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15日在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改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和课程,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王定华强调,要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未来将对师范专业进行专业认证,认证优良的可以颁发教师资格证,认证一般的毕业生要参加资格考试,认证较差的取消举办师范专业的资格。“要强调教师的基本功,回到初心,回到基础,强调教师最基本的看家本领。”王定华说。
报道一出,引发关注。农林、理工、师范类院校都是专门类的院校,为啥教育部指名师范类院校不得更名?
这些年,
许多师范类院校向综合性院校转型
近年来,不少师范院校缩减师范生招生比例或者向综合性高校转型改名,一些招生规模较少、办学效益不好的专业被停招,师范教育面临被“边缘化”的隐忧。有人质疑,师范院校毕业生同样要和综合大学的毕业生一起考教师资格证,淡化了师范专业的师范性。
我国师范类院校最多,在行业性院校中占比最大,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就有120余所,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985全国重点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为211全国重点大学。她们被誉为“全国师范八大名校”。
这些年,在高校“改名热”的浪潮中,也有不少师范类院校改了名。比如烟台师范学院更名鲁东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更名江苏理工学院。
除了改名的,一些著名的师范类院校开始向综合性大学靠拢,比如华东师范大学明确,2015年起逐步缩减师范类本科招生,学校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师资培养将统一纳入教师教育学院进行研究生教育。
早在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在其百年华诞之际就明确提出,将在未来15年内,建成为一所综合性、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虞立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师范大学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只有14个招师范生,其他是非师范生。从2013年毕业生的情况来看,非师范类学生只有10%进入到教育系统工作,其他都是到各专业对应领域工作。
“三级”向“二级”乃至“一级”
的师范教育体系过渡
其实,从本世纪初开始,就已有大量师范院校纷纷缩减师范生招生比例或者向综合性高校转型。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洪新介绍说,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我国逐步开始在层次和机构上调整,实行由“三级”向“二级”乃至“一级”的`师范教育体系过渡,逐渐形成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参与的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中师消失,很多师范院校通过合并、转型、升格,变成了综合性高校,不再以“师范”命名。
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占比达60-70%
各师范院校师范生比例正在下降。在江苏省,2015年招生,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约占20%,江苏师范大学占25%,淮阴师范学院不足25%,南京晓庄学院不足20%,盐城师范学院则不足15%。在湖南省,1958年就开办师范教育的邵阳学院,目前正大力发展工科专业,57个本科专业中,只有2个纯师范专业,12个师范与非师范兼招的专业,在校师范生5000人。
根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方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占学校全部专业的比例已经达到60%到70%,非师范专业的在校学生也已经超过50%。
师范大学为什么不安于师范定位?
教育主管部门要求181所师范院校“不改名”的意见,其实折射出一个现实,即有部分师范院校并不安于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而是想“脱掉”师范这一帽子,为什么这些师范院校急于“脱帽”呢?
师范专业“不景气”,毕业生就业需求不旺
调查显示,现在全国每年毕业的师范生有60多万,但基础教育的师资需求只有25万,并且每年新入职的教师中,有四分之一来自非师范类院校的综合性大学。因此,师范院校都在压缩本科招生规模,像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就从2016年起逐步缩减师范类本科招生,把师资培养统一纳入教师教育学院进行研究生教育。
有学校认为:师范的“帽子”限制了学校发展
有的师范院校,想办高水平的大学,而目前社会评价高水平大学,都看论文、课题、经费,同时,也把高水平大学和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简单画上等号。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师范院校,就会把“师范”帽子视为办综合型大学的障碍,希望能摆脱师范约束,办综合性大学。
师范学校阴盛阳衰,快成“女儿国”
近年来,师范院校长期存在的性别比例失衡,也是一大问题。
据一些媒体报道,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800余名新生,校园里川流不息的人群几乎被女生“全线占领”,该校今年男女生比例几近1:9,稳居江苏第一;山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今年360多名新生,一共只有25名男生,男女生比例为1:13,尤其是英语四班,40多人中只有一名男生;湖南师范大学2015级5287名本科新生中,男生占比,女生为,女生比男生的两倍还要多。
近三年,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男女构成比例相对稳定。女性占多数,约为七成。
改名与否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关于“改名”的规定,其实折射出师范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然而,只有在教师地位和待遇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在教师的管理和评价科学合理并体现尊师重教指向的情况下,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当教师,才会有更多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愿意进入师范院校学习。如此一来,师范院校也就能招到更好的生源,得到更高的声望和地位,改名的动机也就自然消失。
所以师范院校改不改名,表面上看是师范院校本身的事,但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提高对教师的尊重程度,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感到有尊严有成就感,能够按照自己的专业思维去从事教学,这些都是更关键性的因素。
全国师范类院校名单(含民办和合作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