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华侨文化是区域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即一部分在内地,另一部分在海外,具跨地域性质,文化特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面。(1)一部华侨史见证了中国苦难史、移民史、革命史,是一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科书,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的华侨史,尤其如此。(2)华侨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除了具有区域文化(如岭南文化或广东文化)共同特质以外,更富有创新性、边缘性。(3)华侨文化另一源头是侨居地,华侨文化在异质文化包围中不但没有被同化,反而能在与之的交流中发展、创新,卓然独立于当地文化之中,这其中隐藏着许多深层原因,有必要作深入的探讨。(4)华侨文化所凝聚、反映的人文精神对激励当代人和后人艰苦奋斗、爱国爱乡、建立崇高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都是一笔宝贵精神财富。(5)华侨文化存在于各个文化层面,依靠各种关系和联系网络保持自己的发展、传播和进步,而文化和经济又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所以充分利用华侨文化遗产,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非同寻常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侨乡甚至非侨乡的成功经验,已验证了它的意义。(6)华侨文化遗迹遗址也是一种宝贵文化旅游资源(如开平碉楼、华侨名人故居、华侨名镇、名村等),对当地的旅游开发、发展地方经济贡献匪浅《华侨文化的价值》华侨文化遗产不仅为华侨史研究提供新的鲜活的文献资料,更提出一些新的课题,引发我们对学科华侨历史本质特征的进一步思考。华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实性很强,这就在传统学科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乡村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其中东南沿海的变化最明显,而侨乡的经济结构、社会关系、族群关系、消费方式、思想观念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在东南沿海又是最显著的,成为近代中国乡村社会转型的先行者和代表。华侨文化遗产直接见证了这一社会变迁,因此成为人类文化学研究近代侨乡社会的活化石。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主要有教会传教渠道、殖民统治者渠道、商贸渠道、民间渠道。第一、第二、第三渠道主要是外来文化向中国进行有组织地传播,第二渠道还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而第四渠道是双向的,具有自发性和自愿性。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是最少的,最不受重视的。华侨文化遗产是第四渠道的具体体现和产物。传播主体是侨乡的普通民众,他们既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国外,又将外国文化传回国内。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冲突、磨合非常激烈而和平,它们表现出了自信、开放以及包容的态度,尤其是以我为主的创新能力是第四渠道最显著的特征,因而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具有特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