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善用兵,征战沙场达三十七年,攻取七十余城,歼敌过百万,未尝败绩,仅用万余人便攻克楚的都城。
尤其是几次恶战让赵韩力量大减,后来始终无力抵御秦兵东近。
也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用兵灵活。
伊阙之战避实就需,各个击破;鄢郢之战改用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而长平之战则佯败,断敌粮道,分割,最后围歼。
白起喜欢追击战,数次长途奔袭。
与孙子兵法中的“穷寇勿追”迥然有别。
白起喜欢杀人,胜与攻城,这大概和孙子相同,孙子云:“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白起也信仰这个理论,所以每战必屠杀一番,前后数十年歼敌超过一百六十万。
有效的打击了敌方的有生力量。
后世称其为战魔。
----后世多称赞其巧妙用兵,而讥评其杀戮无度。
却少有人从当时的战局角度着想的。
白起很有战略眼光,也很有大局观。
尤其是后来称病时候关于不可攻赵的言论,深入探讨了当时的局势。
所以白起才能成为战国名将之首。
三 杀人者的悲哀
白起是个杀人者。
他却同样不能抵挡嫉妒和诋毁。
所以范睢担心他功高,于是白起没能灭赵。
秦王又操之过急而误解他,于是,他死。
《孟子·离娄》云:“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
”这说明了战国时期的混乱。
杀人者并不是只有他。
但他杀降卒,于是在后世便有了罪。
他善战,却不聪明,所以便会发牢骚。
在秦王不听他的局势分析而派兵攻赵失败后,他在背后说:‘不听臣计,今果如何。
‘
只是发发牢骚也就罢了,因为此时赢谡(秦王)也打算重新起用他了,可他却不给面子。
“臣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
......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
”意思是,我知道这次出征绝对没有胜算,但是能免罪;虽然不出征本身是无罪的,可是却要被刑罚......我宁愿受重刑而死,也不想成为无功之将。
白起很不给面子,秦王也恼了。
于是白起的官位没了。
还被赶去边疆。
偏偏他真的病了,一时不能走。
结果前线失利,秦王便迁怒与他。
于是他只有死。
善始者未必能善终,但白起还是名将,千胜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