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Baroque),本义是指结构复杂、形式怪样的。其起源有如下两种。一是意大利B.克罗齐等人认为源出于Baroco,原本是逻辑学中三段论式的一个专门术语;另一说认为源出于葡萄牙语bar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为各种外形不规则的珍珠,引申为“不合常规”。巴洛克运用于艺术评论,最早出现在16世纪下半期。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也就是离经叛道的事物。18世纪用作贬义,指违背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一直到19世纪中叶都是用于贬义而非艺术风格的名称。1888年H.韦尔夫林发表《文艺复兴运动与巴洛克》一书,对巴洛克风格作了系统论述,从此确定了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概念。 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是从1600年至1750年,从蒙特威尔地到巴赫和亨德尔。典型的巴洛克表现手法是声乐风格与器乐风格的交替进行。16世纪在反宗教改革的意大利,巴洛克音乐凭借着教会强有力的支持,逐渐兴起。这种色彩强烈始于宗教之外,最终被宗教所利用而为其服务的音乐风格,随着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出现而推向顶峰。巴洛克艺术也因意大利的强盛而不断向外传播,对整个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到1750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期间典型的代表作有巴赫的《马太受难乐》、亨德尔德《弥赛亚神曲》、维瓦尔蒂的《四季》等。据现代学者研究巴洛克音乐每分钟60~70拍的节奏与α脑电波一致,因此在阅读的时候配上巴洛克音乐会让你大脑活跃,灵感不断,也能增强记忆力。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洛可可风格,就是在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ZHAI) 不管是音乐还是建筑,巴洛克风格有如下的一些特点:一、豪华,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