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由于竞争过度激烈,使得选拔逐渐有些偏离原本的初衷,因为可选的人太多了。基本的标准已经不足以满足筛选了,所以就需要引入其他的筛选标准,哪怕是和初心不吻合的标准,甚至是不那么可靠的标准。
“内卷”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现在很多高校学生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该词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屡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网络讨论。
举例如下: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报考热度高,有一名东北某985名校的考生,初试成绩381分,这样的成绩在外人看来确实不低了,可是由于报考该校的本专业人数较多,高分人数也多,385以上才可以进入复试QQ圈,他被拒绝了,很是遗憾,内卷化严重。
选择报考院校只能报一个,比较难。大小年现象也严重。一战的时候不懂得较多,想当然的选择院校的比较多,要报就报个好学校的考生是主流,所以带来的结果也是学霸的当然比较容易上岸。普通二本的考生进入不了复试的占多数。更有甚者连一个调剂B区的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