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阅读伍海云老师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微课10讲》,从课题前需要准备的事项,到如何选题、申报、开题、过程研究和结题,本书做了详细而智慧地介绍。每一节后面的“拓展微课”视频也是精彩纷呈。这本书类似于做课题方面的工具书,根据所需灵活查看研读。 一、小课题及其特点 小课题,也叫微课题或微型课题,是指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微小的、突出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且有能力和条件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小课题是一种贴近教师、贴近工作、贴近实践的草根式研究,有十个基本特点: 1.小——问题小、切口小、研究对象小(本班学生,不超过本校)、研究规模小(1—3人)、投入小。 2.真——真问题(客观性、价值性和创新性)、真研究(过程性材料,研究数据、研究结论)、真成果(观点创新,实践具有参考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理论和实践意义) 3.明——明确,问题明确、对象明确、范围明确、目的明确。问题不等于课题,需要经过提炼、分解、进一步明确才能上升为课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具体化,使小课题研究的问题非常明确、对对象、范围和目的进一步界定和确定,才能问题变成可研究、能研究的小课题。 4.专——专业问题、专门提出、专心研究、专门解决。 5.短——时间短(6个月左右)、内容短(研究报告3000字以内,研究论文1500字左右) 6.平——符合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水平,平民化。 7.快——结题快、见效快、取得成果速度快、心情愉快。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个问题,确定一个课题,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一点点改进和推进。 8.活——即灵活,形式活、内容活、要求活、过程活、管理活、成果活。 9实——选题务实,要求现实,过程踏实,结果真实。 10.用——课题实用、成果有用、实践应用。 二、问题是资源需库存 小课题研究源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是宝贵的资源,遗憾的是很多教师让这些宝贝悄悄流逝,没有抓住的问题仍然是问题,它不会自动转化为资源。 作为一线教师,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问题。从学科教师的角度看,为什么老师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不会?为什么学生主动学习的少、能够积极思考去主动解决问题的更少?上课学生为什么不爱主动发言?为什么学生听课无疑问、除了个别具体知识之外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课后大量作业真的合理吗?现今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成长有利吗?在新高考背景下应该树立起什么的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 作为一名班主任,从班级管理和建设的角度看,班主任如保姆一样操劳、辛劳的价值在哪里?班主任如何解放自己、成就学生?班级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是什么?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班主任的威信如何构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如何建设?班级学生有多少种类型?可以采用的育人策略有哪些?如何打造优秀班集体等等...... 平日遇到的问题大多都很小,也都是具体的,不留意稍纵即逝。需要建立一个问题库,把各种问题随手记录,什么问题、当时是如何处理和解决的,这个问题的普遍存在还是个别现象。有了问题意识,建立起问题库,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解决的方法也会越来越多样。从中挑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与同行进行广泛交流和探讨,即进行头脑风暴,把出现这个问题的各种原因都列出来,同时查阅文献资料,汲取他人智慧,看看他人对这个问题研究进程,已经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尚未探索和研究,这片未知就是自己研究的田地。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做课题,带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更具有研究和应用的价值。抓住一个问题开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研究,研究推动问题解决的速度。从小问题入手,从一个问题开始,这个问题在当时具体条件下普遍又典型,研究过程也是寻找解决良策的过程。一个问题通过研究解决了,然后开始下一个问题,以点带面、以点成线,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增强,师生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和谐,这样进入一个良性的教育轨道。 这样说起来不是很难,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耐性、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这样的研究是真研究,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小行动,但影响却是深刻、长远。 三、关于教师做课题的几点思考 1.教师为什么做课题? 这是对做课题目的的思考。有的老师课题做的很好,但课堂教学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成绩也是平平;有的老师教学很好,深受学生喜欢,教学成绩也很好,但不爱搞教学研究。这两种都是教和研的分离,前者对教师自身的学术理论研究有意义,但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后者实践经验丰富,但影响面窄,不利于师生更长远发展。如果从评职称等功利性目的做教研,那是为了教研而教研,意义不大,要学生将所做之事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教师做课题是为了促进教育教学,让学生学习更快乐,教师工作更有趣,师生的生活更美好。 2.教师如何做课题? 这是对做课题过程的思考。做课题需要读书、学习。没读海云老师这本书之前,对课题的很多认识肤浅又走偏,所以课题立项被拒也是顺其自然的事。认真学习他人经验和智慧,形成对课题正确的认识,知道从哪些方面着手开始准备,如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上升为研究的课题。如果不经过学习,认识问题的角度和高度都不行。 做课题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海云老师说一个小课题研究,至少需要看100篇相应的研究论文。课题立项申请书中有一项“文献综述”,要求一个人在研究问题之前要清楚他人对此已经从事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取得何种成就,这些智慧果实是否可以解决自己当下的问题。如果经过查阅,发现他人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成熟的结论,其中的策略和方法可以指导自己的实践,那么这个研究就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大量查阅资料的过程,也是与同路人对话的过程,因为这个问题,大家相遇在文字里,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吸收智慧的过程。 做课题需要平日常积累。写立项申请书是几天的事,但一个优质的课题功夫都在平时。确定下要研究的问题后,通过阅读、行动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寻找问题背后的主因和解决问题的良策。原因定位要准确,解决办法才是有的放矢。课题研究成果回到教育教学实践才是完美回家。 3.教师做课题的时间要多久? 申报课题是一年一次或两次,有了小课题研究之后,最多一年也只能申报两次。如果真的想有做教师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做课题和是否申报都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做课题如果能够转化为教师工作所需,如吃饭、喝水一样,成为教师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教师的幸福感也就自然而然地到来了。 教师做课题的时间要多久呢?应该是做一天老师,就做一天课题,因为只要有学生在,问题就在,那么课题自然也就在。 做一个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教育工作、勇于教学改革、浸于教育研究的教师,体味其中滋味,享受为师之乐。 海云老师说“做小课题研究,做大作为老师”,这个思想为老师们指出一条教育成功幸福的路径,大家结伴同行做小课题、争取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