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的暮春,海碧天蓝,木棉花开。在一个彩霞满天的傍晚,我怀着仰慕的心情,拜访了书法家张朝明。他一身唐装,神态谦和。给我的印象,这是一位曾走过漫长艰苦路程,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闪现着超凡脱俗的风采的老人。张朝明1943年出生于潮阳县胪岗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时家境贫寒,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他一直把摹写书报等印刷品上的汉字作为生活中的惟一乐趣。没有墨,便用红土和水,在砖块上写;磨秃了笔无钱再买,干脆就用手指在沙子上写。由于张朝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所以进步很大,在参军前已是当地有名的小书法家。1962年6月,张朝明参军入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独立101团服役。尽管部队驻地南澳岛环境极其艰苦,训练很紧张,可这一切丝毫没有影响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那时每月只有十几元津贴费,可张朝明从不乱花一分钱,几乎将所有的津贴全部用于购买书法字帖和笔墨了。一有空闲,他便用笔醮水在旧报纸上练。一个偶然的机会,团政治处主任在连队检查工作时,看到他字写得不错,新兵训练结束,就被调到部队文工团当文化宣传员。到文工团后,使他如鱼得水,对他练字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时间,一有空闲,他就临习一些著名书法家的法帖。他在部队服役期间,成为出版黑板报等能手。1968年张朝明退伍回乡,当过潮阳县民兵独立连连长、新联乡干部,也当过胪岗镇建筑公司任支部副书记兼副总经理。1992年张朝明辞职下海做生意,却发现自己并非是做生意的料。由于他对书法艺术有深厚的情缘,为发扬光大书法艺术,此后他到宁夏银川市、陕西西安市,广西桂林、南宁市,北京、广州、深圳等地从事书法艺术创作。所到之处,他与当地书法界朋友共同探讨、切磋书法,一起遨游书法的海洋,并不断增进书法艺术意念,使许多书法作品得到各方人士的喜爱,成为西北地区有名的书法家。为了使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不走弯路,他经常怀抱作品,向当地书坛名家求教。他曾求教原国家书法协会副会长伍纯道、原广西书画协会主席黄独锋、著名书画大师刘炳森及著名国画家马流洲先生,书法艺术有了长足进步。张朝明在虚心向老师学习的同时,还倾心于名碑法帖的揣度、审视、研习。从艺20多年来,他先后临习了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 王羲之的行书,王铎,傅山等的草书等。为了使自己的书法更有韵致,他还花了大量的时间临习了《曹全碑》、《史晨碑》、《张迁碑》等隶书,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磨练,张朝明才有颇为厚实的书法功底。他不仅推崇古人艺术精华,更加热爱当代活跃在书坛的名家,从他们的作品中领悟、把握、感受到的是一股蓬勃向上的精神和紧跟时代的热情。内外兼修,张朝明的书法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逐步进入了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世界。他的作品中能凸显多种风格。既有碑的拙朴,也有帖的开张。在书法创作的刹那间,他能将传统书法中的多种审美元素信手拈来,在自然、松弛、率意的状态下,不露痕迹地表现在作品中,从而展示了他较强的表现能力和控制能力。他的艺术创作楷草隶广为涉及,诸体皆能,尤擅楷书,其小楷圆润流畅,舒秀俊妍,目前已自成一家。并自创浓淡墨书法,颇受好评。其行书隽秀,偶见张狂;草书则在虚实间飞动,张弛得当。后来,张朝明来到广西南宁市,出任广西意象书画院副院长。他的书法作品也开始由大西北走向了北京,走向了全国。他的书法作品参加“纪念宋庆龄逝世二十五周年中华妇女书画作品展”、“深圳潮人书画展”等国内各种书画展,并多次获奖被刻匾悬挂,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其书法作品被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宁夏人民会堂及南华禅寺等多家单位收藏。目前,他是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中国民族画院院士,宋庆龄基金会华人书画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会会员。张朝明先生认为,作为一名书法家,不仅要重气韵、重传统、重个性,在艺术上孜孜以求,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更要讲艺德,在人格人品上下功夫,作到人品艺品相统一。他始终把艺术当事业去追求,正确对待,耐得寂寞,全身投入,无怨无悔,平心静气,道法自然,以期在艺术上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倾情笔墨三十载,张朝明先生用“心”书写,用“生命”书写。他说:“融入我心血的书法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相信在今后的日月当中,他还有更多的佳作涌现,给汕头、潮南书坛添上他亮丽的一笔。原文地址:阅读806次 | 收藏 | 打印文章评论他是中国书法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