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条件、宗教和信仰,中美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而这样的文化差异很多时候不仅影响着年轻人的生活,也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追求,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美两国的老年人的生活有哪些不同之处吧。
大多数中国老年人都是和自己的孩子住在一起的,许多中国家长心甘情愿地为孩子牺牲一切,因而希望孩子长大后对自己孝顺。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普遍情况,老人同孩子们住在一起,帮自己的孩子料理家务和带小孩。
而美国人则认为,培养孩子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自我牺牲”;孩子的回报不是反哺父母,而是努力使自己成才
纵观中国城市老人的生活,爱扎堆肯定是一大特点,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他们几十年养成的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似乎扎在堆里会有更多的安全感和更多的自我认同感,这一点也许也是与美国老人最大的不同。
世界各地的老年人也许都有同一个恐惧,那就是寂寞。而中国老人的这一恐惧可能会更大一点,因为大多数中国老人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并没有体验过跳槽,工作也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一旦退下,他们就失去了生活的主要目标。
近几年,开始讨论老人是否进养老院的问题。中国人历来的传统是养儿防老,这不仅仅指的是物质上的,也是指精神上的,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子女的孝顺是老人的幸福。在中国,把自己年迈的父母送进养老院,对许多子女来说,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即使迫不得已送了,内心也会非常挣扎。
在一些欧美国家,四五十岁的人就开始考虑进养老院的事情,对他们说来,这不是什么可怕的去处。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体系发展成熟。美国人崇尚自由,很少依赖子女养老。我国养老行业发展不成熟,人们普遍存在传统养老理念,导致我国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不高。
在美国,“健康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从预防、治疗到康复,每一阶段都有持续的控制,让长辈从营养、运动、环境、心理等多个角度得到健康维护。而在国内,老人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生病了才去医院,没有机构长期为他们进行全面的指导,患病风险大大提高。
除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相对健全以外,美国对待养老问题的态度上比国人更为积极。美国大部分行业并没有规定退休年龄,相当一部分会选择专业养老机构,晚年生活比较洒脱自由;而中国老人注重家庭氛围,退休后还在为家庭和子女忙碌,很少能真正为自己而活。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养老机构开始吸取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养老理念,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随着中美合资养老机构在国内不断成熟,我国老年人也将不再奢望美国老人“退而不休”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