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出版的《文心》是叶圣陶与夏丐尊先生合撰的一部送给广大中学生的书,也是送给中学老师的书。为了改变当时国语课的各种弊端,俩老轮流执笔,每月写两节,旋登载于他们编辑的《中学生杂志》上,如今也成了我们手中可以用来指导写作与修身养性的书。即使年代久远,拿在手上也依然能感觉到那种沉甸甸的份量,俩佬的苦心孤诣,即使岁月的长河不停的运转,也不曾稍减他一丝一毫的魅力。 最近有幸得以读之,惊叹俩佬的功力,深厚而不可测,欣喜之中,又感动不已。作为资深的写作家与教育家,俩佬都秉着大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把他们自己最有益的学习与写作的精神传达给我们,真的觉得自己好像就是个幸运儿,平白无故就捡了大便宜。 三十二章的书,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我把我认为最有用的总结一下,汇报出来就好了,也仅当是个人观点,若是也能给你带来益处,就再好不过了。 这是出现在书本第三章《题目与内容》中的一段话,我觉得非常的切合实际,就好像是在说我们现在经常提到,见到别人推崇的“日更”观点一样,好的写作者,也一定是从不断的练习中得来的。 从俩佬多年的“实战”看来,俩佬的意见也一定是中肯,有用的,既然我们也都想成为一个能弄笔墨的人,那么多加练习总是不会错的吧。 这一段,又很好的诠释了我们文字的意义,简单明了的告诉我们,何为文,有用的文是什么:什么是知,什么是情,什么是意。清楚明白的告诉我们,让我们在心里也可以很好的定夺,到底自己写的文章是什么,有什么想传达给他人,能传达到心意吗? 有了这个解说,我们以后写文章也就更加有底气,也更加知道自己到底要想表达的是什么,不会随随便便打出几个字,就以为自己写得非常之好。 这是我非常佩服俩佬的一点,整本书都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让人读了感觉很爽快,不会有厌烦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就能随着主人公一起学到重要的国文知识,乐此不疲。 这个是关于叙事文与小说的具体区别,主要还是想教导我们写作的时候要记得注入自己的感情,切莫平白直叙,那样一点也不吸引人,也不能给人带来情感共鸣,要想写好小说的话,有自己的感情色彩是非常重要的。 本段取自书中的第二十章《小说与叙事文》,在文中,作者也还介绍了很多的写作方法与知识要点。最好的一点,我觉得应该是关于素材的,如果你也想好好的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地取材来写作,我觉得你也可以尝试学习一下:“在你们的经验里,你们一定常常发现和一般的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把捉住这些意义,然后去选择材料,布置结构,这样,你们的小说即使不怎么出色,至少也是值得一看的习作,不是单只是叙事文了。”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就可以在大多数平凡的人生中发现很多的不平凡。而这些,就将会是我练习写作的很好素材。好好把握住每一个看似正常,无变化的生活常态,我们也可以写出不太“难看”的文章来。 书里第二十五章是《读书笔记》,在这一章中,作者主要是想教我们怎样去联系写读书笔记,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读书笔记。我相信,很多人会像我一样,有时候明明看了很多本书,就是提不起笔来写一篇读书笔记,有时会觉得自己是比较懒,不想写,但其实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我们不知道如何下笔,不知道自己写什么才能很好的表达清楚书中的观点。 我也相信大多数人的脑袋记忆力都不是那么的牢固,看过的东西也不可能会一辈子都会记住,有人看书是为了消遣,有人看书是为了得到有用的知识,那么既然都是为了自己好,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会写一写读书笔记呢?特别是那些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同学,写读书笔记更加是不可少的。 关于这一点,作者也给出了很多的方法和建议,下面我就把我自己觉得重要的记下来,供大家参考。 (捂脸,这开头和结尾,这么多年,我还真的不知道有多少种,也从来不曾去好好的留意,感觉亏大了。谢谢俩佬的提点~) 记得前几天就有看到别人一篇文章在说笔记的重要性与读书的层次之分,其实我倒觉得读书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看得明白,懂了就可以了。作为一本书的使命,就是来给人看的,而不是炫耀的,所以层次什么的也不是特别重要吧。主要是自己的笔记应该是有自己感悟才对,作者在这里又一次很好的提到了我们自己的感想感悟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归纳的题目是照搬书里头的第二十九章的,因为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改动,我们学习,练习,最后都是为了“成品”。既然作者有很好的方法和建议可以避免我们少去走弯路,那我们也只要按需取舍,不需要想方设法做出一些无用功来。 本章主要是讲题材的选取方法和创作的先行条件,也就是习作。可以说是精华的所在,明白的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才是真的创作即写作者的存在。 先把题材的部分记下来,我相信好的文章也必须有好的题材相匹配才能凸显它的优势,所以作者也热心的告诉了我们怎样去选题才是最佳的。 这选取的段落其实蛮长的,我省略了一点点,怕字多了。其实也可不这样子写出来,大家应该都已经明白那个道理,就是多思考,多发现生活乐趣,可能现在就是还没去动手实践罢了。 还有一点就是创作,说到创作,作者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下功夫。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千古不变的道理,在这里又一次被提及,就好像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好好努力,千万不要着急,胖子不是一下子吃出来的”一样,哈哈。 文章中是这样子写到的: 这样子,又好像绕回了先前的写作习惯上去了,也许,俩佬就是想强调,练习的重要性,写作的真理就是多练多写吧。唯有多加练习,找准方式方法,才能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下笔如有神,渐渐的写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属于自己的有“心”文字。 最后作者也说了“真正的画家,终身都在写生上用功;真正的文学家,虽头白亦手不释卷,寻求文章的秘奥。”突然就让我想起杨绛先生,冰心先生和巴金先生来了,都是直到去世之前还源源不断的创作啊。 我们,看来还是远远不够的,今后还是老老实实的多加练习吧。 文章就写到这里为止吧,作为一篇笔记,感觉也够长了。其实这本书还真的是不错的,除了我写出来的这些,书中还教了很多其他的知识,比如“文章的病”,“文章的转折”,“文章的组织”,“鉴赏”,“诗与词”等等。 说到诗词,书中列举出来的都非常有代表性,而且除了这些,我想起了作者在书里面的推荐书籍也是非常之多,大概五六十本,真的好佩服作者的阅历,单是给学生看的书就列了这么多了,自己看的得多少?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可以体会到八十多年前战争中的中国学生是怎样子生活的,这种感觉真的挺奇妙的。 感谢看到这里的你,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用或喜欢的话,不妨点个赞支持下,感恩~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