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是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翻译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 范文 一:高职 商务英语 翻译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探索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以期优化该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服务。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
1引言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课”,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框架及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然而,目前该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本科化、缺乏职业针对性、师资学科型”的问题。(江晗,2010)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院”)的实际情况,就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提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
2课程定位
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容易走入定位不清的误区。有的学者提出“现有高职、高专已经成立的翻译系或翻译方向最好主要以证书培训为主要目标”(穆雷,2008);有的院校干脆将课程目标单纯定位为通过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考试、获取证书。但是,通过走访我院用人企业得知,外语等级证书和翻译证书都不是企业所看重的指标或用人条件,真正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才为用人单位所器重。因此,不适合将考取翻译证书作为该课程的定位和目标,但可作为辅助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及 毕业 后的就业岗位所需。一方面,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基础较差,特别是双语转换能力较弱,即使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翻译课程学习,也难以胜任高端的会议交替传译,更不用说同声传译,只适合进行初级的口、笔译工作;另一方面,就我院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没有专门从事翻译行业的专职译员,所以不能照搬培养专职译员的外语专业本科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来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而应该按实际情况来做出切实的课程定位,以指导该课程的开展,培养毕业生工作所需的相应翻译能力。通过对我院应用外语系2015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及个别访谈得知,我系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小微涉外跨境企业,而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设置专职翻译岗位。毕业生从事的岗位群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跨境电商岗位操作员、跨境电商岗位推广及运营专员,从事销售、采购、跟单、商务策划、接待、客服等工作,他们在工作中的翻译活动主要包括涉外商务谈判、商务营销、接待应酬、国际会展、公司及产品介绍、日常文书和邮件处理等。这些工作任务的性质,突出了高职翻译的交际功能,决定了高职学生需要的翻译是一种初级实用型商务翻译;毕业生身兼数职,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在涉外场合兼顾翻译的角色,也决定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复合型译员”。(姚嘉五,2012)根据这两点,我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应定位为中英双向初级商务文本笔译和一般商务情景的涉外陪同口译,课程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小微涉外企业与翻译有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3教材改革
高校的传统翻译教材编排,一般沿用两条主线,一为“专题型”,关注的重点是不同专题的内容及表达;二为“技能型”,关注的重点是技巧训练。“专题型”教材包含的某些专题,如政治外交演讲、政府会议、时事、科技、体育方面的材料,或难度偏高或与高职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岗位关联较小,不适合用于高职的翻译教学;“技能型”教材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要求过高,往往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畏难情绪。以上两种教材,都不太符合高职 教育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回顾笔者所使用过的翻译教材,存在纰漏、拼写或语法错误等,部分内容要么过于陈旧,要么缺乏与区域经济相符合的素材,而且缺少音频或视频,也没有配套的教师用书,口译对话练习并不是英汉穿插而是全英或全中文,并不适合用来做翻译练习。基于以上现状,教材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在难度上,要贴近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重信息传递、淡化翻译技巧”(曾昭涛,2009)。传统的翻译教材对翻译史、翻译理论和技巧有较为详尽的阐述,但这往往对注重实用和实践操作的高职生缺乏吸引力,因此应该淡化,转而关注高职翻译的核心交际功能,即“信息传递”,不苛求翻译技巧的处理。其次,在内容上,应该对接 职场 ,摒弃政府 报告 、外交辞令、大型会议翻译的题材,选取与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相吻合的口、笔译素材,体现当地区域经济特点,融入当地特色行业元素。以东莞为例,作为广东三大展览基地之一,该城市每年举办各种展会30多个,因此将会展口译纳入高职翻译教材很有必要。东莞还有明显的特色经济,已形成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所以翻译内容也要考虑选取与这些行业相关的文本,以体现翻译教材的行业性。再次,在章节编排上,不宜把主题安排得过于广泛,应遵循典型翻译工作任务流程,把翻译课程项目化、模块化,这样既符合高职“工学结合”的教育内涵,又体现高职教材的特色。教材改革的重担落在高职院校一线任课教师身上,教师可以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取舍,再扩展补充与区域经济、特色行业相关的内容,也可重新编写出符合学生学情又满足就业需求的教材。教材的改革需要教师积极到企业单位进行调研和实践,了解实际翻译情境需要,收集具体岗位工作可能接触到的语言素材,编写真正实用的课本,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4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高职翻译课的老师多为科班出身,上课容易落入本科翻译教学的俗套,即采取老师讲授、学生练习、老师点评的方式,课程模式比较僵化,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知识构建中来,同时脱离了真实的商务翻译情景,学生学习兴趣低,容易产生倦怠情绪,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和人才培养目标,商务翻译课程应以典型翻译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环节,真正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岗位需求结合起来。例如,以会展陪同翻译这一模块为例,可安排以下仿真商务活动流程: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与外宾初次接触——参观家具厂、了解产品——商务合作洽谈——合同签订——庆功宴会——机场送行。实践教学中可穿插项目化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和合作学习法等,各种 方法 各有侧重、相互渗透、灵活多变,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理论教学”转为“实践教学”,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真正凸显高职教育特色。此外,还应加强语音室和口译实训室的建设,设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做到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氛围,让翻译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贴近岗位。
5结语
社会和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既需要能担当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更需要能胜任企业基层工作、懂商务又懂英语翻译的人才。高职英语专业的商务翻译课应该走出自己的特点,积极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翻译教学改革,采用切实的定位、合适的教材和有效的 教学方法 ,才能优化翻译教学,培养出优秀的高职高专实用性、复合型翻译人才,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
参考文献
[1]江晗.高职翻译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53.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123.
[3]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2008(1):43.
[4]姚嘉五.工具-公文-公式:高职应用翻译专业的定位[J].中国科技翻译,2012(3):55.
[5]曾昭涛.论高职应用翻译理论[J].上海翻译,2009(1):50.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范文二:高校英语翻译中西方 文化 论文
一、中西方文化在英语翻译方面的差异性
宗教文化也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也会因信仰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中国的宗教门派众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为道家、佛家和儒家这三个主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教义,如中国道家主张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佛教则主张佛祖则是至高无上的神,其法力无边,这也可以从我国古代语言中明显看出。汉语中有“天命不可违”、“借花献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语言表达。而西方则主要以__为主,他们只承认上帝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其无所不能,这在西方语言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无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于一切)等。因此,为了达到翻译忠实原意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二、提高高校英语翻译质量的策略
(一)导入异国文化
中西翻译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认识度和理解度,教师需要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导入到量的异国文化。通过将英语翻译与文化学习二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来提高学生们英语翻译的水平。但是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教师在导入异国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此外,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识外,还需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习俗的来源。例如,英语中有“raincatsanddogs”的习语,这句话用汉语可以表述为“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译就会理解为“下猫跟狗”,这样就明显偏离了翻译的本意。这句习语主要来源于北欧的神话 传说 ,传说猫跟狗对于风和雨等天气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又如“asstrongasahorse”(壮如牛),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意思来理解则成了“壮如马”了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个文化背景不了解,则会出现上述可笑的误译现象。
(二)介绍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
英语结构区别于汉语结构,其重视主题句和主体结构的构成以及 句子 结构连接过渡词的作用,并且侧重用介词和连词来表示句子和词组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很少用或几乎不用。另外,英语表述中特别忌讳重复,如果出现重复的问题,通常用省略、替换或代词的形式来加以表示,但是我们汉语中常用重复来表示强调。
(三)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
在学生掌握了上述英语翻译的基本知识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从而让学生们学会如何通过删减或增加词语来使语句变得更加通顺。常用的翻译技巧主要包括词类转换、增删词语以及拆分语句等手段。首先,词类转换作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手段,其主要是将那些由动词转化来的名词或具有动作意义类型的名词后接of的形式按照汉语中动宾 短语 来进行翻译即可。其次,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结构表述有所不同,只有通过增加或删减词汇才能够使意思更加忠实原文的含义。总之,中西文化差异性对于英语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从而使学生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并要在基础上教授给学生英语翻译的一些技巧,从而达到提高高校翻译教学质量的目的。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相关 文章 :
1. 外语翻译论文
2. 毕业论文用英语怎么说
3. 关于学术论文中文摘要英语翻译的思考论文
4. 英语论文
5. 文化对影片翻译的影响--外语翻译论文
6. 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及文体翻译
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不过建议你考大学的时候报英语系 那样会对你理想的实现更进一步(一般都是英语专业大学生报考同声传译) 你想了解的资料如下: 同声传译是指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俗称“箱子”)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传译成目的语,其译语输出通过话筒输送。需要传译服务的与会者,可以通过接收装置,调到自己所需的语言频道,从耳机中收听相应的译语输出。其翻译难度可想而知,所以作为“金字塔”的塔尖,同声传译也常常被称为外语专业的最高境界。 据报道,目前全球专业的同声传译人员总共也就2000多人。中国同声传译人才更是紧缺。据不完全统计,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仅25 30人左右,大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些国际交往频繁的大都市。近几年来,同声传译已被列为紧缺人才之一。由于粥多僧少,供不应求,处于买方市场的同传自然薪酬不菲,据专业人士透露,优秀的翻译每天能赚800美元,一般水平的翻译也能挣到4000元人民币。同传被大家称为含金量最高的“金领”行业之一。 需求紧缺和高薪待遇引来了不少羡慕和追逐的目光。同声传译怎么考?报考人员应该具备什么专业素质?国内是否具有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和培训?许多人对其知之甚少,急切想了解相关情况。笔者日前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同传专业的招生负责人和有关专家。 如何接受同声传译的专业训练 目前,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厦门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等许多外语学院开设同声传译课程或者培训班。由于对同声传译的专业程度要求较高,师资力量紧缺,国内仅有几家外语院校对同传进行研究生层次的培训和招生。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一些社会培训学校开设有同传课程,如新东方学校。现将北外和上外的招生情况介绍如下。 北外高级翻译学院同声传译(又称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设硕士学位,旨在培养英汉同声传译人才和其他高级口笔译人才,学制两年。考试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也于今年4月18日成立高级翻译学院。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学院目前下设口译系、笔译系和翻译研究所。口译系开设的会议口译专业课程,旨在培养胜任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工作的专业会议口译员。今年7月14日开始正式招生,8月15日截止报名。8月23日进行笔试,9月上旬进行口试。学制为两年全日制专业培训,完成课程者通过会议口译专业考试者将获得会议口译专业证书(Professional Diploma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通过全国硕士学位统一考试,完成口译领域硕士论文研究并答辩通过者可获得语言文学(口译研究方向)硕士学位。专业证书和硕士学位不挂钩。 报考者应具备什么素质 同声传译是各种翻译活动中难度最高的一种翻译,并非人人都能胜任。北外高级翻译学院办公室负责人告诉笔者,在国际会议那种紧张环境里,译员要能不间断地边听边译,是很不容易的。要学好这样的技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英语的听说能力要强,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语调要好,要思维敏捷,反应快,对国际问题有兴趣,知识面要广。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院长柴明介绍说,报考者除了能够用英语进行无障碍交流之外,关键还要对两种工作语言系统熟练掌握。另外,同声传译专业对从业者的专业知识、灵活应变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要求都非常高。如要对金融、经济、制造、市政、环保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且对非英语为母语的发言者口音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如对拉美人、印度人说英语的特点和方式有所了解。 口译专业属应用类研究生,考试不同于其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据笔者了解,入学考试多不开列参考书目,笔试也不考理论知识。笔试内容多为段落改写、填空、写作、英汉双向笔译、综合知识测试等实际操作的内容。这些全靠考生平时的知识积淀和能力培养。 该考试另外一个特殊性是该专业录取时以考生的复试成绩为主。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院长柴明熲教授告诉笔者,学员在入学考试时除了要通过笔试外,口试即复试是选拔人才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复试中才能对英文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客观的考查。 据了解,北外的复试包括: 1.视译:将一篇英文稿口头翻译成汉语。 2.复述:先听两遍英文录音(时间:3—5分钟,可作笔记),再将听到的内容用英文复述一遍。 3.面试。 上外复试包括: 1.演讲:从考试委员会提供的若干题目中挑选其中之一,作2—3分钟的即兴演讲。 2.复述:听1—2分钟的演讲,然后以另一种语言用自己的话复述演讲内容。 3.视译:听一篇短文,浏览该文1分钟,然后将其内容口头译出。 4.问答与对话。 专家建议 笔者就非外语专业的考生报考同声传译是否具有可行性等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专家认为,国内目前从事同声传译职业的多为本科外语专业毕业生。北外等院校录取的考生也多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是,国际许多知名同传并非都是“科班出身”,例如法国某知名同传就是数学博士。各大院校欢迎和鼓励非外语专业考生报考,但是同传毕竟是“金字塔”的塔尖,希望考生量力而行,理智选择,例如报考其他层次的口译培训(商务口译等),以免无功而返,收获甚少。 由于该专业的复杂性,想要通过相关考试最好要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而且按照国际惯例,这类考试要邀请联合国资深人士和专家担任评委。要成为同声传译员绝非一蹴而就的事。 专家介绍说,在国际上,同声传译有国际同声翻译协会(简称AIIC)这一行业组织。该协会成立于1953年,是会议口译这一专门职业惟一的全球性专业协会,负责审查、认定会议口译员的专业资格和语言组合,制订其职业规则、工作条件、道德规范和专业培训标准,推广会议口译最佳实践,并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开展集体谈判以确定会议口译员的待遇等。AIIC的会员身份被广泛认为是会议口译员的最高专业认证。目前,AIIC在世界各地有2600多名会员,中国大陆有20名,其中5名在上海。 国内对同传的评价多依据业内的口碑和成功经历。国内部分英语翻译、口译资格认证考试高级口译类设考同声传译。
已发送,请注意查收自己写的哦,手酸死了。不论怎样总得有个感情分吧~~
同声传译是指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 俗称“箱子” 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翻译成目的语,其译语输出通过话筒输送。需要传译服务的与会者,可以通过接收装置,调到自己所需的语言频道,从耳机中收听相应的译语输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设立在德国纽伦堡的国际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时,首次采用同声翻译,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型国际活动中采用同声翻译。 同声传译是各种翻译活动中难度最高的一种翻译,常常被称为外语专业的最高境界。 收入最高的“钟点工”每天收入四五千 在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近期发布的“非全日制就业人员工资指导价位”表中列出的54种行业里,同声传译以每小时最高2000元人民币的价格拔得头筹。 《北京晨报》记者找到一家北京的翻译公司,要到了同声传译价目表:英语类1天万~万元人民币,非英语类是万元人民币。一般需要2~3位译员组成一个同声传译组进行交替工作,上述价格为一个小组一天的翻译价格,据此推断,同声传译最低一天收入4000元人民币。 “同声传译员一天的薪水相当于一个白领一个月的收入,他们一天能挣五六千。”新东方的老师们说。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同声传译员于洋告诉记者,他们参加一天会议的薪酬是5000元人民币,而有的会议薪酬则会更高。会议繁忙的时候,比如3~7月和9~12月往往日程都会排得很满,有的会议都需要提前一个多月预订。“优秀的译员在会议高峰的时候月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甚至更高,所以对于优秀译员年收入50万或者更多也不足为奇。”于洋说。 对于外界传言说同声翻译的报酬高达每小时三四千美元,有多年同声传译经历,还曾经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担任过翻译的卢嘉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笑着表示没有这么多,但他坦言这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就拿北京来说,目前付给同声翻译的报酬一般是每天4000元人民币,这是每组三人的平均所得,如果不需要助手而独立完成翻译任务,最高的可以达到每天一万元以上。时间的计算按照8小时工作日进行,从会议开始到四个小时算半天,四个小时以上到八个小时算一天。此外,客户将支付同声翻译的食宿费用、机票费用、地面交通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总的说来,收入很可观。” 不缺钱,就是缺人 同声传译人才属于全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难培养的人才之一。全球专业的同声传译人员总共也就2000多人,中国同声传译人才更是紧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30人左右,至于国际上流行的在经贸、科技、政法等各个领域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同声传译人才仍是一片空白。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现在不管是哪里的国际会议,都离不开中文,都少不了来自中国的同声翻译。全球几乎天天都有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同声翻译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都是巨大的。据说,欧盟和澳大利亚甚至还请中国老师为他们培训同声翻译,同声传译的市场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了。 同声传译需求量成倍地增加,但是合格的同声传译的数量却增长非常缓慢。据介绍,目前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都不多,其他城市举办国际性的会议更是缺乏同传人才,需要从北京和上海去聘请。于洋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上海、厦门、深圳、青岛、哈尔滨、无锡、常熟、西安等城市他都去做过同传。在同记者交谈的一个小时里他就接到3个会议的邀请,但是由于时间冲突,最终只能接受了其中一个会议。许多企业或组织拿着高薪四处寻觅优秀的同声传译人才,却往往很难得到满足。 想当“同传”,一个字“难” 同声传译之所以能拿到绝对的高薪是因为人才少,物以稀为贵,之所以人才少是因为“难”,想当“同传”,太难了。 有资格加入“同传”学习的首要条件是通过高级翻译资格考试,然后加试“同传”,通过后才算入门。而实际上,能通过初级翻译资格考试就已经相当于英语专业八级水平了,从目前进行过的2年4次考试情况来看,通过率不超过10%,而通过高级翻译资格的更是凤毛麟角,口译的“同传”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再选优,可以说已经是登峰造极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一位老师介绍说。 北京语言大学负责同声传译教学的吴小璀老师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北京语言大学的同传专业每年只招收15名研究生,他们的课程设置也非常精心。“首先从母语开始锻炼,跟着新闻联播跟读,然后练习其他语言的跟读,每天坚持15分钟以上,而且保证不错1个字;然后练习翻译,这个过程贯穿3个学期。”吴老师把三个学期的具体过程展示给记者,第一学期给原稿看,翻译出来,然后进入翻译箱,训练翻译,用词造句和发音都进行调整;第二学期训练快速反应,此时老师不提供原稿,同学们过目了就进入翻译箱听声音进行翻译;第三学期没有原稿和译文,按照采访或者讨论的模式发言,同学直接翻译。“这样的训练过程是日本权威机构总结出来的,对提高同学的能力非常有效。”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老师告诉记者,即使这么苛刻的要求,这么地优中选优,读同声传译的研究生毕业后,能从事同声传译工作的并不多。“进入同声传译的门槛相当高,不是你读了研究生接受了相关培训或者考了同传的证书,就可以进入行业了,”于洋告诉记者,“公司或者客户在选择同声传译员时相当看重其参加过的会议经验,如果一个刚从学校毕业、没有经验的译员,几乎没有踏入同传圈子的资本。” 除了具备成熟的会议经验之外,进入同传行业还需要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吴小璀老师非常认同这一点。“进入同传一定要有人带。” 只能成功,不能出错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负责同声翻译的相关事宜,也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对同声翻译的工作进行考评。要看一个同声翻译究竟胜任不胜任,将会直接由所服务的会议各方来作出评价。一般会议结束后,主办单位、会场主席、专家、中国代表团、其他国家代表团都会对同声翻译的工作表示感谢,如果觉得你的工作很出色,他们会给予热情的赞扬,有的会直接邀请你下一次再和他们合作。如果同声翻译很糟糕,会场里当时就会有所反应,跺脚的、咳嗽的、说话的都有。 “外人看同声传译员,觉得我们是金字塔尖上的一群人,出入豪华酒店参加国际会议,收入一天顶别人一月,但进入同声传译这个行业非同寻常,行业里面的压力也非常人所知,在这里,你不能失败。”于洋这样告诉记者。 于洋向记者回忆了一次失败同声传译。那是在一个国际经济论坛上,当时与他搭档的一个译员工作经验不够,在翻译的过程中很多术语都没有翻译正确,而且对代表的发言内容没有把握好,所以翻译出来的内容让人摸不着头脑。会后,国外的一位客人愤怒地投诉说:“我花了1500万带着我的技术工人来开这个会议,但由于翻译的问题我们什么都没有听懂,这个损失无法弥补。” 于洋认为,这个行业的残酷之处也在于此,如果经历一次失败,不仅会给会议代表造成经济和精神损失,对译员而言,也会对以后的翻译存在心理障碍,并且愿意找他的客户也少了。因此,一般的会议上都由两三个同传译员搭档,每个人工作15分钟到半小时,然后就需要搭档替换。因为大脑一旦疲倦,就很难适应如此高速度和高压力的运转。 同声传译时小的细节也要注意。翻译箱里动静要小,因为翻译箱里的麦克非常敏感,哪怕是轻轻翻书的声音传到与会代表那里都是巨大的响动,所以译员要尽量避免小动作或者磕碰,女译员甚至要防止带大的耳环,以免造成响声。 日薪五千 提前预订:同声传译职业揭密 2005年11月17日 11:58 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中的27名中国会员 调查背景 仅27人获国际资格 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 “外人看同声传译员,觉得我们是金字塔尖上的一群人,出入豪华酒店参加国际会议,收入一天顶别人一月,但进入同声传译这个行业非同寻常,行业里面的压力也非常人所知,在这里,你不能失败。”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同声传译员于洋这样告诉记者。 同声传译面向市场的时间已经不短,但在很多人眼中,这还是一份充满神秘色彩的职业。记者走访了多位同声传译员以及培养同传人才的大学,他们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进入同传是幸运,坚持下去是挑战。” 同声传译·工作:同传挑战脑力体力 ■时间延迟:长短都有风险 时间延迟长了译员短时记忆负担重,延迟短了对句子理解可能不充分 11月12日,在国际土壤研讨会现场,记者感受到了同声传译的魅力。主讲人一开始发言,听众就可以通过耳机接听到几乎同速度、不同语言的发言。 “一般情况下,从演讲者开始讲话到译员开始传译,会有2至3秒钟的时间延迟。有的译员会跟得比较紧,时间延迟相对比较短;有的译员开始的时间较晚,采用相对较长的时间延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同声传译员于洋告诉记者,“时间延迟较长,能够对句子的结构和整体意思有很好的把握,但是它的风险就是不断涌入的信息可能会给译员的短时记忆造成较大的负担;反之时间延迟较短,对译员的短期记忆压力较小,但其面对的风险是有可能对句子总体理解不够充分,容易冒进。虽然策略不同,但很难说哪种形式更好,要根据译员不同的特点和习惯来选择。” 同传译员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很强,就是迅速吸收发言内容,在大脑中组织语言并迅速地脱口而出。留学归来、刚踏入同声传译门槛的徐然说:“同传人最需要的是短时记忆能力,记住一点内容马上说出去,如果内容在大脑里存储过多,脑袋会炸掉的。 ■发言口音:最令译员头痛 方言口音浓重的发言和语速过快的发言,对译员及其搭档是个考验 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同传译员冯京葆遇到了说话语速非常快的中方代表,而且夹杂着浓重的上海地方口音,“他不是在说普通话,而是在说上海普通话,这样的口音问题是译员比较头疼的,但我们也要很好地来处理。”冯京葆在自己的体会中表示,由于带有口音,而且说话语速掌握不好,他也难免听错某个词语,但等到说下一句话时,他就很快明白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迅速加以调整。 在一次包括老挝、越南、柬埔寨、印尼、孟加拉国等国参加的东盟八国国际会议上,于洋遇到的外国代表的英文发音带有很重的口音,于洋笑称某些外国代表简直就是“interpreter killer(译员杀手)”。“其中一个国家的代表发言几乎就听不出是英文,但是那位代表讲得却激情四射,搞得我和搭档叫苦不迭。” 代表语速过快,也让译员很头疼。在国际电力和能源高峰论坛上,因为发言时间有限,一位代表讲话跟机关枪似的,“有的代表发言根本不顾译员,我们只能跟着节奏调整,后来台上的一位中方嘉宾中间休息的时候到翻译间来看我们,表示对我们高负荷工作的理解,他说别说翻成英文,就连代表的中文演讲也因为速度太快,他仅仅是听都跟不上。” ■工作搭档:成败在于配合 一个人翻译时,搭档可以帮他记一些数字或难记的概念 徐然说:“一般的会议上都由两个同传译员搭档,每个人工作15分钟到半小时,然后就需要搭档替换。因为大脑一旦疲倦,就很难适应如此高速度和高压力的运转。” “翻译时选择一个好搭档至关重要,有时代表在说一些数字或者不容易记忆的概念时,一个译员翻译,他的搭档有可能就会帮他在纸上记录一些关键数字,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其他译员。”于洋向记者回忆了他知道的一个搭档失败的故事。在一个国际经济论坛上,当时与他搭档的一个译员工作经验不够,在翻译的过程中很多术语都没有翻译正确,而且对代表的发言内容没有把握好,所以翻译出来的内容让人摸不着头脑。会后,国外的一位客人愤怒地投诉说:“我花了1500万带着我的技术工人来开这个会议,但由于翻译的问题我们什么都没有听懂,这个损失无法弥补。” 于洋认为,这个行业的残酷之处也在于此,如果经历一次失败,不仅会给会议代表造成经济和精神损失,对译员自己而言,也会对以后的翻译存在心理障碍,并且愿意找他的客户也少了。 同声传译时小的细节也要注意。翻译箱里动静要小,因为翻译箱里的麦克非常敏感,哪怕是轻轻翻书的声音传到与会代表那里都是巨大的响动,所以译员要尽量避免小动作或者磕碰,女译员甚至要防止带大的耳环,以免造成响声。 同声传译·收入:年入50万很普遍 译员一天会议薪酬5000元,会议高峰期日程排得很满 记者从新东方学校的老师处获知,同声传译员一天的薪水相当于一个白领一个月的收入。“他们一天能挣五六千,但可能一个月就工作两天,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国际会议去参加。”新东方教六级的老师开玩笑说。 于洋告诉记者,这个老师说的情况在前几年可能属实,因为当时确实没有那么多国际性会议,但现在他开会就像赶场子。“我参加一天会议的薪酬是5000元人民币,而有的会议薪酬则会更高。会议繁忙的时候,比如3月至7月和9月至12月往往日程都会排得很满,有的会议都需要提前一个多月预订,”于洋说,“优秀的译员在会议高峰的时候月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甚至还要更高,所以对于优秀译员年收入50万或者更多也不足为奇。” 据同声传译专业网站介绍,目前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都不多,其他城市举办国际性的会议更是缺乏同传人才,需要从北京和上海去聘请。于洋告诉记者,上海、厦门、深圳、青岛、哈尔滨、无锡、常熟、西安等城市都去过,做过同传。在记者同他交谈的一个小时里他就接到3个会议的邀请,但是由于时间冲突,最终只能接受了其中一个会议。 名词解释:同声传译 指的是借助专用设施将听到的或看到的源语言的信息内容,近乎同步地准确传译成目标语言。国际上的惯例是三人一组连续工作三个小时,休息两个小时后再工作三个小时。 翻译箱 同声传译需要通过一套专用同声传译设备,才可将所需语言传递给众多与会人员。国际会议同声传译设备主要由三大部分“主机”、“翻译器”、“接收机”组成;有时为了保持较好的翻译声音效果,还需一间“翻译箱”。译员在其中一边收听代表的发言,一边转换成不同的语言翻译出去。 同声传译·培养:好中选优“登峰造极” 有资格加入“同传”学习的首要条件是通过高级翻译资格考试,然后加试“同传” ■三个学期严格训练 北京语言大学负责同声传译教学的吴小璀老师告诉记者,北京语言大学的同传专业每年只招收15名研究生,他们的课程设置也非常精心。“首先从母语开始锻炼,跟着新闻联播跟读,然后练习其他语言的跟读,每天坚持15分钟以上,而且保证不错1个字;然后练习翻译,这个过程贯穿3个学期。”吴老师把三个学期的具体过程展示给记者,第一学期给原稿看,翻译出来,然后进入翻译箱,训练翻译,用词造句和发音都进行调整;第二学期训练快速反应,此时老师不提供原稿,同学们过目了就进入翻译箱听声音进行翻译;第三学期没有原稿和译文,按照采访或者讨论的模式发言,同学直接翻译。“这样的训练过程是日本权威机构总结出来的,对提高同学的能力非常有效。 ■过“高翻”考试才是首关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一位老师介绍说,高级翻译和口译人才的定位很高,以北外培养高级同声传译的途径来看,有资格加入“同传”学习的条件是要通过高级翻译资格考试,通过这个交互式考试仅仅才是第一步,之后还要加试“同传”,通过后才算入门。而实际上,能通过初级翻译资格考试就已经相当于英语专业八级水平了,从目前进行过的2年4次考试情况来看,通过率不超过10%,而通过高级翻译资格的更是凤毛麟角,口译的“同传”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再选优,可以说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同声传译·门槛 会议经验是资本 吴小璀老师主张,做同传的人要具备很高的语言能力,包括组织语言、用词标准、翻译迅速、表达易懂等,还要喜欢看书。“喜欢看书的人会涉及不同的知识面,参加的会议遍布各个领域,译员也必须有所涉足。”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老师告诉记者,读同声传译的研究生毕业后,能从事同声传译工作的并不多。 “进入同声传译的门槛相当高,不是你读了研究生接受了相关培训或者考了同传的证书,就可以进入行业了,”于洋告诉记者,“公司或者客户在选择同声传译员时相当看重其参加过的会议经验,如果一个刚从学校毕业、没有经验的译员,几乎没有踏入同传圈子的资本。” 除了具备成熟的会议经验之外,进入同传行业还需要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吴小璀老师非常认同这一点。“进入同传一定要有人带。” 国际认证很苛刻 同传人大都认可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然而,记者从它的网站上看到,整个中国成为该协会会员的仅仅27人,其中17人在北京,10人在上海。在加入协会的规则中记者了解到,申请人必须具备超过150天的国际会议经验,同时与3个协会成员在一起工作过,并且需要协会成员的认可。 “说它苛刻,因为这些协会成员都是顶级的口译员,与他们在一起搭档需要机遇,首先是自身能力的提高,150天成功的国际会议也足以把一个不成熟的口译员锤炼出来,同时要做到这一步也并非易事,”于洋告诉记者,“说它可以实现,因为口译员这个圈子做得越好就越小,做得好圈子里的人都会知道,而且也乐于共事。” ●同声传译·链接 师资力量紧缺 由于同声传译人员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国内师资力量存在紧缺现象,根据专业网站介绍,国内目前仅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等为数不多的高等院校开设同声传译人员的专业培训班。据悉,目前同声传译人才十分稀少,尤其是缺乏尖端的传译人才。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刘老师告诉记者,他们一直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开办同传专业,“因为很多老师平时都需要借助工具书进行翻译,而同传要求放弃工具书直接翻译,对两种语言的能力要求都太高了,培养同传人才需要非常过硬的环境才可以。” 联合国的翻译接力 在联合国,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及俄文翻译是两人一组,因为这几种语言是单向翻译,即英文翻译箱只负责把其他所有该箱子能听懂的语言翻译成英文给听众,以此类推,但这四种语言的翻译箱一般不负责将中文及阿拉伯文翻译成自己箱子的语言。这就要求中文和阿拉伯文箱子要将中文和阿拉伯文分别翻译成英文或法文,前四种语言箱子里的翻译再听翻译出来的英文或法文分别翻译成自己箱子的语言;这叫做“翻译接力”;这时,如果第一个翻译出的是英文,那么英文箱子就不用工作了。
同声传译:一种译员在一方讲话的同时不停顿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另一方的口译形式.因为译员的翻译与一方的讲话几乎同步进行,所以这种翻译又被称为同步翻译.同声传译也叫作即时传译. 在大多数情况下, 同声传译通过音响设备来进行; 译员在会场隔邻的房间传译, 需要听传译者自行用耳筒收听. 还有在有些场合中, 同声传译也可以不使用音响设备进行, 称为耳语传译. 办法是由传译员坐在听者的两旁以极微的声量将会议的讨论过程同时一一地翻译给听者. 同声传译的最大优点:时间效率高,可保证讲话者作连贯发言,不会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绪,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由于同声传译以上一些优势,所以被认为是效率最高的翻译形式.通常被国际组织采纳为大会发言的传译手段.同声传译有时也用于学术报告,授课讲座等场合. 同声传译既省时, 可以同时译成多种语言, 又能替众多的听者服务, 但却有一些短处. 1)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 2)合适译员不易找到. 3)准确程度较低, 容易引起误会. 4)保密程度低.参考资料:
226 浏览 3 回答
298 浏览 5 回答
165 浏览 3 回答
305 浏览 5 回答
94 浏览 7 回答
329 浏览 4 回答
253 浏览 2 回答
100 浏览 3 回答
85 浏览 3 回答
279 浏览 3 回答
262 浏览 4 回答
293 浏览 3 回答
110 浏览 3 回答
233 浏览 4 回答
322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