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父亲的800字作文精选范文
父亲是一个的巨人,为家撑起一片生活的空间,让我不受风雨的打击,感谢父亲。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父亲的800字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关父亲的800字作文1
现在的我,还是学不会在你面前撒娇,也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
现在的你,开始主动听取我的意见,不再独裁霸道。
我写过关于父亲的好多文章,一直就写不好,我是这样又懒又笨,什么事都做不好的人,没有给你带来多大骄傲,却一直被你所温暖。
--题记
夏日晚,游于江边,见父亲斑点白发,有感于斯。
我与父亲生活也已有十余年,我认为我早已熟悉他的一切,他的脾气是很怪的,他的性子是很直的,从不会绕弯,一头撞向南墙的那种直。我想来那必是教书先生骨子里惯有的倔,他年轻时一定为此吃过很多亏,可他总认为吃亏是福,也算是为那份倔找到了理由罢。
我觉乎自己的性子也是直的,我既兴奋又惶恐,兴奋的是想来以后必定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惶恐的是总要为此吃很多亏。再早一点的时候了,父亲教我念书,“王丁”二字我读成“王宁”。父亲及时纠正了我的错误,再读到它时,我依旧“王宁”。重复几次,父亲恼了,他就用他为我制办的细条子抽打了我的手心,我手心传来的痛楚夹杂着满心委屈迫使我哭了出来,我为我的倔吃了亏,父亲说那是犟。
父亲是严厉的父亲,母亲便成为了可爱的。每次被父亲责罚后,我总会一头扎进母亲怀中,母亲是庇护所,我在母亲怀中放肆的哭,控诉着父亲的恶。若是在父亲面前,我还不能哭,哭几声便得停止,不然那条子又不知道从什么方向下来。我是极不喜欢父亲动武力的,思想他就不会有打在女儿身,痛在父亲身的感受吗?父亲并不会有,他只知道"黄金条下出好人;不打不教不成才”这些庸俗观念。母亲竟为他说好话,说他爱我得很,小时候还时常让我睡他肚子上咯。
因为父亲是教育工作者,所以从小到大,我受到的都是极为严格的家庭教育,一路走来也算都顺风顺水。直到中考失利,我与我满心期待的市一中失之交臂。而后我才明白,人生就是这样,命运值得敬畏。后来,父亲告诉我,他也曾想过靠点关系花点钱让我去上市一中,但最终他还是决定放弃这个念头,因为他想让我知道,不会永远有人替我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我终归要学会一个人面对这些人生的考验,也总要明白该怎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父亲的爱就像树的年轮融入四季一样,静静地渗入我的生命里了。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我和父亲,我们两代人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其实父亲的白发不是老,是年轮的迹印。他让我的青春岁月多姿多彩,道明了我前进的方向,我感恩他为我付出的一切。
他,即是我的父亲。
有关父亲的800字作文2
父爱往往最容易被忽视,但却是最苦骨铭心的。
我的父亲,平凡的无法再平凡的一个已经上的年纪的“老男人”。他是我生命中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个男人,他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最无私的父爱,这其中还包含了他那早已干涸了的泪水和那淌不完的汗水。
八年级的学生正面临升入九年级的一道坎和生史会考,每个人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而我则更加不例外。我生活在,成长在一个农村家庭里,家里情况还算过得去,紧靠我那年进50的老父亲在烈日下顶着风冒着雨得干活,拼命地干活。仅靠那几千块钱的工资,来养活我们娘仨。家里省吃紧用的把我姐供上了大学,现在全家人都把第二个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感觉压力很大,心情又很郁闷。家里惟一可以发火的人便是我那老父亲,每次我在母亲那里受了气,便朝着父亲鬼吼鬼叫。可笑的是每次骂完他,他还是保持着一脸笑容令人无法生气。
记得那是小学的一个冬天,外面寒风刺骨,几乎所有人都在家里摆在暖暖活活的被窝里,惟独我那傻父亲一个人在外面扫街道为行人扫出了一个通道,可奇怪的是这股道直通向我家而别处根本没有通道,我没当回事,可直到后来回想起,才知道这层更深的含义。
高尔基说过:“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父爱是水。
父爱正是因为是无声的,所以才引人耳目;父爱正是因为是无私的,所以才惹人敬佩;父爱正是因为是完全付出的,所以才是最伟大的。母爱若是有声的责备,那父爱便是无声的呵护。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当所有人都在传唱母爱时,父爱所面临的不是孤寂的寒冬,而是另一个春天。
年迈的父亲还在付出,我也开始为开启父亲生活的另一个天地铸造一把爱的钥匙……
有关父亲的800字作文3
人们常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也有人说,父亲是家中的精神支柱,是全家的避风港。在我看来,父亲是冷峻的石头,无论我做的怎样优秀,他的回答只有——沉默。
记得那一次,我住在外婆家。忽然想起我的作业本忘在家了,当时非常急需,但家离外婆家有二公里远,要步行是不可能的了,这会儿只得拜托父亲开车送。谁知我还没开口,父亲一把将我拉上车,抛给我一句:“你妈跟我说了,走吧。”我刚回过神,车子已经开动了。
望着坐在车座上这位泰然自若的.父亲,我不禁问了自己一句:“我的父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始终捉摸不透。“好了,下车吧。”这时父亲突然冒出一句话。我茫然望了一眼窗外,“不是……爸,这还没到家呢……”“我只是出来散步,顺道载你出来罢了。书落在家里,那是你粗心的缘故,你为此付出代价,那是理所当然,没人会替你干苦力。”父亲完全不以为意。我的心抖了一阵,没想到父亲居然不肯从这样悠闲的休息时间中抽出那么一点时间来送我回家拿书!瞅一眼父亲,他的那眸子里折射出一股不容分说的力量,我迅疾下了车。
车子从我的身旁擦肩而过。空旷的马路上,频频驶过几辆轿车,我被彻底丢到了另一个空间。骤然间,下起了雨,我小跑着穿过马路,任雨水打湿我的手背…
眼看着就要到家了,我赌气似的对自己说:“我自己没车照样能回去!”拿回了书,雨还在没完没了地下着。因为没准备伞,雨淋了我一身。当我正准备想找个地方歇息时,面前忽然出现了一把熟悉的蓝色的雨伞,猛然一回头,是父亲!背后还停着那辆车,原来父亲打从我关上车门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跟踪”我,散步只不过是个充满爱意的借口。
车灯照亮了地面,也照亮了父亲的眼睛。我清楚地看到父亲眼里的泪光,充满了心疼,也充满了关怀。那一刻,我突然醒悟:原来这就是我的父亲,这就是他对我的爱,只是和母亲那种爱的方式不同。不由自主地,一颗颗泪珠从我的腮边滑落下来,与雨水融在了一起。我不知道父亲看见了没有——我怕他看见,笑我没出息;却又希望他看见,知道我了解了他的爱。
有关父亲的800字作文4
我的爸爸和我关系非常铁,像好朋友一样。有时候,我喊他“旭哥”,他喊我“小沐哥”。爸爸出生于1978年,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这一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在爸爸40周岁生日那天,我对爸爸说:“旭哥,祝你生日快乐!越来越帅哦!我作为一名小记者,能采访您吗?”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我的第一个问题:爸爸,你小时候吃什么最开心啊?
爸爸听到这个问题感慨地说:“小时候我们家很穷,有白米饭吃就很开心了。那时候,我最盼望过节了,过节就可以吃到肉。哪像现在的孩子,拥有那么多美食。可他们不懂得珍惜,要么挑食,要么浪费。不过, 小沐哥没有挑食的毛病。”我知道爸爸是在激励我,其实,我也有点挑食的。我心想:以后要改掉这个坏毛病,也不能浪费粮食。
我的第二个问题:爸爸,我最喜欢玩魔幻陀螺。你小时候有没有魔幻陀螺?
爸爸笑着说:“别说魔幻了,一般的手动陀螺都没有呢。我们都是玩自制木头陀螺。用细绳缠住陀螺腰部,然后猛地一甩,木头陀螺就开始转了。”我听了很惊讶,忍不住说:“听起来也挺好玩的, 不过这也太落后了吧?”
我的第三个问题:爸爸,你小时候有做过什么趣事吗?
爸爸连声说:“有有有!”爸爸小时候热爱劳动。一次,奶奶让爸爸帮忙去菜地里锄草。爸爸撸起袖子,干得热火朝天。奶奶回头一看,爸爸连草和菜一块儿都锄了。后来,奶奶和爸爸又一起把菜都种回去了呢。我听后,笑疼了肚子。
我的第四个问题:爸爸,最令你记忆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爸爸告诉我,虽然他小时候很爱劳动,但是不太会干活。一次,他在地里帮大人们收花生。他用小抓钩抓花生,可是没抓出花生,倒是将抓钩扎进了右边的小腿,留下了疤痕。爸爸边说边卷起裤腿给我看。我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爸爸的伤疤。其实我还挺羡慕爸爸的,我都没机会使用农具。
爸爸一会儿就忙工作了,今天的 “答记者问”告一段落,我有点意犹未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一定要好好珍惜, 认真学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加油,旭哥!加油,小沐哥!
有关父亲的800字作文5
老师在星期天该我们留了一个特别的作业——让我们向爸或妈说一声“我爱你”或用纸条传递这句话 。
一路上我思绪(xu)万千,迈着(zhe)沉重的步伐,心想:唉!这是什么作业?不如(ru)别做了,瞎写一写算了!转念又想,万一被老师的“火眼金睛“看穿了怎么办?还是做吧!想着(zhe),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家门口,直径走入卧室,坐在床上挠了挠头,脑子一片空白。明天我就要回奶奶家了,必须在今天晚上完成。干脆在纸上写,然(ran)后递给爸爸。说干就干,我拿了一张信纸,上面工工整整的写着(zhe):“爸爸我爱你”“叮铃铃”爸爸回来了,我马上那上写好的东西,把手背在后面,大摇大摆地走到爸爸面前,说“爸!”
一个字刚刚蹦出来,下面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因为我是个女孩儿,不善于表达,也不一直和爸爸在一起,有点羞。爸爸见我吞吞吐吐,便严厉地说:“是不是又有事相求?”“不是”“那是什么?”我无语对答,只有低下头。“不是?还是有事相求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大声说:“这有一份信,你自己看一看吧!”说完便跑到了沙发上,遮着(zhe)脸,好想找个地缝转进去,爸爸赶忙打开,他(tā)盯(ding)着(zhe)那纸,呆呆的一动不动,似乎陶醉于其中,直到妈妈叫我们吃饭,才醒过来,吃饭是他(tā)变了,不是给我加肉就是说“多吃点,长身体.”这简直是一个新的爸爸,不是以前淡漠的、淡漠的爸爸了。我心想:难道是因为我的一句话吗?
爸爸以前什么事也是让我自己做,作业自己思考,我这时才醒悟,这全是为了我,父爱是水,水是透明的,就像父爱那样,没有任何杂色的爱……我还想对爸爸说:“我爱你!”
无论写什么,只有主题鲜明,才能让人读出 故事 的思想感情,产生感悟。那么笔尖流出的故事满分 作文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笔尖流出的故事满分作文800字,欢迎大家来阅读。
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800字1
国画 ,初次相见,如同一位不施粉黛的清水美人,融入你的生活,使我深深地痴迷于她,抛开心中的压力与烦闷,与画中走出的古人忘我倾诉。认识你,我从不后悔。
提起笔落在纸上的那一瞬间,繁重的学业与压力,都能从这墨香中被排解。国画离不开笔墨纸砚,轻展开微微发黄的毛毡,那微卷发黄的毛边,吸收了无数的墨之风韵。稍挤几滴墨在那青花小碟,总比不上磨出的墨来的浓重、醇厚。我至今还珍藏着初学画时,外公赠予我的金龙纹墨,只是当宝贝一样赏看,我绝不舍得用。轻嗅那种独特的气息,缓缓展开,像翻开一页诗扉那样悠长。脑中浮现出的画面,似乎水与墨的交响曲,不断回放。看着那细如发丝的笔毛一点点舒展腰身,一根根仿佛在摆着手臂,任意的舞蹈,内心期待着纸与毛笔的亲密相拥。 工笔画 ,用极细的线条勾勒,更考验手腕的力量,悬腕垂笔,时而苍劲有力,有时圆滑曲折。花儿的质感,刚中带柔,需要反复练习,花儿那水嫩柔软的花瓣儿,手法也十分不易。追求完美,是对景物最好的尊重。虫儿薄薄的羽翼,叶上晶莹的露珠,便是最打动人的灵动细节。
要说最感激的,还是我的老师,一曲《广陵散》,古琴与墨香相配,很是平静,基本的技法靠老师多年的 经验 ,早已是烂熟于心。他绝不容许毛毡上有半点污迹,只因国画不能有半点差错。一处未干的墨痕,即可毁了你几天的努力,这是老师一直强调的。老师时常给我们讲他与毛笔的故事,遇到良笔,他总会大量购买,好好保养。只因经常停产,必须好好珍惜。
他不仅教我绘国画,还经常讲画作背后的故事:白娘子那一袭白裙和英气的眼睛,仿佛跃然纸上,讲述那段凄美的爱情;林黛玉那淡雅的衣裙,流淌着悲伤的气质。这些故事,我绝不会淡忘,那透过画质传来古人的气质,让我无比痴迷。 我不后悔我做的每一个决定,它让我成长、蜕变,是我人生路上一条不寻常的旅程,让我时刻铭记。
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800字2
一张纸,铺开一世书香;一滴墨,建起万丈豪情;一行字,习得百家风骚。 文化 如树,所谓繁枝密叶,不能舍其墓也,所谓文化之墓,其过于书法也。
历史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文字的记载,数千多年前,当我们在龟甲上烙印下我们的印记时,汉字注定了他的不平凡。或许觉得龟甲不够高贵,我们开始在象征尊重的钟鼎写下我们的文字,随着历史的推移,春秋战国的来临也带来了篆书。随着秦的统一,当抄书的奴隶们觉得篆书实在繁琐时,隶书就在他们的刻刀下诞生了。随着纸的推广,书法更多地让人觉得惊艳。南北朝,王羲之的一篇《兰亭序》将行书的行云流水发挥的淋漓尽致。唐朝,这个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刻,颜真卿将楷书推上了巅峰,而当人们还在惊艳于这个书法大家时,张旭,还素又用 草书 彰显了狂放豪迈的气魄,不管历史如何推移,人们总会用最惊艳的表演向人们展示书法的魅力。
书法的主要审美又端庄雄伟,飘逸秀丽,工整精细等。不同的审美风格,通过美学所说的移情作用,使人对生活危害人性的美得到感受和联想。书法魅力的一些基本原理如行笔缓急的节奏,点画的呼应,结体的平衡,章法的疏密得当等,其实不仅是书法的要素,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人处世的要素。
颜真卿总是不陌生的,他那忠正的人品,加上他的勤学苦练,成就了他的一代书豪。他的作品流传至今,仍被许多人研究,试图领会他的书法的灵韵,并学习他崇高的人品。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与人格的完美结合的典例。欧阳修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视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宾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可厌也。”由此可见,颜真卿的书法与他的人品是分不开的。书法人品,相伴相随,在颜真卿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化如树,历代书法家便如其枝叶,他们吸收天地精华,或向阳生长,或探头吐芽,或栉风报雪,所为的都是拥有一个稳固的根基,以便更好的成长壮大。我们的文化之根终会迎来明媚的光。
拂尘,明目,静心。在尘土飞扬的喧嚣中,让我们一起品尝那份难得的宁静。
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800字3
一缕阳光从人群缝隙中照到陆天眼前,他紧紧地盯着阳光照耀的地方,那儿有一团雪白的绒团在颤动。
突然,从那一团“积雪”中冒出一双黑眼睛,小小的,直勾勾地盯着陆天。也许只有那么几秒钟,可陆天却觉得好像过了几个世纪一样。
那双眼睛一直闪烁着,倍加温和地看着陆天。陆天的脚不由自主地向那里走过去。而那双眼睛,依然在耐心地等着他。
陆天走到“积雪”旁,仔细观察着它。这下,他看清楚了,这是一条雪白的小狗。
陆天轻轻抚摸着它,它也友好地舔着陆天的手。这只狗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心形的牌子,上面写着:朵朵。
“哦,原来你叫朵朵!”陆天说,“好,朵朵。我们回家吧!”说着,把朵朵抱了起来,向家走去。
一回家,陆天就让妈妈看这条狗。他妈妈是宠物医院的医生,也是有爱心的人。妈妈仔细地看着朵朵,边看边说:“这是一只健康的狗,一岁多。陆天,你先去给它洗个澡。”
陆天听了,忙给朵朵洗澡、吃饭,妈妈给朵朵去买狗屋。一切都做完后,妈妈才问起朵朵的来历。陆天一边抚摸朵朵,一边把知道的都告诉了妈妈。
“嗯,这么说,这只叫朵朵的小狗原来是有主人的。”妈妈说,“我明天打听它的主人是谁。”
从此以后,照顾朵朵便成了陆天每天最重要的功课。妈妈左打听,右打听,也打听不到朵朵主人的消息。
陆天和他妈妈当即决定,以后朵朵由他们照顾。从此以后,朵朵就成为了陆天家的一员。每天早晨,陆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跟朵朵说“早上好!”然后,朵朵摇着尾巴,和陆天一起吃饭、洗漱,再目送他去上学。中午、晚上陆天回来后,写作业时一定要朵朵陪伴。每个周末,陆天都要和朵朵一起散步。
如果哪一天,你遇上了朵朵的主人,请务必告诉他,朵朵在陆天家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800字4
夏去秋至,秋姑娘悄悄地来了,她带来了凉爽的天气,带来了黄碟飞舞,还带来了在秋日里悄悄绽放的桂花。
在美丽的校园里,有好几棵亭亭玉立的桂花树,枝繁茂叶,青绿色的叶片中间,一朵朵可爱的小桂花好似害羞的小姑娘,在茂盛的枝叶中若隐若现。虽然花形小,可它浓浓的香味,飘满在我们整个校园,深受大家喜爱。
这不,二班的王宁同学午饭后悄悄来到桂花树前,左顾右看,发现周围没人,上前摘了几朵桂花。这一幕刚好被他们班的班长李红发现了。李红走上前,大声地对王宁说:“你怎么能随意摘校园的花呢?走,跟我到班主任那里去!”说完,拉起王宁的手扭头就走。
二人来到了班主任办公室,班长向老师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王宁站在一旁,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低着头,一脸委屈。他既担心又害怕,脸早就涨成了猪肝色。心里想:唉,这下完了,肯定逃不了一顿骂,不定还要被请家长。
这时,班主任温和亲切的话语在耳边响起:“学校素来有规定不能随便采摘花朵,平时你表现都挺好的,为什么这次要违反校园规定采摘花朵呢?”王宁低着头小声说:“老师,我一个好朋友生病了,现在住院了,今天放学后妈妈会带我去医院去看望他,医院的味道太难闻了,到处都是药水味,我想摘一些带给他,放在他的床头,让香味给他带来愉悦的心情,早早康复。”
“哦……原来如此啊!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不过咱们还是到花店买些花不是更好?这样又不违反校规,是不是?下次注意哦,早点回班吧!”老师的手搭在王宁的肩上亲切地说道。
王宁悬着的心顿时落了地,面带微笑向老师点了点头和班长李红离开了班主任的办公室。
二人走出办公室,李红主动伸出手对王宁说:“王宁,刚刚听了你解释摘花的事,我觉得你是善良有爱心的人,可我今天没有听你解释,就把你拉到班主任那里告状,我对自己的冲动之举向你道歉。”
王宁也伸出了手,微笑着对李红说:“没事。”二人就这样握手言好了。
校园里,桂花似乎开得更盛了,花儿们也在为王宁的善良而高兴呢!
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800字5
月光映照着河水,河水缓缓地流淌着,一切都是那么祥和安宁,村庄里的人们都休息了,偶尔传来几声犬吠。
村庄中住着铁蛋的爷爷,他有一双粗壮有力的手,能毫不费力地修剪果树, 种植 庄稼,打理农活儿;也可以准确无误地画出各种图形图案;这双手几乎可以干一切的活儿,可它却永远没学会写字。因为爷爷不识字,错过了许多提拔机会,例如:他在造船厂时因为头脑聪明、吃苦耐劳,领导想要提拔他当工头。他却因不识字,不会填写复杂的工时表而落了空……
今年过年,铁蛋特意邀请爷爷来自己城里的家过年,可不管自己怎样劝说,爷爷没有来。
没过多久,爷爷病倒了,铁蛋因为担心爷爷的健康,特地请假接爷爷去医院看病,检查之后,听医生说爷爷得的是心脏病,因为病情比较轻,所以医生给他开了一瓶硫酸甘油片,万一心脏病发作可以把药片放在舌头底部,用来缓解疼痛,等医生来抢救。
自那天过后,铁蛋就回城里工作了,他走时又再三劝说爷爷跟自己去城里住,可爷爷又拒绝了,说:“乖孙子啊,你们新一代的年轻人要好好学习啊,别像我,不识字,老了以后就要吃大亏的!”“嗯,爷爷我知道了,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您要好好照顾自己!”铁蛋答道。
铁蛋走后的第三个星期,爷爷就因心脏病突发过逝了,是一位邻居发现了他,倒在门前的树下。医生知道这件事后感到十分不解:为什么爷爷当时没有服用药片呢?那天葬礼过后,铁蛋在树旁发现有一个被砸坏、已经变形的药瓶,正是那天医生给爷爷的。铁蛋看见瓶盖上写着:请下压拧开药瓶!他难过极了,也知道了在紧急关头,爷爷因为不识字没搞清楚瓶盖是怎么打开的。
第二年 清明 节,铁蛋来给爷爷扫墓,顺便把从市场上买来的一支钢笔和一本现代汉语字典,放在了坟墓两侧……
从那以后,月光下的小村庄里,好像无时无刻都回荡着一个老人读书时发出的洪亮的声音。
2021笔尖流出的故事满分作文800字相关 文章 :
★ 笔尖流出的故事一等奖2021作文素材
★ 2021笔尖流出的故事好开头优秀作文
★ 笔尖流出的故事高分作文2021
★ 2021笔尖流出的故事陆天600字作文
★ 2021笔尖流出的故事六年级上册优秀作文
★ 笔尖流出的故事2021铁蛋六年级作文
★ 2021笔尖流出的故事主题作文
★ 2021笔尖流出的故事小学生优秀作文
★ 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600字范文2021年
★ 2021笔尖流出的故事六年级优秀作文
比较文学研究因其研究物件是文学文字或文学现象,这就需要立足于文学现象或事实的文学性,不能脱离语言艺术层面或诗学,把审美现象替代为历史、哲学、宗教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中国比较文学的转向分析
摘要:中国比较文学在它的成长之路上经历了全面向西方学习、对外开放,关注比较文学自身文学性问题,再次回转归向东方的实践探索历程。但回归并不是一种倒退,反而体现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断成熟与发展的良好趋势。学界在开放与退守、文化研究还是文学研究、向西方看齐还是向东方回转等诸多问题上相互争鸣,各抒己见,共同把握著衡量比较文学“度”的围栏与框架,使得比较文学在平衡中不断发展,走向繁荣。
关键词:比较文学;对外开放;文学性;回归东方
时至今日,比较文学之跨界色彩鲜明,包容范围之深之广有目共睹。在其开放性和国际性不断滋养下的民族交流之树日益繁茂,但学科发展中也存在着学科边界日益泛化,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创新思维固化以及因缺乏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立足点而成为西方理论阐释的注脚等问题,这使得比较文学经历了一次深刻而严重的危机。对此,比较文学走向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国首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导高层论坛”提出了中国学者应找到民族文化的自我,与他种文化共同建构新的文化语境,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自觉的命题。叶舒宪也在其论文《论西方思想的“东方转向”问题》中谈及“比较文学学者研究的兴趣点发生了转移,因而呈现出一种‘自西向东’方向性的改变,‘东方转向’问题从某种意义来说具有其双重颠覆性,它既颠覆著西方沙文主义的知识现状,又质疑其社会科学的基本假设和思维方式,进而引发人们对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的探寻热潮,以及对其文化价值的重估”[1]。由此可见,针对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现状,学界基本上采取从东方文化与文学自身内部寻求未来发展的途径,这种“向内转”的趋势已然成为一种潮流,逆向与比较文学的“文化”转向,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比较文学的“人类学”转向等潮流沟通交流,双向疏通比较文学国际性之河。本文旨在归纳梳理转向时期的重要文献,勾画出一条近些年来比较文学转向路线。
一
中国比较文学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此时探讨重点还集中在学科建设是否具有合理性、学科的本体论究竟为何、比较文学的名与实等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上。同时,一些民族主义者丢掷“不忘国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等尖锐命题来挑战比较文学界因年幼而暂时的无所适从。中国学派所应对的方式就是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质的同时,吸纳法国影响研究学派和美国平行研究学派的学科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的同时,自创阐发法研究,用西方理论解读中国文学,从而推动中国文学国际化程序。正如曹顺庆所展望的那样:“在构建文化软实力上,他国化也给我们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研究路径。当前,如果要想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对软实力的两翼———‘拿来’和‘送去’的他国化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中探讨文化发展与创新的规律,分析既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资源基础,又能提高我们的文化影响力的文化传播规律。”[2]
由此可见,比较文学学者的确具备开放性的眼光,在研究过程之中立足比较文学这一根本特性,可以说没有开放性,比较文学自身难以为继,开放性是比较文学的动力之源。有三位学界权威无疑促进了比较文学未来发展的对外开放性。一是中国比较文学学术带头人乐黛云先生,她提出在当前文化转型时期比较文学研究应当更加关注“新的人文精神”,即以文化传统中“和而不同”思想为基,大力促进世界异质文化相互交流,多元共生。二是王宁教授,他在《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一书中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国际一体化的当下,人文学者应当充分顺承这一浪潮,推动中国文化与文学走向国际化。三是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孟昭毅教授,他在论文中谈及从文化多元主义的思想来分析,人们企图以强调不同族群艺术表达的多样性,来改变民族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而族群间的文化交流与连线,又以消解民族性的反作用在全球化时代表现得异常强大。因此,新的族群离散与族群融合也形成了一种冲击民族的力量[3]。
他认为,一个民族能够成立的前提是应具有相同的语言文字,独特的文化传统,积淀到一定程度的文化情结以及审美准则。而文化全球化恰恰在极力冲刷这一切,它让人们通过各种交流媒介了解他者文化,效仿他者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字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但是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主流的文化强者的偏好以及审美准则往往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文化弱者的头脑,因而造成其学术心态的失衡,在一味学习中忘记了自己研究的立足点。而这个问题恰恰是值得注意的,因为正是它敲响了比较文学开放性的警钟,学界应该反思对外开放“度”的问题,以及自身研究“质”的问题。在文化交流的程序之中,在强势的“他者”眼中,中国比较文学为欧洲中心主义所轻视,所扭曲,安门立户的阐发法不过被其当做一种注脚而非一门学派来对待。在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程序中,应正视其所存在的问题,一是阐发法既然过度依赖于对文学文字进行生搬硬套的理论分析,因此很容易成为西方先进理论的注脚,同时也局限了学界研究方法的创新。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比较文学研究应当从关注自身的“文学性”转向关注比较文学跨文化的特性,即文化转向。叶舒宪认为,由于比较文学具有跨语言、跨学科的重要特性,所以它能较早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形形 *** 的理论资讯,领先于一般的学科研究,较早地把握学科探索变异的节奏与趋势[4]。刘贵珍在评论王宁新著《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时介绍了王宁本人对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之间关系的看法。王宁认为,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并非单纯是对抗性的关系,其间也能达成通力合作。他们认为,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不是对立性的,而能构成一种张力,互相推动双方的发展。也有人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关注“文学性”,关注“经典”的做法有失恰当。因为当某些作品一旦被认为是“经典”,其中的某些杰出表达就具有了“文学性”。
而这种认定不过是特定审美情趣在读者的脑海中固化,它的背后竖立著某种具有统治秩序的意识形态之墙。人们呼吁“回归文学性”,“回归文学性经典”,他们实际上是希望能退回到这面墙体之后保护自己。但是文化研究则恰恰相反,它恰恰质疑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并试图从整体的历史关系中探寻其形成过程。持此观点的研究者必然是站在文化研究的立场上,而不是一个文学人的眼光看待此问题。二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泛化问题值得关注,并且有待改善。比较文学在其文化转向阶段虽然日胜一日,但渐渐脱离开了它的文学本质,从而使比较文学学科模糊泛化,边界不明。比较文学虽然具有包容性的特点,但又不是无所不包,否则就不能作为一个正统学科来界定它的内涵与外延。因此,孟昭毅教授在极为认真地反思比较文学本体论意义之后,提出比较文学学者应当关注对文学文字的细读。他认为,比较文学归根结底还是关于文学的研究,无论它包含的范围有多广,文字研究还是其最终的根基。离开文学的特性来谈比较文学研究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方式,这种现象的出现值得当代学界去反思。此外,还有一些文章也关涉到这一问题,如王志耕提出:“比较文学危机的真正原因是学科边界的泛化,其出路在于找到与文化研究分而治之的可能性。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其实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都具有明显差别。
文化研究的物件是文化系统中文化诸要素与艺术文字的隶属关系,比较文学则是文化系统中艺术文字的并置结构关系;文化研究致力于破解文化系统中非文学因素与文学的各种隐喻关系,是一种纵向研究;比较文学致力于破解文化系统中不同文学因素之间的各种转喻关系,是一种横向研究。基于此,比较文学应当放弃跨科际研究的属性,通过退守的形式维护其学科的完整性。”[5]这篇文章更为系统地分析了比较文化与比较文学在物件、范围、研究重点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文学应当更加关注对文学要素的研究。笔者认为如此的倡导自然有其合理的因素,但“退守”是否就真正把握了比较文学的脉搏?无论是走出去也好,退回来也罢,比较文学自身的特性决定着它发展变化的轨迹,学界需要认真体会它的“度”到底在哪里。因为比较文学在中国属于新兴学科,它还像个未发育成熟的孩子,自身的特征并未充分表现出来。
二
至于退守到何种程度,学界见仁见智。但较为权威的观点认为,回归后的“文学性”有了某种升级的意味,它不仅涵盖历史与传统,而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富有人文关怀。不仅注重文字中呈现的“个体”的生存境遇,更加关注其“人类学”走向。叶舒宪在《“世界文学”与“文学人类学”》中表示,原来人们关注“文学性是什么?”,现在则思考“族群的种类与各自的文学性”,还有“到底哪一种文学性具有普适性?欧洲中心主义标榜的文学标准是否能一直延续下去?”答案不言自明,因为欧洲中心论已经阻碍了比较文学健康平衡的发展,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内部的多样性构成,理所当然成为未来研究关注的焦点。这不仅仅为中国学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成为国外研究者转换新视角的巨大宝库。
于连的《对比较的重新思考》中谈及不应将“远东”视为一种欧洲理性的神话式反面,要研究这样的反面还要关注自身内部。这与叶舒宪提到的比较文学研究东方转向不谋而合。可见比较文学的转向趋势已经为中外学者所觉察。其实,当人们去关注比较文学“文学性”这一要素时,自然而然的会界定出“文学性”的范围。它的根基是文字,但是不止文字研究那样简单。它研究文学内部要素的问题,也关注文学研究的安身立命,发展趋势,独立地位等重大课题。简单讲就是比较文学是研究自身存在以及其存在的合理性问题。而关注“文学性”问题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到“东方转向的问题”。叶舒宪认为,西方世界虽然依靠强大的科技力量走上了繁荣之路,但是工业革命的成功却扭曲、异化了现代西方人的灵魂,很多人都经历了重大的精神危机,但是他们却不能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来治疗,因此,东方文化便成为他们所能找到的最好的解毒剂。20世纪西方哲学也同样在质疑自身传统的形而上学观。他们主张承继并发扬舒本华、尼采的悲剧意识,进而探寻东方智慧的神秘乐园,在伊甸之中寻找精神慰藉,开掘苦难之源。
这可以看做是比较文学实现其“东方转向”的外在条件。此外,叶舒宪在《再论20世纪西方思想“东方转向”》中,分别从哲学、经济学、生态伦理学、心理学、女性主义等方面论证了东方转向与中国密不可分。上述几种思潮已为中国学者广泛借鉴并加以运用,几乎研究任何一个稍有名气的文人学者,抑或诗人理论家,都要从这几种思潮择取一二加以分析,成为注脚解读的典型现象。但是这些典型的西方思想在经历了历史的冲蚀之后,也开始转向东方,关注东方,因为东方的特质是如此的明显,蔓延范围是如此的深广,存在数量是如此的巨大,它不可能因为距离的遥远而被永远忽视。比较文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它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全面学习西方、对外开放———回归文学性———再次回转归向东方的历程,这种回归并不意味着是一种形式上的倒退,反而体现出它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学界在开放与退守,文化研究还是文学研究,向西方看齐还是向东方回转等问题上相互争鸣,各抒己见,共同把握著衡量比较文学“度”的围栏与框架,使得比较文学在平衡中不断发展,走向繁荣。
这条回辙型的流动轨迹,体现出中国比较学界在学科体系中,在如此曲折的探索中不断地自我完善与自我更新,它仿佛一条长河一样沟通南北,跨越东西,将比较文学流动成一种国际性的学科。在交流之中不断重视自身的特性,不断丰富发展,精益求精。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广大学者能够真正做到求同存异,海纳百川,探索钻研,共同促进比较文学之大兴盛、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舒宪.论西方思想的东方转向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2***.
[2]曹顺庆.“他国化”:构建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有效方式[J].当代文坛,2014***1***.
[3]孟昭毅.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12***4***.
[4]叶舒宪.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后文学时代”的文学研究展望[J].新东方,1995***2***.
[5]王志耕.比较文学:在退守中得到生机[J].中国比较文学,2006***1***.
范文二: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构建思路
[摘要]自比较文学这门课程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蒙汉双语专业开设以来,由于比较文学这一学科自身及蒙汉双语专业学生的特点,比较文学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在建构主义理念下,立足于教学物件的实际特点,以蒙古文学为基点,不断增强学生民族文学认同感和责任感,努力培养比较研究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营造开放的课堂,是今后蒙汉双语专业比较文学教学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建构主义;蒙汉双语专业;比较文学教学
从1978年华东师范大学施蛰存教授开设比较文学讲座开始,比较文学在中国开始复兴。全国许多高等院校陆续开设了比较文学课程,进而设立了比较文学系。内蒙古民族大学于2010年将比较文学作为专业选修课***24学时***,面向蒙汉双语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并在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40学时***。从比较文学教学实践来看,以往比较文学课程都是在中文系或外语系开设,其物件大都是汉族学生。比较文学能够走进少数民族学生课堂,让少数民族同学了解比较文学,进而培养文学比较意识方面奠定了初步基础。这对于比较文学的全面发展和演进来说也是一件意义非凡、影响深远的事情。比较文学教学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如火如荼地开展的同时,在蒙汉双语专业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比较文学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有些问题是全国所有开设比较文学专业的高校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有些则是蒙汉双语专业所独有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丞须教育工作者反省并着力解决。
一、蒙汉双语专业比较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原因
比较文学教学一直是众学科教学的难点之一,从比较文学课程的开设及实践效果来看,大多数中文系的学生都觉得“有点难”、“没什么兴趣”,对于蒙汉双语专业的蒙古族学生来讲,这样的情况更为普遍而深刻。从学理层面讲,比较文学属于新兴学科又是“舶来品”,中国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尚处于建设阶段。比较文学始于欧洲,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滥觞。在法国比较文学理论产生之初,研究的是两国或两国以上文学的相互影响关系;美国学派作为法国学派的对立面,将没有“事实联络”和“相互影响”的文学关系研究方法———平行研究引入比较文学领域,从而大大发展并更新了比较文学的观念,开拓了比较文学的领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比较文学努力克服“欧洲—西方中心主义”的局限,虚心地向先行者学习。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摸索著适合自己的比较文学道路,从而努力构建“中国学派”。然而无论是从比较文学的理论建设还是从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实践来讲,我们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欧洲的、西方的。所以作为这一新兴学科的产物———比较文学课程,对于授课教师及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都需要一个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讲,或许更加漫长,更为艰辛。从比较文学学科性质来讲,比较文学的跨界性、开放性和巨集观性、抽象性等特点,导致这一门课程教学中的难度加大。“比较文学的研究物件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1]14。作为比较文学的研究者可以着力从某一角度,即从某一种或两种跨界角度去研究文学关系。
对于本科生来讲,在有限的课时中,要求他们全面了解比较文学的跨界性特点,无论是抽象的理论学习,还是初步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都很难达成;比较文学研究比以往的文学研究更具开放性和自由性。它比传统的文学研究更具有广泛的内容。这样的特点导致学生学习难度的加大。从蒙汉双语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来看,比较文学教学难度要更高一筹。内蒙古民族大学蒙汉双语专业的生源,大多来自农村牧区。他们一直接受母语教学,来到大学之后则改为汉语授课。蒙古族学生接受汉语授课,并且所学内容大致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容相同,加之比较文学课程本身所存在的难度。因此,对于蒙汉双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谓是难上加难。另外从课程设定上来讲,许多高校在大学一二年级大都安排了公共必修课,而专业必修课则一般都安排在三四年级。由于比较文学课程对各门课程内容都有所涵盖,因此常常安排在三四年级的学习阶段。这样的安排应该是合理的,但由于三四年级是学生着手考研、实习和找工作的阶段,好多学生已经无暇顾及这门课程的学习;另外,蒙汉双语专业比较文学课程开设时间较晚,所以对于授课教师来讲,所积累的教学经验较少,可借鉴的案例不多;适合蒙汉双语专业的比较文学教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编写出版。
二、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即充实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导致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建构主义十分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知识。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对学习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许多新的观点。因此蒙汉双语专业的比较文学教学,可以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结合被施教者原有知识经验的特殊性,可以大胆地构拟出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设想。任何理念最终只能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有了科学合理的理念,更应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彰显民族文学特色,营造开放课堂。唯有如此,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才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基于蒙汉双语学生实际特点,建立民族特色比较文学教学模式。“跨民族比较的根本意义在于跨文化”[1]12,“民族”才是文化的表现,不论是文化还是文学,各民族之间的差别才是极其鲜明的。因此“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应该顺理成章地划入比较文学的范围之内”[1]12。蒙古族与其他民族文学关系的比较研究是我国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领域,蒙古族学生责无旁贷。因此,蒙汉双语专业比较文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蒙古族比较文学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蒙汉双语专业的学生,虽说汉语水平及汉文学素养不及中文系的学生,然而他们却有着自身独特优势,即蒙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掌握。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这是比较文学教学的有利先天条件。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思考蒙古文学、文化同其他民族文学、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不断强化学生民族文学认同感和责任感,鼓励他们学好民族文学的同时,努力具备多元文化知识储备,为比较文学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蒙汉双语专业的比较文学教学,首先要基于学生特点,善于扬长避短,发挥学生的蒙、汉文学方面的优势。在巨集观上让学生了解比较文学概念,掌握比较文学基本常识的同时,还让学生以蒙古族文学为中心,比较蒙古族文学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蒙古族有着丰富而灿烂的民族文化和文学传统,因此,在比较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建构主义的理念,在学生原有的蒙古族文化和文学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通过将蒙古族文学同其他民族文学的比较中,构建新的比较文学知识经验,从而建立富有民族特色的比较文学教学模式。教师优化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打造开放课堂。比较文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因此比较文学教学,对授课教师来讲,是一项综合能力的挑战,他们需要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同时又需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工作。主讲教师搭建课程教学网路辅导站或微信教学群,有效利用该平台,上传为课堂改革教学制作的特色电子教案、微课视讯及习题、讨论题等,与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经常性学习创造便利条件。理论联络实际,多以实际案例代替理论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将有限的课时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为学生勾勒出该课程总体脉络的同时,又要突出重点,将比较文学基本原理的讲解同具体典范的案例相结合,改进传统教学方法,采取学生分组讨论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继而营造开放课堂。如,讲到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时,我们可以以学生熟知的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和哈斯宝作为例子,谈他们对汉文化的吸收、借鉴以及创作情况。其重点在于将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依据现有的知识储备,来印证作家是如何对汉文学、汉文化吸收借鉴的。学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会开动脑筋主动思考,进一步强化所学内容。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提供点拨和提醒,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观点,有效控制课堂节奏,进而营造开放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对比较文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具备初步的比较文学意识。布置小论文或提炼小提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分组讨论之后,以一篇小论文或提纲的形式将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进行总结提交。这将是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有效途径。通过准备作业,学生可以主动查询资料,进一步充实知识体系,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激发学术研究兴趣。例如,可以选取当今比较热门的话题作为探讨的切入点。如,《狼图腾》电影的热映,再次引起了各界对“狼是否是蒙古民族图腾”的话题。教师可以围绕这一话题,设定与比较文学相关的问题,如《狼图腾》文学作品与同名电影之间的联络与区别,以及其他民族的图腾是什么,各民族图腾的特点及图腾之间的联络与区别。最后要求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将所讨论话题进行总结提交。这样教师以实际生动的话题引入教学讨论中,再结合教材上的经典案例进行补充讲解。结合教学经验,组织编写蒙古比较文学教材。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蒙汉双语专业虽已开设比较文学必修课,甚至一些高校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也已设立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授予点,但至今还没有《蒙古比较文学》一类的教材出版。纵观国内比较文学教材,其主体内容庞杂,抽象理论知识偏多,实际案例分析相对较少,学生极难消化和吸收。蒙汉双语专业比较文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都是针对中文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所编写的,因此对于蒙汉双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理解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与内蒙古地区讲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的蒙汉双语专业或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的一线骨干教师通力合作,编写一本面向蒙汉双语专业的比较文学教材,促进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势在必行。总之,在民族院校蒙汉双语专业比较文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各民族文化历史的多样性的同时,在建构主义的理念下营造开放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蒙古文学为基点,在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中,比较研究蒙古文学同其他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比较文学在民族地区高校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2 浏览 3 回答
262 浏览 4 回答
235 浏览 3 回答
276 浏览 4 回答
211 浏览 5 回答
157 浏览 4 回答
348 浏览 2 回答
134 浏览 10 回答
243 浏览 3 回答
168 浏览 5 回答
326 浏览 3 回答
224 浏览 8 回答
212 浏览 4 回答
114 浏览 5 回答
23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