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课程及教学关联性论文
一、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
1.课程和教学的关系错位
(1)课程和教学各自独立
虽然课程和教学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程是教学实施的基础,而教学是课程得以实现的过程,两者应该是相互依存的。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之间的相互独立让整个教学活动没有了实施的根据,课程成了空洞的、僵硬的、封闭的文本。于是,当课程和教学孤立时,教学过程就会脱离实际,忽视幼儿的发展。
(2)教学包含课程
这种观念在中西方得到了长久的流传,但就教学实践来看,在幼儿教育中,教学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课程只是作为这个实践过程的一个载体;课程所承载的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学也不能包含课程的全部。作为教学的载体,课程所承担的更多的是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而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过程去完成。换言之,在幼儿教育中,课程只是教师用来实施教学的一个媒介,但课程不只属于教学过程。
(3)课程包含教学
课程的实施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但并非课程包含了教学,课程还包括前期研究、课程设计、课程开发及课程评价等几部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幼教中,课程的前期研究主要是针对幼儿特点进行,而设计和开发也要根据教学对象来进行,甚至到课程的评价,都离不开这一主体。当然,教学的实施对象也是,但并不代表着课程包含教学,课程和教学只能是在独立的基础上相互交叉的两个范畴。
2.对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基本模式认识的偏失
(1)对课程开发基本模式认识的偏失
在目标模式中,为追求目标的最大化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教育本身具有的教育价值、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目标与手段、目标和内容之间相互割裂。在过程模式中,由于在课程开发程序设计上没有提供明确的方案作为支撑,实施步骤就难于开展;当对目标进行否定后,又落入了对社会需要、知识实用和可接受性被忽视的窠臼;对需要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评价还存在对学习情况和教师能力之间的差距。幼儿教育更多地注重认知教育,但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都存在对特点的考虑。
(2)对教学设计基本模式认识的偏失
在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中,虽然按照行为特征、图像特征、符号特征的阶段模式进行有利于培养智力和内在动机的开发,在学习方法和记忆培养上都有一定优势,但若忽视了学科性质和内容的深浅控制,幼儿的`智力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技巧无限制地进行推广,目标也无法达成;行为取向模式则忽视了认知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与教学关系问题在幼儿教育中的对策思考
不得不说,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在课程与教学论的实施中,首先就得对课程和教学的关系进行梳理,再对实施的原则进行拨正,方能让实施取得实效。为此,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1.课程和教学合二为一
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应该为教学服务,教学应该成为课程的“镜子”。在幼儿教育中课程的开发、设计等都应该围绕整个幼儿教学活动来进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研究,让课程成为教学的实体;反之,教学则要丰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等,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学要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课程、来检验课程的可行度。知行统一和从做中学的模式值得我们思考,因为这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技能,对兴趣培养也大有裨益。目前的问题教学也值得探究,它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学的中心过程,这实际上是对课程进行了改革,以改革来推动教学的发展。
2.多种模式的整合
无论是课程开发还是教学设计模式,在对各种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扬长避短,毕竟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过程,包含着课程和教学的各个方面。就泰勒模式而言,它趋向于最近发展区原则,而且注重对校园生活能力的培养,做到了从课堂向生活延伸的教育目标原则。
3.把握好关系
把握好关系即准确把握好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决定教育目标的状态、内容和方向,而教育目的又体现了一定的教育哲学的观点。教育目的必须具体化,使之成为同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等有直接相关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依据教育目标来制订。在幼教中,在确立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以课程这个载体通过教学目标的达成来推动目的的达成。
总之,课程与教学之间是密切不能分割的一个整体。在幼儿教育中,只有把握住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课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实践的原则,方能取得实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