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 罗布泊:中国的死海 罗布泊是一片面积达3,006平方公里的水域,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大咸水湖。碧波浩淼,是鸟兽栖息的好地方,而且也是罗布人繁衍生息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在公元1888年,俄国人来到新疆罗布泊南的一块绿洲进行考察,发现一群马的行踪。德国人曾在这里捉住一些野马。英国人也捕到了几峰骆驼,当中瑞联合考察团在罗布泊考察时,罗布泊的湖上可以荡舟,水中有鱼。 可到现在,除了风沙、烈日与白茫茫的盐壳外,罗布泊的水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二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泊地区已杳无人烟。这样大的变化,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与反思。作为曾红极一时的罗布泊二邑:车师国和楼兰国,也不复存在了,只留下风沙漫漫的串串驼铃之声。 蒸发的大湖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是阿尔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克山包围之中的一片水洼。自元代起,这里被称为"罗布绰尔"(Lop Nur)。"罗布"是古维吾尔语,意思是聚水宝地;"绰尔"是蒙古语,意为湖泊。罗布绰尔就是汇入多水之湖。 在遥远的地质年代,罗布泊地区属古地中海范围。始新世晚期,由于地壳的剧烈变化,阿尔金山系自先隆起,原先的沧海变为一片陆地。第四纪在更新世后,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山之间联结地段相对下降,逐步演化成罗布泊洼地的雏型。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下,罗布泊洼地继续下沉。与此同时,塔里木盆地也由原来中央地势较高变成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其东部的罗布泊洼地成了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部分和积冰中心。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米兰河,以及季节性河流的河水,源源注入罗布泊洼地,汇成湖泊。 第三世纪末,第四世纪初,距今约二百万年时,巨大的罗布泊诞生了。 罗布泊的形状与面积曾先后在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公元八世纪,公元十三世纪,发生过三次较大的变动。从罗布泊整体,表面上观察,则湖区的位置有时偏南,有时偏北,几经游移于北纬39°至40°及40°至41°之间,因而地理学家们称之为"游移湖"。这也是罗布泊长期让人们迷惑不解的第一层神秘的面纱。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过湖底钻控,卫星遥感,远红外控测及多普勒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科学家们才发现罗布泊湖盆地较浅,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湖的形状与面积的形成。 历史上,罗布泊湖区的最大面积曾达五千三百五十平方公里。到了清朝末叶,罗布泊湖水涨时仅仅"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彻底变成了一个小湖。 一九二一年,塔里木河改道流入罗布泊。到五十年代,湖区面积已回升至两千多平方公里。六十年代罗布泊因为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断流,而渐渐干涸。最终,导致罗布泊、湖盆区变成了白茫茫的盐壳地。一九七二年,最后四百五十平方公里的湖面也被烈日蒸发得无影无踪了。 死亡之湖--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是一块吸引着中外史地学者的充满着神秘感的土地。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一世纪时的《汉书》描述它“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纪略》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H·M·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建国后,1959年、1980-198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过规模较大的罗布泊考察,其间1980年5-7月彭加木同志为寻找水源,在库木库都克地区遇难。 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代楼兰王国。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 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如今,从卫星像片上反映出来的罗布泊是一圈一圈的盐壳组成的荒漠! 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的罗布泊,它是一块吸引着中外史地学者的充满着神秘感,着迷一般的土地。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一世纪时的《汉书》描述它“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纪略》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H·M·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建国后,1959年,1980—198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过规模的罗布泊考察,其间80年5—7月彭加木同志为寻找水源,在库木库都克地区遇难。 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代楼兰王国。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 楼兰故城西约七十公里的古墓地 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如今,从卫星像片上反映出来的罗布泊是一圈一圈的盐壳组成的荒漠! 是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罗布泊在新疆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齐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 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伦。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做解说,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 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长生不老。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别名】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罗布泊之谜】大耳朵之谜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诡异之谜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人们在一陡坡下发现3具卧干尸。汽车距离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出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历史】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对罗布泊的研究】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伦。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做解说,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罗布泊的景点】1、汉代烽火台离库尔勒60公里处的一座保持较好的古烽火台遗址。有学者根据修建长城的防御意义,认为古长城的西端应包括了尉犁县的古烽火台,若此成立,该烽火台应是西长城的起始。2、营盘汉代遗址一处罗布泊地区中保存较完好的古遗址。有一圆形城墙,直径300米,墙残高近6米,城西有一佛塔遗址,碎土坯形成金字塔形。古城北边两公里处的高台地上,存有佛塔基座,佛塔基座西边则是著名的古墓群,为罗布泊地区最大的墓葬群。据资料介绍,营盘是官办的屯兵驿站,一方面也扼守丝绸之路的中道,起保护商旅作用,一方面孔雀河就于城旁流过,土地可以屯垦。3、龙城雅丹罗布泊地区三大雅丹群之一,位于罗布泊北岸。土台群皆为东西走向,成长条土台,远看为游龙,故被称为龙城。4、土垠为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并命名的一处汉代后勤驿站遗址,残存物极少,但在古时是丝绸之路的一处军事要地。5、太阳墓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6、罗布泊文明的古胡杨林位于太阳墓地西侧,在古河道北岸的一片台地上,有成片的株距相等、行距相同、树干尺余粗的枯死的胡杨林。这成排成行的枯树,带有明显的人工营造的特征。7、余纯顺墓位于铁板河出口不远的一处土台,1996年6月余纯顺迷失方向步行到此,因干渴全身衰竭而死亡。他死时距自己亲手填埋的水和食品供给地点仅2公里。现建有墓地墓碑。8、罗布泊湖心标志1997年底,一工程师根据地图经纬度测量的湖心地点,虽然没人考证,也成了一景观。1997年标志点只埋下一个空汽油桶,1998年2月广东首个女子罗布泊探险队树下第一块木碑后,现已增加了数个石座、木碑,成了一些走罗布泊者留下纪念物之处。9、库木克塔格沙漠为高海拔沙漠,位于阿尔金山和湖盆之间,为我国第三大沙漠,并以独特的羽毛状沙带著称。10、孔雀河源于博斯腾湖,流经库尔勒、尉犁县进入罗布荒漠,现中游河道灌满流沙,偶有稀疏胡杨树和芦苇、红柳,下游河道则寸草皆无,一片死寂,沦为荒漠,河道两岸偶有轰然倒地的枯胡杨。11、楼兰古城古楼兰国遗址。现在,还可看到民居遗址,民居的一些用具,佛塔、古墓群,一小佛塔上的彩绘虽经千百年,至今还可辨识。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在历史舞台上只活跃了四五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是何原因至今说法不一。过了1500多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于1900年3月28日又将它重新发现,因而轰动世界,被称之为“东方庞贝城”。百年来,楼兰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研究考察的热点。楼兰美女、楼兰古墓、楼兰彩棺……一个又一个楼兰之谜诱惑着所有的人们。12、红柳沟罗布泊南岸一片红柳土包构成的戈壁滩景观。13、米兰古城遗址丝绸之路南道的重镇,曾为楼兰国都,现保存有最为完好的是一巨大的戍堡。此外还有零散的民居、佛塔寺院遗址。斯坦因盗走的著名有翼飞天壁画就在米兰寺院遗址中挖掘。14、米兰农场紧挨着米兰古城有一建设兵团团场,因该处自古以来得益于阿尔金山的雪水,有农牧业存在的条件,因此除了现代人在垦荒,古时就有发达的灌溉系统。在米兰农场的民族连可以拜访罗布人的后裔。【罗布泊人】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长生不老。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死亡之湖--罗布泊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 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的罗布泊,它是一块吸引着中外史地学者的充满着神秘感,着迷一般的土地。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一世纪时的《汉书》描述它"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经田名》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亟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西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H·M·普尔势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建国后,1959年,1980-198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过规模的罗布泊考察,其间80年5-7月彭加木同志为寻找水源,在库木库都克地区遇难。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代楼兰王国。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如今,从卫星像片上反映出来的罗布泊是一圈一圈的盐壳组成的荒漠!这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罗布泊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齐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伦。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做解说,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罗布泊的景点1、汉代烽火台 离库尔勒60公里处的一座保持较好的古烽火台遗址。有学者根据修建长城的防御意义,认为古长城的西端应包括了尉犁县的古烽火台,若此成立,该烽火台应是西长城的起始。 2、营盘汉代遗址 一处罗布泊地区中保存较完好的古遗址。有一圆形城墙,直径300米,墙残高近6米,城西有一佛塔遗址,碎土坯形成金字塔形。古城北边两公里处的高台地上,存有佛塔基座,佛塔基座西边则是著名的古墓群,为罗布泊地区最大的墓葬群。据资料介绍,营盘是官办的屯兵驿站,一方面也扼守丝绸之路的中道,起保护商旅作用,一方面孔雀河就于城旁流过,土地可以屯垦。 3、龙城雅丹 罗布泊地区三大雅丹群之一,位于罗布泊北岸。土台群皆为东西走向,成长条土台,远看为游龙,故被称为龙城。 4、土垠 为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并命名的一处汉代后勤驿站遗址,残存物极少,但在古时是丝绸之路的一处军事要地。 5、太阳墓 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6、罗布泊文明的古胡杨林 位于太阳墓地西侧,在古河道北岸的一片台地上,有成片的株距相等、行距相同、树干尺余粗的枯死的胡杨林。这成排成行的枯树,带有明显的人工营造的特征。 7、余纯顺墓 位于铁板河出口不远的一处土台,1996年6月余纯顺迷失方向步行到此,因干渴全身衰竭而死亡。他死时距自己亲手填埋的水和食品供给地点仅2公里。现建有墓地墓碑。 8、罗布泊湖心标志 1997年底,一工程师根据地图经纬度测量的湖心地点,虽然没人考证,也成了一景观。1997年标志点只埋下一个空汽油桶,1998年2月广东首个女子罗布泊探险队树下第一块木碑后,现已增加了数个石座、木碑,成了一些走罗布泊者留下纪念物之处。 9、库木克塔格沙漠 为高海拔沙漠,位于阿尔金山和湖盆之间,为我国第三大沙漠,并以独特的羽毛状沙带著称。 10、孔雀河 源于博斯腾湖,流经库尔勒、尉犁县进入罗布荒漠,现中游河道灌满流沙,偶有稀疏胡杨树和芦苇、红柳,下游河道则寸草皆无,一片死寂,沦为荒漠,河道两岸偶有轰然倒地的枯胡杨。 11、楼兰古城 古楼兰国遗址。现在,还可看到民居遗址,民居的一些用具,佛塔、古墓群,一小佛塔上的彩绘虽经千百年,至今还可辨识。 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在历史舞台上只活跃了四五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是何原因至今说法不一。过了1500多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于1900年3月28日又将它重新发现,因而轰动世界,被称之为“东方庞贝城”。百年来,楼兰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研究考察的热点。楼兰美女、楼兰古墓、楼兰彩棺……一个又一个楼兰之谜诱惑着所有的人们。 12、红柳沟 罗布泊南岸一片红柳土包构成的戈壁滩景观。 13、米兰古城遗址 丝绸之路南道的重镇,曾为楼兰国都,现保存有最为完好的是一巨大的戍堡。此外还有零散的民居、佛塔寺院遗址。斯坦因盗走的著名有翼飞天壁画就在米兰寺院遗址中挖掘。 14、米兰农场 紧挨着米兰古城有一建设兵团团场,因该处自古以来得益于阿尔金山的雪水,有农牧业存在的条件,因此除了现代人在垦荒,古时就有发达的灌溉系统。在米兰农场的民族连可以拜访罗布人的后裔。 罗布泊人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长生不老。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它位于新疆塔克拉玛于沙漠的东部,西起塔里木河下游,东至河西走廊,南邻阿尔金山,北到库鲁克山。罗布泊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不仅没有人烟,就连生物也难以生存。罗布泊也是个神奇的湖泊,我国古代史书上记载着,它曾是一个神话般的文明古国楼兰的所在地,国外也有种种关于楼兰王国奇妙的传说。多少年来,人们对这个地区一直了解很少,一些中外学者虽然对罗布泊有很大兴趣,但真正敢闯入该地区探险考察者,却寥寥无几。罗布泊古称蒲昌湖,又名盐泽。在历史上,它曾接纳从塔里木盆地流来的众河之水:西部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车尔臣河;东部主要有甘肃的疏勒河。所以,蒙古语称它为“罗布诺尔”,意思是“汇入多水之湖”。今日的罗布泊,湖底已干涸,残留的湖水也很浅,沼泽连片,人若误陷其中,不能自拔。沿岸裸露的湖底,布满盐层,有的地方坚硬的盐峭耸立,如石林一般。盐峭都是正多边形的结晶体,高达80厘米,直径50厘米,上部周围翘起,中间凹下,好似荷叶,地面沙碱土下面,埋藏着盐的大块结晶体,以及丰富的钾盐、石膏、镁等矿物。罗布泊在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带。那时,来往商旅、游客穿过这个险恶地区,经常因饥渴而死,被人们称为“死亡之地”。世世代代,不知罗布泊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直至近代,中外探险者们还把这里视为畏途。 罗布泊在新疆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 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齐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伦。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做解说,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罗布泊人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长生不老。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
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的罗布泊,它是一块吸引着中外史地学者的充满着神秘感,着迷一般的土地。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一世纪时的《汉书》描述它“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纪略》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H·M·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建国后,1959年,1980—198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过规模的罗布泊考察,其间80年5—7月彭加木同志为寻找水源,在库木库都克地区遇难。 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代楼兰王国。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楼兰故城西约七十公里的古墓地 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如今,从卫星像片上反映出来的罗布泊是一圈一圈的盐壳组成的荒漠! 是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253 浏览 3 回答
228 浏览 5 回答
358 浏览 8 回答
164 浏览 5 回答
329 浏览 4 回答
116 浏览 7 回答
310 浏览 3 回答
204 浏览 4 回答
130 浏览 7 回答
216 浏览 5 回答
345 浏览 3 回答
147 浏览 2 回答
246 浏览 3 回答
284 浏览 5 回答
232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