因为愤怒而生,而是因为你对愤怒中的力量的偏差使用而生。
有的人用这个力量去生气去破坏去攻击,有的人用这力量去争气去发展去保护。怎么用是你选择的事,而这个力量是宝贵的资源,就像汽车的马达。多少人缺乏力量呀,多少时候缺乏力量呀,而现在你拥有着力量,这不值得恭喜么?
4. 自爱自重是好的
“老实人被逼急了”,这个“急”是非常好的。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他内心的声音是什么?常常是“这太过分了!”“这太不公平了!”“这太不应该了!”所以,我们现在去追求公平和合理。这是非常好的。尽管每个具体的愤怒的人,他们头脑里的观念、界限千差万别,并不总是合适,尤其是人在迁怒的时候,但这里面的倾向是追求自爱和自重。能够愤怒的人都不会过于内在受伤,不会患忧郁症。
5. 悲伤是好的
不要去劝一个悲伤的人,让他尽情的悲伤,悲伤的尽头是接纳。一个人通过悲伤来获取同情、爱是一种扭曲的选择,他们会力保自己的可怜,这是一种他们错学的技巧,我们要小心,因为这种技巧是隐蔽而强大的。
我说的悲伤不是指这种技巧,而是指自然地悲伤,自然地悲伤是好的,有机会接触到被我们冰冻的悲伤是好的,是一个和自己连接的机会。如果目前有一个事件让你正处于悲伤,这个悲伤是好的,悲伤包含着疗愈。
所以,通常来讲,不要制止和劝慰一个人悲伤的人,陪着他,倾听他,对他说,哭吧,哭吧,这真的是让人难过。看着他哭个够,就是对他最好的安慰和爱。相信他在充分的悲伤后会接纳那个巨大的失落,并开始新的生活。
6. 无聊是好的
青少年是很容易感到无聊的,那其实代表着他们灵性的敏感,代表他们在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此前,太小不能够,此后,麻木习惯,所以青春期时的无聊感是一个被包裹的灯笼,如果他不急着跑出屋外,他会发现包裹中的光,而那是他接触自己此生原本使命的良机。
然后人就长大了,高考大学毕业挣钱结婚养家,人变得匆忙赶紧,没有空闲的机会,也习惯了用各种声色来消遣无聊,知道男人三十五岁以后,生存已不成问题,所有社会要求的他大概都过得去了,他又开始问,我内心真正想要什么,我生命的意义何在?
只要你不怕这种感觉,只要不因为这种不舒服而急于摆脱他,你就有机会和内在真正的你见面,无聊或者感觉没劲,告诉你现在做的不是你要的,不是和你适合的,那么什么才是?你就可以开始寻找了,否则你怎么开始呢?
7. 焦虑是好的
焦虑是不好受的,恼人的甚至是可怕的,但它本身包含着极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承受的焦虑,让你认真、小心,难以承受的焦虑,可以给你更意义深远的东西,它会告诉你那里想错了,你哪里的界限是有问题的,最常见的是你不顾现实而过高的期望自己,你有完美主义倾向,你有强迫性的观念。
比如你不顾事情的节奏,而希望更快、更早、更好。倘若你能深看你的焦虑,你会看到你头脑里刻度的偏差,把那个刻度调过来,你就会安然而有效,而这是多么重要,可以避免你此后多少的挫败、无望、自责、慌乱和失眠。
如果你坚持回避情绪,你必将被打扰,如果你极力逃开情绪,你将被追上,而如果囚禁它,我祈祷你囚禁不成,因为一旦你成功了,身体就会不得不说话,身体不是轻易说话的,而它一旦说话,那个话会重得多——身体说话的方式是生病,绝大多数的疾病都是因为情绪。所以,我祈祷你囚禁不成。
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
树叶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生长在不同的树上,形状、色彩各异。即使是在同一棵树上,也会有高低方位、发芽的先后、凋落的时间等许多不同。但是当太阳升起,当春风吹拂,它们都欢快舞蹈。直至最后,落叶归根。
一个人从万米高空的飞机上向下俯瞰,什么颜色是最多的呢?是绿——深绿,浅绿,墨绿,嫩绿。天是蓝的,地是绿的。而地的绿,多半都是来自叶子。
在物以稀为贵的法则里,我宁愿做一片树叶。即使是穷乡僻壤,陡峭山崖,作为叶子,我也不自卑、不寂寞,我会尽情享受着生命的喜悦。从春天出发,经过夏之热烈、秋之宁静,在寒冷的季节谢幕,回归大地的怀抱。
成群结队的叶子,在树上、藤上欢快地舞蹈,不管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名贵或者丑陋,挺拔或者矮小——这都是属于自己的树自己的根啊。叶子们不离不弃坚守,直至枯萎。
数也数不清的叶子,因为太多,太平凡,而不被赞美。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就生命的独特而言,大家都是平等的。就算是活在卑微里,穿过的也是春夏秋冬,也都是时间藤蔓上充满芳香的果实。
无论在都市还是在乡野,到处都有欢快的树叶。这就如爱情,并不只是在富人那里才有的。万家灯火,所过的都是日子,那最灿烂的桃花,开放在有情人的心坎里。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世界上没有两条相同的路,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生。每一个都是独特的,并因此更加珍贵。
好好生活,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1. 经典短篇励志文章精选
2. 短篇文章经典短篇励志文章
3. 经典励志文章大全
4. 关于励志的短篇文章精选
5. 好的短篇文章关于励志的文章
6. 短篇励志文章大全
“国学”,顾名思 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 国学经典 读后感 3000字的相关 文章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经典读后感3000字篇一 “国学”,顾名思 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读的是中华 文化 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 传统文化 与学术。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于是我找出《四书》认真阅读,了解到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早期儒学的轨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 方法 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的主旨是教人如何做人,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它是一部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国学经典。可以说读《四书》,对我们回顾历史、 总结 过去、开拓未来无疑大有裨益。 其中,《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之一。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阐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等修身养性的八项途径。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讨论 教育 理论的重要论著,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主要阐述“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君子,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孔子》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关于“仁”、“礼”的核心内容。内容涉及如何做人、君子人格的塑造、学习、教育、务政、治国与安邦等多方面的内容。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它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及推行仁政的 事迹 ,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四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有一段文字,原文为: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意思为: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没有。”孔子说:“来坐下!我告诉你。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 这里所谈的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古 成语 称为“六言六蔽”。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品德,都是我们应该喜好好而加以修养的。但是,如果不通过学习而明白事理,把握其实质,便很容易偏执一隅,造成危害,从而由“六言”(六种美好的品德)变成“六蔽”。这种事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很多的。就以春秋时期为例,宋国和楚国在弘这个地方开战,楚军正在渡河时,宋军中有将建议冲锋过去消灭楚军。可宋襄公为了表示“仁”,说是“不鼓不成列”,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河列好阵以后才开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因伤腿而送了命。这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典型。此外如著名的“东郭先生与狼”的 寓言 故事 ,实际上也是说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的道理。东郭先生对狼讲仁慈,讲信用,结果反而害了自己。这些教训都是非常深刻的。推而广之,“六言六蔽”实际上就是反对教科文,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理论脱离实,而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权达变,掌握精髓和实质。这是要我们特别加以注意的。 《大学》中又有一段文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谓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之本,此谓之至也。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 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讨厌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国学经典读后感3000字篇二 涉及到国学的定义,季先生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当听到中国的时候,不知道多少人心中还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反正我是感到很沉重的压力和很肃然起敬的自豪感。呵呵,也许很矛盾吧。我们的身上肩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使命啊。“国学,一国固有之学问也。”“国学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一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的一个词儿。但是,实际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又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 记得曾经在豆瓣的哲学小组看到过一篇很激进的文章,把科学说的一无是处,虽然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的部分,我和作者有一样的想法,然而,说我们应该回到过去,科技一无是处,那在我看来恐怕也太偏激了。我认为,发展是必然的,引用季先生的话就是“顺乎人心,应乎潮流。”文化的发展是这样,恐怕一切的发展都是这样。我喜欢季先生说的科学是硬件,文化是软件的说法。算不算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举。我认为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的强大。也就是不仅要成为思想上的巨人,也要成为行动上的巨人,两者缺一不可。 季先生说,“只有东方文化才可以救人类。”对此我的看法是,其实我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不了解东方文化,我们都快把什么孔子老庄,什么易经佛教的,早就被我们遗忘到哪里去了。其实中国的文化真的很博大精深,很经得起推敲,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人,是不会对这句话有太大反对的。 “清华大学陈寅恪教授曾经说过的,《白虎通》当中的‘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我们的文化还有一个提法,是我们的特点,就是“格、致、正、诚、修、齐、治、平”。意思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这段话我也非常喜欢,很值得细细推敲。 “礼义廉耻,国之思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季先生说,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精华的内容,它在世界人类文明遗产中的特殊性非常之明显。世界上任何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可是内容这么全面、年代这么久远、涉及面这么广泛的道德规范,在全世界看来,中国是唯一的。 季先生说,他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的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变现是在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隐而不发、不事雕琢等。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写道,“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解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 季先生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这两部分合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 这里季先生谈到了佛教,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下,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人把文化的重点放在人伦关系上,解决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 冯友兰先生说:-的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庞朴先生说:加入说希腊人注意人与物的关系,中东地区则注意人与神的关系,而中国是注意人与人的关系,我们的文化的特点是更多的考虑社会问题,非常重视现实的人生。 “子不语怪、力、乱、神。” “未知生,焉知死。” 评价中国文化,探讨向西方文化学习这样的大问题,正如我在上面已经讲过的那样,必须把眼光放远,必须把全人类的历史发展放在眼中,更必须特别重视人类文化交流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公允和客观。我是主张人类文化产生多元论的。 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总共形成了四个文化圈:古希腊、罗马一直到近代欧美的文化圈、从古希伯来起一直到伊斯兰国家的闪族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中国文化圈。 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前进。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文明的河流不止西方这一条。他在其著作《历史研究》的结尾处,写道:当作者进行他的广泛研究时发现他所搜集到的各种文明大多数显然已经是死亡了的时候,他不得不作出这样的结论:死亡确是每个文明所面对的一种可能性,作者本身的文明也不例外。 季先生说,中国文化,在西方人士眼中,并不是只有一种看法,只有一种评价。撇开唐汉盛世不论,只谈十六七世纪以后的情况,也是剖有启发的。在这一段时间,在中国是从明末到清初,在欧洲约略相当于所谓的“启蒙时期”。在这期间,中国一方面开始向西方学习;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也大量西传。中国经籍西传,不但影响了欧洲哲学,而且也影响了欧洲政治。 “(中国传奇)并不像人们所猜想的那样奇怪。中国人在思想、行为、感情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动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平易近人的,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他们还有一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你经常听到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不停,白天总是阳光灿烂,夜晚也总是月白风清。月亮是经常谈到的,只是月亮不改变自然风景,它和太阳一样明亮。……还有许多 典故 都涉及道德和礼仪。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中国维持到几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 -- -- 歌德《歌德谈话录》 这是歌德晚年说的话,他死于1832年。我认为政治和文化真的有很大关系。他死后没多少年,欧洲对中国的调子就逐渐改变了。鸦片战争使中国这只纸老虎的一切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西方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国学经典读后感3000字相关文章: 1. 国学经典观后感2000字 2. 论语读后感3000字3篇 3. 论语读后感3000字左右文章 4. 国学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3篇 5.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体会800字3篇
191 浏览 2 回答
165 浏览 3 回答
179 浏览 3 回答
256 浏览 8 回答
226 浏览 2 回答
327 浏览 3 回答
358 浏览 3 回答
180 浏览 3 回答
211 浏览 3 回答
270 浏览 3 回答
231 浏览 6 回答
89 浏览 5 回答
266 浏览 3 回答
281 浏览 4 回答
282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