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稻的栽培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0~16000年。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距今约14000年的古栽培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水稻在中国广泛栽种之后,然后向西传播首先到印度,后来在中世纪被引入到欧洲南部,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水稻都在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
根据30多年来的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已发现4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炭化稻谷或茎叶的遗存,尤以太湖地区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最为集中,长江中游的湖北省次之,其余散处江西、福建、安徽、广东、云南、台湾等省。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东也有发现。出土的炭化稻谷(或米)已有籼稻和粳稻的区别,表明籼、粳两个亚种的分化早在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出现。上述稻谷遗存的测定年代多数较亚洲其他地区出土的稻谷为早,是中国稻种具有独立起源的证明。
扩展资料:
中国水稻,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
1、超级杂交稻亩产创新纪录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的示范基地,是全国第六期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示范点之一。2017年10月15日,该基地水稻种植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公斤,即每公顷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此次,该基地种植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测产专家组对该基地种植面积达102亩的“湘两优900”高产攻关片进行了现场测产。
专家组在现场考察基础上,随机抽取了3块地进行人工收割、机器脱粒、实打实收,总收面积亩,三块地亩产分别为公斤、公斤和公斤,平均亩产公斤。
2、海水稻亩产超600公斤
袁隆平牵头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种的第一批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近日迎来测产考。在场的专家首先检测了灌溉用水的盐度,测出这块田的灌溉用水盐度达到了6‰。研发中心的博士杨红燕形象地解释称,这种盐度大至相当于吃剩的菜汤的咸度。
在对该小面积收割、脱粒、除杂、测水分、称重后,再通过一个固定公式计算,专家组给出了亩产的最终结果。在四种水稻材料中,小面积测产最高亩产量为公斤,按照大田种植产量的8折计算,亩产量也可达500公斤。即便是最低产量的那种耐盐碱水稻材料,小面积的亩产量也达到公斤。
该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介绍称,中国有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15亿亩内陆盐碱地,其中近3亿亩可以进行改造利用,研发团队计划在5到8年内在全国推广1亿亩耐盐碱水稻种植。
3、“巨人稻”亩产1000公斤
湖南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百亩巨型稻试验田里,巨型稻像高粱一样身形笔挺,个头高达2米,亩产可达1000公斤。
在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百亩巨型稻试验田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夏新界挺直腰杆与“巨人稻”比高,水稻个头足足比他高出40多厘米。放眼望去,巨型稻像高粱一样身形笔挺,穗长粒多,圆润饱满,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达米,最高达到米。稻田里,泥鳅游,青蛙跳。高大的稻株,良好的环境,离实现“禾下乘凉”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禾下乘凉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都在追逐的梦想。梦想终于照亮了现实。从长沙县金井镇巨型稻试验田里传来好消息,高达2米的“巨人稻”在长沙试种成功,八成已齐穗进入成熟期,第一批收割的巨型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水稻,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