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下室大面积渗漏原因:(一)设计原因1、片面强调结构自防水功能,不设柔性附加防水层。结构混凝土是由几种材料组成的一种非匀质复合材料,内部有许多大小各异的孔隙,通常是渗水的通道。即使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了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刚性结构仍不能抵抗诸如地震、温差变形、不均匀沉降等外力的作用,从而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形成渗漏水通道。2、有些工程的地下室,底板未设计防水层、或底板做内防水而只在围护结构墙外立面设置防水层,致使防水层不交圈,达不到整体密闭状态,造成渗漏,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二)材料原因1、防水混凝土原材料选用不好,水泥标号过低、过期结块、骨料粒径不符要求、含泥量过大、外加剂质量不合格等。2、柔性附加防水层选材不当。如使用耐久性较差的普通纸胎油毡或黄麻胎油毡;使用的防水卷材厚度太小,不耐穿刺易损坏;涂膜防水层采用水乳型涂料,由于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涂膜发生再乳化现象而变质,失去防水能力;选用合成高分子卷材时,未使用配套胶粘剂等。3、作为结构自防水的混凝土标号和抗渗等级越高,则单位体积水泥用量越多,其结果是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大量积聚,在降温过程中,混凝土产生温差收缩,造成结构出现裂缝;另外,目前地下室结构多采用泵送高强防渗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及水灰比较大,致使结构产生干缩裂缝。4、由于种种原因,施工单位使用劣质防水材料或偷工减料,如涂膜防水层厚度过薄达不到要求,起不到防水作用。(三)施工原因1、地基处理不好,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结构开裂和防水层破坏。2、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欠佳。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控制不严,振捣不实,养护不周,有蜂窝、麻面、孔洞等问题,导致地下室结构混凝土不密实,出现许多渗漏水通道。3、柔性防水层施工质量差。包括基层未达要求便进行施工,在转角处未予加强;在穿墙管道、预埋件、变形缝等部位处理不当,卷材与卷材搭接处粘结不牢等。4、涂膜防水层采用了外防内刷的施工方法,由于涂膜的强度较低,且与保护墙粘结牢固,当主体结构发生沉降时,容易拉裂涂膜防水层造成渗漏。5、回填土中含垃圾、碎砖等杂物,或未夯实,形不成防水帷幕,在地下室周围形成汇水区,当结构和防水层有问题时,就会发生渗漏水情况。(四)管理原因及其他因素影响1、管理不善,施工工序安排不合理,在有防水要求的侧墙或底板上随意开洞,埋管,却又不精心进行防水修补处理,导致渗漏。2、地震之类非人为因素造成的结构损坏而引起渗漏。二、治理方法:1、面层法:适用于结构的大面积渗漏水治理。一般情况下,地下室大面积渗漏水治埋无法在迎水面进行,只能在背水面处理,故在施工前,应进行引排水,以防止新做的防水面层被有压水冲坏。 面层法具体作法为:选择漏水量集中部位,开洞埋管使水从导管流出。根据漏水量大小,可于一处或多处埋管引水,找不到漏水点时,可在墙体下部埋管引水。然后在不漏水部位按照材料使用要求,大面积涂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需分层抹压,顺序为防水素浆——防水砂浆——防水素浆,最后拨管堵水。对于混凝土轻微渗水,可用无机速凝止水材料涂抹在混凝土表面,戴橡皮手套反复揉搓,直至不见水影为止。对于有明显渗漏水的孔洞和缝隙,按孔洞和裂缝渗漏水处理的方法,逐个进行止水处理。 对于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水压较小的不甚严重的慢渗漏水时(如冒汗、洇湿等)可于背水面涂刮聚合物水泥素浆,使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覆盖层,起到防渗作用。具体作法为:将基层表面处理平整光滑,凹凸不平处用水泥砂浆填平、压实抹光,同时除去基层表面灰尘、油污等,以利防水层粘结牢固。上述工作完成并检查合格后,即可按使用说明涂刮选定的聚合物水泥素浆。2、注浆法:遇有地下室大面积渗漏水时,也可采用注浆方法处理,根据渗漏水情况可在结构上布置注浆孔,可布点成梅花形、三角形或一字形,然后进行注浆处理,以在结构内部形成防水帷幕。此外,还可采用“面层封闭注浆”的方法,即先下管引水,然后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大面积抹面,待砂浆强度达到要求后,从引水管注浆堵水。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