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院创立于1956年的佛教院校中国佛学院(The Buddhist Academy Of China)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全国汉语系高等佛教院校,是全国目前唯一一所开展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级佛教学历教育的佛教院校。1956年,中国佛学院创办于北京,院址设在北京法源寺内。2020年底将迁入海淀区凤凰岭新校区。基本信息中文名中国佛学院外文名The Buddhist Academy Of China创立时间1956年所属地区中国,北京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展开目录目录简介发展历程办学方针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学术研究参考资料发展历程中国佛学院于1956年9月28日在北京法源寺正式成立,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大师担任院长。中国佛学院的设立,既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佛教教育事业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有益探索,也是中国佛教教育事业展现出新的发展面貌的起点。中国佛学院的成立,揭开了中国佛教教育乃至中国佛教史上崭新的篇章。中国佛学院成立之初,设有短期学习班、专修班、研究班、藏传班。1966年,中国佛学院停办。[2]截止停办前,共培养汉藏佛教人才410名,其中汉语系学僧384名。1980年9月,中国佛学院在北京法源寺恢复办学,法尊法师担任院长。[1]法尊法师圆寂后,同年12月赵朴初先生继任院长至2000年。2003年一诚法师担任院长。2010年传印法师担任院长。中国佛学院在恢复办学之初,设立预科班,1982年开设本科班,1986年增设硕士研究生班,2013年试办博士研究生班。截止2019年,中国佛学院为全国佛教界输送僧才1000余名。办学方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的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佛教教职人员队伍。坚持中国佛教“八宗并弘、兼容并蓄”的特色,落实“学修一体化、学院生活丛林化”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爱国爱教、继承佛教优良传统、传承佛教事业发展的优秀僧才。办学目标是:生命成长基地、人才输出摇篮、佛教教育灯塔、四众心灵家园。院训是:多闻多思、知恩报恩。教学内容中国佛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按佛教专业课与公共课课程比例的要求,不断推进佛教专业课程和公共课课程体系设置建设。1.公共课课程:主要有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当代社会、中国宗教和引领信众能力培养四个模块。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10%,中国文化与社会课程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20%。学院还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院做专题讲座。2.佛学专业课课程:主要有因明学、布教学、大乘起信论、佛教文献学、佛教造像学、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南传佛教史、藏传佛教史、日韩佛教史、戒律学、中观学、唯识学、禅学、天台学、华严学、净土学等课程。培养方式中国佛学院自2015年起,为完善学制,改隔年招生为每年面向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和佛学院招生。招生对象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立志从事中国佛教事业的僧众。中国佛学院现有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在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委员会的推动下,2015年6月,本院率先推动首批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工作。自2015年以来,共培养3届本科生、2届硕士研究生。截止到2019年,中国佛学院共为106位学生授予学士学位,为10名学生授予硕士学位。学术研究1985年,中国佛学院创办学报《法源》,作为师生共同耕耘的学术园地;2010年,《法源》更名为《中国佛学》,并正式成为中国佛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佛学研究学术刊物。截止到2019年,《中国佛学》(含《法源》)共刊出45期。2010年以来,将中国佛学院历届研究生毕业论文整理编辑,汇集成《法源文库》正式出版。2013年3月开始,中国佛学院组织相关教师先后编写课程相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