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我国政府曾在二十世纪出版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提出要求,要求到2000年以省为单位母乳喂养率达到80%[1]。但目前母乳喂养率较前有下降,产科临床上遇到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缺乏,不懂喂养姿势和技巧,从而发生母乳喂养困难甚至放弃母乳喂养。所以加强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提高母乳喂养率显得尤为重要。1 临床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8月,由责任护士随机选取住院孕产妇590人,孕产妇年龄20~42岁,其中初产妇560人,经产妇30人,文化程度:大专及大学以上25人,初中至高中308人,小学257人。2 健康教育的方式健康教育方式采用理论授课,录像,健康教育宣传板,健康教育内容以处方形式发放给孕产妇,护理人员对孕产妇一对一指导相结合,让产孕产妇充分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喂养技巧。3 健康教育内容 产前指导 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讲解人工喂养的缺点,使孕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在心理认可并接受母乳喂养,产后有信心进行母乳喂养。 营养指导合理善食能保证孕妇特殊需要,维持母体正常代谢,维持胎儿和乳房等发育,为分娩和哺乳做好准备。 乳头和乳房保健纠正平坦和内陷乳头,将两拇指平行放在乳头两侧,慢慢地由乳头向两侧外部拉开,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突出重复多次。随后将两拇指分别放在乳头上下侧,由乳头向上下纵形拉开,此练习每日2次,每次3分钟。用一手托乳房,另一手拇指和食指抓住乳头向外牵拉,每日2次,每次重复10~20下。孕妇在妊后期,每日用湿毛巾(忌用肥皂或酒精)擦洗乳头,每日一次,每次30~40下,擦洗时适当用力,但不要损伤皮肤。在妊娠7个月后行乳房按摩,用手掌轻轻按乳房壁,拉出乳头,并围绕乳房均匀按摩,每日一次。但有流产及早产先兆的孕妇应禁止刺激乳头[2]。 产褥期的指导 重视乳母的心理指导母亲紧张焦虑的心情不利于泌乳,要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产后母婴同室,来奶需几天时间,分娩头几天少量初乳完全能满足婴儿需求,产妇不要心急。早期频繁吸吮有助于尽早下奶,促进胎便排出,所以提倡早吸吮即出生后半小时开始吸吮母亲的奶。 哺乳的正确姿势 哺乳中母亲的正确姿势母亲可采取不同的姿势,但要舒适和全身肌肉松驰,舒适松驰的体位,有效的吸吮可促进射乳反射及催乳素的分泌,有利于乳汁分泌增加[3]。婴儿身体与母亲的身体必须紧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嘴处于乳头相同水平位置,保持婴儿头和颈略伸展,以免鼻部受压影响呼吸。母亲的手应将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个乳房喂哺,避免剪刀式夹住乳房。 哺乳中婴儿的正确姿势婴儿身体紧靠母亲身体,嘴及下颌部紧贴乳房,将乳晕大部分含在口中,颌部肌肉做出缓慢而有力,伴节奏地向后作伸展运动直至耳部。 哺乳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取决于婴儿需求,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吮另一侧乳房,对个别食欲小的婴儿或母乳量过多的情况下,婴儿只吸吮一侧乳房便满足,将余奶挤出。间隔时间应按需哺乳,出生第一天24小时内至少12次;母亲下奶后,通常24小时8~12次;出生2~7天,婴儿睡眠时间长或母亲感到奶胀时,应唤醒吃奶(3小时叫一次)。 哺乳期乳房的护理,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用湿毛巾(忌用肥皂或酒精)清洁乳头和乳晕。注意婴儿是否将大部分乳晕吸吮住,哺乳结束时用食指轻轻向下按压婴儿下颌,避免在口腔负压情况下拉出乳头,引起局部疼痛和破损。每次哺乳应两侧乳房交替进行,并挤出剩余的乳汁。指导每位母亲正确手工挤乳和恰当使用吸奶器,哺乳期母亲要戴合适的棉制乳罩。 出院前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喂养技巧评估,对家属和产妇再次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出院后坚持母乳喂养,出院后电话随访。4 结果对住院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孕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情况见表1。采用统计分析,经x2检验合理营养、早吸吮、母乳喂养技巧等多项内容,健康教育前后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p<)。表1 590名孕产妇健康教育前后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比较例(%)5 讨论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进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4]。通过对孕产妇开展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后,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有利于孕产妇,有利于社会,同时提高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