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德布罗意于1892年8月15日出生。他的家族是一个大家族,与法国王室关系很密切。这个家族在17世纪中叶,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封为公爵,并且爵位世袭。
德布罗意本来在大学学习历史,后来在他的兄长莫利斯影响下,开始研究放射线的波动性与粒子性。莫利斯是一位著名的X射线物理学家。
可能是因为学历史出身吧,他更善于历史总结。他把各种已经确认的现象加以联系思考,终于认识到粒子与波的协调性。
1922年,在一篇研究气体辐射的论文中,德布罗意运用热力学、分子运动论、光量子假设导出了维思辐射定量。在此,他已经认识到光是微粒,把它们称为“光原子”。
1923年,在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的影响下,德布罗意认识到,应该推广理论,把这种波粒二象的思想扩展到一切物质粒子,电子更应该是这样。
1923年9月至10月,德布罗意连续发表了三篇论文,明确提出电子也是一种波。他还作出预言,电子束穿过小孔时也会发生衍射现象。1924年,德布罗意完成了博士论文《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物质波理论。
德布罗意的论文公开发表之后,法国科学家朗之万建议爱因斯坦发表意见,爱因斯坦看了之后,赞叹说“揭开了巨大帷幕的一角”。
《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认为:
“整个世纪以来,在光学上重视了波动研究方程,而过于忽视了粒子的研究方法,在物质粒子的理论上,同样也是忽略了波的研究。”
二象性是光作为实物粒子的本性,所以爱因斯坦的公式E=hv,适用于光及电子等一切粒子。电子的波长也可以求出。德布罗意提出了波长公式,被称为德布罗意关系式。
正是德布罗意第一次完善了玻尔理论并且促使薛定谔方程的诞生。
人们开始用实验检验德布罗意的理论。1927年,在美国贝尔实验室,戴维逊、革末和英国的汤姆逊(发现电子的汤姆逊之子)对晶体的电子衍射完成了实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理论。
德布罗意因为博士论文而直接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获此奖的物理学家。1929年,德布罗意获奖。1937年,三名证实理论的实验者也获得了诺贝尔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