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加工基本原理的分析钻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一种物质。自从发现钻石以来, 人们就一直探寻着钻石的加工方法。人类在经过长期的摸索之后, 最终还是在钻石自身的高硬度上, 开辟了征服钻石之路, 使钻石真正成为装饰人类的“珍宝之王”。钻石加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本文对钻石加工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 并对钻石加工的主要研究方向作一粗浅的讨论。1基本原理 对任何一种固态物质进行加工, 从根本上说,都是高硬度物质对低硬度物质的机械刻划、磨擦或切削。就钻石加工而言, 却是一个例外, 它是同种最高硬度的物质对其自身的刻划、磨擦或切削。人类在发现了以上最原始的钻石加工方法的同时, 又意外地发现了钻石对钻石的切削能够产生钻石粉。这一发现具有开拓性意义。因为原始的钻石加工方法只能满足钻石最基本的加工要求,远不能满足钻石的精细加工。而只在发现了钻石粉后, 钻石加工的大门才被真正打开, 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加工技术体系。2基本加工方式 随着钻石粉的发现, 钻石的加工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加工方式, 即非载体加工和载体加工。211非载体加工 非载体加工是指钻石与钻石之间利用其脆性直接互相磨擦、刻划, 以达到其互为加工的目的。在钻石粉融入钻石加工工艺之前, 钻石的非载体加工作为钻石加工的唯一方式, 发挥着作用。 钻石的非载体加工有以下特点:11 它以最直接的接触方式(不需任何加工媒介) 进行加工。这种加工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钻石具有一定的脆性。这是对钻石以及类似高硬度晶体材料进行一般加工的自然选择;21 它不受钻石各向异性的晶向限制。晶向是钻石加工的难点之一。钻石的非载体加工正是发挥了它的独特作用, 如括钻、车钻的加工;31 强力剥落是钻石非载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钻石之间的直接磨擦并不会因强力剥落而氧化消失, 而只改变了钻石的存在形式,即由晶体变为微粉(微晶粒)。因此, 如果高温燃烧是在原子的层次上对钻石实施加工的一种化学反应(即氧化反应) , 那么强力剥落就是在晶胞单位(即分子结构) 的层次上对钻石实施加工的一种物理反应;41 强力剥落是钻石非载体加工中的一种低速磨擦运动的结果。剥落的强度与钻石晶体加工的速度成反比。速度越低, 被加工钻石的括面就越粗糙, 剥落的微粉就相对越粗; 反之, 加工面就越光洁, 剥落的微粉就越细。由于强力剥落多发生在低速加工状态中, 因此这种加工不可能是一种精细加工, 而只能是一种粗框式的局部改变钻石外表形态的粗加工。粗括钻石轮廓、劈裂或锯切双晶钻石、钻石腰圆的打磨等, 都采用钻石的非载体加工方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钻石的非载体加工方式有了新的进展。除了钻石之间的磨擦加工外, 还出现了钻石与高硬度金属盘之间的高速磨擦燃烧加工以及钻石激光切割的燃烧加工等等。这些加工形式的出现不断地丰富了钻石非载体加工的内容。212载体加工 载体加工是整个钻石加工技术体系中最重要的加工方式之一。它是在钻石非载体加工基础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是钻石深加工和精加工的最佳选择。钻石粉为载体加工方式中的主体。1456 年荷兰人路易费·皮尔根第一次将钻石粉涂抹在磨盘上, 发现磨面居然能产生精亮光滑的加工效果。要使钻石粉实现对钻石的有效加工, 必须要有能够附着它的金属或非金属载体, 并利用载体的运动来实现对同类自然晶体的有效加工。钻石加工的实践证明, 钻石粉的载体特质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载体必须能够附着钻石粉。载体是选择金属还是非金属, 是盘还是片, 是将钻石粉作固着处理还是游离处理, 可以视加工的实际效果而定。钻石粉附着于载体, 并随载体在高速运转状态下与被加工钻石接触。这种接触实质上是一种高速磨削运动, 瞬间会产生相当高的温度, 使钻石产生燃烧现象, 钻石粉与钻石加工面上的碳原子“同归于尽”, 与空气中的氧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 从而实现钻石粉对钻石的加工目的。钻石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因此, 载体加工必须选择正确的加工方向。否则, 高温燃烧也难以实现对钻石的精细加工。从本质上讲, 这种加工对钻石只能是一种顺势而为的“软加工”, 必须顺着钻石最易磨损的方向抛磨, 才能达到最佳的加工效果。从理论上讲, 钻石最易磨损的结晶方向应该是: (1) 面网密度低; (2) 单一方向碳原子数少; (3) 共价键的受力方向趋同。只有选择钻石最易磨损的结晶方向, 才能有效地对钻石进行精细加工。在多数情况下, 钻石的载体加工只能加工平面刻面, 而对于钻石的非平面加工, 它就显得力不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