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椭圆形,梨型体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在下面第五段有论述思路分析: 1、物体在宇宙中的移动始终会受到各种引力的影响,所以他们既公转又自转,而自转的离心力将他们塑造成球形 2、似乎和物体的张力有关系,就好像一滴水在真空状态下会呈现出球形一样…… 地球是很早以前在太阳系中的岩石相互碰撞、形成各个行星时诞生的。地球从形成之初直至现在,主要是由液态岩石构成的。在引力极小的太空,液态物质将自动形成球形。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中用水、果汁和液态金属等物质做的实验已证明了这一点。地球是与太阳有相当遥远距离的巨大的液态球体,它在太空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圆形。小行星以及诸如火星的卫星等小型星体由于自身的引力非常弱,一旦在它们形成固态星体以后无法使自己形成圆形。地球由于体积大,它的引力足以使自己形成圆形。如果没有地震板块运动使山峰增高,引力作用会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圆。 当宇宙形成之初.许多重金属类聚集.而形成了地核.进而吸引灰尘等非重金属物质 但地球位什么是`椭`圆形就跟圆的特性及自转有关. 当地球的核心达一定的重量时.引力便会对外表造成雕硕力.因为凹陷处.接近质量较重的金属地心. 而凸起处的引力.因为有地壳的厚度.而引力较弱.(较凹陷处的引力之下.吸引不了岩浆) 而且因为地心的金属物质在初期几乎都会放射出核能.巨大热量使地球变为液态.此种作用力更强烈.使得岩浆由凸起处填向凹处.也使得各处地壳距地心的距离大致相同.(圆表面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同) 而当地球有质心时.便已经会自转.离心力的作用使得地球的赤道略粗于经圈.也就是使地球非完整的圆形.而是椭圆近来,许多网站(包括科技网站)乃至网上中小学和幼儿园教案以及电视媒体都说地球是“梨形”。其影响之广泛,不仅已在科技文化界造成误解,还会贻误青少年。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郗钦文呼吁——莫将地球化“地梨”。 “梨形地球”,一个美丽的误会 今年4月,郗钦文发现“梨形地球”的说法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大有弄假成真的趋势。地球形状是指地球的外形轮廓。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系,从事了几十年固体潮汐、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研究的郗钦文再清楚不过了——接近地球真实形状的大地水准面(Geoid)是一个不规则、有起伏的物理曲面,因此,人们选用最接近于大地水准面的规则数学曲面——旋转椭球体来表示地球形状,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郗钦文认为不能让“梨形地球”的美丽误会以讹传讹、广为流传,必须阐明科学事实。 近年来,重力测量技术取得飞速进展,主要标志是卫星重力测量技术,特别是卫星跟踪卫星(SST)技术的发展。欧美CHAMP、GRACE卫星已经发射。从卫星重力探测所测定的大地位系数可以得到计算重力异常以及大地水准面起伏的数学表达式,它们构成了地球模型的一部分。 在GRACE卫星重力资料中,有一张似乎是“梨形地球”的彩图,但该图的下方标有一段文字,明确指出“这是地球的大地水准面剔除地球扁率并放大1000倍的三维透视图”。很明显,是有意夸大了大地水准面起伏的结果。我们知道,由于地球的自转,其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个21千米与赤道半径的比值就是上述标注中提到的“地球扁率”(约为1/),它决定了地球这个旋转椭球体的扁平程度。卫星重力学研究中,可以用大地位系数来表示影响地球形状的因素,大地位系数分很多阶和级,各阶影响因素全部叠加在一起共同确定了地球的形状。在大地位系数中,三阶系数的影响确实呈现出类似“梨形”的样子,然而,该阶系数在数值上大约只是二阶系数的1/500——这里的二阶系数就是属于扁率部分,是对地球形状具有影响的主要因素。各阶扰动的影响,毕竟不能改变地球形状近似于旋转椭球体的科学事实。所以,不能理解为地球是“梨形”或“越来越接近梨形”;所以,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主次颠倒。 为了更进一步阐明问题,郗钦文设计了计算程序,夸大模拟大地水准面起伏对地球形状的视觉影响,与波茨坦地学中心大地水准面的动画效果完全一致。他以该模拟结果为基本素材专门撰写了学术论文,已在专业学术期刊《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年 )上发表。郗钦文还将该论文寄给地学研究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其严谨的论证和为纠正误会而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赞同。 正本清源 上世纪60年代,通过人造卫星观测确定了上述大地位系数中的低阶部分,其中3阶系数的存在,表明地球的形状对于赤道有极其微小的非对称成分,它对地球形状的贡献的确是“梨形”,但它与2阶系数(一般称之为地球形状动力因子)的贡献相比,大约只是其1/500,更不能和地球尺度相比。此发现在将地球看作“梨形”时期颇为著名,然而,这的确是一个错误导向或美丽误会。 近年来的误解多来自媒体的以讹传讹式宣传。其所依持者多为德国波茨坦地学中心(GFZ-POTSDAM)网站上的大地水准面彩图,像个烂土豆似的。其实那是一个剔除扁率而将大地水准面起伏夸大10000倍(夸大1000倍仍是圆球)以上的结果,而并非大地水准面的真实形状。 这大概就是本世纪前后两次误会产生的根源。看来全在于人们的理解疏忽或没有彻底弄清研究成果的全部科学蕴含,从而产生误解。郗钦文认为:“除了找出误会的根源,我们似乎还应该思考点什么。” 科教兴国需要严谨的治学精神、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 郗钦文曾专门致信波茨坦地学中心,希望能够关注其网站9个烂土豆似的大地水准面彩图可能带来的误解。其回信表明:“这是一般表示地球物理曲面的方法,就像我们为了表示城市地形地貌图,而将垂直方向比水平方向有意夸大一样。这样处理,对专业人士而言,无需多加解释,不至于引起误解和混淆;对于业余人士,专门备有动画的大地水准面图形(可以人为调节夸大倍数),并且有详细的绘制说明。” 郗钦文说:“地球形状于学术早有定论,如今这本不是一个学术问题,只是由于误解而穿凿附会,恣意宣传,致使谬误流传,社会影响深远,须认真加以匡正,尽力恢复科学的真相。” 在德国,科学研究很扎实,研究成果描述十分严谨;而在我国却缺乏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很明显,“梨形地球”说法在国内广泛传播,始作俑者在科学界。这一美丽误会的由来需要科学工作者自省。科教兴国需要严谨的治学精神、严肃的治学态度与严密的治学方法,不可须臾忘怀。 回答者:荣泽 - 进士 4级 - 提交时间:2007-10-2 20:23:00 --------------------------------------------------------------------------------楼层: 2 上古人类用肉眼眺望大地,从感觉上得到地球是扁平的这一印象。我国西汉时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古埃及人以为大地是个平坦的长方形桌子,古代俄罗斯人则认为扁平的大地是驮在三条鲸鱼背上的。少数哲学家则从纯理论的角度来推想地球的形状。公元前6世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对称形式是事物的完美属性之一,人类居住的地球应该是最完美的,所以一定是个球形。亚里士多德发现月蚀时移过月面的地影是圆形的,为地圆说找到了证据。 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代,麦哲伦船队首次环游地球成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真理。现代人则可以从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上,直接观察到整个圆球形的地球。地球并不是绝对的圆形,17世纪末,英国大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形,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公里。1735~1744年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个测量队分别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球体。如果远距离的看上去,你会发现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 。人造卫星出现以后,地球的各种测量数据日趋精确。人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正圆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南北半球也不对称:北极略为凸出,南极则略为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观察到的地球形状似乎越来越复杂。另外,地球以及地内物质始终处于运动中,地球的形状实际上也是始终在变化之中。 回答者:春杰 - 秀才 2级 - 提交时间:2007-10-2 20:18:00 --------------------------------------------------------------------------------楼层: 3 地球并不是绝对的圆形,17世纪末,英国大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形,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公里。1735~1744年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个测量队分别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球体。如果远距离的看上去,你会发现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 。 其实地球确切地说,是个三轴椭球体。另外,地球以及地内物质始终处于运动中,地球的形状实际上也是始终在变化之中。
测绘就是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绘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下面是我整理了测绘学术论文标题,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测绘学术论文标题 1......管线工程测绘技术方法探讨 2......建筑工程测绘技术研究 3......工程测绘中的一些小技巧 4......略论工程测绘学的发展 5......施工测绘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6......工程测绘中应注意的事项 7......免棱镜全站仪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8......浅谈工程测绘中点之记的绘制 9......浅谈大型调水工程施工测绘步骤和方法 10.....桥梁工程测绘方法探讨 11.....浅谈工程测绘技术规范 12.....可编程计算器在工程测绘计算中的应用 13.....浅谈GPS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14.....地下厂房工程施工测绘及新方法的应用 15.....高层建筑施工测绘技术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16.....《新建铁路工程测绘规范》修订原则及技术特点 17.....浅谈工程测绘仪器在深基坑施工中的运用 18.....浅谈工程测绘技术的应用 19.....工程测绘控制点全息成果表及其PC—1500机程序 20.....公路工程中平面控制点复测与加密的工程测绘分析 21.....关于公路桥梁施工测绘常见问题的浅析 22.....工程测绘中GPS独立坐标网的计算方法 23.....《广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工程测绘技术规程》的修编 24.....正余弦定理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25.....关于工程测绘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的应用研究 26.....高职工程测绘技术专业“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7.....如何提高工程测绘水平的探讨 28.....试论高职工程测绘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29.....精密工程测绘仪器及数据处理 30.....施工测绘中的坐标换算 31.....土木工程测绘中excel的应用研究 32.....水利工程测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 33.....工程测绘中坐标系的转换与设计实例 34.....浅谈建筑工程测绘对于工程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35.....浅析测绘工程测绘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 36.....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测绘的几点工作体会 37.....线路工程施工测绘浅谈 38.....桥梁工程施工测绘与控制 测绘学术论文 论工程测绘中的GPS测绘技术 摘 要:自上世纪GPS技术问世以来,其发展速度异常迅猛,在工程建设、国防、交通、通信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重点就其在工程测绘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工程;GPS;技术 1 引言 GPS技术最先是从美国发展来的,它译成中文叫做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分别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构成。通过计算机编程,由软件开发员开发各种使用的软件;组成卫星的各种装置和地面的信号接收设备即为硬件。随着GPS技术的飞速发展,GPS技术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作为先进的测绘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其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绘的良好特性,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经济建设、交通建设、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GPS技术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工程测绘这一领域,GPS技术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2 GPS测绘技术的特点 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GPS测绘技术有非常明显的进步,其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GPS测绘的结果,它的精确度更高;且测绘时其计算速度更快。它可以在一天之中任意时刻进行,不仅如此,在传统的测绘技术基础之上,GPS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让GPS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可以在测绘时大大简化操作程序,从而可以降低操作员对一些专业知识的要求,极大地拓展了GPS的市场。 观测速率提高 自从GPS技术被开发出来,其优越性使得其发展迅速。随着电子科学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功能也在不断地改良。到目前,对20k千米以范围以内的静态目标进行精确的定位只要用15分钟就能够完成。当基准站与各流动站的距离在千米范围之内时,流动站观测只要不到2分钟就可以完成对静态相对定位的测绘。 准确性更高的定位 通过实际测绘的数据可以得知,与传统的定位方式相比,GPS的定位有更高的准确度。具体的数据如下所示,在5千米的范围之内,GPS的定位精度大约在6米至10米之间;在100到150千米的范围内,GPS的定位精确度大约在7米到10米之间;当定位范围达到1000千米时,其精度可达9米至10米。在300米至1500米的工程测绘定位时,倘若进行1个小时以上的观测,那么观测数据的误差能够控制在在1m毫米以内,与传统的ME-5000电磁波测距仪测所测得的数据相比,其精确度有大幅度的提高。 更简单的操作 GPS测绘技术在经过与其他的技术的手段相互结合后,可以大大简化其操作方法,不仅如此,GPS所运用的范围也将得到拓展。比起其他的测绘方法,GSP的集成化以及自动化的操作程度有非常明显的提高。GPS适用于测绘内以及测绘外行业领域,工作人员可以轻松地通过软件系统来操控作业。软件系统可以避免人工测绘的误差,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同时也能大大提高操作的准确度。 3 工程测绘中GPS测绘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测绘中,实时动态差分法是常用的GPS测绘技术。此方法是以GPS测绘方法为基础,并经过系统的改进而得到的,比起原来的GSP测绘技术,此法在性能方面有更大的进步,原先的GPS测绘得到的原始数据并不是很精确,要获得要求精度的数据,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实时动态差分法却可以在实时的测绘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数据的特殊处理,直接获得所需的数据。这更加提高了测绘的速率,对与GPS技术以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方法如果应用于工程测绘中,势必会给地形测图、工程放样等操作拓展出一个新方向,从而大大地提高测绘工作的效率及其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在实际测绘工作中,GPS测绘技术被广泛应用,其具体的应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测定大地测绘控制网点 现阶段,用常规技术方法建立的大地控制网已经被GPS测绘技术控制网完全取代了。在我国,于1991年开始用GPS测绘大地控制网,利用GPS全球定位技术重新精确测绘我国的基础控制网。由于我国大地控制网点之间大都相距几千公里,要完成高精度的远控制点的测绘,用常规的测绘工具是行不通的,而且常规的测绘工具测绘效率很低消。与全国的控制网的测绘相比较,城市控制网的测绘点通常只相距几十公里,城市控制网要求其精度高、面积广、使用频繁。用常规的测绘工具测绘,会导致测绘精度不均匀,并且控制点经常遭到破坏,会严重影响测绘的进度。GPS具有测绘范围广、效率高、精度高等一系列优点,可以很容易解决以上问题,从而能够使工程测绘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工程变形的监测 所谓工程变形,就是在工程建设当中,遇到由于地壳运动而造成的建筑物位移,变形类型可以分为陆地工程的变形、地表沉降以及围堰大坝的变形等。在工程变形监测的四个阶段:基准设计、结构强度设计、观测时段设计、监测周期设计,GPS技术都起到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土地形地貌测绘中的应用 在工程测绘中,是常用的GPS测绘技术,采用这种方法,在户外观测之后立即能够获得高精度的定位,这使得实时动态差分法在国土地形地貌测绘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土地形地貌测绘以及地籍测绘工作中,通过采用实时动态差分的方法法来对土地权属界点进行精确测定,仅仅需要一名操作人员在每个测定点上花费几秒钟时间,之后把得到的数据交给计算机软件运算处理,然后输入GPS系统即可得到国土地形地貌或者地籍测绘图。因为实时动态差分技术不需要测点间通视,而且需要的操作人员也极少,所以该技术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国土地形地貌或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 GPS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在城市建设的中,为了满足城市规划的需要,可以采用GPS测绘技术。城市规划具有要求精度高、控制面积大、使用频繁等特点,要把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的进行的严格划分。对城市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对日后建筑物的建设提前做出计划,从而减少其对城市的局以及公共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对城市建设的合理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快,然而过度开发城市的资源,对城市的合理化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与城市的测绘,有着更高的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与测绘水平直接相关。城市控制测绘的速率以及准确度在引入GPS测绘技术后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由于GPS可以在任意时刻采集数据,而且还可以根据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比传统的测绘方式有极大的进步。速度快、精度高、费用低以及操作简便是GPS非常明显的优势,因而GPS是现阶段城市控制测绘的最好选择。随着新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将会获得更大的优势。同时,城市控制测绘伴随GPS技术的发展将会达到更高的水平。 除上述功能之外,GPS技术还能够用于土地的动态检测。土地动态检测的传统方法是平板仪补测法和简易补测。GPS的运用改变并改善了动态野外检测的方法。由于GPS所具有的的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使得这种新的测绘方法足可以满足现阶段的土地动态检测的需要。并且同时解决了了传统方法存在的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速度以及数据的精准度,在进行动态监测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4 结束语 由于GPS具有的诸多方面的优势,GPS势必会给工程测绘工作带来全新的革命,各领域测绘技术将会得到改革,不仅工程测绘的数据会更加真实、更加准确、更加可靠,而且将会扩大工程测绘的服务范围, 从而使工程测绘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成为多用途的国际性高新技术产业。在工程测绘中,GPS技术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度自动化使得GPS获得了工程测绘界的广泛赞誉,毫无疑问,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GPS技术将主导整个工程测绘领域,并且在技术的革新进步的同时,GPS将用更强的实用性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序.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6. [2]林新超.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2,1. [3]杨立忠,左立新.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2,1. 看了“测绘学术论文标题”的人还看: 1. 数字测绘学术论文范文 2. 测绘学术论文 3. 测绘论文范文 4. 测绘科技论文3000字 5. 学术论文标准格式规范
负责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委攻关项目等10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环境氡与环境地球物理研究方面具有开拓性,首次建立了开发现有物化探资料进行环境氡浓度水平预测的理论与方法。作为项目负责人或参与者,进行了《氡及其子体测量与异常解释方法研究》、《寻找可浸砂岩铀矿物化勘查技术发展现状与评估》、《自然条件下大地——大气氡交换理论模型研究》、《地面氡法异常反演理论与方法》等共20余项国家级项目的科研攻关,其中《尤尔多斯盆地大地电磁测深研究》获国家优秀成果奖,《326离子喷涂式大气微氡测量仪及方法研究》2003年获得新技术应用专利。 (1)土壤天然热释光等物化探方法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中应用与研究核工业总公司项目2001-2002项目负责(2)复杂地形条件下航空γ能谱资料解释方法研究国士资源部2001-2002项目负责(3)地气等新方法在铀矿找矿中应用研究核工业地质局项目2000-2001项目负责(4)深穿透物化探方法在砂岩型铀矿找矿中的应用研究国防科工委项目2000-2001项目负责(5)铀资源的井下快速勘查与测井评价技术,科技部863项目(2007AA06Z111)2002-2005,项目负责(6)氡及其子体测量方法及异常解释研究核工业总公司项目2003-2005项目负责(7)寻找可地浸砂岩铀矿物化探勘查技术发展现状与评估核工业总公司项目2002-2005项目负责(8)矿产勘查新方法新技术研究(核方法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2006项目负责(9)空气中氡的运移能力研究与数值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575022)~2008,项目负责(10)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场特征国防基础科研(A4320060145)~2008,项目负责(11)铀矿资源勘查三维电阻率采集系统与成像新技术,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8-2010,项目负责(12)铀资源的井下快速勘查与测井评价技术,国家863计划项目,2008~2012年,项目负责(13)铀矿冶设施退役治理环境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2-2015刘庆成主持 先后在《世界核地质科学》、《地球物理学报》、《地学前沿》、《辐射防护通讯》等国际、国内近20家专业杂志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余篇。1、刘庆成,吴信民,刘玉娟,杨亚新,张叶. 北京市城区的氡地质潜势规律研究,核技术,32⑴,2009:、刘庆成,夏菲,花明,徐乐昌,吴冬. 铀矿冶设施退役治理工程现状与后评估思路探讨,辐射防护通讯,28⑴,2008:、Lixia Zou,Qin Zhong,Qingcheng Liu.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porous Nano-Tungsten Trioxide and Its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fter Doping Rare Earth,Journal of Rare Earths,24⑴,2006:、吴和喜,刘庆成,杨波,刘玉娟. SNIP法在天然放射性核素γ能谱分析中的应用.核技术,33⑺,2010:、袁新宇,刘庆成,吴和喜,刘良军,刘义保. 区域壤氡析出率快速预测方法,中国辐射卫生,19⑴,2010:、杜艳军,刘庆成,覃国秀. 某铀矿山环境空气中氡污染现状调查,世界核地质科学,26⑴,2009:、吴信民,刘庆成,杨亚新,郑勇明,张宝松. 广东下庄铀矿田土壤天然放射性测定及环境影响评价,核技术,28⑿,2005:、钟念兵,刘庆成等.三维电阻率法的电极通信设计,铀矿地质,27⑴,2011:56-609、A study on the method of terrain correction for airborne gamma-ray spectrometry under complex conditionsLiu, QC(2)2004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CHINESE EDITIONISI:00022059000002410、Soil thermoluminescence at Xi-wang Deposit,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 ChinaLiu, QC(4)2004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ISI:00022559890001911、A new radon monitor with a positively charged aluminum diskLiu, QC(2)2005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ISI:00023501490001712、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porous nano-tungsten trioxide and its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fter doping rare earthLiu, QC(3)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6ISI:00023643410001213、广东下庄铀矿田土壤天然放射性测定及环境影响评价刘庆成(2)2005核技术ISI:0603964282814、326型离子喷涂式大气氡测量仪刘庆成(2)2005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ISI:0512900829915、TiO_2纳米线阵列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气相甲醛动力学刘庆成(3)2006化工学报ISI:06、我国航空γ能谱测量概述刘庆成(3)2007铀矿冶(核心)17、航空γ能谱测量三维地形改正方法初探刘庆成(2)2007铀矿冶(核心)18、钻进过程的Ra-Rn平衡位移效应刘庆成(2)2006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19、微孔纳米三氧化钨的制备、表征及掺稀土后光催化活性研究刘庆成(3)2005中国稀土学报(核心)20、水热-微波干燥合成高结晶纳米棒WO_3及其光催化活性刘庆成(3)2005化工进展(核心)21、综合物探方法寻找深部隐伏铀矿床的研究刘庆成(2)2004矿物学报(核心)22、氡及其子体测量方法在滑坡勘查中的应用研究刘庆成(3)2008地质与勘探(核心)23、热处理对钨酸产物结构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刘庆成(3)2005材料热处理学报(核心) 参与国防科工委“十五”计划教材《核科学概论》的主编和国家《地球科学大辞典》的编修,与人合作编著出版了《核资源与环境研究成就与展望》、《探测地球的奥秘——地球物理学》、《空间r场的弹性变化及应用》等专业书籍。⑴、刘庆成、贾宝山、万骏编著,核科学概论(国防科工委规划教材),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⑵、卢存恒、刘庆成、韩长青著,空间γ场的弹性变化及应用,原子能出版社,2006年 ⑴、刘庆成、邓居智、方根显、龚育龄、杨亚新、汤洪志,物化探方法在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中的应用研究,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西省人民政府,,排名第一。⑵杨亚新、李树敏、刘庆成、吴信民、夏中雷,326测氡仪器与测氡方法研究,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人民政府,,排名第三。⑶刘庆成,地浸砂岩铀矿物化探找矿方法应用研究,地质局铀矿地质成果二等奖,核工业地质局,⑷杨亚新、刘庆成、吴信民、邓居智,核技术方法在下庄地区铀矿找矿中应用 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三等奖,江西省教育厅,⑸刘庆成、邓居智、张志勇、杨亚新、刘艳阳,氡及其子体测量与异常解释方法研究,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江西省教育厅,(6)“核技术勘查”获省优质课程称号,2006,江西省教育厅(7)“氡及子体测量与异常解释方法研究”获优秀国防科技报告奖,(8)“广东翁源县岩庄地区铀资源潜力评价报告”获优秀铀矿地质报告三等奖,
100 浏览 3 回答
150 浏览 5 回答
290 浏览 2 回答
325 浏览 3 回答
233 浏览 3 回答
185 浏览 4 回答
186 浏览 3 回答
272 浏览 4 回答
305 浏览 2 回答
264 浏览 3 回答
308 浏览 4 回答
105 浏览 2 回答
180 浏览 4 回答
335 浏览 7 回答
331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