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搬运工)一、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的提供者,观察的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创设环境,投放开放性的材料来影响孩子主动地学习。在环境创设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在超市的游戏生成后,我就问幼儿:“我们可以在哪个位置开超市,需要怎样布置?”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建议:“在活动室外的走廊里。”“可以设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还有收银台,如果人少就一个,如果人多就设两个。”有时我发现孩子们玩了几次后,对原有的游戏区兴趣不大,于是在讲评活动中,我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个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那么幼儿就能主动地、积极地、不断地去创造游戏。二、尊重幼儿的意愿,凸显幼儿游戏的自由性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1.自由选择主题:幼儿游戏主题的来源往往是幼儿周围生活中见过的或者体验过的事和物,从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人和事,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教师在主题确定上要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2.自由选择情节:主题确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游戏怎样玩,以此来发展游戏情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情节,如:娃娃家里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教师见到后就让妈妈去买菜,可是妈妈却不愿意,这时,教师就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游戏情节。3.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的角色时,要体现按意愿选择角色,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问一问愿意担任什么角色,中、大班幼儿则鼓励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4.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就是游戏材料,在选择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如我班的西西小朋友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突然萌发了 “做手术”的情节,因为没有口罩,他将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观察清楚而误认为他乱拿别人的物品,就会抹杀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5.自由讲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许多开心的事情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自由与时间,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让幼儿分组讲一讲,特别是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三、丰富指导的方式,增强幼儿参与的意识性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演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前该做些什么。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落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骤要好得多。实践中,可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适时给予随机指导。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游戏,帮助每位幼儿增强角色意识,突出幼儿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如:班里的宣宣小朋友胆子小,不爱表现。于是,我鼓引导她带娃娃上超市买,或到饮食店里吃。这样,明确了她当妈妈的角色,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四、优化游戏的评价,提高幼儿评议的自主性游戏之所以受幼儿的喜爱,取决于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身体和精神上能够得到放松。当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适时地抓住机会,让幼儿把游戏中开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而当前角色游戏的评价往往被教师忽略,或由于时间不够而草草收兵,起不到指导游戏发展的效果。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之后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并且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持接纳的态度。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自主评议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才能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主体性。成功的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使游戏过程成为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创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主动地参与角色游戏,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语言活动中角色游戏指导的策略
在幼儿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指导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关教育专家研究发现,许多教师会把游戏与真实生活混在一起来指导孩子,若运用的语言不当反而打断儿童的游戏。教师应好好运用在想象游戏中解说员的角色,有技巧地问一些相关的问题,这种教师与孩子的对话可使解说达到最佳的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来达到教师预期的目的,在什么情景下教师该提什么问题、该说什么话,这是我们老师感到很困惑的问题。学习了文章《幼儿语言游戏的本质特点、指导原则及策略》后,针对自己的指导方法,有了一些看法:
案例 “角色式语言”指导实录:
娃娃家里的妈妈沙沙从游戏开始就忙着炒菜,爸爸张浩在超市与家之间来回“奔波”,看起来他一点都不累,娃娃却被扔在一旁无人照顾。娃娃家游戏的内容显得有点单调、乏味,难以继续展开情节。见状,我忙扮着客人进入了游戏:“请问家里有人吗?我是到你们家来做客的。”沙沙和张浩看到我十分高兴,连忙说:“何老师请进!”“谢谢你们,我听说娃娃今天要过生日,特意来给他送礼物的。”他俩睁大了眼睛,相互笑了,一脸的惊喜。我又说:“你们准备给他开个什么生日会呢?我来帮忙吧!”“我想给他请很多好朋友,还要给他买新衣服。”沙沙高兴地说到。“我去买蛋糕和生日蜡烛!”张浩也兴奋地说到。 当他俩手拉着手去买东西、又到各个角去请客人时,我知道他们已真正地为生日这一情节开始忙碌了,便悄悄地退出了游戏。
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我是来做客的,你们需要帮忙吗?”等语言,不仅会使游戏的情景得以丰富,而且还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平等,但在运用时要注意把握幼儿已有的经验,切忌超出幼儿经验的范围,露出“导演”的痕迹。
浅谈幼儿“早期识字阅读”
当今社会,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早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因此,过高的要求教育方法不当,一个劲地教孩子读书、写字、算题等,由于这些,致使幼儿产生厌倦学习,不爱上学,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如果方法适当符合他们的特点,他们就很容易接受,对提高他们的早期识字和阅读都大有益处。 下面浅谈几种引导幼儿早期识字阅读的方法作为借鉴。
1、让幼儿轻松学习感受到学习就是“玩” 有的家长向老师诉说,他的孩子总是坐不住,一说让他们学习他就不耐烦,坐上一会就溜走了。我认为这些孩子之所以一提起学习就不耐烦,就是因为家长用“学习”这个词把他们吓怕了,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家长常用“学习”这两个字要求孩子把学习当成任务,长此以往,孩子一听到“学习”二字就从内心产生一种厌倦,如果家长改变一下方式,不用“学习”这两个字而用孩子喜欢听的话,如:你很长时间没有和这本书“玩”了,它很想你了,我们来玩认字的游戏好吗?等等。这样幼儿肯定会愉快的接受,因为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在玩,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了很多知识,又养成了学习习惯,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在教孩子中,把“你”换成“咱”效果更好。 在平日,很多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快看书去,你快识字去。”这句话对孩子直接命令,而幼儿对成人的命令天生有一种抵触心理,如果把“你”换成“咱”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如果说:咱们来看这本书吧!这些字很久没有读了,咱们一块读读吧!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大人在和他们一起做有趣的事情,从而愉快的接受,很爱学习。
3、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和物品,进行教学。 幼儿对周围环境总有一种好奇感,成人要适时地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认识周围环境和物品。如:认广告牌、路牌、门牌等,孩子吃过用过的食品和物品的包装袋,上面有鲜艳的文字,家长也可以适时地引导幼儿认读。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在一种不经意中,学会读书识字,特别是儿童食品包装袋。幼儿知道食品的名称,只需成人将文字与物品名称对号就行了,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教具。通过此种方法,还能培养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和阅读的良好习惯。
4、与幼儿一起学习 幼儿对大人有一种天生的依赖,他们愿意大人和他们一起学习,愿意大人听他们谈论学习情况,喜欢大人在一旁看着他们学习。如果大人长期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有一种失落感,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大人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出感兴趣,听他们讲述学习或者和孩子一起学习,孩子就会被大人学习的氛围所感染,跟着大人一起学习。 因此,想要真正使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请跟孩子一起学习吧!
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与发展
泰州市市级机幼儿儿园 丁秋桂 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为基本教材的教育,包括阅读以文学作品蓝本的绘画本。提起幼儿文学我们便会想起那些优美动人的童话、诗歌、散文、想起那些童话每天在我们自己和幼儿心中的小红帽木偶的形象,鉴于幼儿文学作品的熏陶和教育作用,我们常常用幼儿文学作品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我们是否深入地思考过,幼儿语言文学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一、语言文学教育与幼儿的语言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者明确指出:“成人可以促进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方式有两种。第一,提供丰富多样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样本。第二,为婴幼儿创设各种使用语言的机会。”幼儿文学作品正是这里所说的书面语言样本在幼儿中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出现,以此为教材的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为幼儿发展提供的机会。
1、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
首先,从语言文学的作品的学习中,幼儿倾听到较之日常生活更为丰富,也更为规范的语言,从而获得模仿的范例。其次,幼儿文学作品为幼儿奉献出作家精心选择的词汇,为幼儿学习形象化的语言提供了机会,如:”稻穗儿一摇一摇地好象在向花点头“等等。这些语言清楚、准确、具体形象为小朋友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提供了模仿的样本。
再者,幼儿文学作品使幼儿有机会倾听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自不同国家、民族、区域、阶层的作家所写的作品,在语言上各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构成了语言风格的多样化。从成熟的语言样本——文学作品中,幼儿较易体会到人类语言丰富多彩的面。这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多样化语言的适应,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2、扩展幼儿的词汇量
从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幼儿得到一种特别的机会——通过上下文的语言情景来理解和学习新词,使词汇量有可能迅速增长。如童话《小羊和狼》中,动词运用得很好,踢、咬、抓、摔等动词,幼儿在听故事时根据上下文内容,就能迅速掌握新词的大意,受到幼儿的喜爱。
3、在学习故事童话和儿歌时,幼儿得到他人如何应用语言结构文的暗示,从而产生进行语言游戏的愿望,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愉快的情绪,如《三只羊》、《三只蝴蝶》的人物和情节。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就反映出不同环境中运用不同的语言。
4、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技能
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是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重要方面,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前提条件。在幼儿园里,语言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与幼儿的`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为培养幼儿有意识的评析性的,欣赏性的倾听技能创造了机会。
全神贯注的听和有目的的听,这是善于倾听的基本要求。幼儿在听一个有趣的童话或故事时,因其内容本身的趣味性,加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措施,就能逐步培养幼儿有意倾听的能力,在听的过程中,对听的内容作出归纳,判断的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向幼儿提出与内容有关的问题,这就促使幼儿不仅注意听话而且更注意听讲些什么,这能据此作出自己的评价。教师对作品内容的赞美态度,也使倾听者在听的时候产生美的愉悦感,从而使幼儿以欣赏者的倾听方式去理解和接受作品。
二、语言文学教育与幼儿的智力发展
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的活动,幼儿的口语得到了发展,而且发展了幼儿思维。
1、帮助幼儿形成和掌握概念
幼儿对于一系列概念的认识是否逐步发展的。幼儿学习了语言才能进行较复杂的思维。在幼儿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靠语言把获得的感性认识表达出来,或铭记在头脑里,加以巩固和积累形成概念。而语言文学作品却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可供人们反复地听和看,幼儿可以在重复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学了语言,幼儿能间接地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才能对已认识的事物概括分类;才能通过抽象思维认识某些简单浅显的道理。所以,发展语言的同时也发展了智力,提高认识能力。
2、帮助幼儿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园的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为幼儿创设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各种机会。例如:
假设:文学作品给幼儿许多假设的示范。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假设的对象,假设他遇上什么事社会怎样了,这是教师经常性命题。童话等幻想色彩浓郁的作品,含有更多的假设。幼儿在尝试编构故事中也发展假设的能力。
推理:文学作品表现的生活都潜藏一定的内在规律,幼儿在大量理解各种作品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认识尝试运用推理方法,去续编故事、创编故事,由此增强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就是要求在教师启发下,幼儿不但能记忆、背诵现成的语句,而且能理解其意义;能运用推理,认识并未直接感知的事物;能运用抽象逻辑思维去理解无具体形象的抽象道理。
3、帮助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作品中的人物往往会遇到矛盾,产生问题,比如《金色的房子》《大黑马是怎样找到的》作品本身向幼儿提供了解释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作品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有效地促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模拟去尝试。
三、语言文学教育与幼儿社会性和道德发展
在社会性和道德发展方面,幼儿园文学教育所产生的作用具体为如下几点。
第一、向幼儿提供了社会性行为的榜样。《萝卜回来了》里的小免和其他动物,他们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了仿效的榜样,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讨论和鼓励作出判断,使他们更深入地认识和学习正确的社会性行为。
第二、激励幼儿对文学作品中品德行为进行探讨,幼儿从作品中看到主人如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通过对照,从中提高自我的能力。无论我们是否有计划在选择作品,语言文学作品中总蕴含着不同层次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学习便使幼儿自己地去思考和讨论。
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分析判断能力比较差,童话故事等给幼儿提供正确进行道德判断的”模特“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不对的,幼儿在学习中道德判断能力得到发展。
四、语言文学教育与幼儿审美能力及创造力发展
在语言文学教育中,幼儿不仅如何可以得到道德情操方面的美的熏陶,还可以从中感到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艺术风格的美。同时,语言文学教育还可以提供给幼儿参与多种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例如:围绕一个故事的教学我们往往组织其他多种艺术活动。如唱歌、表演 、画图、剪贴等,其中表演游戏幼儿通过自选角色,根据故事情节很投入地表演,用语言动作再塑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幼儿因此获得机会去表演的经验。最重要的是通过活动使幼儿获得有关艺术创造的成功感。
艺术想象力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核心,幼儿在聆听童话故事时,需要调动一切艺术想象在脑海里再现作品所展示的图景,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或编故事时,也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按照作品提供的线索来表现或发展内容,这样就使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得到充分展开,并有各种机会,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语言文学教育,对幼儿的语言、智力、社会性和道德以及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语言文学教育在上述各方面存在的价值,就是它所有特殊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读后感: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纲要》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关键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听懂学说普通话。我觉得在幼儿园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培养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利用生活环节零碎时间,组织幼儿语言活动。
1、利用入园活动让孩子说。
老师的心情会直接影响孩子一天的情绪。那么作为老师应该乐观。早晨孩子入园,就面带微笑去迎接他,与他交谈。引导孩子讲一讲早晨在家的一系列情况,如:“我今天很开心,奶奶给我烧早饭,爸爸送我来幼儿园。”这些话看似平淡,但它能培养孩子说一段话,把一件事讲完。
2、利用动画片让孩子说。
动画片比较适合孩子。孩子也离不开动画片。在动画片播放时,让孩子一味的看,对他没什么好处。在孩子看动画片时不妨试用暂停法让孩子说一说,“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们对动画片的高度讨论开始了,表达的内容花样百出,让人惊讶。应此,动画片可以纳入我们的语言教学。
3、利用围坐交流让孩子说。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爱说。在休息时刻,不妨让孩子围坐在原地进行交流,教师可做倾听者,孩子说得好就拍拍手、点点头,给以鼓励。不在表达的孩子引导他们去倾听,让孩子有倾听的习惯,从而使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
正是在这样一些灵活多样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孩子们各种生活经验,并给幼儿提供广泛的多种多样的运用和学习语言的机会,又根据各类经验的不同特点,发挥了他们对语言学习的不同作用,使孩子们从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得语言经验,得到了更有效的发展。
有效教学让孩子悦读
上周五有幸参加了在我园天妃园区举行的“南湖之春”幼教选拔赛。因为上午当班,只听了下午的两个活动。
一点半下午的活动开始了。首先由上午执教的四位老师进行说课,由于上午没有听课,只能通过教案和老师们的反思性说课对活动进行了解。二点半左右,由新埭幼儿园业务园长刘亚平执教的大班绘本阅读《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开始了。在听刘老师上绘本阅读《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之前,我也听过或接触过绘本阅读,但对它的理解只是带领孩子阅读一本有精美插图的书,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听了刘老师的课,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原来绘本阅读也挺丰富,挺精彩的。当刘老师出示第一张PPT时,我感觉好像在哪里看到过,当她把绘本发给幼儿时,我忽然想起,带女儿逛新华书店时看到过。那是,我只是出于对女儿阅读兴趣的了解,粗略地翻了一下那本书,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是一个令孩子们开心的绘本故事,在整个故事学习中,孩子们都被鼠小弟的形象逗笑了,并且不由自主地讲述着自己鼠小弟有趣的故事。
在刘老师的引领下,我发现孩子们在跟着老师演绎故事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聪明。也就是说在绘本故事教学中,让我发现了更多孩子的聪明才智,包括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讲故事能力等等。这个故事是在让孩子不断的猜测中读下去的,有些想象环节设计里没有想出来,但是在课堂上生成了。比如:想想看还有谁回来摘苹果?用什么方法?孩子们都想到不少,甚至连故事本身后面的角色出场,孩子们都能猜想到。这从另一侧面可以看出,作者其实真的很懂得孩子。
故事在不断的出现复述中,孩子们都能熟练运用了。有些能干的孩子讲故事时,都能抓住了动物的神态动作词语来描述,令人惊喜。看来,在绘本故事中进行语言训练还是很有效果的。但要选好绘本。
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足以给师生共同的学习带来鲜活的生机。绘本阅读能引领着孩子们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文化带来的不同以往的快乐,而后孩子的心胸开阔了,头脑灵活了,表达力取得发展了。学习生活中多了绘本,能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绘本阅读注重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孩子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给孩子讲故事的三大策略
孩子经常缠着大人讲故事,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心。生动有趣、积极健康的故事,不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给孩子讲故事呢?
一、选材很重要
故事种类很多,但并不一定适合孩子听。我们应选择那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故事来讲。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材也不应该一样,给二三岁的孩子讲,要选择那些主题明朗,爱憎分明,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的故事,而给五六岁的幼儿讲,则要选择情节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否则,给小的讲复杂的故事,他们听不懂,给大的讲简单的故事,对他们又没有吸引力。
二、身体语言不可少
给孩子讲故事时,身体语言是不可少的。因为孩子们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在认识上也多是感性认识,所以当你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身体语言表达故事意思时,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增强印象,并给孩子一种亲切感,因而你的故事也就更能受到孩子的欢迎。
三、让孩子开口
一个故事讲完了,可围绕故事给孩子提出几个问题。如:讲完《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你可问孩子:“孔融把大梨送给了谁?”“孔融自己吃了个什么样的梨?”……这样既能帮助孩子记忆故事情节,锻炼思维能力,又可以使孩子开口,锻炼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当孩子对你讲的故事有了一定的记忆和理解之后,你就应该让他自己试着讲述,忘了的地方给他提示,让他接着讲下去,这样无疑会鼓励他讲故事的积极性,天长日久,这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何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指导孩子看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立意高、并且有学习意义的故事和书刊。让幼儿多听、常看、勤讲,日积月累,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2)教会孩子归纳总结所看书的内容,比如用一句话归纳这个故事该怎么说,用两句话归纳这个故事该怎么说,用三句话归纳这个故事该怎么说,有时候和孩子比赛用尽可能简短的语言把事情的内容讲清楚,越短越好,孩子在看书读书中游戏亦能玩的兴致很高,不亦乐乎。
(3)训练他的表达能力,有时候和孩子一起看完一个故事后,我提议和孩子一起来演绎所看故事的内容,家长和孩子各扮演一两个角色,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而一个幼儿想用语言进行社会性交往,是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得到情感,智慧和语言交往上的满足的,他们只能在自己的世界----游戏中得到满足。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出于游戏的需要幼儿必须以角色身份出现,用角色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这时他既是角色又是自己。在游戏中,他们学会发现自我语言与他人语言的区别。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扮奶奶的孩子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会提出抗议:奶奶说话不是这样的。一方面,他清楚知道自己不是“奶奶”,但另一方面他又必须改变自己的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奶奶”的口气,从而在游戏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了孩子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4)引导他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小兔在森林里玩遇到危险,小熊勇敢救人的故事,重点突出的是“小熊救人”。合上书本后让他自己来组织语言讲述故事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和孩子一起看,在孩子看不懂的地方为他讲解,在一些地方做适当的横向延伸,用以拓宽孩子知识面,增强现实运用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应特别关注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让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需求,有与人交往的需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幼儿在听故事和看书中学会听与说,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语言的学习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当时的需要,并为幼儿口语表达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试析如何提高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水平
论文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其中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一种游戏,也是小班幼儿不可缺少的活动。小班幼儿因其年龄特点,活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游戏内容也比较简单,为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和适时的指导。
论文关键词: 小班幼儿 角色游戏小班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是"娃娃家",但是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幼儿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贴近现实生活,角色之间也缺少语言交流,游戏气氛不够活跃。针对以上问题,我有意识地通过几种途径来发展幼儿的角色扮演能力。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扮演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1.参观大班的大哥哥、姐姐们的角色游戏。
小班幼儿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家,因此就从引导幼儿玩娃娃家的游戏开始,带他们到大班去看哥哥,姐姐们玩娃娃家游戏。看前先提要求,让幼儿了解娃娃家玩具的使用方法,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初步印象,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游戏材料。参观之后让幼儿自己动手模仿操作,经过一个阶段,在玩具材料操作技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语言,动作的发展,娃娃家游戏的语言就丰富了,这样玩角色游戏的水平就有了提高。教师要为幼儿游戏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2.模仿现实生活。
经过一个阶段,游戏具备了动作,但没有游戏的情节,为了让角色游戏的情节展开得丰富,第一让幼儿回去观察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和劳动情景,丰富生活和模仿力。每天下午幼儿离园前,我们就提醒他们回去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的事情。第二天晨间谈话时,让幼儿说说所见所闻,然后再用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去。慢慢地,幼儿知道怎样做爸爸,妈妈,在家中该做些什么事了。第二,再把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请来担任主要角色带领小班幼儿游戏,让小班幼儿模仿,经过这一阶段,幼儿角色游戏就有了一定的情节了。3.根据幼儿一日生活情节分类指导。
我们把生活情节分为七大类:盥洗、吃饭、上幼儿园、睡觉、打扫卫生、看病、外出游玩,根据主题活动及游戏情节的发展,分类对幼儿进行指导。如:"上幼儿园"这一情节,我先提问:"爸爸、妈妈送你上幼儿园,要你和老师说什么,和爸爸、妈妈说什么?来接你时,又要你和老师怎么说?"然后请幼儿看情境表演《送孩子上幼儿园》,最后布置游戏场景"幼儿园",引导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在分类别指导时,我特别注意指导方法的连续性,一次提的问题不太多,同一问题反复多次提出。目标达到后在提出下一个要求。4.给幼儿提供反馈生活经验的机会。
除了游戏前的谈话时间,我还利用晨间接待和下午游戏时间,有意识地和幼儿交谈,让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这样的交流,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如在交流"妈妈是如何烧饭"时,有的幼儿说妈妈先淘米,然后把米放在锅里烧;也有的幼儿说妈妈先掏米,把米放在锅里加点水再烧。哪一种说法更准确呢?我再让幼儿回去观察,观察后幼儿肯定了后一种说法,游戏时就很少出常识性的错误了。
二、巧妙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
1.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并积极地参与游戏中去。
教师应该深入游戏之中,加强观察,不失时机地向幼儿提出要求,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言语,动作,表情,特别要注意细心倾听,研究幼儿的游戏语言,洞察幼儿游戏心理,进行个别教育。根据小班幼儿好模仿的特点,我以和幼儿一样的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如都做"娃娃家"的妈妈,幼儿只会哄孩子睡觉,我则一边把孩子放在床上,摇着小床,一边唱《摇篮曲》。很快,我的这些动作被幼儿模仿去了。还有一次,发现"娃娃家"的物品摆放太乱,没有规律,小圆桌上既有电话又有锅碗,还有新买回来的饮料等。我没有直接指出,而是扮演"娃娃家"的客人说:"们家怎么这么乱呀?炊具应该放在哪里?"他们说:"应该放在厨房里。"然后他们就把炊具单独放在一张桌子上。
2.分配角色后,要启发幼儿理解角色,学会表演角色,明确角色的职责。
小班初期,我设立的是一人一家,即让幼儿一个人扮演角色照顾孩子。教师这时候也扮演角色,让幼儿模仿教师的语言和动作。到了小班中期,我开始设两人一家。这时教师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用游戏的'口吻指导和帮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如幼儿做爸爸,教师做妈妈,这样既可减少幼儿的孤单感,又可随时帮助他们明确所担任角色的意识。小班后期,随着游戏的深入,我提供了主题场景,如医院、幼儿园、商店等,这时候教师担任游戏的一般角色,引导幼儿和这些场景发生联系。如教师扮演的奶奶提醒"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病了,带孩子去看病。
3.细心地观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指导空间。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发自生的游戏,必须确保幼儿有选择、交往、表现、创造的自由。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适时适宜的指导,而观察又是指导的前提,观察就如教师工作的探路器,是为了更仔细更具体地了解幼儿游戏,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缺乏观察的指导,使教师走入盲区,武断的歧路,与自由自主的角色格格不入。没有观察而对游戏所谓的指导实际上是教师中心式干预,当教师并未了解幼儿想说什么就盲目指挥,必然抑制和挫伤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交流表演角色的经验,组织认真的讲评。
讲评时我让每个角色都有说话的机会,如让每一个家庭的"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角色身份,并说说为孩子做了哪些事。教师通过表扬那些会关心、照顾孩子的"爸爸""妈妈"来激励其他幼儿。对于某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表达自己行为的幼儿,我就让他们再现角色动作。这样的讲评,强化了幼儿的角色意识。
三、合适的材料,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1.主题操作材料的投放。我首先给幼儿园提供角色扮演所必须的材料-娃娃,激发幼儿想扮爸爸、妈妈的愿望,然后再投放主题操作材料。如自制的小铲子、小炉子、小锅,这些自制用具都比较大而且摆放平稳,幼儿操作起来很方便,与之相应的动作也容易表现出来。同时我还给幼儿提供了大插花片,幼儿在游戏中可随意插自己需要的东西。如澡盆、电风扇、洗衣机等。以上主题操作材料的投放,大大激发了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2.标记材料的提供。我把形状、颜色作为"娃娃家"的标记。游戏前给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挂一个与"娃娃家"标记相应的牌子,让他们根据牌子上的标记去找自己的家,确定游戏场地。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我还给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挂一块小牌,上面是角色头像。如扮演爸爸的幼儿身上挂一个画有爸爸头像的牌子。用标记来提示幼儿,使他们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知道扮演的是谁,继而产生角色行为。这种做法提高了幼儿扮演角色的稳定性。
3.场景的创设。幼儿扮演角色总要反映一些社会活动,我就布置一些场景,如幼儿园、医院、商店、浴室等,并在场景内提供一些材料,让扮演爸爸的幼儿送孩子上幼儿园,扮演妈妈的幼儿去买菜。幼儿利用这些场景,游戏情节逐步扩展丰富,扮演角色的兴趣也越发浓厚。
总之,小班幼儿正是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是教育的基础时期,在角色游戏中既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角色游戏在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上成为最有利的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小班角色区游戏初探》成功(教育版)2011(4)
2.《小班角色游戏情境创设的指导策略》金陵了望(教育)2010(5)
3.《如何挖掘小班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考试周刊2007(39)
4.《如何开展好小班角色游戏活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9(1)
5.《如何讲评大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南北桥2011(5)6.《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初探》成才之路2010(32)
241 浏览 3 回答
265 浏览 3 回答
341 浏览 2 回答
357 浏览 3 回答
179 浏览 4 回答
343 浏览 3 回答
184 浏览 2 回答
160 浏览 3 回答
292 浏览 3 回答
263 浏览 2 回答
265 浏览 3 回答
249 浏览 3 回答
229 浏览 1 回答
351 浏览 3 回答
281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