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著名回族女作家霍达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曾获得过不少的大奖,其中以在1992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引人注目。茅盾文学奖的终评之作在艺术上、思想上可以说的相当完美了。然而,由于茅盾文学奖在最后定夺时,要考虑到作者以及作品的分布全面性,有时难免便舍质量而求其他,结果造成了极个别获奖之作质量稍逊可条件齐备的既特别又正常的现象,《穆斯林的葬礼》便是一部这样的作品。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 情感 ,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的外文版中的《序》写道:"她是一个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人。"这种说法也是很中肯的。冰心在其创作阶段曾模仿太格俄日,文风成为"冰心体",讲究儿童般本真的初心,行文隽永,讲究温暖心房的"微笑",避开现实苦难的"哭泣"。《穆斯林的葬礼》行文方式和冰心多有一致,除了写法,《穆斯林的葬礼》在理想、 情感 上也都可以让冰心产生共鸣。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冰心对此书评价极高。平心而论,这部小说的确是较为出色的。霍达是一位少数民族女性作家,这部小说能在艺术水准上达到较高的地步,实在难得。作品自始自终都洋溢着一股炽热、昂扬、真挚的情绪,在文学语言与艺术技巧的运用上也是颇费心血、较为讲究。
一部真正的千里挑一、精巧完满的杰作,假如想要经得起时间以及空间上的永恒考验,作品必须有相当的成熟与精湛的质量。单独把《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拿出来评价,在大多数方面它的确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果将此书与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如《平凡的世界》、《都市风流》等相比较,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其粗疏以及缺陷之处,这部作品还不够成熟。
这本书以宗教元素"穆斯林"命名,却把伊斯兰教描述得极尽迂腐——固步自封、排外、阻碍最美好的爱情。如果宗教让人变得更狭隘,那它的存在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来说,梁君璧不是合格的穆斯林,她在维护的只是"规矩",是宗教里最外化的那个层面,汉人出身的韩子奇反而比她更接近教义的本质。什么是信仰?每个宗教的主张不尽相同,但是广义来说,信仰就是是非观,是做选择的那一秒钟自己和自己的博弈。毛主席曾经说过:"不仅要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撇开政治因素不谈,这句话完全适用于宗教与信仰。只入教而没信仰的人只能叫迷信,而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隶属于某个宗教又不是必须的事了。获取信仰的过程,是自我救赎。像《追风筝的人》里的阿米尔,凭着心里的善念一点点找回自己。这就是梁君璧缺乏的过程,她生来就是卫道士,没迷失过,所以不近人情。也许有些理想化,然而对人、对个体的关注和尊重永远高于任何宗教任何主义。
从主题思想上来看,《穆斯林的葬礼》一方面是积极高亢的,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见得怎么新颖独特。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容易被故事情节的曲折动人、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打动,但是小说的过分故事化,做作而缺乏自然,离奇而欠真实。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采取了许多方式方法,其中的确不乏高妙之处,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由于作品缺乏诸种现代流派主张及实践的融汇贯通式的补充与改进,整体上给人以陈旧、落后之感。
《穆斯林的葬礼》之所以能够获奖,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做到了尽可能好地占有各种获奖因素,得力于作者的性别、民族、作品的主题等方面。总之,《穆斯林的葬礼》可以称得上是一部较为优秀的作品,虽然存在不少的缺陷,就其质量而言不足以成为当代中国出类拔萃的杰作之一。我们既不能因为此书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而过分地吹捧它,同时也不能因为此书还存在不成熟的地方而刻意地贬低它。对于一部作品,我们需要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在肯定其艺术思想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揭示其存在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作品质量的提高。
与此奖堪配,——天作之合!
优质的一部小说。很震撼人心……,这却不是像其它同代的女作家,——是被“老男人”精致包装后捧出来的货。
我本人是回族,而且山东泰安的回族,文化受曲阜孔家文化、泰山碧霞元君文化、伊斯兰文化影响都挺多。其实我一直觉得我们这个民族比较尴尬。没有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一样坚持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能歌善舞,也没有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那样只有语言,我们仅仅保留下的是宗教。这几年网络上闹得比较凶的就是族教分离。伊斯兰教在国内又分为好多学派,主要是陕西学派(西北)、山东学派(华北、华东、东北)、金陵学派(华南),或许有云南学派。记不清楚了。尤其山东学派其实受孔子文化影响很深,所以他既不是原版的伊斯兰,也不是原版的儒家思想,有点中国特色伊斯兰的感觉,我还是觉得叫回教或者清真教比较合适。穆斯林的葬礼中个人觉得表露的挺多。很多不喜欢我们这个民族的国内同胞,老是说滚回你们的沙特。其实我们不属于沙特,回族大部分来源是古波斯地区。况且,回族是中国独有的民族,因特殊原因出走的除外,或者不能除外,他们对于大中国的热爱或许不比国内的好多所谓爱国人士差。这其实也说明伊斯兰跟儒家是有相同的地方,比如大家常说的“中正”。回族在整体语言文字保留不完整的情况下,能写出这样的一步书,我发自内心的表示赞扬。感觉就是写的我们身边的事情。其实,好多宗教里面的内容并不牵扯封建。比如:禁烟禁酒、保持卫生、扬善济贫,至于族内通婚也只是为了方便饮食,不因为日常琐屑影响正常生活,现在多少离婚不是大家生活目标不同、理念不同导致的?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的伊斯兰是深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是外来宗教中唯一一个从来华之日起就没有被排挤出去过得宗教。这充分证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自信心。由此,中国的文化,还应该是毛主席提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了解我们,我们的祖先是听了那句“学习哪怕远在中国”的圣训而长途跋涉、不远万里、逃离生死来跟大中华聚会的。不是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吗?何况我们的骨子里,已经是这片热土的一员,我们内部说回族也是龙,是青龙,回族武术号称昆仑派,不是中国化的最好体现吗?都说回族人团结。我记得梁山好汉里有句去时三十六,来时十八双。若是少一人,誓死不还乡。这其实是汉族人的优良传统。团结不应该是小范围的,而是面向全人类的。我们对任何事物、事情持着批判的眼光是对的,这样 社会 才能进步。但不能持有色眼光,这样会让自己迷失方向。
推荐大家多读读这本书,多了解我们这个民族。就像当年巴勒斯坦阿拉法特说的那句话“亲亲我吧,我爱和平”
首先我是一个无神论者,这里我想说说自己的一点看法,关于伊斯兰教,其实这个宗教和其他宗教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哪里?如果你的家人,父母是信仰伊斯兰教,那你生而为人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是穆斯林了,不像基督教,或者佛教,或者共产主义,你需要先了解它,理解它,然后才是信仰,如果你是一个穆斯林,你基本上没有可能成为别的宗教的信徒,你生下来就是穆斯林,从你接受知识开始你就在受到它的影响,根本没有选择,我有很多朋友都是穆斯林,他们都是全家皆是穆斯林信徒,即使你不是穆斯林信徒,要想和穆斯林信徒结婚,你也必须跟随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反过来别的宗教就不一样,我也见过一家几口人信仰不同的,儿子信基督教,但是母亲信佛教。伊斯兰教的包容性太小。可是利于他们教会的发展,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穆斯林的葬礼》是少数民族女作家霍达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穆斯林家庭坎坷生活经历的描写,使读者全新的了解了穆斯林这个民族悠久的发展史和他们特有的习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细腻生动,结构巧妙引人入胜,尤其是对新月曲折凄美爱情的描写让人感触极深,让人看的泪眼婆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来着实让人心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在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在 历史 的背景下描写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 “变迁兴衰”、“命运沉浮”,重心落在衰、沉。
首选是值得一读。《穆斯林的葬礼》写的其实就是“玉器梁”一家的悲剧。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再次小说的悲剧事件大体可以分作三类,一是爱情悲剧,二是 社会 悲剧,三是命运悲剧。优秀的作品震撼人的心灵。整本书“爱”与“死亡”并存,立意突出,给人以共鸣,让人与书中的人物紧密互动。批判的是极端,歌颂的是人性,爱情。
著名作家冰心称“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看本书的时候,你会看到,因为时代和民族的束缚,因为这道冲不破跨不过的障碍,几代人的挣扎和坚持。而这些可能也恰恰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所缺少的。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一个家族,60年的兴衰沉浮,几代人的 情感 纠葛。有执着的追求,有真挚的爱情,有世俗的烦恼,有宗教的信仰,有战争的苦难,有时代的变迁。最终不过是尘埃落定,这人生谁又能真正把握的住,只是清风明月依旧,璞玉珍宝辗转,离别的只有人罢了。
如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描述: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可以忘却,人生可以忘却吗? 人生是一部书吗?不,书成之后还可以删改,人生可以删改吗? 人生从没有蓝图,度过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历史 ,是人的足迹。但并不是所有留下足迹的人都敢于正视自己的 历史 。 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留下了。 ----摘自《穆斯林的葬礼》
恰好今天整理书桌时,刚刚又打开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我就从爱情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本书让人悲痛和遗憾的 情感 ,都离不开求而不得的爱情,我们从韩子奇和梁君璧、韩子奇和梁冰玉、韩新月和楚雁潮这三种不同的爱情来分析一下。
首先来看看韩子奇和梁君璧。
这两个人没有爱情可言,他们的结合是为了家庭的继承,也是为了报恩。
韩子奇从小跟梁君璧的父亲学艺,早已把自己当作家庭的一份子,在梁家遭受大难之时,挺身而出要帮助梁家渡过难关,与梁君璧结婚是最好的选择。
之后他们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之时,却时逢日寇侵华,韩子奇为了留下宝贵的玉,决定去英国避难,而妻子却不愿意离开家,就此买下婚姻的隐患。
再来说说韩子奇和梁冰玉。
梁冰玉是梁君璧的妹妹,韩子奇是她姐夫,按说他们之间不该发生这种乱伦的关系,但是英国的生活太过苦难,两人渡过一段相依为命的生活,也因此产生爱情。
他们的悲剧始于回归,当千里迢迢回到家乡,两人的爱情必不受传统观念接受,而韩子奇却软弱无能,选择了沉默,让梁冰玉一人去面对,最后倔强的梁冰玉选择离开,这段爱情也成为女儿韩新月人生的绊脚石。
最后来看看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
韩新月美丽聪慧,与老师楚雁潮情投意合,原本可以有完美的爱情,却因为母亲梁君璧一次次的暗讽,让韩新月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常年的隐忍下导致心脏病复发,最后遗憾离世。
在这三段爱情中,韩子奇和梁君璧的爱情属于传统婚姻,两人身上的责任多于爱恋,两个人相互纠缠一辈子,彼此成为对方的伤害。
第二段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爱情过于感情化,两个人都冲破传统在一起,但内心还是受敷于传统,当现实与传统碰撞的时候,两个人都选择了逃避,让人遗憾。
第三段爱情是精神和爱恋的结合,也是最纯粹的爱情,但还是以悲剧收尾,也让我们看到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从中也要看到,也许生活会不如意,但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才是我们最该做的事。
《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经典的圣洁的诗篇,或许,经典就要以悲剧来呈现,让我们读者唏嘘之余明白事理,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这上面的三段爱情,你对哪种爱情最有感触呢?欢迎留言。
肯定穆葬,警惕东突
一个平凡的世界 一个穆斯林的葬礼 回味无穷