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设二区(延平区、建阳区)3市(邵武、武夷山、建瓯)5县(顺昌、光泽、浦城、松溪、政和),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南平市是闽北地区所在地。
闽北,是福建最早开发的内陆腹地。新石器时期是古越人栖息之地。周朝为七闽地。战国时为越王勾践属地。东汉福建设5县,闽北占建安(建瓯)、延平(南平)、建平(建阳)、汉兴(浦城)4县。隋置建安郡,唐置建州。宋时分设为南剑州和建州。明清时福建设8府,闽北占延平、建宁(建瓯)、邵武3府。民国时设建瓯行政督察专区,后期,建瓯行政督察专区移至建阳,成为建阳、南平两个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称专员公署。1956年合并为南平专区。1970年改称建阳地区,行政公署迁驻建阳县。1988年又改称南平地区,行政公署迁回南平市。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南平地区改称南平市。2014年南平市 *** 迁往建阳区南林大街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由于社会的分化,人民的交往、迁徙,民族的融汇,交通的阻隔,以及战争等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在几千年文明史中,逐渐形成了官话,吴语、粤语、湘语、赣语、客语、闽北语、闽南语等八大方言区。
闽北语又称"建州话",以建瓯话为代表,分布在建溪流域,包括建瓯、建阳、武夷山、松溪、政和、浦城南部、南平北部、顺昌东部等八县(市、区),以及宁德地区周宁、屏南二县西部边界的小部分地区和台湾小部分地区。除台湾外,这个地区大体就是唐宋以来建州、建宁府辖地。闽北语使用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1%。
在闽北语言区内,另有被客赣化的邵武话、吴化的浦城方言和北方方言化的南平土官话等几种分别被异化的闽北语。
闽北语言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其语言区内的各种口音的差异较大。闽北语分布于:建瓯、政和、松溪、浦城(城关以南)、建阳、武夷山、顺昌、南平(城关除外)等,闽北的大部分地区。
闽北语的特点和其他闽语一样,古老且没有"F"的音,可按照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方式来翻译。如:走为"行"、跑为"走"、怕为"惊"、锅为"鼎"、家为"厝",没为"无",别为"莫"等等。
闽北语拥有不同的腔调,有建阳腔、武夷山腔、建瓯腔、松溪腔、政和腔,大致可以分成东片和西片,建瓯、松溪、政和为闽北语东片,建阳、武夷山为闽北语西片,东西片区的人们并不能无障碍沟通,语速略快就听不懂了。
不少闽北人对自己的方言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如出门在外向他人介绍自己方言的时候,往往会以"建瓯话"、"建阳话"等这样的方式来介绍自己的方言,似乎表达得很没自信,可纯然不知自己的方言属于汉语八大方言之一的闽北语。但这也是闽北语遭到的挑战之一,认知感和归属感。再者就是闽北语分布的县市都不同程度的遭到"普化",甚至有部分年轻一代已经完全说不出一句闽北语,这些都是闽北语面临的严峻问题
闽北山岭耸峙,低丘起伏,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综其间,形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低山区地貌特征。主 要山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地势呈西北,东北高,西南、东南渐低,其中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福建的最高峰,又有"华东屋脊"之称。由于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海洋的温暖气流,致使闽北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19℃,日照1700至2000小时。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29℃;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6-9℃。降雨量1800毫米,无霜期250-30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适于旅游。闽北在历史上曾享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勤劳智慧的闽北人民发明了中国印刷史上最早出现的顺昌竹纸和先进的建阳麻沙雕版印刷技术,制造了在中国瓷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建窑黑釉瓷器,并形成了驰名中外的制茶工艺。
闽北山川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以国家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武夷山为中心,联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平茫荡山、九峰山;建瓯归宗岩、万木林;松溪湛庐山;政和洞宫山;浦城浮盖山;浦城匡山;建阳宋瓷窑址;武夷山汉城遗址;邵武熙春园、李纲祠、锦 溪;光泽乌君山等150多处景点。
玉女峰
耸立在二曲溪南的玉女峰是武夷山最秀丽的山峰,已成为武夷山的象征。因其酷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而得名。玉女峰插花临水,独立溪畔,崖石秀润光洁,山顶上草木苍翠欲滴,如发如髻。从水中看去,犹如一位秀美绝伦的少女,在沉思、等待……不论是霜晨还是月夕,也不论是雨天还是晴日,玉女峰总是充满着迷人的神韵。玉女峰周围主要景点有仙榜岩、仙馆岩、大王峰、铁板峰、镜台、水光石等。度假区距玉女峰约 公里。
九曲溪风景区面积约平方公里,发源于桐木关西北角、三港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全长60公里。由于九曲溪弯弯曲曲,深深地切割著武夷群峰,形成九曲清流绕青峰的美妙景观,乘坐竹筏泛溪观赏山景,成为武夷山游览的一大特色。
武夷山古汉城遗址
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西南1公里,是目前中国南方地区发现年代较早、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汉城遗址坐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长方形。 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城的东、西、北三面,崇溪环绕,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城墙沿山势夯土建筑,残高4-8米,东西城垣共保留3处豁口通道, 为当年的城门。城外有护城壕。经发掘,城内分布著殿宇、楼阙、营房住宅、冶铁、制陶和墓葬等遗址多处。
武夷山 *** 书院在武夷山五曲隐屏峰下。始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称武夷精舍,南宋末年扩建,称 *** 书院,明正统年间改称朱文公祠。宋朝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达十年。初建时有仁智堂、隐求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等建筑物。现仅存止宿和隐求室的部分建筑。书院各处石壁上,留有许多诗文手迹,尢以朱熹亲笔题勒"游者如斯"和人陈省在晒布岩刻下的"壁立万仞"为著。
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建瓯市房道乡境内,占地面积1600亩。是元代乡坤杨达卿用"有于吾山种木一株者酬之半粟"的办法,募集乡人在杨家祖坟地大墩山植树营造的。数年之后,这里树木茂盛,蔚然成林了。1958年国务院颁令万木林为重点保护的国家封禁林。
万木林里生长著茂密的亚热带林木。苍劲挺拔的云杉直指天际,碗口粗的古藤悬空盘绕。林中樟、楠树种尤多,最大的黄樟胸径达181公分,树高34米,已有600多年树龄。还有肉桂、观光木、石梓、江南红豆杉、鄂西红豆树等珍贵稀有的树种。万木林盛产香菇、黑木耳、白木耳和党参、金不换、鸡血藤、八角金盘、五味子等。林中栖息著国家重点保护的猕猴、隐角鹿、黑狗熊等稀有动物。万木林既是开展林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适宜于参观游览的森林公园。
是潭东第一名山,距建阳市区约8公里,最高峰"海拔1020米。登临绝顶,建阳、建瓯、武夷山风光尽收眼底。庵山因山中有庵而得名。孤峰独耸,环山似揖,四时风景不同,娇烧怡人。主要景点有灵泉寺、关刀峡、仙姑梳妆、青士迎宾、月景波光、鸳鸯柏树、白鹤仙母、龙坛等十八景。灵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明万历年间,邑人傅国珍修聋扩建。清雍正十年(1732年)寺遭火焚。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邑人傅光裔、傅克钦倡捐重建。灵泉寺分三重大门,一重门留有宋代石刻对联一副:"到此山门近天阀,始知蓬莱有仙翁";二门留有石刻横批"灵泉古迹";三门留有石刻横批"涌泉胜境"。寺中供祀著三皇元君塑像。灵泉寺前后有千年柳杉六棵。
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阳市唐石里(黄坑镇)大林谷。墓地系朱熹生前所选。左前侧是鲤鱼岗,右前方乃唐石山;前临虎山雄踞,背靠九龙山之九龙岗,称"风飘罗带"。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于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3月甲子日病逝于建阳市考亭,与夫人刘氏并葬于此。山上有幸如亭和顺宁庵。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屡经修葺,山下享堂5楹。清朝康熙、乾隆、嘉庆等均有重修,并在山下建朱子祠,以后失修倾圮。朱熹墓为圆形,外用鹅卵石围砌。上首中央仍立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墓碑一块。上书"宋先贤朱子,夫人刘氏墓"。墓前设长方形石香炉、石供案各一,靠前两旁有石蜡烛一对。新修的大道旁已新建墓道碑亭。
建阳闽北历史纪念馆
为深切怀念献身革命的闽北英雄儿女,弘扬闽北人民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励闽北人民在改革创新和持续发展中,为闽北崛起建功立业、开拓前进。1983年 *** 建阳地委、行署决定在闽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崇安县筹划建设"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1985年动工兴建,1988年建成开馆。
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著名的革命老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旅游度假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武夷山市区列宁公园内,与公园内的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粟裕大将骨灰安放处、闽北著名的六烈士纪念亭等共同形成闽北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人文景观。
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一座回字型仿古建筑,造型典雅壮观,在开放式列宁公园茂林修竹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纪念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共分7个展厅,陈列200多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260余幅图片,图文并茂、翔实直观,全面展示了在中国 *** 领导下,闽北人民经历的大革命浪潮、土地革命硝烟、抗日战争烽火、解放战争炮声的光辉革命历程。
山中森林蓊郁,泉鸣鸟语,常有云雾浮凝,若当春,若经秋,炫耀百状,主要景点有试剑石、剑池、铸剑炉、欧冶洞、仙姑洞、岑岩古道、清凉寺等。人文历史
湛卢山是我国历史名山,相传为春秋时越人欧冶子铸剑之地,至今炉冶遗迹尚存。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曾筑吟室于山半,寄寓讲学。明儒杨缨就其址建续贤庵,其后人又改为杨氏书室、湛庐书院,以传播文化。
旧志云:唐贞观中已有摩崖石刻,记载此山开拓情况。山中炉岩传为欧冶子铸剑炉,宝剑铸成,寒光闪闪,锋芒逼人,挥剑试之,剑落石裂,痕深数丈,即今之验剑石,遗迹依然,传为侍话。
自松溪茶坪乡驻地向南约七公里,拾级登山。沿途山转路回,松风飒飒,泉水淙淙,引人入胜。至山上豁然开朗,渐次平旷,幽谷层峦,并收眼底。睛明则山光耀金,遥望浦城、政和县境,田园村舍,隐约可见;阴雨,则青烟弥漫,寒气袭人,如沉云海,森然可畏。
山中有剑峰、试剑石、剑池、炼剑炉、欧冶洞、仙姑洞、香岩、断碑、木涧、中祠、状元峰、陟岵台及岩古道等十六景。并有摩崖题刻多处,惜已泯灭。寻幽径,临绝顶,岩石罗列其间,状如蹲狮伏虎,饮牛奔马,各具情态,缀以宝塔石屋,清静雅致,宛若仙境,俗称"仙寺"。
山中有清凉寺,建于唐中宗神龙年间,历经修缮,今犹完好。佛阁经堂,飞檐逐云,既入山门,顺回廊直入大雄宝殿,两厢及后院为游客休憩之所,凡九十九间,处处相通,可容千人住宿。每逢盛夏,远近游客,不顾劳累,翻山越岭,策杖攀藤,兴致勃勃,来此探胜。
徐霞客:"石痕竹影,娟然可爱。峰峦环列,此真独胜。"生态朴拙--匡山风景区 匡山区内大部分岩层为侏罗纪时期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部(杨梅山一线)有小部分第三纪花岗岩 *** 。
碧水丹山--九石渡风景区 九石渡景区为丹霞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这里的岩石神形兼备,有卧牛石、仙掌石、螺蛳石、银仓、金钟岩、瀑布岩、虎形岩、金龟岩、河马石、象鼻岩、十八罗汉、闾山门岩、伏猫山岩等。其中,最为神奇的是老鼠岩和水牛岩,昂然挺立,惟妙惟肖,分外引人注目。历史上江淹(江郎才尽)、朱熹、徐霞客都在此驻足并留下赞美这里山水的诗文。
东南地区青铜文化的新探索--浦城管九村周代土墩墓群
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龙窑的起源--浦城猫耳弄山商代窑群 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洞宫山位于政和县杨源乡境内,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屏南鸳鸯溪上游,面积约1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459米。因山中一巨石呈"宫"字状,奇山洞又有洞中宫殿之称,故名"洞宫山",山中风光旖旎,景色清幽,峰峦岩洞,秀拔奇伟,有奇峰异景49处,其中以"花桥、虹溪、怪圈"三绝称著。
乌君山位于光泽县城东约20公里处,北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乌君山因顶有岩形似猴子,俗称猴子山。乌君山最高峰海拔1477米,方圆约20公里,有大小峰峦30余座。乌君山自古便负有盛名,山上有乌君洞、飞泉岩、仙桥石、巨蟒出洞、神龟下山、风动石、会仙岩、美人石、夫妻岩、水帘洞、香炉峰等20余处胜景。乌君山山间溪流纵横,风光奇特,奇松怪石,蔚为壮观,有光泽第一名胜之称。
熙春园位于邵武城西,占地面积38公顷,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园内有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筑遗址和风景名胜多处,其中尤以沧浪阁、熙春朝阳、六嘘高啸、惠应祠、越王台等10余处景点最为出名。在熙春园中,保存了有很多关于历史名人的记载,其中包括南宋诗论家、诗人严羽,西汉初闽越王诸兄等等。在百年古樟之后的沧浪阁,是纪念《沧浪诗话》作者严羽所建的,越王台则是为了纪念西汉初闽越王诸兄在邵武建城立下的功绩兴建的。
汉建安初(196-205)境内始置汉兴(浦城)、南平、建安(建瓯)、建平(建阳)4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瓯)。晋元康元年(291)属江州。南朝陈永定初(约557)属闽州,后属丰州。隋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属建安郡(郡治今福州)。唐武德元年(618)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宝元年(742)复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建州,属江南东道。五代闽龙启二年(934)属闽;天德三年(945)改建州为永安军,镟改忠义军;南唐保大四年(946)置剑州,州治剑(浦今南平)。宋开宝八年(975)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为南剑州,五年(980)置邵武军,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建宁军为建宁府,属福建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十五年(1278)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改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南剑路改为延平路,均属江浙行中书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为福建省)管辖。明代境内并置建宁、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清末为延建邵道(驻南平),领3府。延平府领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永安6县和上洋厅,建宁府领建安、瓯宁、建阳、崇安、浦城、政和、松溪7县,邵武府领邵武、光泽、泰宁、建宁4县。1913年废府制,为北路道(驻南平,领16县)。1914年为建安道。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33年11月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 *** "(即"福建人民 *** ")延建(闽上)省,1934年境内为第三、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区,1935年改为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1940年改水吉特区为县。
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一、第二专区,1950年3月第一专区改建瓯专区(9月改建阳专区),第二专区改南平专区。1956年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划入闽清、三明2县,增设南平市,撤销水吉县,共辖南平市和南平、顺昌、建阳、建瓯、沙县、邵武、浦城、崇安、光泽、松溪、政和、建宁、将乐、古田、尤溪、泰宁、屏南、闽清、三明19县。1959年划出闽清、松溪、政和3县,1960年南平县并入南平市,三明县划归三明市,松溪、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1962年撤销松政县恢复松溪、政和县。1963年划出古田、屏南2县,1964年增设建西县,1970年划出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增入松溪、政和合并的松政县,撤销建西县,南平专区迁驻建阳,改为南平地区,1971年改为建阳地区,1975年松政县复为松溪、政和2县,1983年邵武撤县设市,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改名南平地区,1989年撤崇安县设省辖县级武夷山市。1992年建瓯撤县设市。1994年建阳撤县设市,同时撤销南平地区,设省辖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