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追忆过往的历史,我孤独无助,再也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贤主;向往未来,我更不可能有生逢旷世明君的机遇。古代那些明君贤士早已逝去,只留下一些历史的陈迹和佳话供人凭吊追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即使今后再有那样的英豪出现,自己也赶不上和他们见面(当今这般碌碌之辈,如同尘芥一样,还值得一提吗)。从古至今以至遥远的将来,天地依旧是原来的天地,它们的生命多么悠久。看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相比之下,人的一生却是太短暂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来不及实现,自己的雄才大略来不及施展,就将匆匆地离开人世。想到这里,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具体自己写,给个素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3],独怆然而涕下[4]。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全唐诗》
【注释】
[1]这首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696)。由于契丹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之,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不晓军事,使前军陷没,陈子昂进献奇计,却未被采纳。他不忍见危不救,几天后再次进谏,结果激怒了武攸宜,被贬为军曹。他满怀悲愤地登上蓟北楼,写下了这首震惊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即蓟北楼,又称燕台、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相传战国时燕昭王为雪国耻,采纳郭隗建议,在燕都蓟城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招揽天下贤才,终于得到乐毅等人,致使国家臻于富强。 [2]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诗风质朴浑厚,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 [3]一般把"古人"、"来者"解释为像燕昭王一样礼贤下士、任用贤才的君主。从诗的整体意思来看,将其解释为"英雄"(包括被燕昭王及被重用的乐毅等人)似更为确切。 [4]怆(chuàng 创)然:凄伤的样子。涕:泪。
【提示】
陈子昂素以安邦经国之才自负,仕途失意时往往有抒怀感遇之作,三十八首《感遇》和这首《登幽州台歌》都是广为传诵的作品。此诗虽因怀才不遇而发,却能超越个人得失,以傲岸孤竣的人格反观宇宙,既有明主难期、知音难求的强烈孤独感,又充满强烈的自信、豪迈之情,意蕴相当丰富。
从艺术上看,虽然四句都是虚笔抒情,却纵览今古、横扫天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傲而富有英雄气魄的诗人形象。这一英雄形象昭示着"盛唐之音"即将到来,在千百年后仍然能够令读者感动不已。
唐代是中国诗坛上最热闹的一个时代,要说还有孤独的诗人,人们大概都会想到贾岛和孟郊。“郊寒岛瘦”,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踽踽独步,苦苦行吟。然而千秋中华,历代文人雅士们各有其群落,贾岛孟郊亦不例外。孟郊不过是日子过得寒酸些,文朋诗友间唱和不绝,谈不上孤独。而若说贾岛孤单,便不会有“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的神奇经历。他偶得一句“落叶满长安”,正骑在驴背上苦思下一联,不意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队伍。如果说刘栖楚算不得好诗人的话,那么他为了思考“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那个“敲”字是用“推”还是用“敲”更合适,因此冲撞的吏部侍郎韩愈,则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名贯古今的大文人和大诗人。至于唐宣宗微服出游法乾寺,偶然翻看了他的诗稿,被他一把夺过,还加上句“你也懂这个?”气得这个爱写诗的皇帝一辈子都没给他个象样的官做。贾岛孟郊在那个时代有的是良师益友,绝不会真正孤独。而孤独的诗人也确曾有过,那就是唐宋盛世的先驱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二十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谏士、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嫌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几年之后陈子昂重新出仕,又因曾随左仆射乔知之北征并结为密友,牵连进乔知之一案,陷于狱中。出狱后在洛阳任右拾遗。当时东北边境上住着契丹人,虽然势力并不强大,却是潜在威胁。武则天时,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武攸宜根本就不懂军事,才一接敌,便大败亏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幽州台,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
诗人孤独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在这蓟北幽州台上,他或许想到了大破齐军的燕国上将军乐毅,或许想到了北征乌桓临石观海的三国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帐下,竟无用武之地,英雄已远而前途渺茫,那份旷世的孤独,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是一个沉迷惨淡、生气寂然的时代,初唐四杰在诗坛上吵闹了一阵,什么也没留下就悄然离去;与他同代的张若虚留下一篇《春江花月夜》后也悄无声息,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创作进行任何的探讨;盛唐群星璀璨的诗国胜景他又无法看见,李杜元白以及王维、高适、岑参等诗坛梁柱那时还一个都未曾出生。而眼下宋之问与沈佺期之流都干了些什么?都写了些什么诗?不过是些吟风弄月邀媚取宠的应景之作。在盛唐与初唐之间,只有他陈子昂一人为改变萎靡诗风冲冲杀杀,只有他一人在单枪匹马地鏖战,“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诗人只有雄心和宏愿,没有盖世神功,他不是独孤求败,也不是金蛇郎君夏雪宜,他在与堕落的宫廷诗的斗争中多少有点显得力不从心。“天地悠悠”,人生短促,每念及此,怎不“怆然涕下”?短短四句,有如阵云深拥、万幕不哗,是何等的深沉抑郁!复如千林振响、万马奔腾,又是何等的悲愤激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孤高一世、上下求索的独行者,也看到了一个百感交集、心事茫茫的感伤者。毫无疑问,陈子昂是诗坛上的孤独大侠,他一人一剑,在初唐与盛唐之间继往开来,依靠挚著的追求、依靠高昂的战斗 *** ,终于用理论和实践清除了宫体诗的浑浊污垢,开辟了通往盛唐的路。(完)
夜已深了吧?迷雾阻挡着我的前路,荆棘撕破我单薄的衣服。
我独自一人登上这高台,借着微微的月光眺望远方。此时此刻,我忽然感觉自己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我不知身在何处,身后无人跟随,前方也没人引路。处在这样广袤的世界里,我却找不到一个倾听我心声的知己。我感到无比的悲伤,仿佛有巨大的石块压在我的胸口,使我透不过气,那种感觉强烈地压抑着我的本就孤独的心。一个坚定的声音慢慢从我的内心深处传来,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强烈的告诉我,你走的路没有错误,坚持自己的观点,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总是孤独的。只是谁又知道我的心酸楚,谁又懂得我内心的痛苦?真的想找个知心人说说话,真想痛痛快快大醉一场,真想不顾一切的嚎啕痛哭一次。忍不住仰天长叹!我的悲伤已充满肺腑,无法抑制,原谅我七尺男儿却如此轻易落泪。可是有谁能告诉我,如此浩瀚广阔的天地,为何彰显我的孤独?蝴蝶尚且恋花,为何唯有我形单影只?
我多希望有个志同道合的人,明白的我心,支持我的观点,是我不必独自在这幽静的高台上暗暗伤神落泪。
题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初唐诗人陈子昂结束了一个发霉的金粉时代,催生出一座清新明净的诗坛,他是提倡复古的第一人,他的复古不是所有的“古”,而是汉魏风骨。把千年的诗风吞进腹内,净化着齐梁二百年间污浊淤积的肺脏神经。
唐代的苍穹里闪烁着无数耀眼的明星,我最喜欢其中的一颗——陈子昂。我喜欢他的才气,更喜欢他的骨气。
陈子昂饱读诗书,满腹经纶。21岁那年,风华正茂的陈子昂决定进京闯闯,在繁华的长安街上,见一人在叫卖一把极普通胡琴,却要价100万钱,引来很多好事者围观。不就是普通的一把琴吗?很多人翻来覆去地看,也没看出什么门道,“凭啥这么贵?”面对嘈杂的质疑声,卖琴者置若罔闻。人越聚越多,却无人出手。
陈子昂挤进人群,拿琴在手,装很在行的样子琢磨了半天,说道:“好琴!我买了。”
“这琴好在哪啊?”围观者们几乎异口同声。
“这的确是一把好琴!各位,若想知道这琴的妙处,明天就到我的住处宣阳里来,我给大家演奏一番。”
第二天,果然来了好多人,人们鱼贯而入,见大厅摆了若干桌丰盛的酒席。陈子昂一一施礼请大家入座,“琴的事不急,先请大家喝酒。”见到这么多好吃好喝的,谁不流口水?不吃白不吃,于是人人不客气,个个急争先。
众人酒足饭饱后,陈子昂站起来,理了理衣襟:“各位喝好了吗?”
“公子仗义,我们喝好了,有话请讲。”越看陈子昂越顺眼,有道是吃人口软。
“各位,首先自我介绍一下。”说完后,陈子昂故意停顿,等待安静,众人屏住呼吸。“我叫陈子昂,这次是第一次来京城,能认识各位朋友非常高兴,以后我肯定还要来,还请大家喝酒。”掌声之后是热血沸腾。“至于这把琴,我看也没什么奇特之处,我只是同情卖琴人,弹琴不是我的强项,我有更重要的东西献给大家,今天当着朋友们的面,我把它砸了。”说完,陈子昂举琴摔地>
引来大家的无数的惊讶。
“小弟我略懂诗文,平日写了一些,希望能得到朋友们的指点,在下会感激不尽。”说完每人发一份。就这样,陈子昂很快名满京城。
搞“传销”,你得找那些能说会道,闲着没事找事的人,陈子昂的眼光不错。炒作不是错,陈子昂的这种作法,一般文人干不来。陈子昂第一次闪亮登场既获成功,炒作是手段,主要还是他才华超人,诗写得好。
我读过他的很多诗,最爱不释手的是《登幽州台歌》。
这是首朴素的小诗,短短四句,却传颂千古,千百年来令人感慨万千,潸然泪下,爱不释手,诵不离口,拥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为什么呢?诗人慷慨悲壮的心志叙写,应该是其中的应该重要原因。反复吟唱,感到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它比一般诗人的伤时感怀大高出一格,这是一个抱负远大的政治家寻不到伯乐的孤独与伤感,这是一个具有美好理想、感念宇宙的悠远无穷和人生短暂有限而又难以实现壮志的有为知识分子的孤独与伤感。它和一般文人发出的小家之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我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我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我降为军曹。
我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黄金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我孤独立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
在这蓟北幽州台上,他或许想到了大破齐军的燕国上将军乐毅,或许想到了北征乌桓临石观海的三国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帐下,竟无用武之地,英雄已远而前途渺茫,那份旷世的孤独,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 我孤独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
在这蓟北幽州台上,我想到了大破齐军的燕国上将军乐毅,或许想到了北征乌桓临石观海的三国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帐下,竟无用武之地,英雄已远而前途渺茫,那份旷世的孤独,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朝代】唐代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标签: 情感 伤怀 其他 唐诗三百首 初中古诗
译文 注释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