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读书心得 俗语说:树大自然直。其实,很多“树”长大后并不直。作为一名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身为家长,面对着我天真活泼的小孩,更是体会到良好习惯的从小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有深远影响。最近,我认真拜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教育就是养成习惯》感觉受益匪浅,书中介绍的很多方法对具有教师和家长两重身份的我有重大指导意义。很多教师和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在孩子的行为习惯上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可就是收效甚微。孩子不是被管、卡、压得笔管条直,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大有“老猫不在,耗子造反”的劲头,让人伤透脑筋。关鸿羽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训练法为主,其它多种方法为辅”的策略。他认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只有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才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读到这,我不禁脸发烧了。是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细回忆一下,我们平时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工作中是否持之以恒了呢?有没有时时抓、日日抓、周周抓、月月抓”呢?的确,当我在埋怨学生和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作为引导者的自己也应负有缺乏耐性的责任呢!我想,只要我们能坚持抓好这项工作,做什么事都能“一竿子插到底”,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指日可待了。在这里,关教授还给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训练要严之又严,训练要激发兴趣,结合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还要分清层次循序渐进。让孩子明确每一项具体要求,并进行具体指导。在训练过程中,反复强调已形成的良好行为,抓住积极因素,耐心疏导。习惯差的孩子的确非常令人讨厌,其实,并不是这些孩子天生就是这样的,应该认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的养成也有客观原因:譬如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偏差、社会环境的不良等。作为家长和教师,更不应放弃对他们的教育。习惯差的孩子自觉性较差,自控力弱,在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有的家长遇到一点挫折时,觉的心灰意冷,不是把教育的责任丢给老师,扔下“老师,我管不了,这娃儿太调皮了。交给你我放心。”这两句话就心安理得地走掉,或者是雷霆大怒,挥舞拳头,给孩子一顿饱打;有的教师在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时候,觉得自己苦口婆心却毫无用处,于是失去耐性,对孩子冷嘲热讽。这样,不仅前功尽弃,而且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产生“破罐破摔的” 心理。针对这种现状,关教授一再强调培养孩子要反复抓,抓反复,而且,要用真心实意的关心、爱护、尊重去对待他们,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自愿接受。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总之,拜读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就会使自己受益一辈子,;相反,如果一不小心养成了某种坏习惯的话,就会在你一辈子受其害,而吃尽苦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同学们从小养成习惯时,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不要养成坏的习惯。否则的话,它会影响到你的学习,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心得感想〖打印文章 - 下载本文〗〖唐诗三百首 - 在线字典〗 〖字号:大 中 小〗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理念,并专门写了《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大师杜威.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倍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陶行知先生认为,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德国哲学家康德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养成了严谨的生活习惯.据说,他每天散步要经过镇上的喷泉,而每次他经过喷泉的时候,时间肯定指向上午七点.这种有条不紊的作风正是哲学家严密思维的根源.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积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6岁前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心得感想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理念,并专门写了《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大师杜威.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倍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陶行知先生认为,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德国哲学家康德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养成了严谨的生活习惯.据说,他每天散步要经过镇上的喷泉,而每次他经过喷泉的时候,时间肯定指向上午七点.这种有条不紊的作风正是哲学家严密思维的根源.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积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6岁前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