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不可以,论文上一搜就好了
一、女性主导消费新浪潮 为什么要细心观察和了解女性呢? 其一,女性是新需要者。女性在消费者中,是以先驱的姿态存在的。长期以来,性别分工合作的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女性们负责家庭的每月生计、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女性对生活方式的反应要比男性快。在时间方面,也同样可以看出女性较早地、有意识地使用时间。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女性拥有许多自由时间。她们一方面将时间放在工作上,另一方面将时间分配在文化活动休闲娱乐上。现代的男性感觉工作有压力后,才开始注重长期自由时间的使用,但是女性早有这方面的经验了。 其二,女性的审美观影响着社会消费潮流。自古以来,女性的审美观就比男性更加敏锐。年轻女性的心境和感性支配着流行;女性不仅自己爱美,还注意恋人、丈夫、儿女和居家的形象。商品的流行大多是随女性的审美观的变化而变化的。 其三,女性掌握了家庭消费的发言权。据统计,中国家庭中,妻子掌握财权的占4O%以上,而丈夫理财的只有20%。 因此研究女性,尤其是新女性,可以借着这面镜子。洞悉社会消费心理的变化和趋势,进而研究未来的新动向。 二、女性消费心理变化新动向 女性消费者的行为有个人差异,因状况的不同而有变化,相当复杂。不过主要是受三种因素支配: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就其心理因素来说,又包括动机、知觉、学习、思考、个性、态度、价值观。不了解女性消费心理的变化,就不可能了解女性市场。 当前,女性的个性化倾向变得强烈。现代的女性生活形态,已经从大家都相同的标准型,进入了与他人不同的特殊型。她们不再以同一标准为目标,而是去追求每个人都不同的个性化生活。 另外,由于价值观的变化,现代女性的自主意识增强。在家庭中强烈希望“拥有不受丈夫或小孩束缚的时间”,“想做家务事以外有益于自己的事情”,在工作场所则要求“发挥自己的才能”、“寻找自身价值”,不再只是要赚钱。 女性最大的变化,是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了。首先是因为寿命延长,养育小孩的期间缩短,结果使得人生整体的自由支配时间增长了。另外是因为家用电器的普及和速食食品,家务钟点工服务业的发展等,使得以一日为单位的自由时间增多了。女性不必再为家务事而辛苦,进而可以享受许多的自由时间。 基于上述原因,现代女性消费心理出现了以下新的动向: (l)女性的变身动向。希望生活多样化。希望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改变身份。希望经历各种体验。表现在日常生活方面,即要求在服饰、发型、装饰方面多样化。 (2)女性的挑战动向。希望试试想要做的事情。希望冒险。希望向某些事物挑战。希望自己能亲身体验。一些标新立异的商品、服务正是顺应女性这种想突破被约束的现实而产生的。 (3)女性的自立动向。希望在经济和精神方面都能自立。希望脱离传统,按自己的心意生活。现在“女性的自立”已是社会上的主题,只要稍微观察女性杂志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其中一二,而表现女性自立和强调自我意识的商品就更能博得她们的欢心。 (4)女性的即时动向。希望节时、方便。例如,使用速食食品、罐装食品、冷冻食品、调味料的情形增加了。主妇们能照顾家人,又节省自己时间的有效办法,就是利用省时的商品或外部服务。 (5)女性的愉快动向。希望过得快乐。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种动向以女性大学生和独身女性最为显著。她们的消费倾向为“一流行、二休闲、三文化”,可以看出都是要享受现在的时间。她们希望在结婚这个转折点到来以前,能够尽情享受,并且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因此,比同年龄的男性来说,其愉快动向要强烈得多。 三、支性消费市场的变迁 女性消费市场是一个潜力极大的广阔市场。据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女性消费者有亿之多,占全国人口的%,其中在消费活动中有较大影响的是中青年妇女,即20-50岁这一年龄段的女性,约占人口总数的21%。女性消费者不仅数量大,而且在购买活动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她们不仅对自己所需的消费品进行购买决策,在家庭中,由她们承担了母亲、女儿、妻子、主妇等多种角色,因此,也是绝大数儿童用品、老人用品、男性用品、家庭用品的购买者。 由于女性世界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应的女性消费市场也随之变迁。 首先,“感觉”好的商品和服务应运而生。与男性很大的区别,女性购买商品比较多地强调“美感”,容易受感情作用而产生购买行为。越来越多的女性要求“自我表现”,要求“生活品味”。能够带来梦想的商品、杂志在女性中必定畅销。平时好动,工作起来干劲十足的年轻女性,喜欢的是购买“温馨”、“可爱”的商品。高谈女性自立的今天,在私人的世界里,女性仍然继续做孩子气的梦想。偶像商品、幻想商品之外,能够购买“可爱”的咖啡厅、杂货店、精品店就会受到女性的欢迎。 第二,表现时代的包装风潮来临,女性的购买欲望多受直观感觉影响,因此比较注重外观设计,尤其对包装特别注意。老式的包装已不再吸引她们,她们青睐的是表现个性和情趣的包装。 第三,附赠品再现新风潮。有些女性一方面会花上几百元买一套流行时装,而另—方面在菜场上买菜却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可见女性比较计较小数目的低档品,而对高档品却认为价高质好。附赠品正是迎合了女性的这种心理,比如,两个商店的营销策略不同,一家是低价,另一家是高价但附赠品,很可能女性在没有时间或能力比较两家商品的质量时,认为高价的质量一定好,而有附赠品就更吸引了她们。附赠品还有一种名叫购买再购买的形式;购买某种商品的顾客,可以用低于市价的价格购买其他附赠品。对喜爱挑剔的女性消费者而言,这样又可以再次选择她们想要的东西。 第四,职业女性的商业用品倾向。妇女用商业提包的出现便是代表。女性和男性一样必须携带工作文件和资料,但是以前女性用的提包;几乎都是摆放化妆品、小东西等漂亮的坤包,或略缺功能性的大手提袋。现在提包制造商已经针对女性生产商业提包。它们不仅可以放很多文件,还附有许多小袋子供女性放化妆品和小东西,不难看出制造商重视功能性和时髦性的苦心,就因为对象是富有个性的职业妇女。类似的商品还有女式BP机,女式摩托车等。 四、结 语 鉴于女性消费心理对整个消费市场的重要性及其变迁,企业在制定营销组合策略时,应特别注意现代女性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及其变化趋势,采取适宜的措施。例如,企业的橱窗布置,应注意明朗、热烈的气氛;商品的设计、色彩、款式要注意诱发女性的情感;在商品的包装装横、经营方式等方面,要新颖、别致、适时方便。向女性消费者宣传某商品的好处和具体利益,比向她们宣传商品的质量、性能效果更好。可见,只要能密切注意女性世界,研究并了解女性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与需求以及决策的心理活动过程,就能随时把握住女性消费市场的新契机乃至整个消费市场的变迁及发展趋势,企业就能做到先发制人,使企业商品的形象契合消费者的印象,并经由有力的销售诉求,将潜在消费者转变为实际消费者,市场前景一定是广阔的。
新时代背景下新青年如何作为议论文如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万物存乎于变迁之中,我们的时代也不例外。我们的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时代。
从1949年的那个秋天开始,中国在短短的十五年内爆炸了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苏等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003年研发的“神五”让中国成为当时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让“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相契合,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的新时代让世界为之震撼!
路漫漫,它走过荆棘,跨越障碍;路迢迢,它经历风雨,迎来光明历程,它谱写了一首骄傲的歌曲!尽管时代的沧海桑田,中国对于新时代的探索已经轻车熟路,但是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跑”进新时代!
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当志存高远。老师说:“有志者处天地之间,当学曹孟德,神鹰展翅志在天,野骏探颈引长鸣;须效陈涉,具鸿鹄之志。”我们要“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志向能激发我们的热情,增强实现自己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立志能充分调动人的智力因素,使人的志向与实际的活动密切统一起来。但光有志向是不够的,要想成功,我们不仅要下定决心确定目标,而且要有达到目标的信心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恒心。
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当注重实践。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向往课堂外那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需要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地完善自己。
不让自己成为理论的“巨人”实践的“呆子”。时代的步伐太快,需要我们“跑”进新时代,做新时代的中学生,创造精彩的明天!
消费者应该是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消费者心理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摘 要:老年消费者群体,与其他几个年龄层的消费者比较起来,有其自身固有的消费心理,对其消费心理进行深度分析,有利于企业在此基础上,确定有针对性的,务实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老年消费者 消费心理 策略
一、引言
据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提升,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得到了相应的延长。老龄化问题显现出来,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笔者看到一个资料,在我国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二亿,相当于日本和印尼人口的总和。站在营销的角度,这一人口环境,是不可多得的市场营销机会,若要有效地把握这一机会,应对老年消费者,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的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与展望,以此作为制定与调整营销策略的依据。
二、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1、消费习惯趋于稳定
老年消费者在几十年的生活实践中,不仅形成了自身的生活习惯,而且这种习惯趋于一种稳定的态势,岁月的磨砺,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因素,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消费观较为成熟,自己认准的事物、态度比较执着。对消费新潮显得比较木讷、迟钝,往往以一种审视的态度,看待周围的消费事物。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七十年代正是对新事物比较敏感的年轻人。他们对当时市场上的新事物,如上海产品中的中华牙膏、扇牌香皂、春雷收音机、凤凰自行车、绿叶衬衫、百雀羚护肤霜等等,在消费上引以为荣。目前虽已进入暮年,对这些牌子中的某些产品,仍然一如既往的喜爱。这就是形成的消费习惯所导致的,时光的流失,这种消费习惯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2、消费追求实用价值
老年消费者把商品的实用性作为选购时的第一考虑的问题。这类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品讲究方便实用,质量可靠,安全舒适。消费品颜色、式样如何、品牌的知名度有多高、包装是否华贵,没有刻意的追求。如宜昌本土的“步步升”布鞋,纯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从式样上看,已是土得掉渣,年轻人是不屑一顾的,但老年消费者却如获至宝。因为这种鞋穿在脚上舒适、透气、轻便,这一固有的产品特点,致使该产品一经上市,就引起了老年消费者的踊跃购买,一度时期还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
3、追求消费品的便利条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消费者的生理以及心理机能呈下降趋势。某些消费品,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消费品,如电脑、手机等,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本土的三峡商报曾刊登了一篇读者署名文章,标题是“智能手机,中老年人玩不转。”真实的刻画了老年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因此,注重消费品的易学易会,操作方便,减轻体力和脑力的负担,是老年消费者非常注重的一个问题。
4、消费需求结构呈现变化
生理机能的衰退,体质的下降,抵御疾病能力的减弱,导致老年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相比较而言,穿着类及其奢侈品的消费需求量则呈下降趋势。因为这类消费者由于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磨砺,越来越变得务实多了,青年时代的那种追求流行、时尚的消费心理慢慢地淡化了。比如,我们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发现一些健身用品(如健身椅、健康床等)经营的商户,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采用免费体验的促销方式,由此吸引更多人前来参加体验,其中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年消费者居多,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做法,使体质得到增强,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5、补偿消费日益凸显
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经历的青年时代,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的六七十年代。消费生活中的吃饱穿暖,是人们非常满足的一个消费目标。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青年人成了这一消费新生活中的主力军。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生不逢时的失落感,若不再加入到这一消费新生活之中,恐怕时间就来不及了。因此,对过去消费生活中不满足的补偿,成了当下老年消费者的一种主要消费心理。如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老年消费者的补偿性消费,比较突出的表现出来。人们穿亮丽的服装,蓄时髦的发型,以至于一些老年消费者,从背后看,人们误认为是年轻女性。甚至有些老年女性消费者,拉着自己的老伴,走进婚纱摄影楼,补拍婚纱照,为自己的婚姻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些都是补偿消费心理在消费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三、适应老年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
为了适应老年消费者消费心理的需求,企业要深入到这一类型的消费者群体中,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掌握的相关资料,以此为依据,制定可行的营销策略。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策略可供参考。
1、产品策略
企业应根据老年消费者对消费品求实、求便的消费心理,开发出适合老年消费者需要的各种消费品。比如食品,老年人的肠胃功能不好,消化能力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的食品,应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特点。服饰方面,老年人新陈代谢能力减弱,四肢活动能力差,企业为其提供的服饰,应具有舒适、透气、实用的特点。用品方面,老年人动手能力差,反应能力低,企业为其提供的用品,特别是手机、电脑、以及健身用品,应做到使用说明书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企业并能给消费者提供使用前的演示,使用中的手把手的指导,使用后的维修保养服务,使之服务尽善尽美,人们心满意足。
2、价格策略
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对价格反映的程度是不一样的,青年消费者,如果是自己看中的商品,价格高低对他们的购买决策没有太大的影响。针对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其价格策略,可实施撇脂定价策略,以迎合他们求新、求美的消费心理。而老年消费者,与其不尽相同,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求实、求廉的消费心理比较浓,据此,实施渗透定价策略比较适合,以其中低价格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为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已经退休,经济收入相应减少;其次,过去生活的苦难经历,使他们形成了一种勤俭的生活习惯,这种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老年消费者中,有一部分特殊的人,比如,从白领阶层和知识界退休下来的老年消费者,他们有较高的退休收入,而且追求消费品中的新颖、时尚,消费热情有增无减。据此,企业对这一部分老年消费者,应提供一些质量上乘,档次较高的高价位老年消费品,以满足他们求新、求名、求美的特殊消费心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大的老年消费者群体中,价格策略应做到因人而异,而不应当是一个单一的模式。
3、广告策略
广告是宣传与介绍商品的一种形式,相对于青年消费者群体,老年消费者由于生理以及心理机能的下降,对广告中的产品,其接受的兴趣要远远地低于青年消费者。据此,广告策略的运用,要与老年消费者的认知度做到吻合。人上了一定的年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变弱了,生活节奏变慢了。因此,涉及到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品,其广告的制作,如电视广告,应尽量避开情绪激昂,快节奏的画面,取而代之的是叙事式的,对话般的,家人团聚式的。如保健品中的品牌“黄金搭档”,其电视画面是一位老大爷,背着自己的孙子,拾级而上的身影,说明老大爷身子骨硬朗,又显得温馨备至,同一个年龄层的老年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个产品。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广告策略的运用,不仅仅要具备真实性,更应该具有艺术性,具有了这二种属性的广告宣传的产品,才能够成为人见人爱的产品。
4、服务策略
服务策略主要体现在售前、售中与售后三个方面。比如:老年健身用品中的健身床的销售,售前服务是销售人员给有兴趣的老年消费者介绍产品的性能、作用以及给人们所带来的利益,使人们对该产品进入认知状态,为购买获取第一手资料。售中服务是销售人员让老年消费者在健身床上作消费体验,使之产生欲罢不能,爱不释手的消费心理。一些老年消费者由于多次的、不间断的体验,感觉良好,似乎身体上的不适感有较大的缓解,由此,不惜破费,把这张床搬回家,自由自在地体验,企业实现了销售的目的。售后服务,即销售人员给这一类型的消费者送货上门,安装调试,并进行使用时的指导。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人们打心眼里感激你,并通过免费的义务宣传,扩大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企业带来营销效益。
综上所述,重视对老年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有利于企业根据老年群体特殊的消费需求,开发出与其相适应的产品,并不断地扩大这一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使老年消费者市场和其他各个年龄层次的消费者市场共同得到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消费者心理论文2000字
浅谈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80后一代及其消费变化 何谓“80后一代” “80后一代”这一名词源自于一次作文比赛。1999年,上海市作家协会旗下的文学刊物《萌芽》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七所国内知名大学联手举办“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诸多参赛选手表现出来的才华与激情,出乎包括主办者在内的许多人之意料。担任评委的作家和评论家们,也用一种惊喜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并善意地对那些体现出一定天赋的参赛者予以鼓励。获奖者们也因此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新概念”写作群体。他们大多出生在八十年代,是80后一代诞生的先行者。随着媒体越来越强的关注,80后一代为更多的人所关注。80后一代主要是指我国特有的独生子女一代,一群1980-1989年出生的经济逐渐独立的大孩子们。[1] 80后一代相比较于上一辈们的消费变化本文所描述的“上一辈”,不是80后一代的父辈们,而是1970-1979年出生的70后一代。特殊的生活经历造就了70后一代独特的性格特质,独特的性格特质注定了他们的不堪重负。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受父辈们传统思想的影响,会有意识地控制大手大脚的冲动而攒一些钱。历史和社会背景的不同,使得光脚怕穿鞋的80后一代与上一辈们在消费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食品方面的消费差异70后一代兄弟姐妹很多,每个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财富都是最小化的。他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以求得维持一大家子。吃的饱,穿的暖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满足的事。逢年过节,有块糖之类的零食,则是他们年少时值得炫耀和开心的事。而80后一代在421的家庭模式下,则显得独一无二。他们在两代人六位长辈(甚至更多)的关注下,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物质生活相对而言比较优越。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长辈们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吃啃德基、麦当劳、洋快餐,不喝白开水,只喝瓶装的有甜味的饮料。他们不再只求吃饱,在色、香、味的要求上也有所提高。 衣着方面的消费差异 70后一代是本分的一代。他们的穿着中规中矩,颜色单调,款式单一。从众多老影片中,不难看出黄军装、的确良、中山装……在他们中间广泛流行而深受他们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文化的发展,他们的思想不在束缚,受时尚的吸引,他们倾向于牛仔裤、红裙子。服装的颜色逐渐鲜艳,款式也趋向多样化。但那时的牛仔裤还不怎么打补丁,红裙子也是上不低胸下不超短的款式。对他们来说,物美价廉,质量有保证才是最重要的。80后一代则更加注重服装所蕴涵的文化意味、品位、潮流。80后一代与上一代之间的消费观念代沟,宽的足够撑船,便宜实惠不再受宠。他们穿的有品位、有风格,尽量避免“撞衫”。他们注重外表,喜欢常换新衣,更加追求自我,更喜欢标新立异地扮酷。 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差异作为“文革”前后出生的一代,非常年代决定了70后一代的精神世界存在很多空白。他们纯真,以至于当时所谓的新潮诗歌与言情小说在他们眼中,都会显的有些小资情调。读关于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等人为主要题材的连环画。他们在课堂上会一边听着几何老师不厌其烦地讲着晦涩难懂的梯形中位线定理,一边在课桌下面读着汪国真的诗或琼瑶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广播连续剧《人生》、孙少平、高加林等人的生活与情感经历,让他们的心头洋溢着莫名的感动,他们的思绪纯而又纯。80后一代则不显的纯真,一些媒体评论80 后一代是“物质化的一代”,他们是吃着零食,看着广告和动画片,玩着网络游戏长大的。80后一代爱玩,爱结交朋友。于是ktv、club酒吧、饭店也是他们消费的几大场所。他们很少看新闻,很少读报,但他们会仔细的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杂志。在80后一代眼中,“我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2 80后一代的两个群体及其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 80后一代的两个群体本文所描述的80后一代的两个群体是以“高考”这一事件为划分标准:高考成功者,便是现在在高等院校内继续求学生涯的大学生以及由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未经历高考或高考失败者,大部分人会选择外出务工,具有更多的城市化冲动,他们生于八十年代,被称为二代民工。 在校生以及由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虽然他们经济尚未独立,但已具有独立的购买能力,在购物时自身意志力较差,只要兜里有钱就会迫不及待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上为:(1)追求新奇。大学生虽身在校园,却有很多的社会接触、社会实践时间,有了一定的社会能力,也能自主的对一些事情进行决策,同时又没有中学生高考的压力,没有成年人较重的工作、社会、家庭压力,真正可以放开束缚随心所欲的进行一些消费,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2)强调“美感”。即要求商品的美学价值能与自己的审美观点相一致。但大学生所讲的美感与传统美学所讲的美感并不完全一致。在他们的眼中,也许残缺是美的,不对称也可以是美的……只要“我”觉得是美的,那“它”就是美的。选“它”没有理由。(3)追逐时尚。生理与心理的渐趋成熟使得大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莫过于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大学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征。[2]由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我们可以称他们为职场新人。对于不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 “花明天的钱”逐渐成为他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职场新人与多数人“随时产生购物需求、选择时机适时购买”的消费方式不同,他们往往会将学生时代渴望拥有却无钱购置的时尚消费品在刚离开校园、获得工作的初期迅速购入,多年因收入有限而被压抑的消费欲望随着工资的获得转化为购买需求。他们具有较强的消费信心、渴望认同的心态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表现出重视享受、追求品质、崇尚名牌、钟情时尚等特征。 “80后”民工和“后80”民工的消费心理和行为“80后”与“后80”是两个以85年为界限划分的概念。“80后”民工和“后80”民工构成了第二代民工。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表现为:(1)追求新颖和时尚。二代民工年龄在18-28岁之间,他们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对未来充满希望,具有冒险和献身精神,任何新事物,新知识都会使他们感到新奇渴望,并大胆追求。(2)盲目性。二代民工由于知识不高且他们是直接从学校到工厂,缺乏社会经验,对商品的感知能力,分析评价能力,鉴赏能力较低,消费时往往采纳别人的建议,所以购买商品时有一定的盲目性。(3)尾随性。这部分人生活在城市中,与城市里的人打交道,多多少少会受到城市人的影响。城市青年知识丰富、信息量大、接触新鲜事物较多,所以他们能够把握时尚脉搏。而二代民工对时尚的东西接触较少,加之他们缺乏自信,不敢凸显个性,但他们又想尽快地融入到城市中去,想尽早的被城市人接纳,所以他们会留心观察周围城市青年的穿衣打扮,尾随其后,间接的追随时尚潮流。(4)攀比心理。这帮从学校到工厂的人,大多数没有务农经历,所以他们不懂得节约。每天在工厂和自己同等身份的人打交道,中国历年来的小农思想使他们首先在同类中具有了攀比心理。(5)崇尚品牌和名牌。他们追求时尚和攀比的心理决定了他们有崇尚品牌和名牌的心理。名牌是信心的基石,高贵的象征,地位的介绍信,成功的通行证,为了让身边的人接受自己,他们多会选择有品牌的商品。(6)注重感情。二代民工多是青年人,这个年龄段的人思想倾向、志趣爱好普遍不成熟,行动易受感情支配。表现在消费活动中,容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情感变化剧烈,经常发生冲动性购买行为。 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通过对80后一代与上一辈消费的差异、80后一代两阶段的两个不同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分析,总结出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 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特征(1)情感:80后一代的受教育程度与上一辈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多拥有知识资本,以脑力劳动为主,是形成中国新生中产阶级的重要支柱,也是未来市场消费的主要支持者,但是他们受本身现实收入的限制,在消费层次上较平民化,,而观念上受广告影响较大,崇尚白领品质生活,对各类名牌产品如数家珍,即倾向上的高端化和行为上的低端化。他们作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核心,但是在人际交往上往往缺乏成熟的思维,社会力量薄弱。他们在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殊行为都带有浓重的情感因素。(2)学习:青年的消费行为方式会受到家庭方面长期教育和父母榜样行为的深刻影响。但在踏入校园,尤其是大学校园后,开始初步的独立于父母的自主消费,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殊的消费群体圈。此时在消费观念上,由开始的谨慎性慢慢过渡到越来越开放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也开始更多地受到周围的同学、朋友、群体中的领袖消费者,时下最流行的偶像等参照群体的影响,整个消费心理随着对新环境的适应和过渡,开始产生变化。在各种影响中学习,建立起新的消费观,消费心理经历了一个学习、成熟的过程。原来的生活消费观开始被商家构建的“新生活”概念打破,并通过不断的宣传暗示青年消费。其结果便是产生了许多非必需品,或是奢侈品的购买。(3)个性:这一代的青年人,成长于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时期,生活水平较上一辈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独立、自我的个性特点。他们认为“我就是我”、“Nothing is impossible”、“just do it”,崇尚个性化,风格化。需求变得多样化,消费变得复杂化,“我”有“我”的特定需求和消费欲望。“我”的产品只属于“我”,他们带有我的情感色彩和特定的选择价值,能够体现“我”的消费品位、消费文化和消费追求。(4)知觉:在品牌化观念盛行的今天,越来越鲜明的品牌意识成为这一代人不可阻挡的消费趋势。品牌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的功能竞争。根据社会知觉理论,人们是根据自身对某种现象和行为所获得的感觉作为行为的导向。[3]一定的品牌不仅代表产品本身的层次和价值、品牌意识也反映了消费者的价值观、个性、自信心等,有些更是成为个人身份和地位的代名词。而且品牌意识也突破以往塔尖式的模式,开始向大众化发展。好品牌不一定是最贵的,但一定是最对的。80后一代,具有强调独特,紧跟时代脉搏的心理特征,青睐时尚,个性化,功能多元化,能体现自我风格的产品。品牌大众化日渐深入人心,它不仅可以为品牌的选择者提供他所需要的价值,并能帮使用者体现其自身的选择价值,这些都是当今新青年一代最为需要和重视的。(5)文化: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告、传单、海报、影像视频、互联网等手段的互动配合下,为每一次消费热潮营造出特定的消费文化,并倾力将其推向顶峰,来引导市场中的消费者。作为时刻关注潮流最新动态、最cool信息、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这一代青年人,尤其是这种消费文化的积极响应者和支持者。当消费主义弥漫时,他们抛弃了保守的储蓄,认为节俭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持续的、甚至是超前的消费;当娱乐文化大行其道时,他们模仿明星的服装、发饰、造型等等,成为明星代言产品的忠诚拥护者。“时尚”、“另类”、“个性”、“大胆”、“新派”,所有与这些相关的消费都使他们乐于投身其中。 80后一代的消费行为特征(1)感性消费:80后一代由于从小处于家庭的核心,在成长中备受关注,形成了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理念,并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在消费中崇尚属于自我的消费选择——“我的选择我喜欢”。而这种选择同时又大都带有强烈的自身情绪因素影响,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受影响的弹性很大,尤其当感官受到广告传媒、促销人员、价格折扣、外部环境、群体消费趋向等各种因素或其综合作用影响时,其消费行为变得情绪化、感性化、冲动化,期望借此来体现自身的独特,消费的重点有时甚至脱离商品本身,热衷于其衍生的各种附加价值。(2)超前消费:观察80后一代,随处可见低头专注短信的“拇指一族”。随身听、mp3、电脑、网络等电子数码类的产品也成为他们消费的必要或已列计划支出。出门打的、过于追逐消费中非必要的名牌,对待收入更多的是消费而不是储蓄等等消费行为日渐盛行。同时信贷消费的进一步普及,使得他们对于奢侈品也开始突破浅尝辄止的界限。通过一系列的负债消费将以往的储蓄积累变成了现实的消费成果。“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形成了行为与意识上的“白领消费族”。 (3)个性消费:80后一代,有独立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有自己的见解和取舍,追求个性彰显,与众不同,“我有我风格”,这些都导致了更加前卫、个性的消费行为。于是个性化成为他们消费的必然选择,成为他们体现自身可区分可辨识的、独特的方式。少数高收入青年,身着名牌服装,开着跑车,住着高级住宅,以此突出白领消费的个性化。而大多数青年人受自身收入限制,并不能将高档名牌生活化,但这并不阻碍他们消费的个性元素化。他们会挑选自己需要的原料,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加工,形成“只属于我”,带有自我特色的饰品,陶塑,小器具;他们会打造完全属于自己的个性专缉,创意个性写真。创造流行,将个性消费进行到底已经成为80后一代不可避免的趋势。(4)娱乐消费:80后一代青春、活力、时尚,有着极大的求知欲和求新欲。他们大多未完全步入社会,压力较小,时间也相对宽松,于是对各种休闲娱乐的消费需求要比其他年龄层的群体旺盛。打台球、开party、进迪厅、影剧院、茶亭、泡吧等日常娱乐活动在他们中转为大众化,而蹦级、攀岩、滑翔、漂流、潜水、探险、自助旅游等刺激的娱乐活动则满足了他们“尝鲜”、“求新”、“探险”的消费心理,符合他们期望中的完全自由化的生活方式。只要是符合他们个性要求、消费潮流、新兴时尚等特点,就必然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积极投身于这股娱乐消费热潮中,并成为其主流消费者。(5)潮流消费:青年消费者在时下最流行消费理念的影响下,对原有消费观念产生了莫大的震撼。他们在审视现有的生活时,发现其与期望中的流行、浪漫、自由、潇洒的元素相差甚远,便开始一批一批地投入到新兴的消费潮流的大军中。形象变得大于意义,并沉浸在这种过度商业化的消费模式中。互联网,这种新兴的、小范围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快速便捷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成为时下最具潮流的新生活思维模式。对于网络本身的消费,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网上冲浪”的消费外,网上购物也愈加成为商业经济社会中青年们热衷的消费新方式。(6)体验消费:经济社会的青年们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独立意识渐强,而且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他们的消费行为在多数情况下,也不再像以往具有过多的盲目性,而是更趋于冷静、理性,更重视产品所带来的各方面的附加效应,以此进行比较、鉴别、挑选,尤其重视产品消费体验中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心理上、情感上最大的满足,并获得差异性、个性化、多样化的体验感觉。(7)成就消费:作为独生子女的青年一代,对自我的期望值都比较高,对未来也有相当的憧憬,消费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消费过程中带来的感觉,享受的不单纯是结果,而且是过程中的快感和成就感。他们缔造行为与意识上的“白领消费一族”,不论收入是否丰厚,消费意识绝不落伍,具有变革与创新的勇气,以及改善自身条件愿望,消费行为变得更加大胆、实际。 3 针对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制定营销策略 伙伴营销80后群体是一个比较感性的群体,极易受他人影响,与自己特征或价值取向相同的人就会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他们会把自己所欣赏的人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物,特别是一些有号召力的同学和朋友。参照群体的规范作用和比较作用影响着80后群体的消费方式、消费动机。在营销中,抓住这类群体的高知和参照群体现象,企业可以在营销中采取意见领袖的方式,对一些时尚类产品,可以利用80后群体作为代言人,从而一举撬动整个年轻人市场,甚至可以让他们充当新产品的尝试者,让他们主动去进行口口相传。同时企业还可以采取“伙伴群体营销”的模式,利用群体内部互相影响的模式来组织营销活动,实现整个群体的联动。这一策略的营销对象比较适合在校大学生和二代民工。在伙伴营销模式中,营销方会举办一些竞技活动,加强年轻人群体的伙伴化特性,让年轻人对产品产生高度认可,形成营销方于目标市场的沟通。在校大学生压力较小、对新鲜事物易于接受、热爱运动、希望受人重视、思维活跃,可充当伙伴营销中的参与者角色。因自身条件,部分人会成为该群体的意见领袖,给人以建议。二代民工尾随性很强,跟随于消费水平差别不大的大学生之后,间接追求时尚。 符号营销80后群体比较强调个性,而个性就是通过一些前卫的符号或者载体来体现的,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其他人不一样,通常会比较有力度,甚至比较反叛,他们通过追求自己的个性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80后群体经常上网,他们在网上形成了很多自己的语言系统,创造了很多自己的语言符号,“酷”、“爽”还有很多简化的根本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网络词语,都来源于他们的创造。他们在消费的时候,会去寻找能够和他们这个群体的符号相一致的产品。企业要赢得80后群体的偏爱,需要大力去发掘这个群体的一些流行语言、词汇、行为和心理,并要学会将这些元素融入到产品研发和传播策略中,这样才能建立他们的认可度和信赖度。“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的消费行为,就叫做符号消费。”[4]这一策略的营销对象比较适合在校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他们知识丰富、信息量大、接触新鲜事物较多,具有更强的个性消费心理,更乐于创意个性消费。 感官营销80后群体对自己流行文化的变化,感触最深的恐怕就是高科技产品所带来的新鲜与惊奇,声像技术和通讯技术大大丰富了青年流行文化的物质载体。他们对最新的IT数码等技术都很好奇,同时也很愿意为此付钱。他们重视产品的外观和款式,追求IT和数码产品的功能化,尽情体现自己的个性,突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从长远看,要赢得80后群体的市场,当各厂家之间的内在技术不存在多大差异时,产品的款式和外观颜色将成为取得市场良好销售的有力武器。感官营销中,商品多为IT和数码产品,价格偏高。对于价格接受度倾向于中低端化的在校大学生和二代民工来说,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该营销策略目标市场更适合定位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他们往往会将学生时代渴望拥有却无钱购置的时尚消费品在刚离开校园、获得工作的初期迅速购入。多年因收入有限而被压抑的消费欲望随着工资的获得转化为购买需求,从而形成短时期内高强度的消费能量。 网络营销我国网民数量达1亿多,其中,18岁以下用户占,18-24岁用户占,且大多每天都上网。[5]80后群体对于网络的应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QQ、网上BBS、个人网站、网络游戏、MSN到现在的个人博客,80后群体始终站在互联网应用的最前沿。网络对于80后群体来说,不仅是非常好的接触资讯的媒介、娱乐和信息交流工具,也是让他们成长为最精明和最专业的消费者的平台,这都来自于这个群体在网上充当意见领袖的贡献,而其他的群体则会因为这些意见而影响到消费决策。互联网营销对于80后群体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不论是传统企业在互联网上的营销,还是互联网企业的业务模式创新,都不能忽视这个群体的潜力。网络对于在校大学生、职场新人和二代民工来说,不是陌生,而是很熟悉。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消费必不可少。在网络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潮流信息、交流思想、展现自我。通过网络了解商品、追求时尚。 体验营销80后群体对生活中非常规事件很有兴趣,且对新事物愿意去尝试,并且他们非常注重内心感受,强调对于产品的真切体验。80后群体对于DIY、体验活动、试用等的兴趣度大于任何一个群体。渴求体验的心理一方面说明80后群体乐于创新的特点,另外也说明他们更加重视消费的过程感受。对于企业来说,要赢得这部分群体的青睐,需要为他们创造各种体验的机会,加强体验营销可以让80后群体成为好的口碑传播的重要群体。80后一代消费行为具有体验消费这一特征,鉴于此而提出体验营销。对于具有很强的消费倾向、很若的消费能力、渴望购买而无钱购置时尚品的大学生和二代民工来说,参与体验营销,实施体验消费,未必不是很好的选择。 风格营销80后群体由于掌握了很多前沿的时尚和流行资讯,因此他们对于各种流行的产品风格和设计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崇尚自由生活的倾向使得他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较为追求简约风格。青年们对于现在流行的时尚、怪异以及夸张的超规定风格已经不足为怪,这多少会让他们感觉到有些“审美疲劳”,而传统怀旧的风格会让年轻人感受到自然和深厚的文化气息,这当然也成为他们的新宠。繁华之后,皆归尘土。当时尚、怪异、夸张的风格使人产生审美疲劳而不再受关注的时候,传统怀旧的风格则成为新宠。职场新人由校园走向工作岗位,逐渐获得工资,经济慢慢曾长,手脚不再拮据。经历了大学四年,不再叛逆,逐渐成熟,对于风格的追求,只为简洁、不复杂。 娱乐营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娱乐对很多人来说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奢侈,但是对于80后群体,这却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且,在消费上的娱乐化倾向也较为突出。对80后群体来说,爱玩不算长处,会玩才显得自己与众不同。 80后群体的这种娱乐化的形态带来的是娱乐营销,各种各样新奇的水吧、咖啡馆、迪吧、歌厅、饰品店等都是80后群体的偏爱,而打打杀杀的网络游戏、热闹的嘉年华等的兴起也正好切合了80后群体的心理。娱乐营销适合于整个80后一代群体。对于企业来说,针对80后群体需要采取出众的娱乐化营销,在产品设计、终端场景还有广告诉求都要有娱乐的概念。 亚文化营销80后群体由于心灵上的不成熟,以及处于强烈的求知和认识社会的阶段,导致他们在群体内部形成分化,从而变成自己的小圈子文化,这些小圈子就变成了80后群体的亚文化。现在流行的80后群体的亚文化包括小资一族、SOHO一族、BOBO族、胶囊一族、网络一族等。这些群体各有各的个性和特征,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品位。这些给营销带来的启示在于,越是年轻的群体,越需要做进一步的市场细分,否则,很多产品很难建立与群体的对应性和穿透力。针对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制定了八种营销策略。上述各营销策略的营销对象,并非都要一一对应,只是相比较而言更加合适而已。面队整个80后一代,企业必须做好目标市场细分工作。对特定的80后群体,采用更加合适的营销策略或各种营销策略综合运用。4 总结80后一代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崛起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权利、消费意识、消费话语正在深刻影响着许多企业的市场策略。对这个日益庞大的消费群体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准确把握他们的消费心理特征,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抢占未来市场阵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他们还未完全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导者,但他们是未来的市场中坚力量,只有抓住了他们,才能掌握未来中国的市场。时代在变,消费者在变。商家要对80后一代群体进行强有力的营销,必须吃透这个群体的消费文化,采取多种营销要素的组合,才能取得胜利。[1]丁家永.中国营销传播网.2006-06-08. [2]施应林.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版,(4):48. [3]刘英陶主编.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第49-50页 [4]王宁.消费的欲望[M].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页[5] 肖明超.营销学院.2006-04-25
322 浏览 1 回答
122 浏览 4 回答
86 浏览 5 回答
110 浏览 7 回答
169 浏览 3 回答
265 浏览 6 回答
284 浏览 4 回答
248 浏览 8 回答
147 浏览 3 回答
244 浏览 5 回答
286 浏览 5 回答
155 浏览 5 回答
293 浏览 1 回答
179 浏览 3 回答
293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