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业庆典
开业时要举行仪式。一般都要张灯结彩、贴对联、鸣放鞭炮、挂匾受礼、宴请宾客。店内张贴“公平交易、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目下一言为定,早晚市价不同”等条幅。
2,行船禁忌
开船时由揽头的燃香、焚表、鸣放鞭炮,划破鸡冠,将其鲜血淋撒船头:太公带领众水手叩拜水神,祈求神灵庇护,一帆风顺。船离岸起航后,由揽头带领喊“号子”。航行期间,忌说“撞、打、沉、翻、搁、难、拖、捞”等不吉利词语。如遇船中老鼠上岸,当天便不开船,另择吉日起航。
3,行业习俗
竹山县手工艺人有铁、铜、金、银、锡、泥瓦、木、砌、石、蔑匠等,这些手工业者多数是上门做活。计工方式有两种,一是按天计工称“点工”;二是按件承包称“包活”。雇主对匠人多以茶、烟、酒、肉招待。其中木、砌工参加造屋时,在开工、立门、竖架时都由主人家设宴席招待。
扩展资料
竹山县饮食文化:
1,懒豆腐
懒豆腐,在河北北部地区和湖北省许多地区(尤其是宜昌、恩施)以及土家族山区,农家人做豆腐过程中,因不用过滤和卤水点制,十分方便,故得名“懒豆腐”。
2,喝茶
以县城、溢水、宝丰、擂鼓、官渡、上庸为甚。竹山县城居民和县西集镇有闲阶层人士早起第一件事便是烧水沏茶。解放前仅有少数地区产茶,茶叶鲜叶经手工炒制成绿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山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懒豆腐
我的家乡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我的家乡有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女娲,是华夏民族传说中上古时代人文始祖,比西方的夏娃诞生得更早,充分反映了人类母系世族社会的文化现象。关于女娲的传说发源地,在全国有三十八处之多,这也说明女娲在中华大地上得到华夏子孙的广泛认同,爱戴与崇拜。同在汉水流域的湖北省竹山县以及陕西省平利县关于女娲的神话与传说,不仅在民间保存着大量的人文故事,而且也留下了铭刻历史的物资遗存。下面将从“女娲的来历及其传说考古”、“民间的女娲传说与故事”、“女娲传说在庸巴山区的遗迹与风俗遗存”、“弘扬女娲文化的意义”几个方面介绍湖北竹山境内的女娲文化现象。一、女娲的来历及其传说考古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有女娲传说的地方很多——但神话和传说往往有其中心点发源地,要确定这个中心点和发源地,必须要有典籍记载、物质形态 (历史遗存)和精神形态 (文化形态)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佐证。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南,有女娲山。据《山海经》等典籍记载,女娲曾在此炼石补天。宝丰镇尚存有“女娲炼石补天天真”石碑。《康熙字典》“娲”字条目诠释援引《史记•五帝本纪》载:“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又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据专家考证女娲传说源于庸巴地区,女娲是母系氏族时代庸巴地区的一个部落首领。女娲补天实际上就是当时的部落首领女娲为了拯救苍生、造福子民,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率领民众以巨大的篝火冶炼五彩石,以“阳和之气”来冲散空中的积雨云团,从而止息了因淫雨绵绵而导致的重大水患。许慎的 《说文解字》中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山海经》曰: “巴食象蛇,三岁而出其骨”。可见巴人是蛇图腾民族,蛇是巴人氏族部落的标志,是巴人当作祖先来崇拜和祭祀的神物,后来又出现了同样受到尊敬和崇拜的部落首领女娲。为了表示尊敬和不分厚薄,巴人将二者各取一段,合二为一,于是创造了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并广泛流传下来。不仅仅是女娲,包括女娲的丈夫即传说中的伏羲也是人首龙形,而龙、蛇在古人的观念中本来就是一体。这和赋予很多英雄人物三头六臂、千变万化、有通天彻地的神通是一个道理。在古埃及、希腊等其他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有这种现象,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和古希腊半人半马的战神等。在神话传说中,女娲是早于一切神的神,早于一切人的人,《史记三皇本纪》载: “炎帝黄帝皆少典之子,其母又皆女娲氏之女……”在汉代的 《运斗枢》和 《元命苞》中,她同伏羲、神农并列,被尊为中华民族最初始的 “三皇”,但女娲的功绩最大,《淮南子•览冥篇》云:“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熏万物”。《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娲所以七十化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博雅》引《世本》云:"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帝王世纪》:"女娲氏,风姓,承疱羲制度,始作笙簧"。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风俗通》中有一则短文是:“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这一段用文言文记载的民间传说,用今天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忙不过来。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风俗通》里第二则短文是:“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媒人,以便她安排男女婚配。关于女娲造人的传说《太平御览》记载得更为详细:“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五创造牛,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还有不同的一种传说是《独异志》中的说法:女娲氏与伏羲为兄妹。当宇宙初开时,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下未有其他人民。相议想为夫妻,又自觉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请您将天上的云都合起来一团,要不就把云散了吧。”于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来,他们俩就成了夫妻,中华民族都是他兄妹俩的子孙后代。二、民间的女娲传说与故事相比典籍记载的关于伏羲女娲兄妹婚配的传说,在竹山县女娲传说中心地带宝丰镇则别具一格,该县文体局创作干部陈新民先生所编著的《炼石补天话竹山》一书做了全面收录。一说是:女娲用黄土造出的人类遭遇了毁灭性的洪水灾难以后,天地之间除了女娲兄妹再没有其他人。于是天上的太白金星来到人间传授天意,要伏羲女娲兄妹婚配,繁衍经得起风霜雪雨磨难的人类。可是伏羲女娲都不同意。于是,太白金星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让小石磨来为他们的婚配与否做决定——太白金星从(竹山宝丰)女娲山顶上拆开两扇小石磨同时朝山下滚动-_____小石磨能够重新自然复合,就证明伏羲女娲兄妹的婚配是上合天意下应地灵。结果石磨果然复合,女娲伏羲只好同意成婚。女娲害羞,用红云搭盖脸面——由此形成了新娘搭盖头入洞房的民俗至今。促成伏羲女娲兄妹婚配的决定性因素还有另外一说,据湖北竹山宝丰女娲山下居住的八旬叟、民间皮影老艺人梁仕位讲,在他所演出的皮影小戏中有一折演绎伏羲兄妹如何成婚的故事:太白金星要让伏羲兄妹成婚,伏羲兄妹不愿意;太白金星说这样吧,你俩分别各自对天烧一炷香,如果香烟升空后两缕合成为一缕,就说明天意要让你兄妹成婚。伏羲、女娲勉强照办,结果是两缕香烟很神奇地合成为一缕香烟。于是伏羲女娲才默认成婚。女娲山下镇街一位老村支书把女娲造人的故事说得更为完整。他说,女娲抟土做人的时候,因为害羞,并没有当下分出泥人男女性别;而是另外做出男女生殖器官,堆放在一个山洞仓库里。泥人成活以后,女娲让泥人自己到山洞仓库去取。走得快的就抢先得到男性生殖器官,走得慢的就得到了女性生殖器官。有历史文化专家认为,陕西安康市平利县也应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而当地的女娲山就是传说中的“女娲治所”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在平利县民间也有大量的“女娲造人”“补天”、“斗猛兽”、“治洪水”、“女娲伏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神话故事和民歌流传。三、女娲传说遗迹在庸巴山区的遗存女娲传说遗迹在庸巴山区的遗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关遗迹遗存,二是相关风俗遗存与女娲的关系。许多神话与传说重视神话与传说,没有什么具体可查的地点可以佐证,更没有与之相关的遗迹做佐证,而汉水流域的女娲传说,却有大量的遗迹可供游览。在竹山县西部中心地带宝丰镇镇东305国道上与麻家渡镇交界的横跨公路的引水渡槽下面,有《竹山县志》明确记载的竹山古八景之一的“女娲青锁”——类似古代妇女用的铜锁形状地貌,附近村院里有还遗存有“女娲天真”石碑。在宝丰的女娲山上,更有关于女娲传说的遗存群:诸如供人求子的形肖男女生殖器官的“打儿窝”(石碓窝)、晾晒泥人的大席场、一片石林顶部都朝着县西圣母山的追圣石、当然也有竹山县西部与陕西省白河县交界的“圣母山”。据《竹山县志》记载:“圣母山,城西百三十里,上有圣母庙,世传圣母在此,见恶蛇举而掷之,迄今纵横四十里无蛇。”又据《竹山县地名志》记载,“今庙已毁,仅存遗址。”圣母山下的河流叫圣水,古代建有圣水寺,圣水寺方圆百里盛产茶叶,今成为湖北省著名的圣水茶。还有促成女娲兄妹婚姻——让石磨重合的石头干老,以及成婚的洞房、抟土为人的主要泥源九里岗等。尤其是竹山占世界总储量70%以上的绿松石,即是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的五彩石。这笔遗存遗产不能说不丰厚!现在再说湖北竹山宝丰一些民俗现象与女娲之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滋养出一方别样风情。例如,在竹山民间婚嫁的仪程中,新娘子的脸面在早年都要搭上红盖头。而盖头的起源,在竹山是有与女娲相关的来历,也即女娲在与哥哥成婚之际,非常害羞,临时由太白金星想了个遮羞的办法,伸手在天上拽下一片红云搭盖在女娲的头上,遂称之为盖头。而后世所有新娘子在成婚时都有害羞的感觉,也都自然而然用上了盖头,形成了一项固定的民俗。新婚新人的新房,称作洞房,这是因为女娲成婚的时候,还没有现成的房屋,只能够在山洞里成婚,于是就形成了“洞房”这一专用名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演进,在竹山虽然不用盖头了,但是把新人新房叫做洞房的称谓至尽没变。再如,某一个家庭中做丈夫的去世了,在竹山做妻子的哭诉有专门的腔调,开腔哭诉的第一句话类似于戏曲中的叫板:“我的姊妹呀,我的哥呀,我的人呢、、、、、”这个叫板以后,各自再哭诉他们各自不同的境况。从这一风情中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的,一是女娲伏羲是兄妹成婚,而女娲作为妹子和妻子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情分,与既是哥哥又是丈夫去世的悲痛时候,在大庭广众之中,确实不好称呼对方,而最妥帖的就是姊妹称呼。所以,竹山民间哭丈夫亡灵也就沿用了女娲的哭诉称呼方式。从竹山这一民间风俗来看,一是证明了女娲为繁衍人类,确是兄妹成婚;二是证明了女娲兄妹是在竹山成婚后对本地人的深刻影响,以至形成妻子哭亡夫为姊妹的习俗,至今没有变更,也无从变更。竹山人为纪念女娲,年节时候演奏专门祭祀女娲的民间吹奏打击乐《竹山排子锣》,还辅以一大四小一组花灯相伴,大灯是莲花座灯,小灯是四条鱼灯,而这鱼灯则是固定下来的鲢鱼、鲶鱼、鲫鱼、青鱼,象征着和和美美,连年吉庆。这种对乐队的装饰实属罕见,它充分证明了竹山人对女娲的特殊情感,同时也折射出女娲民本思想的光环,为民祈福、造福正是女娲的意愿。从以上有关女娲的遗迹和民间风俗的例证来看,竹山这块土地和人民与女娲的关系是密切的,与女娲的感情是独特的。 所以,女娲传在湖北竹山宝丰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一是女娲形象的世俗化。宝丰人尤其是女人,于各路神仙中最信奉的是两位女神,也即观音和女娲两位娘娘。两相比较,后者胜于前者。原因是,一是宝丰人认为观音位居南海,地理位置很远;有路程上的距离;不如舍远求近,尊崇信奉尊位就在镇南女娲山上的女娲,才显得更为灵验。因此宝丰人对小儿做周岁所敬奉的“娘娘”不是观音娘娘,而是女娲娘娘。宝丰镇东坡梁子天桥下面,是一马鞍形地貌,远看近看都象一把硕大的铜锁;宝丰人说那是女娲留下的曾经锁了衣服箱子的铜锁。“铜锁”上面后来林茂草盛,宝丰人遂把那里的地名叫做“女娲青锁”。木版竖排《竹山县志》将其地名列为古八景之一。由此也证明在竹山把女娲看做世俗女子。女娲不仅有衣裳穿,还有锁衣服箱子的铜锁。与宝丰镇一梁之隔的罗家坡村8旬村民俞少珍——民间剪纸老艺人,常年为结婚的青年男女剪制一套四副“春夏秋冬”条屏,每副条屏的主人公都是女娲,但都辅之以梅兰竹菊外带石榴花的外绕图案。那图案在民间都是四季美好且生命力旺盛的象征,石榴与竹还有多子多孙的寓意,这样的条屏是美好吉祥的祝福。女娲真是大到天能补,小到锁也用,尤其是要把多子的石榴送给新人——把女娲形象已经“世俗”成竹山宝丰人的一员了。二是女娲传说的风俗化女娲山下的宝丰民间,除有秦楚巴蜀杂烩遗风外,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拥有与女娲传说相关的风俗。一是居家供奉的神灵虽然有观音塑像,但更多的则是女娲。 第二届中国•竹山女娲文化研讨会期间,县电视台和县文化馆有关同志在宝丰北大街很巧就碰上了一家居民为自己的小孩过生日,便拍摄下一组镜头: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小孩的父母杀整鸡供奉在女娲圣像前,插香的容器里不是装沙对神灵的随意怠慢,而是盛着绿豆和大米的慎重。小孩子父母抱着孩子,跪在女娲娘娘面前认真虔诚祷告,吉祥话语喃喃.....全国向观音求告保佑小孩子的话,宝丰人则转换在女娲面前倾诉。二是婚俗一直仿效女娲传说中女娲兄妹成婚的套路、格式和程序。早年有指婚(解放后废),更有媒灼撮合,且有太白金星式的男媒——当地不称其为月老,却称其为“红爷”。新郎服饰仿照传说中伏羲头插雉鸡翎毛腰挽红云演变的红凌;新娘子头搭遮羞红云演变而来的红(绸段布)盖头。进新房仍叫入洞房:街镇与周围农村新婚闹房、听房的习俗至今未改变。三是年节喜庆用窗花、枕头花,帐帘花、装饰画,女娲图案并非鲜见。不仅在宝丰有善剪女娲图案的民间剪纸艺人,在麻家渡镇、潘口乡、田家坝镇都有善剪女娲传说图案的民间艺人。在县南部深山,还出了在全国很有名气的善剪系列女娲传说图案的剪纸大师余曼伯。四是求子嗣的心理安慰。女娲山南面一块巨石上面有天生的“碓窝”,当地人称其为“打儿窝”。 根据传说,那个窝是女娲补天以后升天之时,伏羲呼唤飘然上天的女娲之际咕咚跪下——下跪的劲太大,由其男根捣成的窝。所以婚而不孕者,可来该处抄起各自的碓锤去捣腾那碓窝,以求得子嗣。此模式其实是古人对生殖器官崇拜的模拟,看来这风俗起源很早了。与女娲传说一联系,与女娲丈夫伏羲一结合就显得更神更灵。五是祭祀石头干老(宝丰人对两种人叫干老,一是相认的父母,二是兄弟姐妹姻亲的父母亲)。女娲山北半坡(宝丰小学后山)果园中,有一突兀而起的巨石,传说是女娲兄妹滚磨订婚时候,由太白金星一分为二的那两扇滚动的小石磨,就是碰巧同时撞在这块大石头上才合二为一,促成了女娲兄妹的婚姻。因此宝丰人把那石头叫亲切地叫做“石头干老”,世世代代在春节时候都要为石头干老燃鞭炮,贴对联;每月农历的初一、十五也都要去烧纸、敬香。想结成美好姻缘的男女,也自然选择吉日去叩拜、禀告。六是唱丧鼓歌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入夜时分歌师们“开歌路”(起歌头)时,从混沌初分开唱(专家说是唱《黑暗传》),都得从女娲抟土造人唱起——有了人,才又细数历代君王的功过是非(我认为是中华民族的韵文编年史)进入主体唱本。不是从女娲造人唱起的,听歌的人不认账,说那是水货唱家。三是女娲传说的生活化人的一生的生活过程,可以简单归纳为“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八个字。而这个生活过程很多是在风俗化中完成的。前面所讲过的风俗化表现,也是生活化的重要内容。除此,在宝丰我们还可以从日常现象看出女娲传说在宝丰生活化的体现。一是日常用语的体现。例如:批评那些不干好事不干正经事的人是“不成人形儿”!长辈指教、批评晚辈最狠的话是“坏了人胚子!”再如,互相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开骂也有最狠毒的用语:“让你妈把你毁了重新做一道(次)!”这些独特语言,从辞书里面找不到诠释。因为它来自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女娲在造人过程中,曾经遇到了暴风雨,女娲收检泥人的时候,慌了手脚,被雨水淋坏了的泥人就不成个好人完人形状了,所以叫做“不成个人形”;同样,被雨水淋坏了整个身体的泥人,就是“坏了人胚子”,更不是个好人完人了。对于已经不成个人形状的人坏了胚子的人,还是由女娲给毁了,重新和泥,不管男女参合一起再捏——这反倒又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男人女人谁也离不开谁了。在宝丰,说谁洗澡洗干净了也是骂人话。根据女娲传说,人是泥作的,所以人身体上怎么洗,还是能搓出泥垢捻子来,所以说人是洗不净的,洗净了是相对而言,洗不净是绝对的,谁绝对洗净了就是死了。二是夫妻相互称呼的体现。宝丰街镇和周围农村,男女青年谈恋爱,不仅见面时候以哥妹相称,在书信来往中更是以哥妹相称。哥妹称呼的淡化,是在结婚多年以后。而在做丈夫死亡时候,做了最集中的回归——作为妻子哭丈夫的开门调——类似于戏剧中要开唱的叫板:“我的姊妹啊,我的哥哎,我的人哎.......”然后才哭诉各自不同的内容。这,是来自于女娲兄妹成婚的传说,成婚后的女娲兄妹不便称呼丈夫妻子,仍以哥妹称呼而自然而习惯,所以宝丰人一直沿用至今没有改变,而且谁也改变不了。三是小地名的体现。宝丰镇以及周围农村,特别是女娲山周围,很多地名都与女娲传说相关。例如,女娲山东北边的“九里岗”,是因女娲做的泥人在那里摆放了九里长而得名;山南的“大席场”,是因为女娲把她特别喜欢的泥人另行摆放在一张大席子上面而得名;“双龙洞”是因为女娲兄妹居住并且做了成婚洞房而得名;“仙狐洞”是因为出了给纣王当妃子的九尾狐狸而得名;连一片都向县西圣母山倾斜的石头,也与女娲联系了起来;那是因为女娲补天以后,要去圣母山享受人间香火,那片石头舍不得女娲,腾飞起来要追赶女娲,被女娲手一挥指定在那里了。石头们不能动弹了,可是它们都面朝圣母山……还有摇钱树、转运桥、女娲青锁等地名不一而足。四是关于男女性别来历的解释与崇拜。据女娲传说传人花甲老人、古稀老人张租亮等讲述:女娲捏出来的泥人,起初都是看不出来男女性别的;那是因为女娲要晾晒人坯子时候,摆放着的你人有男女生殖器官很不雅观,于是女娲把泥人身体先做出来,然后把生殖器官做出来,另行堆放在一个生殖器官的仓库里。她对泥人人吹了仙气,泥人们成活以后,就让泥人各自去领取,自行安装生殖器官。跑得快的泥人就抢先拿了男根,跑不快的就没有拿到男根,而成了女性。宝丰人对男女生殖器官有自己独特的称呼,把男根叫做“本钱”,把女阴叫“门面”——有了本钱和门面,就不愁做不成人生的大生意了。民间对男“本钱”和女“门面”都很看重很尊崇。比方不论是夫妻打架还是与外人斗讴,谁都不轻易下手动别人的本钱与门面,如果有那种行为的人,大家对他、她都嗤之以鼻!从此那人也就走不上人前。五是群众文化活动歌唱的体现。前面说过在丧鼓歌的开歌路中有歌唱女娲的内容,在山歌、薅草锣鼓、民间小调和采莲船花鼓歌中也都有关于女娲传说的内容。而且在宝丰小堰村,80多岁的民间皮影艺人梁仕位保存的皮影折子戏剧目中,也有关于女娲订婚传说的唱本,且别具特色。全国的统一传说是女娲兄妹滚磨订婚,梁老先生的皮影戏唱本中却是女娲兄妹燃香——在山两侧分别烧两根香(其实是蒿草杆),看到两缕香烟合成了一缕而定的婚——比太白金星作伐成亲更真实(因为没有人哪里有神)。四是女娲传说的社会化由于女娲传说在宝丰的影响深远、悠久,中共竹山县委、县政府在加强建设全国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县的同时,把女娲文化的发掘、弘扬纳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世纪以来,形成了以女娲传说为代表的女娲文化热潮,并使女娲文化日趋社会化。其主要标志是:(一)首先文化主管部门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把女娲传说内容纳入了专业艺术与群众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女娲文化品牌。一是撰写发表了《女娲山》、《奇景复苏的女娲山》等文章和《女娲当惊世界殊》、《试论竹山女娲遗迹和民俗与女娲之关系》等论文,为弘扬女娲文化喧声造势;二是编著出版了《炼石补天》、《彩船歌飘女娲山》等图书,丰富了女娲传说的内容;三是创作了大型地方歌舞剧《炼石补天》,全剧发表于省《艺术》杂志,成为接待外商、外宾必备的剧节目,扩大了女娲传说在海内外的影响。(二)竹山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已经连续举办四届女娲文化节,打造绿松石珠宝名牌,拉动以女娲传说系列为主的绿松石制品在海内外的俏销。在此基础上成立女娲文化研究会,并且已经连续举行几届女娲文化研讨会,邀请了北京、武汉等地对女娲文化研究资深专家学者与会进行高层次研讨,以期在女娲文化学术研究上达成共识,并力求有新的突破。(三)女娲山所在地宝丰党委、政府不遗余力,着力恢复建设女娲山风景区;县旅游局则把女娲山风景区纳入了长远建设目标与规划,与省市及相邻市县接轨,形成黄金旅游圈,拉动旅游文化经济。(四)政府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全面彰显女娲文化。除文化部门出版关于女娲传说的图书和创作演出关于女娲文化的剧节目以外,县新闻办公室在竹山论坛网站上开辟了女娲文化专栏;《今日竹山》小报与县电视台《堵河视线》栏目时刻关注打造女娲文化品牌和弘扬女娲文化的动态,及时予以报道。已经形成了舞台上有女娲传说节目,报刊上有关于女娲传说的文章,电视屏幕有关于女娲的影象,田边地头有关于女娲传说的歌唱,民间日常有女娲传说的言讲……而且不少学校已经实施了女娲文化进校园课堂的良好举措。四、弘扬女娲文化的重大意义女娲,中国民间称之为女娲娘娘——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比观音娘娘还要高。因为,人们把观音娘娘是当做神看待的,而把女娲娘娘则是当作(特殊的或者有特异功能的)“人”看待的。在神话传说中,观音娘娘的籍贯是在天上,女娲娘娘的籍贯却一直是在人间。并且是位列开天辟地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之中!女娲在众多汉水女神中脱颖而出的先决前提简言之是女娲在天地之间有四大功劳:抟土为人——创造了人类;兄妹成婚——繁衍了人类;始制笙簧礼乐——教化了人类;炼石补天——拯救了人类!还具有四种精神:创新精神,民本精神,和谐精神,献身精神。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女娲补天等民间传说和遗迹,长期以来形成了 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女娲文化。在整个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发展史和民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一是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传承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二是具有实现民族大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三是对增强创业精神、充实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四是体现了奇特的民间、民俗文化现象,对人生礼仪、人类生存、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背景资料: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十年前,从农校毕业又回到农村,在远近有名的贫困乡镇工作。早期省道柏油路面贯穿所在地全境,乡镇所在地海拔650米,总人口万人。十年前,我月工资165元,2002年956元。十年间,我上山下乡,走家串户,深切感受到了所在地悄然而又生动的变化。 ○村镇面貌:1992年,集镇老街破旧不堪,两旁是黑压压的“火柴盒”似的木瓦房。如今道路硬化、街道拓宽、楼房林立,集镇居民增多,2001年建成日供水千吨规模的自来水厂,足以保证适应集镇发展需要的生产生活用水;十年来,村民住宅拆旧建新面达25%,村村实现新建村部办公楼。 ○电话:1992年,在县城出现极少数“砖头”大哥大的时候,这里手摇电话还不比“砖头”多;1993年我单位用上了手摇电话,1994年程控电话开通,我和单位职工都成了第一批优惠用户;1997年我用上比现在手机还贵的BP机,后来,我又相继用上了模拟和数字信号手机,现在移动竞争对手联通也来了,农民用电话与城里人一样方便,想换就换,想打就打。最近,电信地下电缆工程完成建设,预计我们享受更优的信息服务将不会遥远。数字显示:十年来,电信部门在当地投资超过1000万元。 ○电气化:十年前,电路老化,电价居高不下,农民用不起电、偷电现象时有所闻;由于主干线经过隔壁乡一个村,经常造成“他乡一村停电我全乡黑暗”,此外,还因各种原因三天两头停电;1996年乡政府筹资500万元与隔壁乡合资兴建了全省乡镇自建规模最大的电站,并有了乡内变电站,1999年开始农网改造,2000年结束,实现同网同价,电价调低到元/度,同时,改造了11公里高压主干线,结束了“黑暗”的历史。如今,农民开始普遍放心用电,在拥有电器“老三件”之后,又兴起使用家庭碾米机,2000-2001年全乡骤增500台,家庭普及率达45%。 ○广播电视:十年前,“开路”信号只能收看3套节目;1994年开始发展闭路电视,增加到收看12套节目;2000年实现与县、市光纤联网,能够收看包括中央台1-8套在内的28套节目;同时,已有40%的村实现与乡联网,同期收看丰富的节目内容。 ○农业:十年前,“山上林果竹、田里稻烟薯、家中菌渔牧”,发展小而全模式;1996年发展竹山养羊,建立了万只羊农科教示范基地,其做法上了中央电视台“农业教育与科技”栏目;后来,“瓜果能摇钱,放弃发养财”,大力发展毛竹、金柑、佛手瓜三大主导产业,建立了万亩毛竹、万亩金柑、12万藤佛手瓜生产基地,实现人均3亩竹、1亩果、10藤瓜,三大主导产业占农业比重68%,农业结构得到最优化调整,农民有了真正的“摇钱树”。 ○农民:科学意识和开拓意识增强,劳动者素质提高,普遍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品种,积极发展立体种养业,做好特色和品牌文章;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改变过去单独办市场的做法,1996年以来,政府牵头成立了农民营销协会,现已发展会员500名,带动和链接2200个生产大户,分别在杭州、上海等16个城市设立营销网点,年销售各类农副产品近2万吨,2002年被三明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市级中介组织”;2000年,另有30个农民自发到隔壁县发展杂交水稻制种500亩,积极探索拓展发民空间。 ○教育:“在各村看得到最好的房子就是学校”,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两基”验收达标,教育质量提高,电脑、外语即将进入小学教育课程;初级中学教育学生入学高峰期到来,小学撤校并校工程开始启动。 ○计划生育:计划外生育基本没有,婴儿出生率明显下降,2002年一孩出生率‰,二孩出生率‰,村均年出生9人。出生人口已不够村办小学的入学人数,从而促动小学撤校并校工程的实施。人口--教育--素质,已成为农民普遍关心的话题。 ○商店:1992年,以供销部门为主,有日用品、五金、农资、百货、饮食、机动车维护、裁缝和理发等,近年,供销门市部被个人承包,新增加服装专卖店5家,摩托零售店2家,杂货批发店3家、建材1家、手机店1家。 ○思想状态:像摩托车一样,原先不敢想,现已进入千家万户。十年前,谁也不敢想也想不到改革开放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如今,连农民都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敢想的”。自己修改一下!
竹山,360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片神奇、美丽、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亿万年前的地质造山运动,大自然阔斧神工般劈凿出幽奇怪特的山地水源。千百年来,在这绝佳的丽山秀水之间,演绎着许多威武宏壮的人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历史话剧。他——华福奎,一位竹山普通农民的儿子;一位用生命和热情书写人生的人…… 这里与天上北斗七星相对应,是竹山贫困山区的脊梁,是鄂西北边陲最古老的褶皱,叫做“银洞沟”。千百年来,这块屹立于秦巴山间的金银宝地,却因为时代的局限,信息的封闭,思想意识的落后,代代“银洞人”躺在金山银山中受穷。1985年,湖北省委召开了第一次山区工作会议,把开发银洞沟金银矿产资源作为竹山人民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吹响了向深山进军的号子。1988年4月,银矿开工一年,由于种种原因,工程进展缓慢。就在这时,华福奎来到了银洞沟,这位焦作矿冶学院毕业的采矿高材生,曾任竹山煤炭工业局局长、经委副主任、竹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有着丰富工作和管理经验的共产党人,背负起造福于竹山人民的重托,从此踏入了这块贫瘠荒凉的土地,带着“吾与天公试比高”的气魄,带着困苦立大志、深山创伟业的信念,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开始了艰辛的拓荒历程。由副县长头衔和优越生活条件到一穷二白的银洞沟,华福奎经受了人生的第一次挑战。银洞沟山高坡陡,气候无常,每年有长达三个月的冰封天气,所有的物资材料都要从70公里外运进来,暴风雨、塌方、通讯中断经常发生,远比这些自然条件限制更为艰难的是要与小农、小工业意识作斗争。艰苦的环境,人心思离,前途渺茫,银矿会不会是又一个“7031”?一种悲观失望的愁感向他袭来,难道到银矿来真是他人生的错误抉择?深山创业,志在极顶,不畏山高路远;鹰击长空,何惧风吹浪打?……在华福奎的内心深处,总潜藏着一种蠢动,一种激情,他要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绘就蓝图,做一份令世人瞩目的试卷。他把满腔的激情乃至整个生命都融入了矿山的基本建设中。为解决资金问题,从县里到地区,到省里到北京,层层汇报,处处恳请,饱尝着资金筹措的酸甜苦辣;为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决定集中有限的资金保主体工程,缓建办公楼、住宅楼等生活设施,一排排简陋的工棚,既是他白天谋方划略的地方,也是夜间和职工们一起休憩的场所;为使工程质量可靠,他亲自对矿山总体工程设计进行科学严密的审视,提出改原选矿设计工程一粗一扫一精为一粗一扫三精,并修改采矿通风系统,节约资金近千万元;为提高资金利用率,要求每实施一个工程项目,都要编制计划,进行预算,验收合格后分期付款,达到了互相制约、不出漏洞的目的。九一年选厂联动试车前夕,华福奎深感关键时刻工作的艰难与不易,冒着炎炎赤日,从采矿放矿到选矿设备调试都亲自调度指挥,直至看到满载矿石的矿车从主平硐源源不断地运出来……这一段时间,担负生活用水的水库还没有建成,全矿职工的生活用水只能依靠矿区内的一口小井,照明线路尚未架好,他宁可燃松脂照明,用脸盆打水,把油、盐洒在开水里当汤喝,也要让深山献宝。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在这块被人视为现代工业禁区的地方,他用七尺男儿的血肉之躯,硬是凿开了悬崖万丈的银窟,推平了九曲八盘的羊肠小道,风餐露宿,雨雪相伴,至九三年五月,冶炼厂交工投产,采、选、冶国内首家联合矿山企业竣工验收,湖北银矿艰难而又成功的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完成了8700万概算总投资的基建任务。巍峨壮丽的新厂房,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凌空飞架的电网,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也是对华福奎辛勤劳作的一种礼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领导在矿山竣工验收时动情地说:“湖北银矿花了最少的钱,办了最多的事,办成了山外人不能干成的事,同意奖给高级轿车一辆。”鄂西北贫困山区的脊梁第一次响起了震彻山谷乃至整个竹山的鞭炮声…… 天在峰峦绝处明,甘苦常从极处回。当人们正对这位用自己的信念和力量,在偏远山沟创造8700万元奇迹的英雄抱以一种敬佩和赞赏时,一张红头文件却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也改变了华福奎,乃至他的职工们。一夜之间,由国家直接投资控制的基础产业变成了由市场调节的企业行为,湖北银矿8700万元的投资,全额转为企业负债,每年还要支付利息六、七百万元。这个刚出生的婴儿不仅面临着断奶的残酷现实,还背起了欠债还息的沉重包袱。第二个严峻的挑战等待着华福奎,是临阵脱逃,还是背水一战?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不下“地狱”,谁肯替我下“地狱”,十年艰辛,十年艰辛筑起的这点基业难道就如此不堪一击吗?华福奎卧室里的灯熄了又亮,亮了又熄,沸腾的思绪赶走了他的睡意,他索性起来踱着,踱着,无非是逼着我尽快走上股份制改造的道路,无非是要我再脱上一层皮?为履行自己的承诺,为捍卫自己亲手干起来的事业,他浑身又有一种力量在升腾,升腾……他用敏锐的思路,独到的眼光,关注着市场的走势,探索资本营运的途径,主动找到国家有色总公司鑫达金银开发中心的领导畅谈了改组湖北银矿资产结构,将债权转为股权,组建十堰鑫银公司的设想。1995年8月,国家有色总公司派贾正坤为代表,围绕改制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磋商,形成初步框架意见,华福奎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他立即在矿内组织了一个强有力的专班,一边清产核资,一边继续到其他债权单位游说,至1996年10月26日,湖北银矿、鑫达金银开发中心、省有色公司《关于组建十堰鑫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的协议》正式达成,湖北银矿的改制就像黑暗中的启明星,透射着胜利的曙光。1997年,春绿恰逢及时雨。国务院扩大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十堰市也幸运地名列其中。为用足用好试点城市的优惠政策,华福奎直身赶赴省冶金总公司求援,主动提出由湖北铝厂兼并湖北银矿。这是一次压力与风险并存的赌博,是一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严重冲撞,意味着丢面子、丢位子、丢帽子……生命又一次在他个人价值与事业的两难选择中书写着壮美与崇高。银矿的发展,伟大的事业不断催发出他心灵的活力,只要有利于矿山发展,只要有利于企业的根本利益,他愿意牺牲个人利益,一切皆可抛。宽阔的胸襟,善良的愿望,以及源自真、善、美的魅力,会折服很多人,包括上苍……湖北银矿顺利地进入了优资计划,一切债权改成了股权,免息近2000万元,原来一些对企业不愿出资扶持的股权单位也一时变得慷慨起来,承诺给予500万元贷款用于选矿“四扩六”技术改造,承诺给予50万元作为合金厂项目的启动资金。1997年6月16日,是银矿历史的又一个新的开始。脱掉了冗重的外套,解开了束缚前进的脚镣,十堰鑫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诞生了!明媚的阳光下,往日狰狞的银洞沟舒展着平静的开阔,他必将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中国有色之林……结对兼并,资产重组,债务分割,债务托管,争取还款优惠政策等华福奎实现资本营运6000万元以上,相当于再造一个湖北银矿,企业资产负债率由106%降到了50%以下。力挽狂澜,再造新生。史册,将在这里写下重重一笔。 送走了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又迎来了一个曙光满天的白昼,暖流和寒气总是交替着。1998年是鑫银公司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国家将放开白银市场,意味着黄金、白银统购统销的历史即将告一段落,要把白银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拓宽工业、生活用银市场,就必须“银龙出海”。华福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是啊,一个资源型企业,时间越长,有效开采价值越少,总不能等到资源枯竭时再临渴掘井;再则,大多数职工正面临着住房和子女就学难的现实问题,总不能让职工们的后代在这山里成长吧?早调整早受益。他的这种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但实现战略基地的转移,一会增加公司的资本投入,再则部分职工调整到市区工作,会引起新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什么样的基地才是最佳选择?鑫银公司柔弱的身躯,经得起市场的风吹浪打吗?他具备繁殖扩张的能力吗?一连串的问题萦绕着他……华福奎面临新一轮考验。起初,股东、党员成员、职工们的思想意识也不是很统一。但凡干一番成功事业的仁人志士,哪个不冒风险,哪个不踩钢丝,他决心笃定,他要让这条潜伏于深山中的巨龙,张开巨翼飞出深山……赌注下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要干就干最好。他力排众议,独具慧眼,反复思量,最后挑定区位优势明显、厂区独立、价位低廉的破产企业——十堰市第二针织厂为最佳收购对象。为统一干部职工思想,他亲自主持召开一次又一次的职工大会、职代会,深刻剖析企业现状,阐明自己的观点;为解决股东们提出的资金问题,动员职工集资200万元;为按时保质完成新基地的建设和矿山全年生产任务,提出“决战四季度”口号。在企业中,一件事情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与企业主管的态度紧密相关。华福奎满腔的工作热情感染着他身边的人,干部职工很快统一了思想,斗志昂扬,步调一致,不到半年就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地建成了白银工艺加工厂,并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见效。1999年9月,180余名职工的户籍关系得到了迁移;11月,鑫银公司“安居工程”在此正式奠基;2000年2月,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关系、档案关系在市区得到归口的管理,“山里人成了城里人”身份提高了,工资水平、医疗统筹、退休金等标准更高了;2001年,建设两年的厂区已形成了集工艺加工、办公、休闲、娱乐、住宅为一体的新型花园式社区,85%的职工住进了漂亮的新房,“煤气入户”、“宽带入户”等福利工程也逐渐完善……青的草,绿的叶,五颜六色的花,3000多盆形态各异的盆景,齐备的健身娱乐设施,一流的文化墙……这些是华福奎精雕细凿的结果,也是他这个当家人智慧、汗水、爱好与内涵的黏合体,已形成象征他个人某些特色的东西。他亲自给起了名字,亲笔写下了这个名字——“鑫银花园”。2001年除夕之夜,鑫银干群们群集一起欢呼着,五颜六色的烟花腾空而起,久久荡漾在鑫银花园的上空,他向竹山人民、十堰人民传递着一个为人称道的佳话…… 风险过去了,掌声响起来了。从第一次冒险建设国内首家白银冶炼厂,到上合金、电解项目,再到鑫银公司工艺厂揭牌、鑫银珠宝行开业,华福奎没有停留,他梦幻般的视野里,与国际接轨的蓝图也逐渐开阔……鹰击长空,可以跨越无限;鱼翔水底,自在遨游万里;视野无阻,慧眼向前,才能高瞻远瞩;也只有借着敏锐的目光,准确的判断,才能抓住发展的契机。2001年,国内银市行情并不看好,价格一度低迷,仅靠成品银锭出售,把人工费、材料费、税收、设备折旧费等抛开,利润微之甚微,而且谁也不敢说以后不会再跌。难啊!这样下去,拼命干就是挣不来钱,如何向职工们交待呢?华福奎忧心忡忡,寝食难安。他出访美、日,观看世界白银发展走势;走南闯北,向专家、教授求计问策。几经论证,反复比较,他相中了工业用金、用银市场,即生产硝酸银、氰化银、氰化银钾、三氯化金、氰化亚金钾等贵金属试剂材料。为高起点、高质量的建设贵金属试剂厂,他不远千里,三次专程去常州贵金属科研院所登门恭请专家、教授,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常州贵金属科研院所同意派高级工程师杨华生驻生产现场指导一年。这一年里,除技术转让费外,华福奎每月给他高于自己两倍的月薪,经常派专车把他家人从千里之外接来团聚。尊重和理解往往能创造出更好的效果。2001年6月5日,胜利的荣光又一次高扬在这颗镶嵌在秦巴山野有色之星的旗帜上,鑫银公司贵金属化学剂顺利通过省、市、县的联合验收。重知识才会重技术,重技术必然重人才。正是由于华福奎对知识有深刻认识,对技术有独到见解,才使他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广纳天下贤才,把各式各样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周围。也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华福奎从朋友处得知华中科技大学正在研究不氧化银新材料。天予则取,时至则迎。农历正月初十,大学开学才一天,他就赶赴武汉,洽谈合作事宜,并且无偿提供实验室,承担实验风险,并单门独户成立了“鑫银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余永富任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乔学亮任中心主任研究员,主攻世界白银前沿课题——“纳米银粉制备技术”。华福奎在市场经济的风雨中闯荡,这位青年企业家注重书本知识,更注重社会这本“无字天书”,大胆吸收、借鉴、引进沿海发达地区一切可以利用和借鉴的成果。商人的精明练达,学者的淡泊儒雅,企业家的远见卓识,领导者的干练果断使他纵横捭阖,八方皆友。2000年与深圳名钻珠宝公司联营成功,在重庆、深圳分别设立窗口;2002年与深圳老板何忠联合组建“十堰宝福工艺制品有限公司”;2003年与台湾萨摩亚红星控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十堰弘力鑫贵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式揭牌,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贵金属高附加值深加工科研企业正茁壮成长。2002年6月28日,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鑫银花园锣鼓喧天,彩旗飘展,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十堰鑫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经过改制整体变更成湖北鑫银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历史标志着一种“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公司管理体制将在这里推行……华福奎欣慰地把鑫银公司成立以来的岁月,划归为“二次创业”。短短七年间,鑫银公司先后进行选矿“4扩6”、“6扩8”技术改造、冶炼扩能改造;生产世界前沿的金、银盐工业材料;引进电镀、电铸工艺生产线;以2004年鑫旺、鑫泰两个公司的揭牌成立为标志,第三综合性产业又成为一大经济亮点。至此,湖北鑫银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5个子公司、10个分厂、8大种类产品的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大集团企业。每年都是新气象,每天都有新发展。华福奎用他企业决策中心人物的特殊作用改变着鑫银公司的格局,不断开创着鑫银新的历史! 不是每一次歌声都有掌声,不是每一次汗水都有鲜花,然而只有付出对事业执着的热忱,只有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才能有所回报。1998年、1999年,鑫银公司连续两年超额完成任务,按董事会经营目标考核规定,华福奎应得年薪10万元,但他拒绝接受;在2002年元月31日的职代会上,28位职工代表又联名提议奖励他10万元,以表彰他为企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在应得的奖励面前,他只是激动地说:“职工们的心意我领了,这标志着我和职工们沟通了,理解了,这比钱更能激励我。”如今,鑫银公司蓬勃发展,职工收入大幅度增加,而为企业发展殚精竭力、呕心沥血的他,月工资才1600多元,减去他因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所应享受的山区津贴、信息资料费外,他实际的月工资才1000多元。当有人问他是否心理平衡时,他说,不平衡确实有一点,但工资不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追求利润的动机首先是搞好企业的发展,然后是员工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最后才是个人、股东利益。今天,湖北鑫银贵金属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羽翼渐丰,已形成战线长、网点多、涉外面广的格局。作为一把手,他需要经常穿梭在竹山、十堰、深圳、北京等地,有时候一天到晚都在路上跑,有时候琐事纠得整夜不能休息,有时候中午饭晚上吃,长期的操劳,他多种疾病缠身,可他用一个领导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和一个男人“爱心承受和包容苦难”的成熟,把苦深藏在心里,把汗洒向群山,把爱给予职工,把心交给企业,不言苦,不喊累,默默承载一路风尘……骑士钟爱千里良驹,剑客钟爱莫邪宝剑。是啊,矿山,华福奎眷恋和奉献的宿地;矿山事业,他生活信念的崇高表达,他生命的最高追求。他挚爱着自己亲手经营的矿山,他把巨幅“矿山画”挂在办公室、挂在客厅、挂在随处可见的地方,他将用一腔热血执着无悔的浇灌它。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滔滔堵河水哺育了大山英雄,鄂西北贫困山区的脊梁造就了英雄,英雄以自己的雄才伟力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话剧。青山岂理凌云志,山登绝顶我为峰。华福奎不会满足历史给他的成绩与荣耀,他信奉“最好的球是下一个”。他将带领鑫银公司争创省内、国内乃至世界的一流名牌!将担负并带领着全体鑫银人乃至更多的竹山人率先奔小康的历史重任!
269 浏览 3 回答
168 浏览 6 回答
226 浏览 4 回答
246 浏览 5 回答
300 浏览 4 回答
352 浏览 4 回答
175 浏览 4 回答
157 浏览 4 回答
184 浏览 5 回答
189 浏览 3 回答
104 浏览 3 回答
287 浏览 7 回答
254 浏览 3 回答
194 浏览 3 回答
150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